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投資界PEdaily 楊文靜
老虎走了,90歲。
本周,老虎基金創始人朱利安·羅伯遜(Julian Robertson)因心臟并發癥,近日去世,享年90歲。這是一場猝不及防的離開——原本10月,羅伯遜將在中國出版他唯一的傳記《老虎基金朱利安·羅伯遜》。
出生于1932年,羅伯遜是美國對沖基金界的教父級人物,他與索羅斯、斯坦哈特并稱對沖基金三巨頭,在上世紀90年代華爾街曾與巴菲特齊名。1980年,他一手創辦老虎基金,將對沖基金帶入主流視野,鼎盛時期管理著高達200多億美元。然而在上世紀末的互聯網浪潮中,老虎基金節節敗退,直至2000年宣布解散。
“他曾創造18年的驚人回報,卻因在科技股泡沫中不肯屈就而被拋棄,但隨之而來的大崩盤恰恰證明了他的正確。”國內一位私募基金大佬如是評價。走下舞臺后,羅伯遜的影響力猶在:近200家對沖基金公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老虎基金,很多基金創始人都曾在老虎基金工作。可以說,羅伯遜曾以一己之力在對沖基金行業創造一個王朝。
老虎前傳:小鎮青年,北上華爾街
1932年,羅伯遜出生在美國一個名叫索爾茲伯里的南方小鎮。羅伯遜從小生活富足,母親為人和善,常常去當地社區做志愿者。父親老羅伯遜經商頗為成功,曾是一家州立銀行的創始人,一家紡織公司的財務負責人。
受到父親的影響,羅伯遜從小就對股票表現出強烈興趣,常常會坐在客廳的地板上,和姐姐討論上市公司的財報,研究投資哪家公司每股收益比較高。上學后,羅伯遜在數學上表現出極強的天賦,雖然他不喜歡上課和考試,卻總是在經濟類課程上遙遙領先。
1955年,23歲的羅伯遜報名參軍,成為一名海軍上校,在海軍服役使他第一次“真正感受到個人責任感”。多年后羅伯遜回憶,正是這一段經歷,教會了他在金融從業生涯中應該如何成為領導,如何為自己的投資人負責。
兩年后退役,羅伯遜帶著父親給的一些資金來到紐約,開始在華爾街的基德·比博迪公司當銷售學徒,成為一名交易經紀人。他在那里一干就是22年,有關銷售的各個崗位輪了一遍,最終當上公司資金管理分公司——韋伯斯特管理公司的經理。
由于為人坦誠,他在公司的口碑不錯,客戶和同行有了閑置資金,或發了獎金,都喜歡交給他幫忙管理。期間,羅伯遜的經濟才能逐漸顯現出來,不管大盤表現如何,他都能幫大家賺到錢。
1970年春天,羅伯遜偶然機會結識了一位日后對他影響深遠的人——阿爾弗雷德·溫斯洛·瓊斯,他第一次提出對沖基金概念。此后的接觸中,瓊斯的對股市的諸多看法深深影響了羅伯遜,他第一次了解到“做空”。當時,做空這一概念在華爾街都還很新鮮,但1975年的股市大跌讓羅伯遜意識到,做空的操作也很有價值,并且能獲取更多利益。
什么是做空?簡單來說,如果能夠通過大量分析,判斷出某種證券的價格過高,遲早會跌下來。那么,就可以找到一個證券持有人,借用這個人的證券到市場上賣出,并向他支付一筆費用,等到證券價格下跌時再買回來,還給原來的持有人。憑借證券下跌而導致的賣價和買價形成價差,再扣去交易的費用,就可以賺取一筆豐厚的利潤。
曾目睹過瓊斯的成功,羅伯遜開始將目光放在了對沖基金身上。他意識到,自己要創業,要做一支無人匹敵的基金。
1980年5月,羅伯遜跟當時的合作伙伴索普·麥肯錫,以800萬美元的初始資金創立了一支對沖基金。起初兩人為公司的名字琢磨半天,偶然間,羅伯遜7歲的兒子提議,就叫“老虎”吧,因為每次羅伯遜叫不出別人名字時,就叫人家“老虎”。
在此后的投資中,羅伯遜發揮了老虎的競爭天性,他一直告誡團隊“信念堅定,只買入最好的股票,做空最差的股票”。老虎基金也在成立當年就實現了54.9%的費后回報,此后的6年的平均回報高達32.7%,一次次刷新記錄,成為對沖基金史上最大的巨頭。
