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 馮雨晨
ST華儀(600290.SH)去年給自己定的15億元營收目標,實現起來壓力不小。
上半年,ST華儀營收1.23億元,虧近1億元,逾期未償還的短期借款為2.06億元,資產負債率達到92.68%,為上市20余年來最高。
由于為昔日大股東違規擔保,ST華儀“咽下”預計負債高達8.62億元。還有11.41億元被違規占用資金、累計金額達14.54億元的未決被訴案件等“煩心事”,讓這家老牌風電企業陷入舉步維艱。
15億業績目標遇挑戰
8月29日晚間,ST華儀公布半年報,上半年營收1.23億元,同比減少16.61%,歸屬凈利潤-9938.3萬元,和上年同期的-1.76億元相比虧損有所收窄。
2021年的年報中,ST華儀給自己定的2022年營收目標是15億元,半年過去僅實現營收1.23億元,ST華儀要達到目標顯得有些艱巨。
ST華儀可以算得上是老牌風電企業,更是早在2000年就上市,成為溫州地區首家A股主板上市的民營企業。其兩大主業為輸配電和風電,輸配電產業始于1986年,產品覆蓋252kv及以下的成套開關設備、一二次融合設備、配電自動化開關及終端裝置等輸配電產品和智能電網設備。2002年,ST華儀涉足風電產業,目前已量產780kW~3.XMW系列的風機產品。
與一眾風電企業上半年業績相比,天順風能(002531.SZ)、金風科技(002202.SZ)、運達股份(300772.SZ)2022年上半年分別營收20.42億元、166.63億元、67.76億元,作為國內最早進入風力發電設備制造領域的一份子,ST華儀的業績落后不止一點點。
去年,ST華儀的最核心業務輸配電走下坡路,2021年,輸配電產業毛利率下降7.7%至17.83%,而同期風電業務毛利率抬頭,增長19.67%至50.95%。
但面對風電業務的可觀發展,ST華儀在半年報中似乎表達了無奈:受資金影響,上半年風電產業共實現收入1893.24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5.45%。
ST華儀的財務情況的確不樂觀。除了已經連續6個季度虧損,今年上半年,ST華儀的資產負債率高達92.68%,為上市以來最高,公司逾期未償還的短期借款為2.06億元。
雖然ST華儀的主要客戶不乏電網、發電、石化、冶金等領域商業企業用戶,可ST華儀的話語權并不大,截至2022年6月30日,ST華儀應收賬款已經達到7.69 億元,占其流動資產的比例為37.86%。半年報顯示,采用逾期天數組合計提壞賬準備的風電設備應收款中,壞賬計提比例達到42.02%。
更為嚴峻的是,2017年至2019年間,ST華儀通過隱蔽方式違規為原控股股東華儀集團提供擔保共10.875 億元。截至今年8月16日,ST華儀對華儀集團擔保余額為7.53億元,上述擔保均已逾期,且華儀集團目前處于破產清算階段,ST華儀就相關擔保本金、利息及罰息后扣減相關擔保物后全額計提預計負債高達8.62億元。
界面新聞就該違規擔保損失能否向破產的華儀集團索賠問題,采訪一位破產領域專業律師,其表示,違規擔保并不一定導致擔保合同無效,即便違規擔保合同無效,擔保人仍可能承擔相應締約過失責任。對于ST華儀為華儀集團違規擔保形成的債權,ST華儀亦可以依法向華儀集團管理人以將來求償權申報債權。
目前,ST華儀及子公司的違規擔保承擔連帶擔保責任所產生的損失累計為7.85億元(包含華儀集團在內),ST華儀違規擔保余額為1.81億元。
11.41億占用資金“懸而未決”
過去兩年,ST華儀的財務報表非標準意見中,均重點提及了對華儀集團的違規擔保問題。
ST華儀的核心業務輸配電即承繼自華儀集團,華儀集團沒有破產前,持有ST華儀30.83%的股份。2021年,華儀集團重整失敗進入破產清算程序。
2021年10月,華儀集團所持有的ST華儀股份被拍賣,浙江浙企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3.81億元競拍拿下ST華儀2.16億股股份,并轉制設立的樂清市聚華股權投資合伙企業名下,至此,該合伙企業持有ST華儀28.37%的股份,成為其控股股東。
雖退出了ST華儀的股東之列,華儀集團帶來的“后遺癥”還在,除了上述違規擔保外,截至8月16日,ST華儀存在華儀集團及關聯方資金違規占用余額為11.41億元。
ST華儀表示,由于華儀集團目前處于破產清算階段,其自身已無能力全額解決上述資金占用問題,其對公司的資金占用、違規擔保等一系列問題存在難以化解的風險。
11.41億元數額不小,近乎ST華儀過去兩年的總營收。上述律師表示,資金占用通常體現為借款或往來款等形式。如破產企業涉及被資金占用,則依法應當將應收款債權變現后分配,包括自行清收,拍賣處分,也可以資金占用形成的應收款向債權人進行分配清償,如涉及刑事犯罪則依法報案處理。ST華儀資金被違規占用,需向華儀集團管理人申報債權,不能清償的部分可能會歸于“消滅”。
