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斑馬消費 楊柘
在國內民營房企中,濱江集團不是規模最大的,也不是最賺錢的,但穩健謹慎的姿態,不冒進、不激進的個性,可能是獨一無二的。
尤其是在當下行業低谷期里,還能保持凈利潤增長,還有足夠資金掃貨拿地,實屬難得。
在外界眼中,這家杭州房企變得更狠了。
收入大降4成
今年以來,不少民營房企要么在布局上出現問題,要么是前幾年戰略出現嚴重偏差,要么產品不好賣了,要么是深陷債務泥潭難以自拔。
濱江集團(002244.SZ)是一個另類,不僅保持著凈利潤增長,還積累了龐大的待結算資源和預收款。
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06.90億元,同比下降44.86%,歸母凈利潤12.84億元,同比增長1.34%,扣非凈利潤12.82億元,同比增長1.58%。
收入大幅減少,公司稱主要是交付樓盤收入較上年同期減少。期內,僅交付包括仁恒濱江園在內的10個項目。
歸母凈利潤得以微增,維持杭州一哥的體面,主要受益于聯營企業投資收益。截至6月末,公司聯營企業投資收益9.04億元,同比增長1431.12%。
其實在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就已緊張起來,營業收入61.83億元、歸母凈利潤2.28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6.79%和42.69%,銷售額近乎腰斬。
6月初,董事長戚金興還曾親自下場參與搖號自家房屋產品。今年1月至6月,杭州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48.04%,至632.3萬平方米。這一時期,濱江集團銷售額雖實現683.93億元,相比去年同期879.2億元戰績,減少20%以上。
這半年來,公司銷售狀況呈疲軟狀況,盡管首次進入全國房企TOP15陣營,但僅完成年度銷售計劃1500億元至1600億元的42.7%至45.6%。
房地產行業仍處于低谷期,要完成與去年銷售規模持平的銷售目標,難度并不小。
中信建投在研報中指出,長三角地區政策放松不及預期、公司拓展速度不及預期,都會影響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不過,今年上半年,公司盈利水平仍保持高位,毛利率、凈利率分別為20.98%和15.02%。
掃“貨”更狠了
今年上半年,濱江集團再次穩坐杭州房企銷售冠軍之位,盡管銷售成績不如往年。
這似乎沒影響公司馳騁土地市場的積極性,相反,公司頻頻在土地市場豪擲重金,有了些許逆勢抄底的意味。
據半年報,截至今年6月,公司新增土地儲備項目30個,新增土地面積149.4萬平方米,計容建筑面積366.3萬平方米,新增土地貨值權益比例57.5%。
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2021年上半年,公司新增土地面積122.48萬平方米、94萬平方米,新增計容建筑面積分別為313.94萬平方米、234萬平方米。
如果對比上述數據,可以發現,濱江集團的拿地力度,確實比往年大了不少。另一方面,作為一家區域房企,它更加聚焦杭州。
在此前受訪中,董事長戚金興看好杭州市場,曾多次表示杭州是全國少有的幾個供需平衡的城市之一。
據國盛證券研報披露,在杭州兩輪集中供地中,公司共計將23宗土地收入囊中,規劃建筑面積226.1萬平方米,總對價408.9億元,權益價款363.8億元,補充貨值約773.6億元。
綠城同樣參與杭州土地角逐,今年4至6月,其在杭州先后拿下9宗土地,耗資合計185億元,僅次于濱江。
不止在土拍市場,濱江還先后接盤了一些受困房企的土地資源。繼續去年底以16.73億元接盤融創在杭州的兩個項目后,今年6月,公司以總代價48.02億元接盤陽光城間接控制的杭州高光置業,斬獲永康眾泰小鎮項目所在的6宗土地。
對于逆勢拿地,公司對外回應平淡,表示今年會在權益拿地金額占現金回款金額比例0.6的基礎上保持平衡。
申萬證券、國盛證券均對此表示看好。國盛證券研報指出,公司逆勢在杭州補倉,整體利潤將會得到改善,也為未來供貨形成支撐。
截至6月,在公司總土地儲備中,杭州區域占比62%,另浙江省內占比22%。
財務平衡術
濱江集團能夠在土地市場毫無壓力的掃貨補倉,很重要一點來自自身穩健的財務平衡能力。
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有息債務規模558.07億元,其中,78.3%來自銀行,直接融資規模占比21.7%。
銀行機構們之所以能對濱江慷慨解囊,主要是對企業債務管理能力的認可。
早在三道紅線出臺時,公司即為“綠檔”房企,從2020年至2021年,剔除預收款后資產負債率均在70%以下,今年上半年低至65.47%。
公司人年均銷售能力也力壓群雄。以去年為例,當年實現銷售金額1691億元、房地產板塊員工1106人,人均年銷售金額達到1.53億元。
截至6月末,公司尚未結算預收房款1198.5億元,較年初增長28.13%,為今年業績提供了一份保障。
在短期債務償付能力上,公司表現輕松。截至上半年末,短期債務為178.96億元,在手貨幣資金197.79億元,略有盈余。
和銀行良好的合作關系,讓公司綜合融資成本呈逐年下降趨勢。從2017年的6%降至去年底的4.9%,今年上半年平均融資成本再降0.2個百分點至4.7%,低于機構調研的國企、央企5%-7%的融資成本水平。
融資成本持續下降,充分反映了市場對公司資產價值、經營能力和企業信譽的認可,同時也在一定程度為公司發債背書。今年以來,公司成為業內為數不多的,還可以在公開市場發債的民營房企之一。
據半年報,今年1至2月,公司先后發行3筆合計26.1億元短期融資券,融資利率在3%-4%水平。
7月8日,公司一筆9.6億元短融到期,公司在7月5日順利發行一筆9.7億元短融歸還前筆融資,融資成本3.9%。8月22日發行一期規模為9.4億元中期票據,票面利率4.8%。在2022年房企融資難度加大狀況下,公司在債券市場游刃有余,完成了其他房企幾乎難以完成的任務。
公司認為,要保持融資渠道通暢,不可能靠債務無限增加,加速回款才是根本。今年上半年,公司回籠資金達322億元。
截至6月,公司獲銀行授信總額度1114.4億元,比去年末增長34%,目前僅使用了498.4億元。
另外,公司已獲批尚未發行公司債額度6億元,注冊完成尚未發行短期融資券額度35億元,可根據需求擇時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