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 馮雨晨
靠賣資產賺了3.24億元,高鴻股份(000851.SZ)上半年凈利潤“大變臉”,成功扭虧為盈。
上半年,高鴻股份三大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均呈下滑趨勢。謀求轉型路上,高鴻股份先后拋出12.50億元和15.29億元大定增,落子車聯網和工業互聯網。
但這兩大“燒錢”項目背后,高鴻股份扣非凈利潤已經連虧三年。頻頻賣資產,兩次定增,車聯網未平,工業互聯網又起,高鴻股份都能搞定嗎?
靠賣資產扭虧
8月30日晚間,高鴻股份發布2022年半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70億元,同比減少17.86%;凈利潤2.63億元,同比增長3423.69%。
營收和歸屬凈利潤反向“奔跑”背后,有一組數據值得關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之后,高鴻股份上半年凈利潤-7574.31萬元,同比大減1855.40%。
半年報中,高鴻股份表示,凈利潤大增原因在于,上半年出售大唐高鴻智聯科技(重慶)有限公司(簡稱“高鴻智聯”)股權產生投資收益3.24億元。
從整體營收上看,高鴻股份上半年營收同比下滑17.86%,半年報稱下滑主要由于IT銷售業務的減少,逐步退出渠道銷售業務所致。
高鴻股份的業務分這么幾大板塊:行業企業信息化板塊、信息服務板塊、IT銷售板塊。其中,歷來貢獻營收最多的恰是IT銷售板塊。

上半年,高鴻股份三大業務的營收都在下降,營收縮減最多的也是IT銷售業務,同比下降了26.65%。
即便如此,IT銷售業務仍然是高鴻股份營收貢獻的大頭,高鴻股份表示,正逐漸削弱該項業務。結合毛利率來看,其行業企業信息化板塊、信息服務板塊、IT銷售板塊分別為11.63%、47.14%、2.84%,IT銷售盈利能力的確“不討喜”。
不過,毛利率最高的信息服務板塊上半年僅營收8377.44萬元,占營收比重為3.14%,行業企業服務毛利率雖比IT銷售高不少,但歷來營收貢獻力度也和IT銷售業務有一定差距。
若是退出IT銷售業務,高鴻股份能否保證其他兩項業務迅速成為支撐點呢?
答案或許落在行業企業業務上。此前業績預告中,對于扣非凈利潤的虧損,高鴻股份把原因歸為上半年行業企業業務毛利率降低,以及二季度華東以及華北地區業務受疫情影響項目落地實施推進緩慢、市場需求下降、銷售費用有明顯增加等幾方面。
兩度募資投新項目
在行業企業業務上,高鴻股份有兩大關于轉型的“展望”:一是車聯網,二是工業互聯網。
首先瞄準的是車聯網。公開資料顯示,大約2013年開始,高鴻股份布局智能制造、車聯網等業務。
2020年年報中,高鴻股份稱,車聯網作為重要的新興產業,擁有萬億市場。2021年年報中,高鴻股份的未來發展展望中提到,大力發展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車聯網、可信(云)計算(一種主動免疫型的內生安全技術)等戰略業務。
去年6月,高鴻股份定增募資12.50億元,其中10億元用于車聯網產品研發及產業化項目。隨后,高鴻股份又出資3.5億元設立合資公司高鴻智聯。
這都展現出高鴻股份向車聯網業務轉型的行動力。
然而,今年5月,高鴻股份以4.2億元向第一大股東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簡稱“電科研院”)轉讓所持有的高鴻智聯25.23%的股權。至此,公司對高鴻智聯持股比例降為10.09%。
這也成為高鴻股份上半年凈利潤大增的原因。公告中,高鴻股份這樣解釋轉讓緣由:可以籌措到資源重點發展已確定的車聯網產業方向、可信計算以及工業互聯網產業,有利于戰略的實施與落地。
半年報中可以發現,今年上半年高鴻股份的研發費用同比減少33.61%,原因為不再對車聯網終端及模組業務技術后續投入。
半年報還顯示,去年預計投資10億元的車聯網系列產品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目前投入1.2億元,預計達產日期為2023年12月,目前進展為12.07%。
對于賣了高鴻智聯,有二級市場投資者表示:車聯網商用還未果,就轉向工業互聯網,讓人不解。
界面新聞就車聯網項目進展情況及未來是否作為轉型重心等問題致電高鴻股份,但始終無法接通。
可見的是,高鴻股份的確開始布局工業互聯網。6月13日晚間,高鴻股份發布公告稱,擬定增募資不超過15.29億元,用于工業互聯網產品研發和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項目、南通云數網絡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收購項目。
高鴻股份表示,本次募投項目的實施,有利于優化公司在工業互聯網及IDC(互聯網數據中心)產業布局。
有投資者7月份在互動上提問到工業互聯網布局,高鴻股份表示,其制定了2G2B的模式,一是通過政府對企業上云的需求,為地方政府建立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于當地中小企業,積累行業經驗和客戶;二是直接為中大型企業提供工業互聯網平臺,幫助企業完成數字化轉型,進而實現智能化及智能制造的最終目標。
曾被質疑突擊創利
業內普遍認為,工業互聯網的進入門檻較高,需要長期的高投入和深耕耘。但連續兩年募資投項目的高鴻股份賬上不寬裕。
截至6月30日,貨幣資金雖然有11.62億元,但短期借款也達11.52億元,經營活動現金流凈額為-7.77億元。2019年至2021年,高鴻股份扣非凈利潤連虧三年,分別為-2.51億元、-1.96億元、-2.17億元,3年合計虧損6.64億元。
半年報中還提及,高鴻股份因涉訴被凍結賬號為6個,凍結資金占2021年經審計凈資產比例為5.22%,但對于賬戶被凍結具體原因,半年報中并未披露。
梳理發現,今年除了轉賣高鴻智聯股權,高鴻股份還陸續賣了其他資產。
具體來看,1月,高鴻股份以合計6900萬元向常州市啟航置業有限公司出售高鴻通信在北京市擁有的2處房產;4月,以1.11億元向電科研院出售煙臺不動產;同在4月,以1.38億元向電科研院出售大唐高鴻濟寧電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00%股權;6月,以505.41萬元向大唐高鴻智聯科技(重慶)有限公司出售北京智能車聯產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2.5%股權。
此外,去年12月,高鴻股份旗下北京大唐高鴻數據網絡技術有限公司以18萬元轉讓其全資子公司高鴻科技100%股權,深交所曾對此下發監管函,質疑其是否存在突擊創利。
目前,高鴻股份無控股股東及實控人,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是高鴻股份持股12.78%的大股東,該公司由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100%控股,實際控制人為國資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