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書樂
7年沒有推出硬件新品的蘋果,可能要迎來一個重磅產品——AR/VR頭顯,這也將意味著蘋果繼Meta、微軟、谷歌之后,正式加入元宇宙的戰局。
蘋果新品發布會于北京時間9月8日召開,蘋果醞釀依舊的Apple AR/VR頭顯或將首度亮相。
業內預計,蘋果將在2023年出貨約150萬臺AR/VR頭顯。
這下子,巨頭們終于湊齊了,一家人就要整整齊齊的,一起虧本才合適。
據彭博社8月28日報道,根據商標申請文件顯示,蘋果已經通過殼公司 Immersive Health Solutions LLC,在美國、歐盟、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沙特阿拉伯、哥斯達黎加和烏拉圭提交了“Reality One”“Reality Pro”和“Reality Processor” 三個商標的注冊申請。
據報道,這三份商標申請文件都提到了“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頭顯、護目鏡、眼鏡和智能眼鏡”。
外界有一種猜測是,Reality One代表第一代AR/VR頭顯,Reality Pro代表Pro高端版本,而Reality Processor則代表蘋果為AR/VR頭顯開發的專用處理器。
有數據顯示,蘋果籌備AR頭顯已超十年。從2010年起,蘋果已申請超2000項AR/VR的相關專利,投資或收購超20家AR/VR業務公司。
今年早些時候,蘋果公司向其董事會展示了第一款頭顯(代號N301),表明該設備已經進入后期開發階段,可能即將發布。
頭顯是什么,元宇宙的進入門票,蘋果此番進入,到底能帶來多大猜想?對產業鏈影響幾何?國產企業能否借東風?
對此,《證券日報》的賈麗、《北京商報》的趙天舒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貧道以為:
國產VR產業鏈企業,此刻必須成為“平替”,才能在蘋果元宇宙虧本中、賺到更多的錢。
蘋果在AR和VR上布局多年,也積累了大量的人才、專利和相應的產業鏈準備。
其實早就可以推出頭顯來搶跑,但正如蘋果一貫的風格如在蘋果汽車上一般,不到自己滿意并有顛覆感,不會將一個試驗品丟到市場上讓用戶試錯、消費蘋果的技術范式美譽度。
或許,9月8日會展示頭顯,但正式推出最早也是2023年。
《紐約時報》就報道稱,蘋果頭顯設備最快將于今年下半年發布,慢則明年發布。
盡管有人預測蘋果會提前推出,以搶占元宇宙有利時機,但愚以為反正此前蘋果都已經錯過了,晚一點又何妨。
提前推出的可能性不大,在產能上和產業鏈構架上還需要時間,在配合頭顯的硬件生態、輔助軟件,以及更為重要的呈現內容準備(不止是視頻,還有游戲),更需要在發布會后讓蘋果生態影響下的眾多參與者綻放腦洞和全速“備貨”,百十來天的準備期其實很短。
能夠輕量化、便攜化、高清化,將是蘋果頭顯能否打破此前頭顯市場割據勢力的一大利器。
關于蘋果的頭顯設備,早先已經爆料出了不少消息,比如兩塊4K分辨率的OLED屏幕、性能堪比M2的處理器,以及更輕巧的機身等等,似乎一切都如外界預期。
但僅如此也不過是能割據一方,對于頭顯這個剛開始開荒的藍海市場而言,并無太多撼動。
此外,據彭博社的馬克·古爾曼( Mark Gurman )稱,蘋果進入虛擬現實市場的潛在機會是“昂貴的利基先驅”,旨在讓這家科技巨頭為最終的增強現實耳機做好準備 。首次涉足 VR 可以幫助開發者和忠實的消費者習慣蘋果的頭顯。
但這樣的進軍,將是代價昂貴的,也只有蘋果、微軟、Meta這樣的巨頭燒得起、虧得下。
只是不能不為,畢竟這是未來互聯網的必然,沒有之一。不燒錢進入,未來的互聯網將沒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至于外界最為關心對產業鏈的影響,愚以為則需看蘋果頭顯自身的技術完成情況、顛覆能力和創新力,以及產業鏈需求。
即一旦頭顯的藍海因此得以釋放,則蘋果頭顯產業鏈將成為下一個顛覆功能機的iPhone。
對于國產企業而言,頭顯是一個大未來,不止是蘋果一家的,成為其中一些關鍵零部件的“小巨人”,在技術上“平替”國外品牌,就會自然成為產業鏈上崛起的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