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復盤便利店之王美宜佳崛起之路:試水電商碰壁,靠即時零售轉型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復盤便利店之王美宜佳崛起之路:試水電商碰壁,靠即時零售轉型

對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實體店來說,美宜佳的十年“觸網”經驗值得參考。

文|零售氪星球 邵 思

有個傳言,你在廣東每走100米,就能看到一個紅色招牌。遠看好像麥當勞,走近才知道,那叫美宜佳——由于logo是兩個房子相連,很容易看成是大寫的M。

這是廣東最大的連鎖便利店——放眼全中國,也只有中石化旗下的“易捷”與之規模相當。截至今年6月,全國200多座城市亮起了紅色招牌,美宜佳門店數已經超過2.8萬。

門店遍布全國,另一個例證是:無論你身在何處,打開美團搜索生活用品,總會有一家“美宜佳”映入眼簾,區別只是它在第一屏,還是要多翻幾屏。

美宜佳被業內譽為“便利店隱形冠軍”,來頭并不小:美宜佳的前身是1990年成立的美佳超市——中國第一家連鎖超市。1997年轉型為美宜佳便利店,距今已有25年。

如此“高齡”,意味著美宜佳穿越周期,完整經歷了中國零售業的變革。這個過程中,實體和電商不停博弈,美宜佳也在每一步都交上了答卷。

美宜佳的線上轉型及時又堅決:2007年跟淘寶合作,2010年自營電商。近幾年主要發力即時零售,線上訂單增速連續三年超100%。

對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實體店來說,美宜佳的十年“觸網”經驗值得參考。

01 試水電商: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美宜佳脫胎于東莞糖酒集團,創始人葉志堅曾任東莞市商業局副局長,以商業嗅覺敏銳著稱。1996年,上海剛出現連鎖超市時,美佳超市就有50家分店,年營業額數億元。

1997年,家樂福、沃爾瑪進入東莞。當時,東莞打工仔占當地總人口90%以上。工業區不能開家樂福,但人又有消費需求,那就開小店。抱著這種想法,葉志堅開出了第一家美宜佳,并迅速甩掉了羅森、711等外資便利店。

美宜佳一直是新模式的弄潮兒。2010年,雙十一出現的第二年,美宜佳就開出了網上商城,起名為“美宜佳生活館”。這一年,B2C購物網站在中國風靡,但當當網、卓越網等更為人所知。線下便利店涉足電商,美宜佳可能是中國第一家。

三個月后,美宜佳公布數據:電商會員已超過32萬,平均每日訂單量超過1500單,新鮮水果、食品飲料以及電器數碼等類別銷售,均呈現出良好的上升趨勢。2010年5月,憑借“門店+網店”的經營模式,美宜佳被評選為多渠道營銷創新的優秀案例典范。

但僅僅一年之后,“美宜佳生活館”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美宜佳放心團”。美宜佳銷售的商品從全品類到少數特定商品。履約方式從網站發貨,變成門店取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兩種模式來回搖擺,但都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美宜佳生活館是總部發貨,存在“總部打分部,電商搶門店生意”的問題。

消費者在網上下單,品牌銷量提升,門店沒有訂單。2011年6月,美宜佳期望門店幫它貼宣傳海報,逢人推薦生活館,遭到了加盟商拒絕。東莞中塘鎮加盟商陳細根說,“店里有的商品,生活館都有,我賣20塊錢,網店賣18塊,你叫我怎么給你推?”

此外,B2C商城貨到分店后要讓店員送貨上門,加重了工作量,員工并不積極。

至于美宜佳放心團,主要存在“市場錯位,找不到客群”的問題。

簡單說來,團購瞄準的客群不會上網,會上網的客群不想團購。陳細根認為,團購帶不動門店訂單,“團購的商品都是家庭用品之類,洗衣液賣得很便宜,但誰去買?你叫二十幾歲的人團購這個嗎?家庭婦女才會買,但東莞四十歲的婦女可能不會上網?!?/p>

2010年開始,美宜佳在電商和團購之間來回搖擺,淺嘗輒止。有報道曾以《電商過客》為題記錄這一過程,認為美宜佳“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02 加盟合作:給誰引流,是個問題

