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獨角金融
市值超2800億元的券商“一哥”業績也降了!
成立于1995年的中信證券(600030.SH),是中國第一家A+H股上市的證券公司。憑著規模優勢,中信證券穩坐券商“一哥”之位。
不過,2022年上半年中信證券營收與凈利潤出現雙降,這在中信證券以往的表現中并不多見。
在8月30日召開的業績說明會上,中信證券董秘王俊鋒表示:“上半年,公司境內投行業務、固收、股衍等金融市場業務等均保持增長,貢獻穩定收益。此外,受市場下行影響,直投業務、境外收入有所下降,但均保持正收益。”
1、大賺百億,難掩經紀與資管業務疲態
根據中信證券半年報披露,2022年上半年,中信證券實現營收348.85億元,同比下降7.52%;凈利潤116.11億元,同比下降7.81%。
中信證券主營業務包括證券投資業務、經紀業務、資產管理業務、證券承銷業務,分別占比30%、24%、17%、10%。
具體來看,2022年上半年中信證券下降的業務為經紀業務、資產管理業務。其中,經紀業務實現營收82.74億元,同比下降10.54%,主要原因是受全球市場波動以及上半年國內上證、中小板、創業板綜指下跌影響。
此外,2022年上半年中信證券資產管理業務實現營收60.91億元,同比下降4.24%。
隨著2022年資管新規正式實施,資管行業進入凈值化管理階段。受境內外環境多變、資本市場波動等影響,2022年上半年中信證券資管規模與管理費收入均出現下滑。
其中,2022年6月末中信證券資產管理規模合計1.6萬億元,比2021年末減少了300.6億元。中信證券資管計劃主要包括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單一資產管理計劃,2022年6月末規模分別為6591.14億元、9365.61億元。
此外,2022年上半年中信證券管理費收入16.54億元,同比2021年上半年的17.82億元,減少了1.28億元。
中信證券重要的業務中,上半年已經有兩大業務規模出現下降,其他業務表現如何?可喜的是,上半年其證券投資業務和證券承銷業務實現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證券投資業務實現營收104.12億元,同比增長6.6%;證券承銷業務實現營收34.1億元,同比增長30.36%。
2022年上半年中信證券的證券承銷業務營收增幅最多,不管是在A股,還是科創板、創業板,中信證券都排在市場首位。
具體來看,2022年上半年,中信證券完成A股主承銷項目68單,主承銷金額1650.13億元,同比增長15.96%,市場份額22.37%,排名市場第一;科創板、創業板IPO項目27單,主承銷金額875.28億元,市場份額28.06%,排名市場第一。
此外,2022年上半年中信證券還完成再融資主承銷項目41單,主承銷金額774.85億元,市場份額18.2%,同樣排名市場第一。
作為國內規模最大的證券公司,中信證券在凈資本、凈資產和總資產等規模方面的優勢顯著,是行業首家總資產規模突破萬億元的證券公司。其營收和凈利潤連續十余年排名行業第一。
從凈利潤來看,中信證券是2022年上半年唯一一家凈利潤超百億的券商,超第二位的國泰君安(601211.SH,2022年上半年凈利潤64.11億元)52億元;從營收來看,2022年上半年中信證券348.55億元的營收也遠超第二位國泰君安的195.54億元。
招商證券研究報告指出,中信證券以規模擴張為導向,龍頭地位進一步加強,機構業務全面領先,業務資質、資本實力、規模效應等優勢明顯。展望后市,流動性維持充裕,全面注冊制改革有望Q4落地,公司作為行業龍頭預計將持續受益于全面注冊制改革和A股機構化帶來的歷史機遇。
2、“踩雷”新華聯、康得集團,
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受挫?
2018年至今,券商股票質押業務爆雷,中信證券也未能獨善其身。
據2022年上半年報披露的訴訟、仲裁情況看,中信證券涉及股票質押業務糾紛案件包括康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康得集團”)、新華聯控股有限公司(下稱“新華聯控股”)等。
其中,康得集團一案涉案金額14.18億元。事因深圳前海豐實云蘭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稱“豐實云蘭”)與中信證券開展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時違約,康得集團未能及時履行保證責任,代豐實云蘭償還相關債務。
2017年11月,中信證券向豐實云蘭融入資金13億元,豐實云蘭以其持有的1.02億股康得新(002450.SZ,已退市)限售股股票作為質押,回購利率5.8%/年,交易期限36個月,履約保障比例警戒值為160%、平倉值為140%。同時康得集團就豐實云蘭的全部債務向中信證券提供連帶責任保證擔保。
2018年6月、8月,這起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履約保障比例兩次跌破平倉線140%,豐實云蘭出現違約。
2018年間,豐實云蘭分四次向中信證券提前償還融資本金合計7000萬元。
2019年9月,中信證券在對豐實云蘭的法院強制執行程序中收到執行回款11.21萬元。
因豐實云蘭未償還全部債務,康得集團作為連帶保證人。中信證券要求康得集團就豐實云蘭的全部債務承擔償還責任。
2020年5月,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及補正裁定,支持了中信證券訴訟請求。目前,中信證券已向法院申請追加康得集團股東韓于等為被執行人,在未實繳本息范圍內承擔賠償責任。
截至報告期末,康得集團一案正在強制執行過程中。
企業預警通顯示,康得集團已被列為失信人,實控人鐘玉(持股80%股東)被限制高消費。目前,康得集團有5只債券違約,發行規模合計23.5億元,包括“17康得投資”、“18康得投資”。
2020年3月23日,中信證券將上述糾紛向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要求新華聯控股償還欠款7.87億元,以及相應的利息、違約金、債權實現費用等。2022年8月12日,新華聯文化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新華聯控股被申請破產重整案,已獲北京一中院受理。
8月12日,中信證券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方式賣出新華聯控股所持有的新華聯(000620.SZ)3792萬股股票,按減持價格區間2.25元/股-2.31元/股計算,新華聯控股被動減持新華聯總額8631.8萬元的股票。
另外一起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違約案件與昔日在市場上頗為知名的“隆鑫系”有關。因隆鑫控股有限公司(下稱“隆鑫控股”)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違約,而作為保證責任人的重慶愛普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愛普地產”)未履行相應責任,2018年12月末,中信證券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要求愛普地產連帶償還隆鑫控股所欠本金15.07億元。不過,“隆鑫系”13家公司如今破產重整,今年4月8日前,中信證券已進行了債權申報。
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是以融資方所持有股權或其他證券作為質押來融資,并約定期限返還資金、解除質押交易。
對于資金融入方來說,股票質押式回購資金利用率高、融資期限靈活,且質押的股票性質不受限制。不過對于資金融出方來說,需要承擔質押股票連續跌停、融資方違約等風險。
據財報披露,截至2022年6月末,中信證券以自有資金出資的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規模達214.28億元,比2021年末減少了0.1億元,平均維持擔保比例從2021年末的280%增至286%。此外,中信證券管理的資管產品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規模為從2021年末的183.84 億元減少至136.71億元。
對證券融資類業務可能出現的風險,中信證券表示,從質押率、質押物、保障金比例、集中度、流動性、期限等多個角度繼續保持嚴格的風險管理標準,并通過及時的盯市管理來管理信用風險敞口。
你是否看好證券公司的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你覺得中信證券風控管理如何?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