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資界PEdaily 張繼文 戴昌洲
浙大系剛剛又誕生一個獨角獸。
AR科技公司Nreal宣布獲得國際潮流眼鏡品牌GENTLE MONSTER母公司IICOMBINED的戰略投資,融資金額為1500萬美元。至此,Nreal成功躋身獨角獸公司行列。
Nreal成立于 2017 年,掌門人徐馳是一位浙大學子——本科畢業于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后來赴美深造,曾先后供職于Nvidia和Magic Leap。回國后,徐馳聯手浙大同學一起創立了Nreal,為人熟知的產品是AR眼鏡。官網顯示,Nreal 累計融資超過 2.6 億美元,投資方包括紅杉中國,高瓴、蔚來資本、云鋒基金、洪泰基金、中金資本、CPE源峰、順為資本、華創資本、愛奇藝、阿里巴巴、快手.....幾乎囊括了國內最具影響力的財務和產業投資人。
徐馳并非個例,他身后的浙大竺可楨學院更是藏龍臥虎。成立于2000年,這是以浙江大學竺可楨老校長之名命名,學院前身為創辦于1984年的原浙江大學(工科)混合班。多年來,這里走出了一個龐大的創業軍團,拼多多黃崢、光啟技術劉若鵬、酷家樂黃曉煌和陳航、飛步科技何曉飛……還有很多很多。
三位浙大同學,聯手干出一只獨角獸
出生于1984年,徐馳是一位妥妥的學霸。他本科就讀于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混合班。因為竺院的交叉培養模式,大一大二時并不分設專業,反而給了徐馳接觸不同學科拓展視野的機會,并為自己日后的創業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007年,從浙大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畢業后,徐馳選擇了赴美留學,并拿到了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電子電氣工程大學博士學位。而后,徐馳順利進入國際知名圖像處理半導體公司英偉達,成為了一名GPU架構工程師。
“名校讀書+名企工作”,這樣的人生軌跡或許令大多數人艷羨,但卻不是徐馳想要的,創業的念頭一直在他腦中揮之不去。有感于自己所處的半導體GPU領域創業艱難,徐馳并不打算在老本行創業,卻也一直未想好未來的創業方向。至于后來從事MR行業,徐馳曾坦言,完全是誤打誤撞。
那是2015年某一天,徐馳偶然看到微軟發布的第一代AR眼鏡產品HoloLens,隨即對這一領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其實早在2012年,谷歌便已發布了一款AR眼鏡,但那時的AR眼鏡仍然存在不少技術上的缺陷。直到微軟的AR眼鏡Hololens,讓徐馳意識到繼智能手機之后未來移動終端發展的樣子。
考慮再三,徐馳決定辭掉了在英偉達優渥的工作,加入了一家AR技術初創公司Magic Leap。在Magic Leap工作的那段日子,徐馳通過與許多優秀的工程師與科學家合作完成了技術上的積累。
2016年,國內創業潮正酣,徐馳認為國內AR領域大有機會,2017年初便回國拉上自己在浙大的兩位同學一起創立了Nreal。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光學工程師肖冰,同樣來自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2003級混合班,就讀光電信息工程專業;而負責算法的吳克艱,則是浙大竺可楨學院2006級工科試驗平臺院友。
彼時的國內,正在經歷第一波AR創業潮,火熱的程度讓徐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直呼“當時這個賽道缺少一種理性的東西,泡沫很大”。而掐著這股浪潮尾巴進入這個行業的徐馳,起初融資并不算困難。