沒人想到在未來的20年里,老虎基金會像一只猛虎般所向披靡,深深銘刻在每一個華爾街人的腦海中。
曾執掌200多億美元,最終倒在互聯網泡沫破裂前夕
羅伯遜和老虎基金的投資生涯有著不少精彩一戰。
那是1995年的春天前夕,商品銅市場出現了不小的波動。已經有少許跌落的銅價似乎正在上漲,這正是羅伯遜和老虎基金的分析師們絞盡腦汁找到的一個做空項目,彼時卻顯得有些不容樂觀。
原來早在1994年的研究中,羅伯遜和團隊就發現,銅價正在不斷上漲,但需求并沒有什么變化,甚至有降低的跡象。經過和分析師以及內行人的討論后,他斷定,商品銅需求確實在下降,而且短期內需求不會有抬頭的跡象。于是,他們決定做空商品銅。
其實當時發現這個現象并對商品銅進行做空的不止老虎基金。然而1995年春季來臨之時,商品銅價格卻突然開始飛漲,此前做空的投資人撐不下去了。
所有人都認為商品銅的價格會越漲越高,曾經和老虎基金抱有一致看法的投資人只能及時止損,前后拉鋸近一年的時間,不少基金鎩羽而歸。只有老虎基金按兵不動,甚至還慢慢加大做空商品銅的倉位。
直至轉折點終于出現了。
1996年初,全球最大的商品銅交易公司之一住友公司發布消息稱,一名交易員在商品銅交易中手腳不干凈,抬高了銅價。東窗事發后,當年5月銅價跌超30%,9月的期貨銅價格跌到了每磅87.8美分,而就在一年前,這個價格還在往每磅1.25美元以上飛漲。
經此一遭,大批投資人損失慘重,只有羅伯遜和老虎基金大賺了一筆。事后羅伯遜總結,其實他的團隊也無法預料出商品銅市場會發生什么,他們只是通過一系列事實和數據分析得出結論。憑借這一信念,老虎基金堅持到了最后,羅伯遜在華爾街一戰成名。
商品銅只是一個開始,此后羅伯遜通過大量的信息支撐,做空了日本股票、泰銖等一系列項目,隨之而來的業績也十分驚人,被譽為“對沖基金教父”。此外,他還有一個稱呼——華爾街巫師。這是他在經濟現象的屢次預測成為現實后,媒體為他賦予的頭銜。
1991年,老虎基金的資產已經達到了10億美元,此后仍然飛速上漲。1996年漲至70億美元,在退出前,老虎基金管理的資產已從880萬美元增長到200多億美元,成為對沖基金行業中當之無愧的老大。
那是屬于羅伯遜的光輝歲月——不論大盤跑得如何,老虎基金在大多數時候似乎都能穩操勝券。在1997年的鼎盛時期,老虎基金的業績漲超70%,而S&P500指數和MSCI指數分別只上漲了33.4%和15.8%。在運營期間給投資人帶來的復合回報率(扣除所有費用)達31.7%。
盛極而衰,這個樸素的道理最終在老虎基金身上應驗。1998年后,隨著互聯網風口襲來,老虎基金開始節節敗退。羅伯遜曾坦言自己無論如何也看不懂,互聯網公司沒有資產,客戶很少,收入也很少,但它們的IPO卻十分成功。很快,老虎基金迎來成立以來最黯淡的時刻。
投資人拼命撤資,老虎基金的資產規模從200多億美元的巔峰跌落到65億美元。羅伯遜及其團隊在最后一段時間里努力尋求收購,但最終,因收購方對投資人的保障沒有達成一致,2000年3月,羅伯遜選擇解散基金,將僅剩的資產悉數返還給投資人。
羅伯遜在關閉基金前給投資人的信中寫道:
當前,投資人、基金經理甚至金融買家的業績需求推動了技術、互聯網和電信熱潮,這正在不知不覺中創造一個注定要崩潰的龐氏金字塔。然而,在當前環境下,產生短期業績的唯一策略就是購買這些股票。這項策略使投資過程得以自我延續,直到這個金字塔最終因自身膨脹過度而崩塌。
充滿戲劇性的是,就在羅伯遜決定關閉老虎基金數周后,科技股崩盤。納斯達克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市值縮水近80%,互聯網泡沫破裂。
