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牛鈺
經歷做空后的龍湖集團,交出了今年上半年的成績單。
8月26日午間,龍湖集團(00960.HK)發布的2022年中期業績顯示,上半年營收同比增長56.4%至948億元,歸母凈利潤74.8億元,剔除公平值變動等影響后核心溢利65.5億元,同比增長6.1%。毛利同比增長20.1%至201.5億元,毛利率為21.3%。
針對此前股價做空、商票逾期謠言等一系列波動,龍湖集團董事長吳亞軍在業績會上表示,“經過這次事件后,大家對龍湖看的更清楚了,尤其現在半年業績已發布。”
吳亞軍還表示,實際上周期不一定全是壞事,經過這次調整,龍湖管理層會更加謙遜、勤勉。
對于財務狀況,龍湖集團執行董事兼CFO趙軼在業績會上介紹稱,龍湖集團現金短債比超四倍,一年以內到期的短債占比約10.1%,到年底已基本無償債壓力。集團平均融資成本進一步下降至3.99%,首次破“4”。
對于接下來的融資動作,趙軼表示,從目前跟銀行的溝通情況來看,銀行對地產行業未來堅定看好,雖然有階段性的困難,但出清后會有更好的明天。“總的來說,龍湖融資渠道非常暢通,資源非常豐富。”
從銷售端來看,受房地產行業整體環境影響,龍湖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銷售額下滑的情況。上半年實現銷售面積518.5萬平方米,合同銷售額858.1億元,同比下降39.84%。
“8月份隨著杭州、上海一些項目的進展,有信心能實現當月同比銷售額回正。全年不做目標的預測,會根據形勢做實時動態調整。”龍湖集團CEO陳序平回答界面新聞提問稱,今年計劃供貨的可售貨源達到了4000億,但不會為了銷售規模任務去做被動的動作,仍然會保持回款、資金盤面安全,以及利潤的合理增長來確定銷售情況。
數據顯示,下半年龍湖約97%集中在一二線和環都市圈衛星城。從區域來看,長三角貨源占比30%,西部、環渤海、華南和華中分別占比25%、22%、13%和10%。
對于今年房地產走勢,陳序平表示,今年整個房地產市場是一個“低開-觸底-向好”的態勢,對后市穩中向好抱有信心。
今年上半年,龍湖共獲取了17幅新地塊,總建面226萬平方米,權益建面134萬平方米,權益地價131億。其中13個項目來自于公開市場,4個項目來自于收并購。
趙軼介紹稱,龍湖上半年在公開市場拿地的平均溢價率為5%,其中一半的項目是零溢價獲取,合理利潤可期。同時在7月份又獲得了三宗地塊,權益地價27億元,下半年將持續踩穩拿地節奏,善用資金,做好發展和安全的平衡。
在地產開發之外,“一個龍湖”生態體系之下的多航道業務已能為集團貢獻穩定的收入及利潤。陳序平指出,“這些經營性業務的增長,對龍湖穿越周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穩壓器作用。”
2022年上半年,包含商業投資、租賃住房、物業管理等在內的經營性業務收入首次突破百億,達110.4億元,同比增長26%,3年復合增長率達36%。
在商業方面,截至2022年6月底,龍湖累計開業運營商場65座,涉及全國30余座城市,已開業商場建筑面積為618萬平方米(含車位總建筑面積為773萬平方米),整體出租率95.6%。相較于去年同期,商業租金增長26%至46.5億元。
龍湖管理層透露,上半年在重慶、青島、杭州、蘇州新增開業4座商場,下半年將在北京、上海、重慶等地有多座新商場落地。
在長租公寓方面,龍湖租賃住房品牌“冠寓”上半年租金收入同比增長11%至11.8億元,累計開業房間數超11萬間,期末出租率為93.3%,開業超過六個月的房源出租率為95.4%。
至于物管航道“龍湖智創生活”,截止6月底,實際管理面積約2.8億平方米,報告期內實現全口徑收入約63億元,較最新遞交的材料中提及的4月底營收增長20多億。
龍湖管理層提及智創生活的上市計劃表示,材料已經準備完畢,目前市場情緒不佳,不著急上市,反而會把發展的重點轉為內生的轉化率,包括減少對一些低質量收并購的依賴。
除了上述商業地產、租賃、物管外,在中期業績會上,龍湖提出了代建業務新品牌“龍湖龍智造”。
吳亞軍認為,除了一些常規的動作,防守動作以外,更重要的是對未知的風險時刻保持敬畏之心。
“曾經有金融機構的朋友對我講‘泰坦尼克號撞上冰山那一刻再去調風險已經來不及,一定要在沒看到冰山的時候有所應對’,這句話十多年了,對我影響很大,我總在想,有沒有我們看不到的冰山,我們要撞上怎么辦。所以我們整個團隊是有準備的,能夠盡量提前思考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