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陳慧東
8月29日,光伏板塊異動走強,拓日新能(002218.SZ)、寶馨科技(002514.SZ)、日出東方(603366.SH)、億晶光電(600537.SH)等個股漲停,晶科能源(688223.SH)、海泰新能(835985.BJ)、禾望電氣(603063.SH)漲超9%,晶澳科技(002459.SZ)、天合光能(688599.SH)等多股漲超4%。

一周之內,兩大重磅文件直指光伏產業鏈協同發展。
- 工信部、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三部門近日聯合發文,要求強化跨部門聯合執法,嚴厲打擊光伏行業領域哄抬價格、壟斷、制售假冒偽劣產品等違法違規行為。同時鼓勵深化全鏈合作,引導上下游明確量價、保障供應、穩定預期。
- 工信部公開征求對《關于推動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的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發展先進高效的光伏產品及技術。加快智能光伏創新突破,發展高純硅料、大尺寸硅片技術,支持高效低成本晶硅電池生產,推動N型高效電池、柔性薄膜電池、鈣鈦礦及疊層電池等先進技術的研發應用,提升規模化量產能力。
針對上述《征求意見稿》,華西證券解讀認為,較早布局產品“碳足跡”的評價和認證工作的光伏企業將具備先發優勢。
據浙商證券研報測算,2030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有望達416-536GW, CAGR達24%-26%;全球新增裝機需求將達1246-1491GW,CAGR達25%-27%。光伏裝機需求未來十年迎來十倍增長,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近期,光伏企業在資本市場也備受關注。硅料龍頭通威股份(600438.SH)進軍組件市場的消息引發行業巨震,原本主業非光伏的新進入者眾,對資本市場的“沖擊波”不絕,光伏江湖會否改寫排位等猜測甚囂塵上。
此外,光伏行業上市公司多數也陸續披露半年報,今年上半年全球組件出貨量情況也浮出水面。前四名分別為晶科能源、天合光能、隆基綠能(601012.SH)、晶澳科技。其中,晶科能源以約18.21GW的出貨量居于首位。緊隨其后的是天合光能和隆基綠能,兩者差距十分微小,晶澳科技則排在第四。
多家券商認為,硅料產能逐季釋放有望向下游讓利,下游制造端可在其他非硬性供需緊張環節通過國產替代等,謀求量利關系更優解;光伏上市公司的N型電池產業化正在提速,將替代P型電池成為未來光伏電池主流技術;光伏行業巨頭的垂直一體化產能擴張持續推進,各大廠商均制定了龐大的產能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