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文創怪圈:賣雪糕、出盲盒和無法復制的故宮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文創怪圈:賣雪糕、出盲盒和無法復制的故宮

五六年前,千余家企業扎堆涌入的那片文創藍海,顯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順風順水。

文|未來商業觀察

在剛剛逝去的炙熱之夏,雪糕成了頂流,并因不再平價,被冠以“雪糕刺客”之稱。

然而爭論中,同樣高價的文創雪糕卻仿佛隱身了。

文創雪糕、文物玩偶、考古盲盒……如今,萬物皆可文創。文創的高溢價,早就不是新聞,這其中有產量低導致的生產成本高,也有文化和創意帶來的高附加值。

但高價勢必會勸退一些人,即使是文創的忠實擁躉也不例外。

“我感覺文創同質化非常嚴重,整體上市場已經有點讓人倦怠了。”00后文創愛好者范曉說,“尤其是一些資源跟不上的博物館,出再多缺乏新意的產品,消費者也不會買賬。”

隨手點開一家省級博物館的淘寶店鋪,除了一款熱門盲盒產品月銷量過百,常規商品的銷量均為個位數。除了故宮等少數幾家頭部博物館,其余只是在靠爆款文創“續命”。

五六年前,千余家企業扎堆涌入的那片文創藍海,顯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順風順水。

萬物皆可文創

雖然常被詬病味道一般、價格略貴,但身處景區或博物館的年輕人,對文創雪糕幾乎沒有抵抗力。

現有的文創雪糕,總體可分為三類,花卉、寫實建筑、歷史文物,價格在10-35元區間。

社交媒體上,舉著一支微縮版的文創雪糕,和地標建筑合影,早就成為最具儀式感的打卡方式。

文創雪糕大抵起源于2016年春天,京城賞櫻勝地玉淵潭公園推出了櫻花雪糕。然而直至2018年,櫻花造型的雪糕,才與公園的粉白花海,一同被慕名而來的游客記錄下來。

2019年起,各地旅游景區依托自身的特色IP,跟風效仿,開發文創雪糕。

僅80后設計師鄭奧南一人,就與200多個景區合作過,設計了四五百款文創雪糕。

西湖斷橋相會,三星堆青銅面具,故宮房檐上的琉璃脊獸,都被雕琢成可供食用的雪糕形態。

文創雪糕的火爆于去年達到頂點。清明假期適逢賞櫻時節,玉淵潭公園3天賣出4.7萬根櫻花雪糕,僅此一項就為景區帶來70萬收益。在湖北武漢,黃鶴樓景區平均每天接待游客2至2.5萬人,黃鶴樓雪糕上飛檐瓦片雕刻精細,一天最多能吸引9000人購買。

文創雪糕的走俏,本質是利用社交平臺的傳播性,打造IP,塑造網紅,一旦出現爆款,就會引起同質化產品泛濫,這也是當下旅游文創產品的縮影。

但爆款偶得,互聯網的傳播機制下,一款足夠有趣的文創,加上足夠有力的營銷手段,才有成為爆款的可能性。

原本走嚴肅歷史風的博物館,開始在“整活”之路上越走越遠。

6月,一只綠色毛絨玩偶馬,因丑萌在抖音上突然出圈。

玩偶的原型為“馬踏飛燕”(官方名稱銅奔馬),那是東漢的青銅器,也是甘肅博物館鎮館之寶。青銅駿馬三腳騰空,一腳踏著飛鳥,側面看威嚴矯健,但在各式宣傳照中,幾乎不以正面示人。

而綠馬玩偶,揭露了文物的正面,神態詼諧搞怪,齜著一排白牙,直愣愣地目視前方,被網友戲稱為“綠驢踩雞”,一改人們對于文物高冷的印象。

玩偶單價99元,看似夸張奪人眼球,卻迎合了一部分年輕人的審美。第一批3000只玩偶很快銷售一空。

綠馬玩偶令范曉眼前一亮,她后來才知道,銅奔馬的正面就是歪嘴,“玩偶不僅萌萌的,還做了恰當的藝術效果處理”。但也有網友在看到價格后,抑制住購買欲,“一個99元,本來還有點心動的,但是再見”。

當然,追溯起“整活”的起源,甘肅博物館只是學徒,真正的開創者是故宮。

今日故宮,已是文創屆的頭號網紅,享有超級IP待遇。但在十年前,故宮所售商品還與一般旅游景點的紀念品無異。前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訪談中回憶,以前賣的像章、手串,和故宮文化絲毫沒有關系。

