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日財報 何嬙
理想汽車是家極具爭議的車企,喜歡它的人,稱其制造的是“奶爸神車”,不喜歡它的人,則痛斥之為“工業垃圾”。兩種觀點涇渭分明,且聲量都很大,這也讓理想汽車在輿論場中,顯現出一股“又紅又黑”的色彩。
但不可否認,理想汽車近幾年表現還算不錯,在多家造車新勢力中實力居于前列。不過,若單單就近期表現而言,其似乎突然有些“后勁不足”
日期,理想汽車(02015.HK)發布了2022年二季報,交出上市以來單季度最差成績單。數據顯示,第二季度理想汽車實現營收87.3億元,同比增長73.3%;經營虧損達到9.785億元,同比擴大82.6%;非美國公認會計準則經營虧損達到5.208億元,同比擴大42.5%。
其實一直以來,理想汽車都在死扣成本,無論凈利潤還是毛利率也都很出彩,像2021年四季度公司曾實現2.96億元凈利潤,這在一眾虧損的新勢力同行中,尤為突出。但眼下,理想突然巨虧,毛利率也開始下滑,這背后到底蘊含了什么呢?
賣出一輛虧損更多
作為最直接的切入點,虧損原因或可從銷量表現溯源。
《每日財報》關注到,受上海等地區疫情發散影響,理想汽車4月銷量成績直線下滑,僅有4167輛,是正常月均銷量的三分之一。市場此前對此也表達了悲觀預期,推測其二季度凈虧損將達4.92億元。
但實際上,理想汽車第二季度凈虧損遠超預期,不僅是歷史最差成績,甚至幾乎達到2021年全年虧損(3.21億元)的兩倍。同時,理想汽車第二季度毛利率為21.5%,相較上季度22.6%的水平下跌了1.1個百分點。
虧損的明顯擴大,自然也導致理想汽車單車虧損額度與日俱增。通俗來講,就是賣得越多、虧得越多。
2021年,理想汽車單車平均經營虧損已經超過1萬元,到2022年上半年,這一數字提升至2.3萬元。其中一季度交付超越3萬輛,二季度交付成績環比下滑,但受到原材料價格大幅激增等負面影響,虧損額度仍在進一步擴大。
數據顯示,理想汽車二季度營業費用達到28.6億元,較一季度增加了近3億元,增加部分主要來自于研發費用和銷售、一般及管理費。其中,二季度研發費用達到15.3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了134.4%,較今年一季度增加了11.5%;銷售、一般及管理費達13.3億元,較一季度增加10.2%。
上述費用的增加也與新車L9的上市有關。截至8月1日,理想L9的訂單超過5萬單,其中定金不退的超過3萬單。業績表現也側面體現,理想L9目前尚未帶來真正的收益利潤,或仍處于燒錢階段。
對于整個上半年表現,理想汽車實現營收182.95億元,同比增長112.4%,對應毛利40.42億元,同比增長157.5%,毛利率由去年上半年的17.76%提升至22.09%。
可即便營收、毛利大幅上漲,理想依然未能扭虧為盈,經營虧損進一步擴大,上半年經營虧損13.92億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47.5%,凈虧損增長9.5%至6.52億元。
綜上,二季度的虧損是理想汽車上半年凈虧損擴大的主要原因。回憶今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車的凈虧損僅有1090萬元,市場一度認為看到了盈虧平衡的可能性,然而二季度著實又讓外界又泄了一口氣。
產品問題集中爆出
在產品端,理想汽車也短期內驟然出圈。
《每日財報》關注到,最近一個月左右時間內,理想ONE經歷了三起交通意外,缸體開裂、車輛起火、ADAS功能故障……多種問題匯聚在一時出現,無論官方作何回應,理想ONE的潛在用戶勢必會對車輛質量產生懷疑。
7月16日,據媒體報道,一輛理想L9的試駕車空氣懸架出現問題,車輛左前輪陷于車身之中,無法正常行駛。根據網上流傳的聊天記錄,疑似車輛急剎狀態下導致的空氣懸架發生斷裂。
而在事故發生后,理想汽車卻把一次交通意外發酵成為了輿論危機,公司公關以一封自黑式的滅火回應,徹底將理想L9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盡管事后理想汽車以提升新車空氣彈簧質保方案到“與三電系統相同的8年16萬公里”終結了這場鬧劇,但針對理想L9空氣懸架的質疑仍然未能完全打消。
有網友感嘆:一出現問題就“全網刪視頻”的做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損傷了企業信譽與品牌價值,真相究竟是什么,理想汽車貌似始終欠用戶一個完整的答案。
無獨有偶,7月30日,一輛理想ONE發生“缸體”開裂;8月1日,另一輛理想ONE又在四川樂雅高速發生意外,車輛起火最終被燒得只剩骨架,車內乘客也被燒傷送醫。而就在理想二季報發布當天,又一輛理想ONE在白天開啟輔助駕駛的情況下,直接在高速上追尾了一輛靜止且打開雙閃的工程車。
從目前的事件發展角度來看,媒體人出身的創始人李想確實深諳公關套路,幾次危機基本上得到了較為圓滿的解決。
但隨著問題的雪球越滾越大,理想汽車要圓的“局”也與日俱增,當有一天公關措辭無法兜住產品質量背后存在的問題,雪崩的后果恐怕也將不可估量。總而言之,相比其他方面的出彩,理想汽車不如做好產品,用業績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