記者|馬悅然
近期,一篇自媒體文章擾動了光伏逆變器板塊。
8月29日,一個名為“趕碳號科技”微信公號,發布了一篇名為《調查|逆變器全行業數據造假?古瑞瓦特、固德威、首航新能海外銷售之謎》的文章。該文指出,國內逆變器行業的銷售數據有可疑之處,存在造假嫌疑,并著重點名了古瑞瓦特、固德威(688390.SH)、首航新能三家企業。這三家逆變器企業的海外銷售占比均在七成以上。
該文稱,根據已公布海關數據的38個國家去年度的數據進行統計,發現上述三家公司出口海外的貿易數據,與它們自身公布的數據存在較大差異。以固德威為例,其去年在38個國家和地區共銷售2053單,貿易總額約合2.25億元人民幣,但固德威公告海外銷售總額為17億元。
8月31日晚間,固德威發布澄清公告表示,其嚴格按照會計準則要求確認收入,不存在數據造假的情況,上述報道內容不屬實。
該公司稱,相關報道中提到的數據為貿易國進口數據,與公司會計收入確認相關的海關出口數據存在時間性等差異。此外,其中國海關出口數據與會計收入確認亦存在差異。
該公司表示,其母公司出口海外銷售包括直接對第三方客戶銷售,以及直接對海外子公司銷售。該公司最終確認海外銷售收入除以上母公司對第三方客戶銷售外,也包括海外子公司對第三方客戶銷售。
公告提及,固德威根據與客戶簽署的合同、訂單約定的不同交貨方式,分別于工廠交貨并經客戶確認貨權轉移、貨物提單已簽發,且辦妥出口報關等手續、貨物直接發運至合同約定地點,并經客戶簽收等條件滿足時,認定商品控制權已轉移并確認收入實現。
一位接近上述企業的業內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監管部門不會允許造假的存在。近年國外光儲需求非常高,市場景氣,沒有造假必要性。此外,逆變器的海外需求不是指僅某一個產品,而一定是附帶配套需求,單一數據并不全面。
也有多家國內逆變器龍頭企業出來發聲。
陽光電源(300274.SZ)投資者關系部門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海關數據與公司數據有交叉,兩者并不能完全對等。
該人士稱,海關數據和公司出貨口徑可能并不一致,不能單純把海關數據和公司出貨數據對等。就該公司而言,不可能數據造假,對其他公司不做評價。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錦浪科技(300763.SZ)隨后表示,公司數據真實,行業造假的傳聞沒有聽過,并同樣提及,海關數據和公司數據有交叉,兩者并不能完全對等。
另有一位光伏上市公司內部人士對界面新聞稱,關于逆變器數據的爭議,最早從2014年起就已存在,但沒有相關定論。完整的海關數據以及海外經銷商訂單情況等很難找到,是否造假無法查證。
光伏組件產生直流電,電網及大多數用電設備則采取交流形式。逆變器是光伏系統中不可或缺的設備,可以組件產生的可變直流電壓,轉換為市電頻率交流電,其可靠性直接影響電站收益,輸出特性影響電能質量。
招商證券稱,年初以來,光伏需求旺盛,尤其海外市場需求出現共振;中長期看,能源價格抬升有可能進一步加速以光伏+儲能為代表的清潔能源替代,逆變器及相關的小型儲能PCS等需求旺盛。
今年6月,全球調研機構IHS Markit公布了2021年全球光伏逆變器市場排行榜,前十企業中有六家為中國企業。其中,陽光電源、華為、錦浪科技和古瑞瓦特包攬了前四名,固德威位列第六,上能電氣位列第八。
根據Wood Mackenzie的研究報告,2020年首航新能源在全球光伏逆變器市場出貨量位列第12位,市場占有率約2%。
古瑞瓦特、首航新能均在IPO階段。古瑞瓦特擬登陸港交所主板,首航新能計劃登陸創業板。
與已上市的逆變器企業相比,古瑞瓦特去年業績僅次于陽光電源,首航新能源則位于中等水平。
古瑞瓦特2011年成立于深圳。2019-2021年,該公司營收分別為10.01億元、18.93億元和31.94億元。其中,光伏逆變器的收入占比分別約為89.9%、86.1%和77.1%。同期,該公司海外營收占比分別達到59.1%、73.9%、75%。
首航新能源成立于2013年。2019-2021年,首航新能境外銷售收入分別為4.6億元、9.4億元和16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高達86.71%、92.09%和88.01%。
今年上半年,固德威遭遇業績下滑,實現營收14.52億元,同比增長33.61%;凈利潤0.55億元,同比下降64.32%。
固德威解釋稱,這主要因公司經營規模擴大,員工人數增加,另新設智慧能源事業部、光電建材事業部,各項日常經營開支增加,且新設事業部尚未同比產生收入。
9月1日,界面新聞就上述事宜聯系古瑞瓦特和首航新能。截至發稿,兩家公司未就此事給出明確回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