2013年,臺北故宮一款印有“朕知道了”康熙御筆的紙膠帶,售價200臺幣(約合人民幣40元),意外掀起搶購熱潮。實地學習后,單霽翔深受啟發,發起故宮文創設計大賽,第一次面向公眾征集文化創意,收集到了很多帶有故宮元素的文創產品。

此后,故宮放下了身段,學會“從需求出發”去開發商品,“我們覺得,博物館不應該冷酷,不該把過去的文物冷凍在這里,否則,文化就會變得固化甚至僵化了”。

大約四年前開始,范曉迷戀上了逛博物館,目前至少參觀過七八十家。公立博物館一般不收門票,她本著支持博物館運營的目的,常常購買文創產品。

在她印象中,早期破圈的文創產品都和故宮有關。2017年左右,用故宮紙膠帶裝飾大牌口紅成為風潮,后來,故宮不斷拓展文創品類,又上線了宮廷風的原創彩妝。

在故宮的引領下,各地博物館紛紛打開思路,開發文創產品,同時加快布局線上。

三年前,還只有20多家博物館開通了淘寶天貓店鋪,到了去年雙11,近百家博物館展開較量。

天眼查顯示,近5年內新成立的企業中,經營范圍包括“文創”的公司數量高達6962家。

為何熱衷做文創

旅游企業扎堆做文創,背后原因并不難理解。

2015年起,國家頻繁出臺支持博物館文創發展的政策文件,明確博物館可以從事商業經營活動,與文化創意、旅游等產業相結合。

2016年,旅游文創全面爆發。截至當年12月,全國4526家博物館中,超過半數被國家有關機構認定具有相關文創開發資質。

這些創意產品的目標受眾多為年輕人。去年雙11,天貓平臺上文創產品的消費者,95后占比接近四成。隨著在線預訂旅游服務的方式興起,年輕人對旅游市場的貢獻越來越大。

文博游漸成年輕人新寵。攜程數據顯示,2022年1-5月,每10個預訂景區門票的游客中,就有1個預約了博物館。

好的文創產品一定程度上能對博物館起到引流作用。比如,有些博物館愛好者習慣于拿著選購好的文創產品,去館內尋找相對應的文物。

文創雖然很難給博物館帶來直接收益,但一能提升博物館評級,從而獲得更多財政扶持資金,二能增進社會合作,甚至助推一座城市的旅游業發展。

博物館為非營利性機構,運營體系以財政撥款為主,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的運營機制,門票、文創等收益要上繳財政,政府再根據博物館的項目需求下撥款項。

最新政策明確了博物館的各項收入可直接用于博物館建設,以及適當對貢獻突出人員進行獎勵,但各地進展不一,例如廣州市,具體方案暫時還未出臺。

單霽翔曾透露,“故宮是差額撥款單位,國家只給54%經費,剩下自己掙,(2018年)給的專項預算是11.2億元。隨著故宮IP大火,文創收入陡升。”

2017年,故宮所有文創產品的全年總收入已經達到15億元。單霽翔解釋說,文創產品帶來的文化傳播效應,讓故宮的影響力不斷擴大,產生了故宮IP,就可以開始授權。

原來故宮辦一場大型展覽,可能需要消耗一千萬經費,當IP能吸引到贊助,品牌方得以與故宮共享IP資源。

IP帶來的影響力進而能吸收到來自社會力量的捐贈,2016年-2019年初,故宮接受了7.5億捐贈,這些資金匯入基金會,隨后用于故宮擴大開放后的環境整治、古建筑修繕等。

互聯網時代,一個爆款的誕生,往往能激起一圈圈漣漪。6月,馬踏飛燕玩偶的爆火,讓整個甘肅旅游業都嘗到甜頭,7月初,旅游平臺顯示,甘肅省博物館周圍的民宿和酒店仍是“房量緊張”的狀態。

爆款偶得,創新不易

用了一個多小時,文創愛好者范曉,終于從三星堆厚實的原土填滿的坑中,挖出兩只貝殼,一個象牙制品,和一個仿青銅跪坐人像。

范曉并不在三星堆現場,她操作的是一款考古盲盒。

近些年,盲盒在年輕人中盛行,許多博物館也追逐潮流,接連推出了內含館藏文物的考古盲盒,刮起了一股考古體驗風。但范曉遲遲沒有入手,她看過一些考古盲盒的暴力拆箱視頻,有一種很濃的塑料感。