對于實體門店來說,如何處理跟電商平臺的關系,也是一門必修課。從過往的合作情況來看,電商平臺之于美宜佳,既是領路師傅,也是競爭對手。

2007年開始,美宜佳利用實體店的優勢,跟阿里進行了商品、支付、物流等多方面合作。消費者購物,可以線上下單和電子支付。名義上,實體店和電商平臺是相互引流,實際上,主要是實體門店在幫電商平臺教育市場。

商品層面,2007年年底,美宜佳跟淘寶合作目錄商品代購,為線下不懂上網、無網銀的消費者提供線上商品代購。正是這次合作,讓美宜佳產生了自營電商的念頭。

支付層面,2008 年7月,美宜佳與淘寶、支付寶聯合推出網店支付服務。消費者在淘寶下單后,可以到美宜佳為支付寶充值,或者直接進行訂單支付。

物流層面,2012 年12月,美宜佳與菜鳥物流合作,成為廣東省首家天貓線下取貨渠道代理商,消費者在線上淘寶、天貓購物后,可以選擇線下美宜佳門店代收包裹。

三次合作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訂單、成交都留在電商平臺,實體門店幫助電商平臺完善了購物流程、提高了購物體驗。不管是哪個層面的合作,美宜佳都是以線下網點的面貌出現,期間用戶產生的消費數據和金額,都跟美宜佳沒有關系。

如果淘寶是一個巨大的新式商場,美宜佳扮演的就是傳單、收銀臺和提貨點的角色。換句話說,淘寶要的不是實體店,而是線下人工服務——合作方大可不必是美宜佳,只要在線下有站點,一個人、一頂帳篷、一臺電腦就夠了。

當然,本身自帶流量的線下網點最佳。這就引出了第二個問題:到底是電商平臺為實體門店引流,還是實體門店為電商平臺引流?

按照設想,消費者為了充值、收件等事由進店,多少會到店里買點東西。實際情況卻是,很多人辦完事就走,并不會做過多停留。而且長期來看,消費者發現網上商品種類更多,會養成電商購物的習慣,更加不會到實體店消費。

肥水不流外人田,美宜佳因此開始自營電商。不過正如前所述,網上商城售賣的都是美宜佳商品,但畢竟不是門店直接供貨,還是會造成“總部打分部”的局面。

電商平臺和實體店看似互相引流,其實是互搶生意。而在中國人剛開始消費升級、互聯網剛開始發展的階段,用戶的核心需求還是豐富和便宜,規模更大的電商平臺更有優勢。

03 即時零售:立足本地,訂單翻倍

2017年5月26日,美宜佳第10000家店在東莞開業。后來的擴張速度更快了,五年時間沖到2.8萬家,美宜佳直接在全國范圍內鋪開。

這背后有個關鍵決策,是更積極地擁抱數字化,但重點逐漸從電商偏向即時零售。2007年,美宜佳的市場定位是“社區開放平臺”,要對接外賣平臺、科技公司,引入更多增值服務。

美宜佳的線上業務依舊是電商、團購兩條腿走路:一是與線下門店形成商品差異化的線上商城業務,一個是基于門店發貨的O2O業務??梢钥闯觯褪菑那啊懊酪思焉铕^”和“美宜佳放心團”迭代過來的。

原先電商嘗試受阻,有內外兩方面原因:內部矛盾是線上價格更便宜,加盟商不愿意推廣電商;外部環境是實體零售做B2C,流量也不知從何而來。對此,美宜佳的解決辦法是:直接讓供應商開設網上店鋪,同時通過微信積累私域流量。

這一部分,美宜佳有可能做成小而美的B2C電商,但依然面臨阿里、京東等電商平臺的競爭。因此,業內更關注的,是基于門店的O2O業務,通俗來說就是外賣模式——和早年的團購不同,外賣是送貨上門的到家模式。

這一轉型也早有預兆。2010年美宜佳電商試水不利,天福便利店創始人歐陽華金認為,讓消費者上門取貨的思路錯了:網上消費的人,就是不想出門的人。如果人不在,可以讓門店幫忙收一下,但我人在家里下單,就是等著送貨上門。

這塊基于門店的O2O業務,后來就轉變成了外賣模式,也就是現在的即時零售。

2017中國全零售大會上,美宜佳介紹了這塊業務:一方面通過美宜佳外賣小程序運營,店員配送;另一方面則是接入美團、餓了么等外賣平臺,騎手配送。數據方面,平均每店每天線上銷售增量在100元左右。

