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電網
由過去的稀有品,再到如今手機廠商扎堆推出,折疊屏手機如今已經成為了手機市場寒冬的一抹暖陽。廠商積極推廣,令其在市場增長上的表現遠好于當前的普通全面屏形態的手機。
IDC發布的手機季度跟蹤報告顯示,國內折疊屏產品出貨量逆勢增長超過110萬部,同比增幅約70%,保持了高增長的態勢。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最新的可折疊智能手機預測,可折疊設備仍然是今年增長最快的智能手機產品類別,今年全球可折疊智能手機市場將從去年的900萬臺增長73%至1600萬臺。
手機市場寒冬,廠商推折疊屏手機取暖
作為手機市場最前沿的技術,折疊屏手機在過去幾年只有三星、華為等少數廠商發布供消費者嘗鮮,價格一度處于萬元以上的區間。而今年,折疊屏出現井噴式發布的現象,眾多國內外手機廠商紛紛入局折疊屏賽道,其中包括三星、華為、榮耀、小米、OPPO、摩托羅拉等手機廠商相繼推出折疊屏手機。
而隨著折疊屏手機發布數量的增多,折疊屏手機的價格也開始下探。其中價格最低的折疊屏手機摩托羅拉的Moto razr 2022已經下探到5999元,而其余折疊屏手機價格大多也處于8000元左右。折疊屏手機價格的下探成為了消費者的購買動力,不過更重要的是,市場供應的增加,帶動了折疊屏手機銷量的高速增長。
事實上,當前眾多手機廠商布局折疊屏手機,并非因為折疊屏手機的技術已經成熟,諸如折痕等問題至今仍未有較好的解決方案——這導致蘋果至今仍未發布折疊屏手機。而手機廠商扎堆發布折疊屏手機,其背后大多是市場原因。
智能手機在經歷了十年的黃金發展期后,如今面臨的是用戶換機周期增長至31個月,同時智能手機普及率即將觸頂,難再有新增需求,手機市場由增量市場轉變為存量市場。這需要廠商通過技術創新,開發新的消費需求。其中,最容易引發消費熱潮的莫過于手機形態的改變。手機市場的上一次換新潮出現在蘋果發布iPhone X后開啟的全面屏手機時代,彼時手機紛紛以水滴屏、全面屏等形態集中推廣,成為了手機市場最后的高光時代。
如今距離iPhone X發布已經過去數年,手機市場再次遭遇寒冬。根據 Canalys 公布的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手機市場報告顯示,除榮耀和蘋果保持增長之外,OPPO、vivo、小米等品牌銷量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跌。其中,vivo 同比下降 44%,OPPO 同比下降 34%,小米同比下降 22%,其他品牌合計同比下降 48%。二季度的數據依然沒有改善,OPPO、vivo、小米下跌均超過兩成。除了需求走向疲軟之外,手機的創新陷入瓶頸,致使消費者缺乏換機動力。
而折疊屏手機的推出,可以說是手機廠商對全面屏手機的故技重施,但折疊屏手機帶來的效果,恐怕遠不如全面屏手機。
技術瓶頸、缺乏場景,折疊屏手機需要攻克的難題還有很多
經濟規律決定了折疊屏手機的推出,無法讓手機市場重回巔峰,但折疊屏手機的發布依然具有積極意義。其中主要的體現在于其售價,相較于手機廠商難以推進的高端化,折疊屏手機可以因為其稀缺性與成本而高價發售,同時折疊屏本身的嘗鮮性質,也在不斷篩選特定的用戶,這批用戶能夠在不考慮品牌的情況下購買高價折疊屏手機。
換句話說,當前折疊屏手機市場依然是個小眾市場。折疊屏手機當前依然存在技術難題,以及有所欠缺的應用場景,無法讓消費者為購買折疊屏手機支付更高昂的價格,并作為日常使用。消費者對折疊屏手機的接受度不高。
根據北京商報在2021年底的調研數據顯示,折疊屏沒有得到普及的原因有以下幾點:44.6%的受調查者認為體驗不好;33.93%的受調查者認為價格太貴;12.5%的受調查者認為技術不成熟;8.93%的受調查者認為攜帶不方便。
有分析人士認為,折疊屏手機應用場景的缺乏目前仍然是很大的問題,開發者針對手機形態的大多數開發應用,這導致普及率不高的折疊屏手機“無人問津”,最終難以形成適用于折疊屏手機的應用生態。這導致折疊屏手機的體驗大打折扣。
當然售價也是很重要的原因,而折疊屏手機的售價背后是占比不小的成本。根據市場調查機構Omdia的追蹤調研,目前同尺寸手機屏幕的折疊屏價格在150-250美元左右,而一般柔性屏,也就是可以應用3D玻璃的OLED,價格大約在80美元或更低。
以上兩個原因可能會形成惡性循環,導致折疊屏手機仍是一個面向窄眾市場的產品,不會是手機廠商的全部。如果沒有出現成本與技術的突破,折疊屏手機可能只是手機市場的補充,而難以成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