而三星堆的考古發掘艙盲盒,卻讓她感到驚艷,發掘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考古技術,盲盒還附贈了工具盒和人物擺件,在體驗的過程中,她仿佛化身一名真正的考古隊員,傾注耐心和智慧后,能得到一個微縮版的文物出土現場。

如何看待文創的創新,范曉頗有發言權。6月起,她每月選取8家博物館的32件上新文創,在小紅書上發布盤點,選品標準是有新意,且具有一定實用性。這樣做的初衷,是希望盡微薄之力,讓好產品被更多人發現。

范曉通常要在幾十家博物館中篩選上新的文創,她能直觀地感受到博物館之間文創實力的差距。那些網紅博物館,如故宮,每月的上新“刷都刷不完”,而比如新疆博物館、西藏博物館,上新又非常少,“可能一個月都不見得有一次”。

故宮淘寶任何一個小物件的月銷量都在幾百件以上,而某省級博物院,除了一款考古盲盒月售千件之外,其余商品月銷量只有個位數。

可見平分文創蛋糕并不現實。頭部博物館與中小博物館,在文創的賽道上,本就不在一個起跑線,而差距或許會越拉越遠。

單霽翔曾苦惱過,故宮浩如煙海的186萬件藏品,對外展示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很多地方博物館館藏資源有限,IP挖掘空間自然不大。

更大的困境則是資金不足、人才缺失。

2019年,故宮博物院專門從事文創工作的工作人員超過150人,分布在文創產品策劃、設計、生產、銷售各個環節。故宮博物院經營管理處負責人曾透露稱,故宮一年的文創產品研發成本至少一兩個億,每款產品平均開發時間8個月,每款產品的研發投入都在二三十萬元。

而同一時期,河南省博物館的文創團隊只有4人,工作地點不足18平米。這已經是博物館文創的后起之秀和省級博物館的配置,更不必說隱匿于三四線城市的地方博物館,對文創的重視程度不一,有些仍在延續紀念品商店的模式。

既然自主開發有難度,更多的博物館另辟蹊徑,將IP授權給知名品牌,進行跨界聯名。或者,選擇將文創產品的開發設計工作外包出去。

2019年的一份報告顯示,跨界衍生品在整體文創產品市場份額高達72%,跨界衍生品的規模是博物館自營產品的3倍。

無論是授權還是外包,都有“翻車”風險。敦煌研究院就曾因監管不到位,和電子煙品牌聯名。

劉暢也是一位博物館深度愛好者,到訪過近百家博物館、展覽館,在小紅書上擁有2萬粉絲,偶爾會接一些博物館找上門來的推廣。

她曾遇到過質量下滑的文創。第一年,劉暢購入一本日歷,質感很好。第二年,與博物館合作的文創公司找到她推廣日歷,可她發現紙張的材質與之前全然不同,她清楚地記得,那本日歷價格近百元,溢價過高但品控卻不過關。

即使作為文創的忠實擁躉,劉暢也承認自己很容易感到審美疲勞。她安利過上百件文創,但真正能打動她的,只有少數幾件主打互動體驗類的產品。

比如,故宮的互動解謎書、蘇州博物館文徵明的紫藤種子、河南省博物館的考古盲盒,無一不是率先做出品類創新的產品,她把這些文創的開發者稱為“先行者”,“推陳出新、從零到一是最難的”。

通過體驗,劉暢感到自己觸碰了歷史的印記,但體驗過后,再遇到同質化的產品她不會復購。

劉暢說,各個地方發展不平衡,文創同質化是正常現象,但她希望,博物館能在借鑒的同時,融入自己的文化特色和人文情懷,做“有溫度”的文創,而不是把一個簡單的圖案印在產品上。

爆款總會過期,如果創新跟不上,行業變革不及時落地,下一個爆款出現的時機,只會越來越久。

(范曉、劉暢為化名)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文創怪圈:賣雪糕、出盲盒和無法復制的故宮

五六年前,千余家企業扎堆涌入的那片文創藍海,顯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順風順水。

