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食代 何丹琳
年收入超1000億的中國最大乳企伊利,再次刷新了自己的記錄。
根據伊利昨天發布的財報,2022年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634.63億元,同比增長12.31%;實現凈利潤61.39億元,同比增長15.40%。營收、凈利均實現了雙位數的增長,再創歷史新高。同時,盈利能力也保持提升趨勢,凈利潤率同比增長24個基點至9.66%。
“由于疫情的影響,整個行業上半年面臨著比較大的挑戰,我們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在今天上午舉行的業績會議上,伊利管理層表示,伊利上半年整體收入取得了快于行業的增長,尤其是在奶粉、奶酪和冷飲品類上的增速遠超行業水平。
這也意味著,伊利進一步擴大了其身為行業龍頭的領先優勢。在疫情沖擊下,由于大公司抵御風險的能力更強大,食品飲料行業里“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似乎更明顯了。
在今天的業績會上,該公司管理層還進一步談到了疫情影響和產品創新、新業務的培育,以及全年預期等。下面,小食代就帶大家一起來聽聽現場消息。
基本盤
先來關注液奶業務。這一品類在伊利營收中“占大頭”,是該公司業績的基本盤。伊利中報顯示,液奶業務(注:包括常溫酸奶)的收入為428.92億元,規模、市場份額均穩居行業第一。
在這一板塊底下,伊利旗下擁有200億級明星單品金典、安慕希、伊利純牛奶。該公司今天指出,其中,安慕希市場份額達65%,穩居品類第一;金典有機作為有機品類第一品牌,市場份額持續行業第一。另外,100億級大單品優酸乳增勢迅猛,10億級單品舒化奶、谷粒多、QQ星等潛力十足。
“今年一季度,常溫液奶實現了開門紅,到了二季度,部分受疫情影響比較嚴重的地區的銷量受到了一些影響,但是即便如此,我們上半年整個的常溫液奶還是實現了穩定且高于行業的增速。”伊利投資者關系部總經理趙琳在會上表示。
在隨后的回答環節,伊利董事會秘書邱向敏補充道,伊利常溫液奶大約有20%的銷售是在一二線城市,80%在下線城市。“(上半年)像上海、北京等城市因為有保供以及團購等應對措施,影響相對較小;但是在其他的地區,尤其是一些下線城市,整體受到疫情的影響可能會更大,這一方面是因為嚴格的防控措施,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居民對乳制品的剛需弱于一線城市。”他說。
他表示,從時間的維度來看,今年4月份受到的疫情影響是最大的,主要在于物流供應端受限于各地的防控政策,5-6月份開始逐步好轉,“進入下半年,7月份的動銷也在好轉,但完全恢復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
“上半年,我們的白奶增長非常不錯。酸奶業務則由于剛需屬性不如白奶,受到疫情的影響相對較大,尤其是低溫酸奶,疊加了消費場景的缺失和冷鏈的限制。但與此同時,我們通過常溫酸奶的產品創新,拉動了需求,新品的動銷跟反饋都非常好。一旦消費信心復蘇,整個酸奶品類還會有巨大的成長空間。”邱向敏說。
小食代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安慕希新推出了安慕希AMX 0蔗糖丹東草莓、安慕希AMX新疆哈密瓜、安慕希清甜菠蘿風味酸奶等新品,對安慕希的整體收入端產生較大貢獻。伊利數據顯示,上半年清甜菠蘿風味、丹東草莓風味酸奶累計銷售額破12億,芒果、哈密瓜風味酸奶6月上新以來,單月也突破1億銷售額。
總體來看,產品創新也成為了伊利的內生增長動力之一。
伊利中報顯示,新品營業收入占比保持在12.48%。今年上半年,該公司還相繼推出了“金典”超濾牛奶、“金典”娟姍A2有機純牛奶、“QQ星”原生A2β酪蛋白純牛奶、“金領冠”塞納牧A2有機OPO嬰幼兒配方奶粉、“伊利”凝固型酸奶宮酪系列、“巧樂茲”綺炫系列冰淇淋等新品。