11.41億元“懸而未決”,華儀集團破產清算還在繼續,ST華儀的全資子公司近期也陷入破產風波。
8月17日,ST華儀全資子公司華儀風能有限公司(簡稱“華儀風能”)因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其債權人向樂清市人民法院申請對華儀風能進行破產清算。華儀風能于8月17日向樂清市人民法院遞交了《破產申請異議書》并附相關證據資料。
8月25日,樂清市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顯示,對該破產申請不予受理。原因為,華儀風能以生產、銷售風力發電設備為主,該行業屬于國家扶持行業。華儀風能的部分核心資源具備營運價值,風能設備制造仍在繼續經營。
華儀風能主營風力發電機組研發、生產、銷售。近些年來,華儀風能業績每況愈下。
2017年至2021年,華儀風能分別實現營收14.78億元、7.1億元、3.16億元、3.98億元、3198.46萬元,凈利潤分別為1.34億元、-9289.19萬元、-2.2億元、768.18萬元、-3.52億元。
2022年上半年,華儀風能繼續虧損5551.18萬元,結合ST華儀上半年總虧損9938.3萬元,可以說,華儀風能成了“虧損主力”。
目前,華儀風能也訴訟纏身,半年報顯示,與華儀風能相關訴訟達到45項,訴求均系要求支付貨款及逾期付款利息。其中,重慶望江工業有限公司涉及訴訟金額達到1.75億元,文書號顯示,該公司提起訴訟的年份最早為2019年。
在前述不予受理破產的裁定書中,樂清市人民法院還提到,現華儀風能仍處于政府幫扶階段,存在通過自行協商、政府幫扶、債務重組等方式清償債務的可能。
把目光轉向華儀風能后續如何“破局”,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研究員吳剛梁在接受界面新聞采訪時表示,華儀風能應該積極引入國資或其他戰略投資者,聚焦主業,通過債務重組等方式清理債權債務,尤其要梳理清晰自身與原母公司的賬務關系,否則可能面臨再次被申請破產。
子公司華儀風能訴訟負荷之下,截至2022年6月30日,ST華儀未決被訴案件累計金額為14.54億元(未考慮延遲支付的利息及違約金),占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427.30%。上述訴訟案件執行后或將對上市公司現金流產生負面影響。
對此,ST華儀稱,擬采取出售、抵押資產并通過風電項目融資獲取流動資金、加強與客戶供應商的戰略合作、優化管理機制等措施來改善持續經營能力。
董事長兼任董秘超半年
界面新聞了解到,華儀集團的違規擔保及資金占用“暴雷”之后,2021年,ST華儀逐漸完成控股股東的更替及董監高的換屆,董事長陳孟列、副總經理金旭丹、總工程師徐樂雁等人員相繼離職。
近日,去年11月剛上任的財務總監崔子劍在半年報公布前夕也宣布離職。
8月26日,ST華儀公告稱,崔子劍因個人原因申請辭去公司財務總監職務,由現任董事長陳建山代行財務總監職責。
崔子劍2021年11月15日任職,同時代行公司董事會秘書職責。2022年2月,由于崔子劍代行董秘職責已滿三個月,董秘職責由陳建山代行。年報顯示,上半年崔子劍從ST華儀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7.53萬元。
如今,陳建山一人身兼董事長、財務總監、董秘三職。2022年的半年報中,會計機構負責人已經變更為陳建山。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等有關規定,公司董事會秘書空缺時間超過3個月的,董事長應當代行董事會秘書職責,并在6個月內完成董事會秘書的聘任工作。
目前,陳建山代行董秘職責期限也已經滿6個月。此前不乏有董事長代行董秘職責過久被監管關注的案例,例如去年11月,深交所向金溢科技(002869.SZ)發關注函稱,其董事長代行董事會秘書職責超過6個月,要求公司說明尚未聘任董事會秘書的原因、存在的障礙、聘任計劃及具體安排,并盡快確定董事會秘書人選。界面新聞就該問題致電ST華儀證券部及發函其官方郵箱,截至發稿,均未回應。
資料顯示,陳建山出生于1959年,曾任樂清縣樂成鎮常務副鎮長,城區常務副區長,石帆鎮鎮長,溫州信托投資公司樂清公司總經理兼樂清證券部總經理,華儀集團河南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華儀集團黨委書記兼工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