文|未來商業觀察

在剛剛逝去的炙熱之夏,雪糕成了頂流,并因不再平價,被冠以“雪糕刺客”之稱。

然而爭論中,同樣高價的文創雪糕卻仿佛隱身了。

文創雪糕、文物玩偶、考古盲盒……如今,萬物皆可文創。文創的高溢價,早就不是新聞,這其中有產量低導致的生產成本高,也有文化和創意帶來的高附加值。

但高價勢必會勸退一些人,即使是文創的忠實擁躉也不例外。

“我感覺文創同質化非常嚴重,整體上市場已經有點讓人倦怠了。”00后文創愛好者范曉說,“尤其是一些資源跟不上的博物館,出再多缺乏新意的產品,消費者也不會買賬。”

隨手點開一家省級博物館的淘寶店鋪,除了一款熱門盲盒產品月銷量過百,常規商品的銷量均為個位數。除了故宮等少數幾家頭部博物館,其余只是在靠爆款文創“續命”。

五六年前,千余家企業扎堆涌入的那片文創藍海,顯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順風順水。

萬物皆可文創

雖然常被詬病味道一般、價格略貴,但身處景區或博物館的年輕人,對文創雪糕幾乎沒有抵抗力。

現有的文創雪糕,總體可分為三類,花卉、寫實建筑、歷史文物,價格在10-35元區間。

社交媒體上,舉著一支微縮版的文創雪糕,和地標建筑合影,早就成為最具儀式感的打卡方式。

文創雪糕大抵起源于2016年春天,京城賞櫻勝地玉淵潭公園推出了櫻花雪糕。然而直至2018年,櫻花造型的雪糕,才與公園的粉白花海,一同被慕名而來的游客記錄下來。

2019年起,各地旅游景區依托自身的特色IP,跟風效仿,開發文創雪糕。

僅80后設計師鄭奧南一人,就與200多個景區合作過,設計了四五百款文創雪糕。

西湖斷橋相會,三星堆青銅面具,故宮房檐上的琉璃脊獸,都被雕琢成可供食用的雪糕形態。

文創雪糕的火爆于去年達到頂點。清明假期適逢賞櫻時節,玉淵潭公園3天賣出4.7萬根櫻花雪糕,僅此一項就為景區帶來70萬收益。在湖北武漢,黃鶴樓景區平均每天接待游客2至2.5萬人,黃鶴樓雪糕上飛檐瓦片雕刻精細,一天最多能吸引9000人購買。

文創雪糕的走俏,本質是利用社交平臺的傳播性,打造IP,塑造網紅,一旦出現爆款,就會引起同質化產品泛濫,這也是當下旅游文創產品的縮影。

但爆款偶得,互聯網的傳播機制下,一款足夠有趣的文創,加上足夠有力的營銷手段,才有成為爆款的可能性。

原本走嚴肅歷史風的博物館,開始在“整活”之路上越走越遠。

6月,一只綠色毛絨玩偶馬,因丑萌在抖音上突然出圈。

玩偶的原型為“馬踏飛燕”(官方名稱銅奔馬),那是東漢的青銅器,也是甘肅博物館鎮館之寶。青銅駿馬三腳騰空,一腳踏著飛鳥,側面看威嚴矯健,但在各式宣傳照中,幾乎不以正面示人。

而綠馬玩偶,揭露了文物的正面,神態詼諧搞怪,齜著一排白牙,直愣愣地目視前方,被網友戲稱為“綠驢踩雞”,一改人們對于文物高冷的印象。

玩偶單價99元,看似夸張奪人眼球,卻迎合了一部分年輕人的審美。第一批3000只玩偶很快銷售一空。

綠馬玩偶令范曉眼前一亮,她后來才知道,銅奔馬的正面就是歪嘴,“玩偶不僅萌萌的,還做了恰當的藝術效果處理”。但也有網友在看到價格后,抑制住購買欲,“一個99元,本來還有點心動的,但是再見”。

當然,追溯起“整活”的起源,甘肅博物館只是學徒,真正的開創者是故宮。

今日故宮,已是文創屆的頭號網紅,享有超級IP待遇。但在十年前,故宮所售商品還與一般旅游景點的紀念品無異。前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在訪談中回憶,以前賣的像章、手串,和故宮文化絲毫沒有關系。

2013年,臺北故宮一款印有“朕知道了”康熙御筆的紙膠帶,售價200臺幣(約合人民幣40元),意外掀起搶購熱潮。實地學習后,單霽翔深受啟發,發起故宮文創設計大賽,第一次面向公眾征集文化創意,收集到了很多帶有故宮元素的文創產品。

