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王月倫
今年上半年,工業機器人企業業績普遍虧損。在近期已披露半年業績的五家國內工業機器人龍頭企業中,唯有埃斯頓(002747.SZ)一家處于盈利狀態。
8月30日晚間,埃斯頓公告稱,其今年上半年營收為16.6億元,同比增長6%;凈利潤7630萬元,同比上漲兩成。
另四家企業新松機器人(300024.SZ)、哈工智能(000584.SZ)、新時達(002527.SZ)與埃夫特(688165.SH)分別虧損1.5億元、2.8億元、2419萬元及7225萬元。
今年一季度,埃斯頓營收8億元,同比上漲26.6%,凈利潤達6007萬元,同比增長八成;二季度凈利潤為1623萬元,同比下滑46.2%,環比下滑七成。
對于一季度業績的大幅提升,埃斯頓解釋稱,一季度持續獲得大額訂單并陸續交付,該公司在國內的市場銷售同比增長四成,其中機器人訂單同比增長超50%。
埃斯頓的主營業務涵蓋工業機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統、自動化核心部件以及儀器儀表制造。
埃斯頓稱,受益于動力電池、光伏等新能源行業的發展,其工業機器人及智能制造業務保持增長。今年上半該項業務營收達11.8億元,占總營收的七成,同比增長8.7%。
但受上海4-5月疫情管控、出口新增訂單減少等因素影響,通用自動化的行業景氣度持續下行,且物流及商務交往阻斷,其自動化解決方案產品的交付推遲,對收入、利潤造成影響。
埃斯頓同時表示,重要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帶來成本壓力。上半年,其工業機器人及智能制造業務毛利率34%,同比下降約0.46個百分點。
埃斯頓在一季報中提到,將通過提價、加大電子元器件國產替代等手段來消除成本對毛利率的影響。今年二季度,埃斯頓毛利率34.8%,相較一季度,回升了2.3個百分點。
工業機器人產業上游為核心零部件,中游為工業機器人本體生產,下游為基于終端行業特定需求的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埃斯頓指出,價格維持高位的原材料,主要為磁鋼、機器人上游減速器等零部件所需的金屬原材料。
疫情和原材料價格上漲致工業機器人毛利率下滑,也是今年以來該行業普遍虧損的主要原因。
國家統計局7月15日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工業機器人產量為20.2萬臺,同比下降逾11%。
新松機器人在半年報中表示,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下游眾多制造企業受到較大沖擊,很多項目的招標、交付被一再推遲或取消。同時,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的不確定性,使其毛利率面臨下降風險。
今年上半年,新松機器人的毛利率為10.6%,同比下滑了2.5個百分點,其中一季度毛利率為13%,同比下滑近7個百分點。
哈工智能、新時達和埃夫特也先后對上半年業績虧損做出上述類似解釋。今年上半年,哈工智能營收下降超三成,虧損額同比擴大近3倍,毛利率同比下滑近2個百分點。
新時達則由盈轉虧,從去年上半年盈利8856萬至今年同期虧損2559萬元,同比下降129%,毛利率下跌3.4個百分點;埃夫特凈利潤下滑24.6%,機器人業務毛利率下降1.6個百分點。
為應對原材料漲價,包括埃夫特、ABB、匯川技術(300124.SZ)、來福諧波在內的上游零部件和中游機器人廠商,今年也相繼宣布產品漲價。
此外,埃夫特認為,上游核心零部件技術也是制約國內機器人利潤水平的重要因素,機器人整機業務毛利率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核心零部件自主化率及國產化率不高。
核心零部件直接決定了工業機器人的性能、功能和可靠性,對機器人整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工機器人數據顯示,包括伺服系統、精密減速器、控制器在內的上游零部件,占到機器人生產總成本的六成。
界面新聞梳理發現,五家企業的半年報中,都頻頻提及供應鏈的“國產替代”,包括核心零部件在內的全產業鏈布局是重要趨勢。
盡管上半年業績承壓,但五家企業對機器人未來的市場需求,尤其對機器人在鋰電、光伏等新能源領域的應用,均持樂觀的態度。
新松機器人在半年報中稱,國內外疫情進一步暴露了企業用工困難的情況,加快了制造業企業使用機器代替人工的的步伐。除汽車、3C 等應用場景外,半導體、鋰電等領域的工業機器人需求將大幅提升。
埃斯頓也表示,未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補貼逐年退坡,鋰電企業對生產效率和產品穩定性的要求逐漸提高,其對機器人的使用也將逐漸增多,將成為未來數年機器人需求增長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