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驚蟄研究所 白露
網紅美食云集的夜市攤上,永遠不缺爆款產品,但像“露楚”這樣能夠同時吸引吃貨和手工愛好者的,卻是一個罕見的例外。
作為曾經的“皇室御膳”,這種源自泰國的甜點,有著鮮艷的色彩和仿照各種水果捏制出的精致造型,讓人忍不住想象它晶瑩剔透的外表下,究竟會有怎樣可口的味道。對于讓露楚成功走紅的市集攤主們來說,它又像一個趣味挑戰,在捕獲消費者的同時,獲得前所未有的關注。
露楚躥紅的背后,不只是一次網紅美食的更迭,更是時代背景下,年輕群體文化的一次自我升級。
顏值就是生意
露楚有多火?用某視頻網站UP主的話來說,要排隊三個星期才能買到。但事實上,這種網紅甜品并沒有什么神奇之處。據驚蟄研究所了解,露楚這個名字源自泰語“Luk Chup”的音譯,傳言其曾經是只有泰國皇室成員才能享用的御膳甜點,并且只有皇宮里的御廚才知道它的制作方法。直到后來流入泰國民間,露楚才成為平民中流行的美食甜點。
作為一款自帶“皇室”濾鏡并且擁有精致造型的甜點,露楚在泰國也有著特殊的寓意。長輩會在新年或是年輕人生日的時候送給對方露楚,表示對他們的關愛。而年輕人有時也會選擇特殊造型的露楚送給長輩,傳遞吉祥如意等美好祝福。
不過在中國吃貨的眼里,這些精神層面的賣點顯然不如它五顏六色的外觀那么誘人,并且露楚“高貴”的來源和引人注意的外表,也成就了它不俗的價格。驚蟄研究所在電商平臺搜索發現,10顆裝(每顆10g)的露楚售價普遍在50元以上,相當于一顆拇指大小的露楚就要買到5元,幾乎和便利店的烤腸價格相同。
95后消費者小閆告訴驚蟄研究所,她不久前在夜市攤上也買過露楚,雖然算下來比網上的價格稍稍便宜不少,但平均單顆露楚的價格也至少在3元以上,而在泰國本地可能還要再便宜一半。“我之前去泰國的時候也不知道這個叫什么,偶然逛街看到就買來嘗嘗,一盒十來個,只花了60泰銖,也就十幾塊人民幣。”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露楚常常會被做出各種水果造型,但其實所有露楚的味道幾乎都是一模一樣的。這是因為,制作露楚的原料不過是再尋常不過的脫皮綠豆、白糖、椰奶、瓊脂以及各種顏色的可食用色素。
據手工愛好者小穎介紹,露楚的制作過程其實很簡單,只需要把綠豆經過脫皮蒸熟制成綠豆蓉,然后手工捏成各種水果的造型,再使用色素進行上色,等到顏色穩定后再裹上兩到三層透明的瓊脂,待瓊脂凝固后就可以打包裝盒。
“而且在味道方面,也沒有很特別,除了因為有加入椰奶所以吃起來會有椰香味以外,口感和味道上其實和中國的傳統綠豆糕幾乎沒有分別。”
后備箱市集成露楚“初舞臺”
對于露楚在國內的流行,小閆表示,“露楚在顏色和造型上本身就很吸睛,而且因為外面裹上了瓊脂的關系,所以看上去也是特別透亮,在夜市攤上看到的時候,就會感覺眼前一亮,拍起來也很好看。”
驚蟄研究所查閱相關媒體報道發現,雖然露楚并非是最近才被發明出來的網紅小吃,但它的確是在今年夏天才紅遍全國。而且頗為有趣的是,幾乎所有城市的后備箱市集都是露楚在當地首先亮相的“初舞臺”。
在杭州,某平臺博主在6月份借后備箱市集開出當地首家露楚小攤,由于露楚的制作比較費時,小攤平均每2到3天出攤一次,一次準備50到60份,每份8個限量供應。
但是自從出攤以來,被露楚出眾的外表吸引而來的網友,變得越來越多,每次出攤都是上百人排隊搶購60份露楚的熱鬧場景,甚至還引來了黃牛。為此,攤主后來不得不以線上接龍的方式提前派發“購買權”,以避免線下排隊被黃牛炒作價格。
曾經在夜市經營過小吃攤的小川表示,“露楚在泰國本身就是一種路邊小吃,很適合在夜市擺攤來賣,不過從利潤角度來看,雖然露楚的價格比較高,但是真正要想賺錢也不是特別容易。”
據小川了解,由于制作工藝和儲存條件的原因,露楚的保質期一般都只有2天左右。所以需要現做現賣,而且制作過程也非常費力耗時。“不要看制作流程就是捏個造型,再上個顏色,瓊脂里面滾一滾。對于沒有受過專業培訓的人來說,光是捏造型這個步驟就很耗精力。”