此后,故宮放下了身段,學會“從需求出發”去開發商品,“我們覺得,博物館不應該冷酷,不該把過去的文物冷凍在這里,否則,文化就會變得固化甚至僵化了”。

大約四年前開始,范曉迷戀上了逛博物館,目前至少參觀過七八十家。公立博物館一般不收門票,她本著支持博物館運營的目的,常常購買文創產品。

在她印象中,早期破圈的文創產品都和故宮有關。2017年左右,用故宮紙膠帶裝飾大牌口紅成為風潮,后來,故宮不斷拓展文創品類,又上線了宮廷風的原創彩妝。

在故宮的引領下,各地博物館紛紛打開思路,開發文創產品,同時加快布局線上。

三年前,還只有20多家博物館開通了淘寶天貓店鋪,到了去年雙11,近百家博物館展開較量。

天眼查顯示,近5年內新成立的企業中,經營范圍包括“文創”的公司數量高達6962家。

為何熱衷做文創

旅游企業扎堆做文創,背后原因并不難理解。

2015年起,國家頻繁出臺支持博物館文創發展的政策文件,明確博物館可以從事商業經營活動,與文化創意、旅游等產業相結合。

2016年,旅游文創全面爆發。截至當年12月,全國4526家博物館中,超過半數被國家有關機構認定具有相關文創開發資質。

這些創意產品的目標受眾多為年輕人。去年雙11,天貓平臺上文創產品的消費者,95后占比接近四成。隨著在線預訂旅游服務的方式興起,年輕人對旅游市場的貢獻越來越大。

文博游漸成年輕人新寵。攜程數據顯示,2022年1-5月,每10個預訂景區門票的游客中,就有1個預約了博物館。

好的文創產品一定程度上能對博物館起到引流作用。比如,有些博物館愛好者習慣于拿著選購好的文創產品,去館內尋找相對應的文物。

文創雖然很難給博物館帶來直接收益,但一能提升博物館評級,從而獲得更多財政扶持資金,二能增進社會合作,甚至助推一座城市的旅游業發展。

博物館為非營利性機構,運營體系以財政撥款為主,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的運營機制,門票、文創等收益要上繳財政,政府再根據博物館的項目需求下撥款項。

最新政策明確了博物館的各項收入可直接用于博物館建設,以及適當對貢獻突出人員進行獎勵,但各地進展不一,例如廣州市,具體方案暫時還未出臺。

單霽翔曾透露,“故宮是差額撥款單位,國家只給54%經費,剩下自己掙,(2018年)給的專項預算是11.2億元。隨著故宮IP大火,文創收入陡升。”

2017年,故宮所有文創產品的全年總收入已經達到15億元。單霽翔解釋說,文創產品帶來的文化傳播效應,讓故宮的影響力不斷擴大,產生了故宮IP,就可以開始授權。

原來故宮辦一場大型展覽,可能需要消耗一千萬經費,當IP能吸引到贊助,品牌方得以與故宮共享IP資源。

IP帶來的影響力進而能吸收到來自社會力量的捐贈,2016年-2019年初,故宮接受了7.5億捐贈,這些資金匯入基金會,隨后用于故宮擴大開放后的環境整治、古建筑修繕等。

互聯網時代,一個爆款的誕生,往往能激起一圈圈漣漪。6月,馬踏飛燕玩偶的爆火,讓整個甘肅旅游業都嘗到甜頭,7月初,旅游平臺顯示,甘肅省博物館周圍的民宿和酒店仍是“房量緊張”的狀態。

爆款偶得,創新不易

用了一個多小時,文創愛好者范曉,終于從三星堆厚實的原土填滿的坑中,挖出兩只貝殼,一個象牙制品,和一個仿青銅跪坐人像。

范曉并不在三星堆現場,她操作的是一款考古盲盒。

近些年,盲盒在年輕人中盛行,許多博物館也追逐潮流,接連推出了內含館藏文物的考古盲盒,刮起了一股考古體驗風。但范曉遲遲沒有入手,她看過一些考古盲盒的暴力拆箱視頻,有一種很濃的塑料感。

而三星堆的考古發掘艙盲盒,卻讓她感到驚艷,發掘艙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考古技術,盲盒還附贈了工具盒和人物擺件,在體驗的過程中,她仿佛化身一名真正的考古隊員,傾注耐心和智慧后,能得到一個微縮版的文物出土現場。