最開始,徐馳和團隊并不打算做直接To C的消費級產品,而是希望將技術落地應用為組件賣給掃地機器人公司。但在投資人的建議下,徐馳和團隊將方向專注于AR眼鏡。然而2017年后,因為技術瓶頸難以突破,國內的AR/VR行業創業泡沫逐漸破裂,一輪資本寒冬來襲。在早期融資階段,Nreal獲得了順為資本、洪泰基金、新松創投、華創資本、愛奇藝、光大控股新經濟及特斯聯等。
此后國內AR創業陷入沉寂。直至2020年開始,Nreal陸續宣布已完成B輪融資,快手、紅杉中國、金浦科技基金、高瓴創投及中金資本;2021年,Nreal完成C輪超1億美元融資,蔚來資本、云鋒基金、洪泰基金共同領投,CPE源峰和數家戰略投資人跟投,老股東紛紛追投。今年3月,Nreal完成6000萬美元C+輪融資,由阿里巴巴領投,轟動一時。
浙大最牛學院,走出一支龐大創業軍團
徐馳畢業的浙大竺可楨學院,在創投圈赫赫有名。
這個學院的故事,要從1984年創立的混合班講起。混合班按照“工科人才,理科培養”為原則,培養造就基礎寬厚,知識能力素質精神俱佳,在工科及相關領域具有國際視野和持久競爭力的高素質拔尖人才,被稱為理工科人才培養的“王牌勁旅”。
1999年,在浙江大學原校長潘云鶴院士的積極倡導下,浙江大學吸收了哈佛、劍橋等世界一流大學的先進經驗,率先創建了創新與創業管理強化班(又名ITP),開創了中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如今,ITP被譽為浙大系創業的“特種部隊”。
2000 年,浙江大學在混合班和強化班的基礎上,成立竺可楨學院,并將混合班的模式推廣到文、理、工三大類的優秀學生,進一步加大了教學改革力度。目前,竺可楨學院學生培養類別涵蓋所有7個學部、12個學科門類,創建的班級包括計算機科學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實驗班“圖靈班”、創新復合型醫學人才的搖籃“巴德年班”、國家基礎學科頂尖科學家的基地“求是科學班”等。
經過20余年的探索,竺可楨學院培養了上千名具有很強創新能力、創業精神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走出了超200位創業者。其中,最知名的莫過于拼多多掌門人黃崢。
黃崢是浙江杭州人,因學習成績優異被保送到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的前身——浙大混合班。本科讀書期間,黃崢結識了同在浙大計算機系讀書的丁磊,曾幫助網易的丁磊解決過技術難題。本科畢業后,黃崢赴美留學,并成功入職谷歌。
2007年,黃崢從谷歌離職后,先后嘗試幾次創業。2015年,黃崢籌資到了數百萬美元,創建了拼多多。成立僅3年,黃崢帶領拼多多奔跑上市,一躍成為中國80后首富。最近幾年,黃崢先后卸任公司CEO和董事長,漸漸退隱江湖。此前,他向浙江大學捐贈一億美金設立繁星科學基金,支持“計算+”創新實驗室的建設,推動學校在生物、醫療、農業、食品等領域的交叉方向展開基礎研究及前沿探索。
除了互聯網等過往熱門賽道,浙大竺可楨學院的新生力量也漸漸活躍在硬科技領域。
譬如浙大竺可楨學院1996級混合班院友何曉飛,創辦了無人駕駛公司飛步科技。自2017年創立起,飛步科技便受到了一眾VC/PE關注,僅在2018年完成了創新工場的天使輪投資和和玉資本領投、青松基金跟投的數千萬美元Pre-A輪投資。隨后幾年,飛步科技陸續完成了多輪融資,投資方包含達晨財智、德屹資本、浙大友創、招商致遠等。
此外,EDA企業行芯科技創始人兼CEO賀青,就讀于浙大竺可楨學院2002級混合班;3D云設計SaaS獨角獸公司酷家樂聯合創始人&董事長黃曉煌和聯合創始人兼CEO陳航,則是浙大竺可楨學院2003級混合班院友,共同就讀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還有融合視覺傳感芯片公司銳思智芯創始人兼CEO鄧堅則是2000級混合班院友,攻讀信息工程專業;光啟技術董事長劉若鵬也畢業于浙江大學竺可楨學院混合班……放眼創投圈,竺可楨學院學子的身影活躍。