第二增長曲線
在基石業務之外,伊利正在描繪“第二增長曲線”:奶粉及奶酪。
這一業務板塊增速驚人。根據伊利中報,奶粉及奶制品實現營收120.71億元,同比增長58.28%。其中,嬰幼兒配方奶粉增速位居行業第一,市場零售額份額比去年同期提高了3.5個百分點;成人奶粉穩居細分市場第一,市場零售額份額同比提高了1.3個百分點。
“得益于過去幾年的改革舉措,上半年在嬰幼兒奶粉行業整體下降的背景下,我們仍然實現了大幅增長,增速是行業中最快的,其中像金領冠珍護和(行業首款有機A2嬰幼兒配方奶粉)金領冠塞納牧的增長都超過了40%。”趙琳說。
伊利指出,針對渠道,其一方面通過建設領嬰匯俱樂部,深化布局嬰幼兒配方奶粉銷售最核心的母嬰渠道;另一方面增加低線城市母嬰渠道覆蓋,期內實現母嬰渠道超30%的增長,核心渠道增速保持行業第一。
“展望全年,伊利奶粉業務的目標是實現至少20%的增長,其中嬰幼兒奶粉的增長會更快。現在,我們在市場份額上有了很大的突破,更長期來看,我們還是朝著第一的目標去努力。未來,我們希望通過產品配方升級,母嬰渠道發力,會員營銷改善等多方面持續發力,獲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整合更多的市場份額。”趙琳說。
在會上被問到伊利控股澳優后的協同優勢時,她表示,雙方經過最初的“百日協同計劃”,通過對協同點的梳理,已經在供應鏈生產、渠道等方面有了一些進展,未來也會在保持雙方獨立運營的前提下,在運營管理方面尋求更多的協同,包括產品梳理,品牌建設、渠道布建等。
奶酪業務的增長曲線也同樣陡峭。
“上半年,我們的奶酪收入增長超40%,根據尼爾森數據,市場零售額份額同比提高近4個百分點,已經成為行業第二。”趙琳表示,伊利的目標是成為該細分市場第一。上半年,伊利奶酪業務已完成50萬家門店覆蓋,預計年底布局的門店數量將達到100萬家。
此前在2018年,這家乳企巨頭成立奶酪事業部,通過液奶優勢渠道網絡進行鋪貨,快速下沉,在三年內躍居行業市場份額第二。“背靠公司較強的研發能力,我們會繼續洞察行業趨勢,推出相應的產品,助力奶酪業務能夠在未來幾年持續快速增長。”趙琳說。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中國最大的冰淇淋公司,伊利的領先優勢也在進一步擴大。
財報顯示,上半年,伊利冷飲業務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1.71%,增速行業第一,市場份額連續28年領先。數據顯示,國內冷飲銷量前五的品牌中,伊利的子品牌占據三席,其中巧樂茲位列行業第一品牌;上半年,巧樂茲系列產品收入增速高達33.31%。
全年預期
展望下半年及全年,伊利管理層今天在會上表示,會繼續朝著“下半年內生業務收入實現雙位數增長,全年利潤率不下滑”的目標去努力。
他說,對于下半年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很難給出準確判斷,“但是我們堅信,無論下半年行業復蘇的節奏如何,我們一定是行業里這個表現得最好的。對于長期發展,我們有非常充足的信心。”
為了布局未來增長,伊利還在持續大手筆建設現代奶產業集群。今年上半年,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四大工業項目的正式投產。據悉,該項目不僅將誕生全球最大牛奶工廠,更將塑造全球智能制造新標桿。數據顯示,到2035年,伊利健康谷年產GDP貢獻可達1982億,帶動就業人口超35萬。
“雖然外部環境仍存在很多不確定性,但我們有信心更有能力,在跨越千億之后,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擴大伊利現有的價值創造半徑,為我們的發展創造出新的增長空間。”伊利董事長潘剛今天在一份通報中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