如何看待文創的創新,范曉頗有發言權。6月起,她每月選取8家博物館的32件上新文創,在小紅書上發布盤點,選品標準是有新意,且具有一定實用性。這樣做的初衷,是希望盡微薄之力,讓好產品被更多人發現。

范曉通常要在幾十家博物館中篩選上新的文創,她能直觀地感受到博物館之間文創實力的差距。那些網紅博物館,如故宮,每月的上新“刷都刷不完”,而比如新疆博物館、西藏博物館,上新又非常少,“可能一個月都不見得有一次”。

故宮淘寶任何一個小物件的月銷量都在幾百件以上,而某省級博物院,除了一款考古盲盒月售千件之外,其余商品月銷量只有個位數。

可見平分文創蛋糕并不現實。頭部博物館與中小博物館,在文創的賽道上,本就不在一個起跑線,而差距或許會越拉越遠。

單霽翔曾苦惱過,故宮浩如煙海的186萬件藏品,對外展示的只是冰山一角。而很多地方博物館館藏資源有限,IP挖掘空間自然不大。

更大的困境則是資金不足、人才缺失。

2019年,故宮博物院專門從事文創工作的工作人員超過150人,分布在文創產品策劃、設計、生產、銷售各個環節。故宮博物院經營管理處負責人曾透露稱,故宮一年的文創產品研發成本至少一兩個億,每款產品平均開發時間8個月,每款產品的研發投入都在二三十萬元。

而同一時期,河南省博物館的文創團隊只有4人,工作地點不足18平米。這已經是博物館文創的后起之秀和省級博物館的配置,更不必說隱匿于三四線城市的地方博物館,對文創的重視程度不一,有些仍在延續紀念品商店的模式。

既然自主開發有難度,更多的博物館另辟蹊徑,將IP授權給知名品牌,進行跨界聯名。或者,選擇將文創產品的開發設計工作外包出去。

2019年的一份報告顯示,跨界衍生品在整體文創產品市場份額高達72%,跨界衍生品的規模是博物館自營產品的3倍。

無論是授權還是外包,都有“翻車”風險。敦煌研究院就曾因監管不到位,和電子煙品牌聯名。

劉暢也是一位博物館深度愛好者,到訪過近百家博物館、展覽館,在小紅書上擁有2萬粉絲,偶爾會接一些博物館找上門來的推廣。

她曾遇到過質量下滑的文創。第一年,劉暢購入一本日歷,質感很好。第二年,與博物館合作的文創公司找到她推廣日歷,可她發現紙張的材質與之前全然不同,她清楚地記得,那本日歷價格近百元,溢價過高但品控卻不過關。

即使作為文創的忠實擁躉,劉暢也承認自己很容易感到審美疲勞。她安利過上百件文創,但真正能打動她的,只有少數幾件主打互動體驗類的產品。

比如,故宮的互動解謎書、蘇州博物館文徵明的紫藤種子、河南省博物館的考古盲盒,無一不是率先做出品類創新的產品,她把這些文創的開發者稱為“先行者”,“推陳出新、從零到一是最難的”。

通過體驗,劉暢感到自己觸碰了歷史的印記,但體驗過后,再遇到同質化的產品她不會復購。

劉暢說,各個地方發展不平衡,文創同質化是正常現象,但她希望,博物館能在借鑒的同時,融入自己的文化特色和人文情懷,做“有溫度”的文創,而不是把一個簡單的圖案印在產品上。

爆款總會過期,如果創新跟不上,行業變革不及時落地,下一個爆款出現的時機,只會越來越久。

(范曉、劉暢為化名)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自贡市| 乐陵市| 玉田县| 邯郸县| 平遥县| 张家口市| 策勒县| 宁陵县| 伊春市| 车险| 铜川市| 越西县| 舞钢市| 东阳市| 延寿县| 广汉市| 花莲市| 神农架林区| 凤山市| 天祝| 蓝山县| 大余县| 舒兰市| 乌兰察布市| 宜良县| 东阳市| 德阳市| 达拉特旗| 无极县| 崇明县| 孙吴县| 密云县| 温州市| 个旧市| 德格县| 辰溪县| 衡山县| 聂拉木县| 阳泉市| 宾阳县| 阿尔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