關于制作露楚的挑戰性,小穎也頗有感觸,“我平時也比較喜歡做手工,所以在網上看到有人發制作露楚的教學視頻,就想自己買材料嘗試做一下。其實技巧上,一點也不難,但就是特別費時間。我總共做了20來個,花了5個小時。而且說實話,味道很一般,最后自己也沒吃多少,都拿去送人了。”
小穎向驚蟄研究所透露,她在電商平臺上購買的原材料大概能夠可以做出100多顆露楚,全部原材料的價格是65元。如果按照5元一顆的售價,100顆露楚能夠賣出500元,除去65元的原料成本還剩下435元的利潤。“但是想到要花5個小時不停地重復捏造型、上顏色,反正我是不想再做了。”
擺攤賣露楚不為錢
“其實露楚能夠走紅,很大程度上是沾了后備箱市集的光。”據小川介紹,今年夏天以來,全國各地開始刮起后備箱市集的風潮,許多年輕人在夜晚把車開到公園或是路邊,以后備箱為攤位經營起了移動酒吧、移動咖啡館或者是甜點攤。“從形式上看,后備箱市集就是夜市地攤的升級版,但本質上這是后疫情時代下年輕文化潮流的一種延展。而在這些市集上,露楚這類帶有異域風情的東西,變得特別受歡迎。”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還未限制出境游時,每年有超過一千萬的中國人前往泰國旅游,并且26到35歲的年輕人是其中的主力軍,而疫情發生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出于風險考慮放棄了出境游。
另外,由于全國各地散發疫情的影響,今年的“五一”假期也成為近幾年最“冷清”的法定假期。文化和旅游部數據顯示,今年“五一”全國僅有61.3%的A級旅游景區正常開放。同時,經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5天假期內,全國國內旅游出游1.6億人次,同比減少30.2%。在無法出游的背景下,后備箱市集這種線下商業模式,很好地滿足了年輕人到新環境體驗旅行的需求。
“現在很多后備箱市集都會用一些氛圍燈來做裝飾,整個氣氛很不錯,擺攤賣的一些咖啡、啤酒、玩具、紀念品也很有旅游的感覺,所以一定程度上后備箱市集圓了大家一個旅游夢。”小閆告訴驚蟄研究所,在2020年之前她幾乎每年“五一”都會和朋友一起去旅游,但如今已經有三年沒有出過遠門了。
在后備箱市集有所收獲也不只是想要出去旅游的年輕人,像小川一樣把市集當做愛好的也大有人在。“最近幾年收入受到一定影響,平時工作也不是很忙,所以有空的時候就會出來擺擺攤,順便賺個零花錢。”
據小川觀察,喜歡逛后備箱市集的年輕人居多,擺攤售賣的產品也更符合年輕人的喜好。除了露楚這種很吸引眼球的甜點,袋裝的泰式奶茶、芒果糯米飯、檸檬鳳爪等等具有東南亞風味的產品都很受歡迎,另外手工咖啡、手搓冰粉、手工雙皮奶也是市集最常出現的代表性產品。
“因為市集一般都會在商圈的空地或者公園來舉辦,而且禁止使用明火,所以場地的因素限制了可以售賣的產品種類。來逛市集的年輕人普遍也對顏值要求比較高,所以很多攤主在包裝或者現場布置上,也會花一些心思。”
小川特別提到,氛圍感是吸引年輕人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很多“攤主”會在后備箱掛上五顏六色的氛圍燈,然后在攤子前面擺上一些露營用的桌椅,再加上一塊手寫的廣告板,整體營造出一種像是在度假的感覺。
“其實很多攤主出來擺攤也不是為了賺錢,賣露楚的能賺個一兩千就不錯了,這還不算提前制作和擺攤的時間成本,像夜市一樣天天出攤是不可能的。像我這樣擺攤賣冷飲的,雖然沒有租金成本,但是水費和油錢除去之后,基本上也賺不了多少錢。倒是有一些在附近開酒吧或者是餐飲店的老板會來這里擺攤,一方面是增加收入來源,另外也是為自己的門店做廣告引流。”
小閆說,在后備箱市集看到露楚的時候,讓她想起曾經在泰國街頭散步的悠閑經歷,雖然露楚的味道嘗起來和在泰國吃到的有些不一樣,但還是有那么一刻感覺到身處異境的新奇。小川說,露楚也好,市集也好,其實都是年輕人為生活尋覓的一份新鮮感,學會苦中作樂,可能也是這屆年輕人正在經歷的成長。
*為保護受訪者隱私,以上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