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每日財報 呂明俠
8月24日,九號有限公司(簡稱“九號公司”,689009.SH)公告了2022年限制性股票授予條件已經達成,確定2022年8月24日為首次授予日,以23元/份的授予價格向332名激勵對象合計授予57.25萬股限制性股票對應的572.54萬份存托憑證。
值得注意的是,這也是公司自2020年10月上市后實施首次股權激勵,意在調動員工積極性。
此前,九號公司發布了半年報,上半年營業收入48.2億元,同比增長2.16%;歸母凈利潤2.56億元,同比增長0.63%,較前幾年明顯放緩。
事實上,上市后步入“少年期”的九號公司當下正經歷與小米“雙向解綁”的陣痛。一方面,其正在降低對小米的依賴。上半年,九號對小米的銷售收入同比下滑59%,這使得公司上半年收入增速僅為2.16%,創近年新低。另一方面,雷軍也正在對九號公司變現。過去一年,雷軍系兩家公司對九號的減持額超過21億。
單單就過去而言,小米的品牌和渠道都是九號公司騰飛的基石,如今走過高光時刻的九號公司恐怕不太容易度過“去小米化”。
與小米逐漸“解綁”
上半年,按銷售渠道劃分,九號公司自主品牌銷售收入26.33億元,同比增長43.41%;ToB產品銷售收入14.55億元,同比增長33.66%;小米定制產品分銷收入7.32億元,同比下降59.18%,僅占營收的15.19%。而在2017年,這一比例超過七成。
另一邊,九號公司上半年電動兩輪車銷量30.7萬臺,收入9.3億元,同比增長81%;全地形車銷量8627臺,收入3.7億元,同比增長172%;自主品牌零售滑板車銷量47.8萬臺,收入9.8億元,同比增長14%。
對九號公司而言,去小米化一直都在進行,小米渠道收入下滑也是脫離信號。作為小米生態鏈最早的成員之一,其過去的營收主要都依賴小米。不過,由于小米追求性價比的策略,給予九號公司等供應商的利潤貢獻率越來越低,這不符合一眾公司的追求。
所以,一方面擔心小米減少采購,收入受影響;另一邊又擔心給小米供貨太多,拉低整體毛利率,小米的訂單儼然已成為九號公司的“雞肋”。
而對于小米來講,同樣也是選擇了逐漸退出。6月6日,九號公司公告:紅杉資本旗下Sequoia和小米集團旗下PeopleBetter,在2021年11月18日-2022年6月5日期間,減持股票合計套現23.8億元。
(圖源:公告)
之后的6月21日,再發公告:Sequoia、PeopleBetter,以及同樣由雷軍擔任董事長的Shunwei,擬減持存托憑證數量為不超7826.55萬份。若按6月20日收盤價計,3名股東合計減持套現金額或達30億元。
顯然,這兩家公司在“分手”的道路上正漸行漸遠。
單一業務依賴癥
九號公司成立于2012年,總部位于北京,該公司聯合創始人高祿峰、王野均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二人本科專業分別是飛行器控制和機械電子工程。
2014年,九號公司獲得小米、紅杉、順為等基金的8000余萬美元A輪投資,躋身小米生態鏈成員。2015年,九號再發大招,以“蛇吞象”方式完成對Segway的全資收購。
成立至今,電動平衡車和電動滑板車,一直占據九號公司營收大頭,2021年收入64億,占總營收70%。
正是由于對單一業務的嚴重依賴,九號公司為擴大想象力,也為擺脫產品結構性壓力,遂決定聚焦“50公里以內的短距出行解決方案”賽道。
現階段,九號旗下擁有Ninebot九號和Segway賽格威兩大品牌,已形成包括電動平衡車&電動滑板車、電動兩輪車、服務機器人、全地形車等品類的產品線。
九號渴望通過上述品類擴容,復刻曾經平衡車的成功,擺脫單一依賴。不過較為尷尬的是,政策一直都是九號公司平衡車和滑板車業務的主要風險。平衡車和滑板車在國內的主要消費對象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年輕人,但卻不符合中國機動車安全標準,目前北上廣深等地區均有限制上路規定。
所以,九號公司的重要發力市場也無法避免的要以國外為主,尤其是歐洲、北美和亞太等核心發達國家。但今年初國內外疫情再度達到一個小高峰,同時加上現在國際環境的緊張局面,“出海”戰略到底會如何推進還都不好說。
加入兩輪電動車混戰
兩輪電動車在國內的市場規模更龐大,增速非常明顯。在新國標和“碳中和”概念加持下,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中國兩輪電動車年復合增長率將提升至7.2%,市場規模將達到1089.9億元。
由此,短交通賽道也坐上了“風口”,不僅外部玩家眼熱插手布局,賽道內企業也紛紛拓展既有市場。九號公司,近年也開始在兩輪電動車方向重點發力,試圖搶占更多的份額。
其2021年中報數據顯示,智能電動兩輪車實現營收5.13億元,超過2020年全年收入,是增長最快的業務。但就賽道對手而言,前有雅迪愛瑪、后有小牛電動,九號公司的“智能”故事恐怕難講出新花樣。
事實上,在前兩年的相對存量市場中,兩輪電動車就已經陷入內卷境地,比如雅迪、愛瑪和新日等傳統廠商近年來紛紛在高端化、智能化方面加碼。而雅迪、愛瑪的線下門店超兩萬家,小牛超3000家,而九號僅1700家,盡管行業尚且有空間,但想補足短板也非一時之功。
去年,九號公司電動兩輪車和電踏車業務毛利率僅11.19%,大幅低于其主營電動平衡車類業務25.09%的毛利率,更遠低于機器人業務的36.19%,成為拉低拖累整體毛利率的重要因素。在諸多方面尚不占優的當下,九號公司電動兩輪車業務怕很快會遇到瓶頸。
如今,雖然九號公司已經羽翼豐滿,但從其所面對的境地以及業績指標來看,肯定沒有過去有小米相助下那樣增長迅猛,未來,如何突破“慢車道”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