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牌者
在談到國內新能源車未來的格局時,王興下過一個著名結論:3+3+3+3。
4個“3”分別代表三家民企、三家新勢力、三家央企及三家地方國企。幾年下來,比亞迪、新勢力混的風生水起,“國家隊”北汽卻在近期飽受質疑。承載著北汽向高端純電轉型重任的極狐汽車,似乎還過于羸弱。
自王秋鳳擔任總裁以來,極狐連續冠名崔健、羅大佑線上演唱會的做法,更是給極狐冠上了一個“會開演唱會,不會賣車”的帽子。
甚至有人斷言,極狐已經掉隊。
事實真的如此嗎?
01
作為入局新能源最早一批玩家,極狐上演了一出先發后至的戲碼。
2009年1月,北汽的“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正式啟動,同年11月,北汽藍谷(極狐母公司)的前身北汽新能源成立。幾乎同時,北汽進一步加強了對三電(電池、電機、電控)技術的研發力度。
此后數年,北汽的新能源技術迅速發展,北汽新能源也于2018年順利上市,成為了中國新能源汽車整車第一股。
這一年,北汽新能源力壓比亞迪蟬聯國內純電市場銷冠,全球銷量僅次于特斯拉。
但北汽的先發優勢,并沒有輻射給極狐。
早在2016年時,北汽就推出了極狐品牌,在當年的車展上,展出了ARCFOX-7,號稱“國內第一輛純電跑車”。
此時新能源還處在爆發前夜,眾多車企還在考慮轉型,極狐已經將目標錨定在了高端純電,這從戰略層面來看無疑是有前瞻性的。
可惜的是,極狐實在太慢了。
在品牌發布的四年后,第一輛車極狐阿爾法T才正式上市,而此時的新勢力早已站穩腳跟,自主車企也紛紛完成初期轉型,向高端純電發起沖擊,本來占盡優勢的極狐一下子就隱沒在了大潮中。
此時,王秋鳳來到了極狐。而她的第一個大戰略,就是要打開知名度,把極狐“失去的四年”找回來。
因此,一系列營銷活動接踵而至,其中,就包括那些場演唱會。
很多人吐槽,演唱會和汽車的大宗商品屬性根本不搭,難以帶動銷量。但換個角度,王秋鳳確實讓極狐更廣為人知了。
據統計,幾次營銷的品牌曝光量均過億,此后針對“極狐”討論的百度等指數也實現了數倍增長。
當然,無論討論結果如何,營銷只能為極狐提供短期影響,更重要的是極狐是否擁有面向未來的能力。
02
2022年7月,北汽藍谷拋出新一輪規模達80億元的定增計劃,其中,業界爭論極大的“滑板底盤”成為了極狐下一步的破局點。
換句話說,作為新能源第一股的北汽,如今也是第一個將滑板底盤列入發展戰略的自主車企。
在去年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年度媒體溝通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曾提出了一個觀點:在未來能給新能源車帶來革命的有兩點,一個是能實現1000公里續航的電池,另一個就是滑板底盤。
目前看來,高續航電池對新能源行業的引領作用已毋庸置疑,但滑板底盤則一直處于一個反復橫跳的狀態。
簡單來說,滑板底盤就是把新能源車的核心部分盡可能的集成在底盤上,把造車分成底盤+車廂兩個部分,一個底盤通過換不同的“殼子”可以做成不同的車型,極大的降低研發成本和縮短研發周期。
2021年11月10日,以滑板底盤為核心技術的汽車制造商Rivian在美上市,當天融資120億美元,成當年全球最大IPO,市值一度突破1400億美元,僅次于特斯拉與豐田,排名世界第三。
Rivian的橫空出世,讓滑板底盤徹底在資本市場上大火了一把。隨后,美國的Canoo、英國的Arrival、以色列的REE,以及國內的PIX Moving、易咖智車、悠跑科技等滑板底盤相關企業紛紛嶄露頭角。
可在不到一年后,這些企業紛紛“夭折”。RIvian股價暴跌八成,Canoo資金鏈斷聯、高管出走,Arrival與REE股價暴跌九成以上。
相關企業的雪崩,為滑板底盤蒙上了一層陰影。相關投資企業表示,這次滑鐵盧的原因是由于這些企業沒有在短期內找到真實、可閉環、可持續的商業模式。
也就是說,問題不出在滑板底盤這項技術上。它很像十年前的新能源汽車,是“核心技術高度集成”的產品,需要高投入、且有可能持續虧損。以Rivian為首的企業作為第三方制造商,很難處理與車廠的關系,這也是導致滑板底盤商業化遇冷的核心原因之一。
但如果是整車廠來做,也許就是另一番景象。
早在2019年時,北汽就悄悄與拿森達成戰略合作,專攻滑板底盤的核心技術——線控。在這個領域,拿森已經擁有了NBooster智能制動系統、DP-EPS線控轉向控制系統、ESC電子穩定控制系統,以及支持L3/L4的線控底盤解決方案等核心技術。
滑板底盤給自主車企留下的想象空間依舊很大。“發展智能化”如今是行業共識,但如何發展智能化卻還沒有明確的答案。滑板底盤這種將“動力系統”盡量集成的方式,給智能座艙方面提供了更大的突破空間。
北汽藍谷董事會秘書趙冀表示,為了應付市場迭代越來越快、消費者對產品特性要求越來越獨特的變化趨勢,滑板底盤技術,可以大大縮短企業的研發周期,并降低成本。王秋鳳也不止一次表示極狐正在加重在滑板底盤上的籌碼。
從極狐剛成立時的情況來看,北汽在戰略前瞻性上的能力確實可圈可點,而如果“滑板底盤”戰略成功,可以預見,極狐的境況將發生顛覆式的改變。
對于技術變革,質疑聲總是不可避免,但在一切尚未落定之前,悶頭做事確實是最好的辦法。畢竟在十幾年前,也有很多人說王傳福做電池是不務正業。
一邊把失去的四年找回來,一邊押注冷門賽道突圍,與時間賽跑,將是王秋鳳長期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