這一業務剛起步,增速卻很快。截至2022年4月,美宜佳線上單月銷售額已超2億,月訂單峰值超390萬單。僅在美團平臺,美宜佳門店近三年的線上訂單量增速均超100%。

2019年,美宜佳明確門店的盈利模式是現賣、外賣、電商增值服務。疫情暴發后,即時消費的需求被激發出來,美宜佳更是將即時零售定為公司戰略,目前美宜佳專門負責外賣業務的團隊就將近百人。

在數字化渠道方面,除了第三方外賣平臺,美宜佳通過美宜佳優選App、微信小程序等實現了全渠道覆蓋。2021年美團和餓了么等到家平臺中,即時零售銷售額最多的為本土便利店美宜佳,達到14.85億元,力壓一眾外資便利店。

即時零售更能發揮實體門店的長處。一方面,美宜佳將近3萬門店,組成了細密的銷售網絡,解決了流量來源問題;另一方面,對于生鮮食品的銷售,本地發貨、配送的即時零售模式,有更高的履約效率,這是電商平臺無法比擬的。

十年時間,美宜佳從自營電商,到跟電商平臺合作,再到入駐即時零售平臺,終于找到一條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不是迫于轉型壓力給電商平臺打工,而是基于已有的線下流量和本地供給,通過第三方平臺切實提高門店銷量。

2022年,“屢敗屢戰”的美宜佳迎來階段性勝利。越來越多人關注到這個“便利店隱形冠軍”,不止驚訝于它五年兩萬店的擴張速度,更好奇門店數字化轉型的謀略。同時,即時零售開始為更多人知曉,終于吃到數字紅利的實體門店,也將共同塑造繁榮的本地生活圈。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復盤便利店之王美宜佳崛起之路:試水電商碰壁,靠即時零售轉型

對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實體店來說,美宜佳的十年“觸網”經驗值得參考。

文|零售氪星球 邵 思

有個傳言,你在廣東每走100米,就能看到一個紅色招牌。遠看好像麥當勞,走近才知道,那叫美宜佳——由于logo是兩個房子相連,很容易看成是大寫的M。

這是廣東最大的連鎖便利店——放眼全中國,也只有中石化旗下的“易捷”與之規模相當。截至今年6月,全國200多座城市亮起了紅色招牌,美宜佳門店數已經超過2.8萬。

門店遍布全國,另一個例證是:無論你身在何處,打開美團搜索生活用品,總會有一家“美宜佳”映入眼簾,區別只是它在第一屏,還是要多翻幾屏。

美宜佳被業內譽為“便利店隱形冠軍”,來頭并不?。好酪思训那吧硎?990年成立的美佳超市——中國第一家連鎖超市。1997年轉型為美宜佳便利店,距今已有25年。

如此“高齡”,意味著美宜佳穿越周期,完整經歷了中國零售業的變革。這個過程中,實體和電商不停博弈,美宜佳也在每一步都交上了答卷。

美宜佳的線上轉型及時又堅決:2007年跟淘寶合作,2010年自營電商。近幾年主要發力即時零售,線上訂單增速連續三年超100%。

對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實體店來說,美宜佳的十年“觸網”經驗值得參考。

01 試水電商: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美宜佳脫胎于東莞糖酒集團,創始人葉志堅曾任東莞市商業局副局長,以商業嗅覺敏銳著稱。1996年,上海剛出現連鎖超市時,美佳超市就有50家分店,年營業額數億元。

1997年,家樂福、沃爾瑪進入東莞。當時,東莞打工仔占當地總人口90%以上。工業區不能開家樂福,但人又有消費需求,那就開小店。抱著這種想法,葉志堅開出了第一家美宜佳,并迅速甩掉了羅森、711等外資便利店。

美宜佳一直是新模式的弄潮兒。2010年,雙十一出現的第二年,美宜佳就開出了網上商城,起名為“美宜佳生活館”。這一年,B2C購物網站在中國風靡,但當當網、卓越網等更為人所知。線下便利店涉足電商,美宜佳可能是中國第一家。