浙大系席卷創投圈: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
在浙江省,一群企業創始人或CEO組成了“浙江新四軍”,即“浙大系”、“浙商系”、“阿里系”、“海歸系”。其中“浙大系”,大多指浙大在讀生,或是從這所校園走出的企業家。因為創投圈常常活躍著浙大系的身影,浙大也被譽為“中國創業率最高的大學”。
據《2022浙江大學校友上市公司榜單》統計,截至2022年5月20日,浙大系企業家擔任上市公司創始人、實際控制人、董事長或總經理級別311人,管理或控制了280家主流上市公司。從浙大系上市公司領域分布上看,前5名分別為信息技術、工業、可選消費、醫療保健、材料,合計占比高達87.86%,集中度高。
梳理的浙大校友名單便會發現,除了步步高段永平、巨人網絡史玉柱、一加手機劉作虎、泰格醫藥曹曉春等知名校友外,近幾年上市的校友企業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高端制造、醫療醫藥等高精尖領域,其中有43家上市公司屬于“專精特新”企業。
不久前,浙大電子工程專業的朱江明執掌的零跑汽車通過了港交所聆訊。此前,朱江明成功將大華股份做到視頻監控行業第二的位置,于2015成立了新能源汽車公司零跑汽車。靠著“自研造車”的策略,零跑汽車已交付三款車型,并計劃在2025年底前推出八款新車型,涵蓋各種尺寸的轎車、SUV及MPV。如今,這位浙大校友即將收獲一個IPO。
光伏龍頭禾邁股份的身后,站著一位80后浙大教授——楊波。19歲那年,他成功考入了浙江大學全國排名第一的電力電子專業,一路讀到博士。畢業后,楊波一邊從事著教學工作,一邊投入新能源發電的研發。2012年,已是浙大副教授的楊波率領師兄弟創辦了禾邁股份,現已成功登陸科創板。受益于光伏市場的發展,禾邁股份最新股價突破千元,成為了A股第二高價股,也是貴州茅臺外的唯一千元股。
在其他看似冷門的賽道,同樣可以看到浙大系創業者——浙大70后女教授熊蓉創辦了智造物流機器人企業“迦智科技”;浙大物理系光學畢業生林敏則是光電企業水晶光電的董事長;主營能源物聯網設備的炬華科技,董事長丁敏畢業于浙江大學測試機量技術及儀器專業……這些只是一個開始。
那么,浙大為何創業勢頭如此強勁?這個問題不難回答。坐落于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創新活力之城杭州,浙大不僅是歷史悠久、聲譽卓著的高等學府,更是國內最早開展創新管理以及把創業教育納入學校教育體系的高校之一,并致力于將創新創業主題滲透到越來越多的專業教育課程。
此外,浙大算得上是國內最為積極且深入地參與創投事業的高校。去年,國內首支由省、市、高校聯合發起的硬科技科創基金在浙江杭州正式設立,LP陣容中出現了浙江大學控股集團旗下的資本平臺——浙大控股的身影;今年7月,浙江大學控股集團(浙江大學的高能級科創平臺)和中金公司共同發起的中金浙控傳智科創基金備案成功,首期規模30億元。
而浙江大學教育基金會堪稱全國最富有的校友基金會之一,多年來以LP身份密集出資國內VC/PE機構。
在積極推動科研成果轉化方面,浙江大學同樣花費了不少心思。近年來,浙江大學陸續出臺了《浙江大學教師科研成果轉化政策》、《浙江大學關于研究生在學期間停學創業的暫行規定》等一系列政策,為學生、教授創業提供保障。
還有一群從浙大校園走出來的投資人,賽伯樂投資集團董事長朱敏、線性資本創始人王淮、IDG資本合伙人俞信華、IDG資本合伙人朱建寰、鼎暉投資創新與成長基金管理合伙人黃炎、浙商創投董事長陳越孟、源碼資本合伙人黃云剛、紫金港資本董事長陳軍、華旦天使投資合伙人張潔、漢鼎宇佑資本創始人王麒誠.....薪火相傳,浙大系投資人時刻關注著浙大學生的創業項目。
聚是一團火,散作滿天星。如今,科技創新的潮流勢不可擋,每年一批又一批浙大學子走出校園,投身中國科技創業波瀾壯闊的歷史洪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