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戴晶晶
“中石化規劃到2025年,在綠氫建設方面成為中國第一大氫能公司。”
8月27日, 中國石化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石化)發展計劃部副總經理、首席專家何建英在2022清華大學“碳中和經濟”論壇上作出上述表述。
何建英稱,中石化“十四五”新能源業務發展目標之一是,加氫站運營數量要保持世界第一,綠氫使用量超過60%。
這是中石化公開氫能發展目標后,首次表示將在綠氫領域成為中國第一。
氫能主要分為灰氫、藍氫和綠氫。灰氫是由化石燃料制取的氫氣,碳排放量仍然較高;綠氫是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再電解水產生的氫氣,成本較高,但能從源頭上實現二氧化碳凈零排放。
中石化是中國最大的成品油和石化產品供應商,化石能源占比98.8%。
2021年,中石化提出把氫能作為其新能源業務的主要方向,在“十四五”期間建設1000座加氫站,成為中國第一氫能公司。今年7月,中石化與八家單位簽署氫能產業鏈合作協議,推進氫能全產業鏈發展。
中石化8月發布2021年度社會責任報告指出,去年中石化年氫氣生產能力超350萬噸,約占全國總產量的14%。據界面新聞了解,目前中石化生產的氫氣多為灰氫。
如今,中石化提出要在綠氫方面成為中國第一大氫能公司,就需要大力發展綠電。
目前看,光伏為中石化發展綠電的主攻方向。“十四五”期間,該公司規劃建設7000座分布式光伏發電站點,新增裝機容量400兆瓦,整體光伏裝機規模達到1000兆瓦。
中石化總經理、黨組副書記趙東在上述論壇上介紹,中石化已建成83座加氫站,成為全球建設和運營加氫站最多的企業。
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中國已建成加氫站超270座。
中石化新疆庫車綠氫示范項目投產在即,將強化中石化在中國綠氫領域的地位。
該項目計劃產能2萬噸/年,是目前全球在建最大的綠氫項目,也是中國首個萬噸級光伏綠氫示范項目。
“項目正在快速建設中,預計年底投產,建成后能夠每年減少碳排放48.5萬噸。”趙東表示,中石化還有在內蒙古建設類似綠電制氫項目的規劃。
落基山研究所和中國氫能聯盟在7月聯合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底,國內相關企業已規劃161個可再生能源制氫項目,其中12個項目已投產,合計制氫能力約為2.31萬噸/年;22個項目在建。
針對“雙碳”目標下中石化發展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何建英表示,應加速推進傳統業務低碳轉型升級。中石化規劃至2025年,天然氣經營量達1000億立方米以上,平均煉廠的煉油規模1000萬噸以上;銷售非油業務的利潤比例要超過20%。
除氫能以外,何建英還提及綠電、綠熱,以及綠油等業務發展目標。中石化計劃,其2025年新能源供給能力將達到1000萬噸標準煤。至2030年,中石化在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方面能力將力爭達到1000萬噸/年。
截至目前,中石化累計建成地熱供暖能力8000萬平方米,每年減排二氧化碳352萬噸;風光發電累計裝機規模突破300兆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