三個月后,美宜佳公布數據:電商會員已超過32萬,平均每日訂單量超過1500單,新鮮水果、食品飲料以及電器數碼等類別銷售,均呈現出良好的上升趨勢。2010年5月,憑借“門店+網店”的經營模式,美宜佳被評選為多渠道營銷創新的優秀案例典范。

但僅僅一年之后,“美宜佳生活館”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美宜佳放心團”。美宜佳銷售的商品從全品類到少數特定商品。履約方式從網站發貨,變成門店取貨。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這兩種模式來回搖擺,但都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

美宜佳生活館是總部發貨,存在“總部打分部,電商搶門店生意”的問題。

消費者在網上下單,品牌銷量提升,門店沒有訂單。2011年6月,美宜佳期望門店幫它貼宣傳海報,逢人推薦生活館,遭到了加盟商拒絕。東莞中塘鎮加盟商陳細根說,“店里有的商品,生活館都有,我賣20塊錢,網店賣18塊,你叫我怎么給你推?”

此外,B2C商城貨到分店后要讓店員送貨上門,加重了工作量,員工并不積極。

至于美宜佳放心團,主要存在“市場錯位,找不到客群”的問題。

簡單說來,團購瞄準的客群不會上網,會上網的客群不想團購。陳細根認為,團購帶不動門店訂單,“團購的商品都是家庭用品之類,洗衣液賣得很便宜,但誰去買?你叫二十幾歲的人團購這個嗎?家庭婦女才會買,但東莞四十歲的婦女可能不會上網。”

2010年開始,美宜佳在電商和團購之間來回搖擺,淺嘗輒止。有報道曾以《電商過客》為題記錄這一過程,認為美宜佳“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02 加盟合作:給誰引流,是個問題

對于實體門店來說,如何處理跟電商平臺的關系,也是一門必修課。從過往的合作情況來看,電商平臺之于美宜佳,既是領路師傅,也是競爭對手。

2007年開始,美宜佳利用實體店的優勢,跟阿里進行了商品、支付、物流等多方面合作。消費者購物,可以線上下單和電子支付。名義上,實體店和電商平臺是相互引流,實際上,主要是實體門店在幫電商平臺教育市場。

商品層面,2007年年底,美宜佳跟淘寶合作目錄商品代購,為線下不懂上網、無網銀的消費者提供線上商品代購。正是這次合作,讓美宜佳產生了自營電商的念頭。

支付層面,2008 年7月,美宜佳與淘寶、支付寶聯合推出網店支付服務。消費者在淘寶下單后,可以到美宜佳為支付寶充值,或者直接進行訂單支付。

物流層面,2012 年12月,美宜佳與菜鳥物流合作,成為廣東省首家天貓線下取貨渠道代理商,消費者在線上淘寶、天貓購物后,可以選擇線下美宜佳門店代收包裹。

三次合作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訂單、成交都留在電商平臺,實體門店幫助電商平臺完善了購物流程、提高了購物體驗。不管是哪個層面的合作,美宜佳都是以線下網點的面貌出現,期間用戶產生的消費數據和金額,都跟美宜佳沒有關系。

如果淘寶是一個巨大的新式商場,美宜佳扮演的就是傳單、收銀臺和提貨點的角色。換句話說,淘寶要的不是實體店,而是線下人工服務——合作方大可不必是美宜佳,只要在線下有站點,一個人、一頂帳篷、一臺電腦就夠了。

當然,本身自帶流量的線下網點最佳。這就引出了第二個問題:到底是電商平臺為實體門店引流,還是實體門店為電商平臺引流?

按照設想,消費者為了充值、收件等事由進店,多少會到店里買點東西。實際情況卻是,很多人辦完事就走,并不會做過多停留。而且長期來看,消費者發現網上商品種類更多,會養成電商購物的習慣,更加不會到實體店消費。

肥水不流外人田,美宜佳因此開始自營電商。不過正如前所述,網上商城售賣的都是美宜佳商品,但畢竟不是門店直接供貨,還是會造成“總部打分部”的局面。

電商平臺和實體店看似互相引流,其實是互搶生意。而在中國人剛開始消費升級、互聯網剛開始發展的階段,用戶的核心需求還是豐富和便宜,規模更大的電商平臺更有優勢。

03 即時零售:立足本地,訂單翻倍

2017年5月26日,美宜佳第10000家店在東莞開業。后來的擴張速度更快了,五年時間沖到2.8萬家,美宜佳直接在全國范圍內鋪開。

這背后有個關鍵決策,是更積極地擁抱數字化,但重點逐漸從電商偏向即時零售。2007年,美宜佳的市場定位是“社區開放平臺”,要對接外賣平臺、科技公司,引入更多增值服務。

