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延續實施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至2023年底。
自2014年我國首次實施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購稅政策以來,這項優惠政策在2017年、2020年兩次延期實施,此次已經是第三次,預計新增免稅1000億元。
據國家稅務總局最新數據,今年1至7月,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406.8億元,較去年增長超1倍。在銷量方面,數據顯示1至7月全國新能源汽車累積銷量達319.3萬輛,同比增長160%。延續實施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有助于進一步釋放市場消費熱情,促進行業發展。
目前,車輛購置稅的應納稅額按照應稅車輛的計稅價格乘以稅率10%計算,考慮到汽車增值稅稅率為13%,車輛購置稅的計算公式為價稅總計÷1.13×10%。按照一輛新能源汽車15萬元的價格來算,對應的車購稅為1.33萬元。
對于這項政策延續實施,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向界面新聞算了一筆賬。
“明年延遲一年的話,新增免稅1000億元,按照汽車平均13萬元的不含稅價格來算,大約對應800萬輛新能源汽車,甚至向接近900萬輛的規模去沖擊。體現出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崔東樹表示。
今年上半年,由于疫情、局部沖突以及原材料漲價等因素影響,汽車行業受到強烈沖擊。工廠停產、車型漲價,都是各家汽車公司在應對不確定性時的無奈選擇。
下半年,金九銀十即將到來,車市將迎來新一波消費高潮。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延續實施,對汽車制造端意味著什么?
在奧緯咨詢董事合伙人張君毅看來,國家一方面是要促進汽車行業的整體銷售和消費情況,但同時這項政策延續實施,對供給端來說也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如果只是針對消費者的話,這項政策是不是越晚出越好?否則一些計劃在年內買車的消費者就可以選擇延遲到明年。”張君毅告訴界面新聞,“讓大家愿意投資,敢于投資,勇于投資,做好產品投放計劃,不光是單純考慮到刺激消費者本身購買欲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