羅伯遜的老朋友曾說,“他擁有叢林中最好的動物本能”。但無數驚嘆于他神預言的人,或許難以想象,在日復一日的煎熬下,看著蒸蒸日上的互聯網股市,頂著投資人不斷撤資的壓力,還能固執堅持曾經的判斷,遠比選股投資要困難得多。
老虎已成絕唱,留下了這些思考和啟示
斯人已逝,但沒有一個人能抹去羅伯遜對整個華爾街的影響。時至今日,羅伯遜和老虎基金的成功和教訓仍然被一遍遍分析與研究。
在業內看來,老虎基金對數據和信息的研究曾經無人能及。老虎基金剛成立時,還沒有互聯網,團隊的分析師們需要去往天南地北,對每一個項目進行詳盡的調研,以拿到第一手數據。
羅伯遜本人對信息的要求極致嚴苛。此前,一位分析師提議做空一家韓國汽車公司的股票,他做了一系列研究,發現這家公司一款車的引擎有問題。根據分析師的調研,問題一旦暴露出來,足以讓這家公司陷入困境。羅伯遜卻認為,這位分析師拿到的都是二手信息,為了驗證信息,他們在這家公司購買了兩輛汽車,對引擎進行獨立測試后,才決定做空股票。
數據和信息是使得羅伯遜做出并堅持自己判斷的所有基礎,有了詳盡數據做參考,羅伯遜同時也重視新創意的加持。他經常培養員工通過腦力激蕩來獲取創意,周五的午餐會就是老虎基金的靈感來源。
每到此時,一群分析師就會圍坐在桌前,依次闡述自己的投資想法。羅伯遜喜歡簡潔有力的敘述,“要么單刀直入,要么就不要說。”曾有員工介紹,每個發言人只有5分鐘左右的時間陳述,每一種想法都會被大家掰開揉碎,最終確定它是否值得納入投資組合。分析師需要用4句話來總結自己的投資想法,而這4句話,或許就是他們6個月所做的準備。
羅伯遜還十分善于利用資源。在華爾街做銷售的時間里,羅伯遜練就了一身與人打交道的本事,他有一份長長的通訊錄,能夠抓住一切可以結交的朋友。一位親眼見過羅伯遜打電話的記者調侃稱,“電話的快速撥號功能就是為他發明的”。而在老虎基金需要新的思路時,他也經常借用投資人的想法與資源。
羅伯遜退休后并沒有離開金融圈,原來的辦公室里,虎鯊管理、老虎亞洲、老虎科技、老虎消費者伙伴、新興主權集團等15支基金還在運行。而從老虎基金辭職創業的近40名基金經理也同樣成績斐然,麥弗里克基金的李·恩斯利、藍山資本的約翰·格里芬、維京資本的安德烈亞斯·哈爾沃森等,都在此后成為了對沖基金行業的新星。
其中,國內較為熟知的是老虎環球基金,該基金創始人蔡斯·科爾曼層是Facebook和阿里巴巴的早期投資人。跳出老虎基金的傳統投資模式,老虎環球基金的投資不再保守,不但將觸角伸向亞洲的一級市場,還積極擁抱互聯網科技公司,投出了京東、美團、字節跳動、滴滴、快手等知名公司。時至今日,老虎環球基金依然活躍在中國一級市場。
老虎基金的解散不代表著羅伯遜真正結束,紐約公園大道101號大樓的47號仍然為絡繹而來的人亮著燈。屬于這位叢林之王的繼承者們在老虎基金解散后魚貫而出,大家把他們統一稱為——“小虎隊”。
當然,羅伯遜身上也有不少為人爭議的事情。基于對自身調研和數據的自信,羅伯遜十分討厭 “分析市場”這個詞,“市場是某些公司的股票的集合,那些人說市場告訴他們這個,告訴他們那個。市場從來沒有告訴我什么。”
簡而言之,他所采用的方法也是他一貫為人所知的方法:做多好股票,做空差股票,然后結合使用商品和股票的對沖。
羅伯遜始終堅信自己是對的,不論是做空商品銅,還是最后對互聯網泡沫的預言。這樣的堅守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同樣是老虎基金發展壯大的關鍵因素。但也正是他近乎偏執的堅持,讓這只叢林之王在互聯網時代被狠狠拋棄。
如今,這位滿身傳奇的人物卻先一步離場。只有羅伯遜曾被奉為經典的投資理念,以及那群帶有“老虎”烙印的小虎隊們,替他永久地留在了世間。
本文部分內容參考自《老虎基金朱利安·羅伯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