美宜佳的線上業務依舊是電商、團購兩條腿走路:一是與線下門店形成商品差異化的線上商城業務,一個是基于門店發貨的O2O業務??梢钥闯?,就是從前“美宜佳生活館”和“美宜佳放心團”迭代過來的。

原先電商嘗試受阻,有內外兩方面原因:內部矛盾是線上價格更便宜,加盟商不愿意推廣電商;外部環境是實體零售做B2C,流量也不知從何而來。對此,美宜佳的解決辦法是:直接讓供應商開設網上店鋪,同時通過微信積累私域流量。

這一部分,美宜佳有可能做成小而美的B2C電商,但依然面臨阿里、京東等電商平臺的競爭。因此,業內更關注的,是基于門店的O2O業務,通俗來說就是外賣模式——和早年的團購不同,外賣是送貨上門的到家模式。

這一轉型也早有預兆。2010年美宜佳電商試水不利,天福便利店創始人歐陽華金認為,讓消費者上門取貨的思路錯了:網上消費的人,就是不想出門的人。如果人不在,可以讓門店幫忙收一下,但我人在家里下單,就是等著送貨上門。

這塊基于門店的O2O業務,后來就轉變成了外賣模式,也就是現在的即時零售。

2017中國全零售大會上,美宜佳介紹了這塊業務:一方面通過美宜佳外賣小程序運營,店員配送;另一方面則是接入美團、餓了么等外賣平臺,騎手配送。數據方面,平均每店每天線上銷售增量在100元左右。

這一業務剛起步,增速卻很快。截至2022年4月,美宜佳線上單月銷售額已超2億,月訂單峰值超390萬單。僅在美團平臺,美宜佳門店近三年的線上訂單量增速均超100%。

2019年,美宜佳明確門店的盈利模式是現賣、外賣、電商增值服務。疫情暴發后,即時消費的需求被激發出來,美宜佳更是將即時零售定為公司戰略,目前美宜佳專門負責外賣業務的團隊就將近百人。

在數字化渠道方面,除了第三方外賣平臺,美宜佳通過美宜佳優選App、微信小程序等實現了全渠道覆蓋。2021年美團和餓了么等到家平臺中,即時零售銷售額最多的為本土便利店美宜佳,達到14.85億元,力壓一眾外資便利店。

即時零售更能發揮實體門店的長處。一方面,美宜佳將近3萬門店,組成了細密的銷售網絡,解決了流量來源問題;另一方面,對于生鮮食品的銷售,本地發貨、配送的即時零售模式,有更高的履約效率,這是電商平臺無法比擬的。

十年時間,美宜佳從自營電商,到跟電商平臺合作,再到入駐即時零售平臺,終于找到一條適合自身的發展道路:不是迫于轉型壓力給電商平臺打工,而是基于已有的線下流量和本地供給,通過第三方平臺切實提高門店銷量。

2022年,“屢敗屢戰”的美宜佳迎來階段性勝利。越來越多人關注到這個“便利店隱形冠軍”,不止驚訝于它五年兩萬店的擴張速度,更好奇門店數字化轉型的謀略。同時,即時零售開始為更多人知曉,終于吃到數字紅利的實體門店,也將共同塑造繁榮的本地生活圈。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柏乡县| 云安县| 兴山县| 曲麻莱县| 盐津县| 蚌埠市| 二连浩特市| 凌海市| 定边县| 井陉县| 伽师县| 新泰市| 德保县| 河津市| 锡林郭勒盟| 阿荣旗| 乌拉特前旗| 泽普县| 梁平县| 楚雄市| 华池县| 神木县| 长治县| 饶阳县| 棋牌| 金平| 吉木乃县| 黄大仙区| 龙州县| 应城市| 固镇县| 定西市| 宁化县| 绥滨县| 化德县| 金堂县| 宿松县| 贵定县| 盖州市| 潮安县| 调兵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