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斑馬消費 楊偉
歷經5年艱難回暖的百潤股份,又隨著預調雞尾酒市場疲軟,陷入了衰退之中。
今年上半年,旗下銳澳雞尾酒少賣了180萬箱,收入下降18%,凈利潤接近腰斬,導致百潤股份整體業績下降了40%。
高舉高打獲得小眾市場的成功,開啟了百潤股份的造神運動。當神話開始崩塌,公司又將重心從預調雞尾酒移到了另一個細分市場威士忌,還會上演同樣的故事嗎?
業績過山車
8月25日,預調雞尾酒龍頭百潤股份(002568.SZ)披露2022年半年報,公司營業收入10.37億元,同比下降14.41%,歸母凈利潤2.21億元,同比下降40.10%。
上半年,公司旗下香精業務相對平穩、以烈酒為主的其他業務板塊營收增長超過90%,拖后腿的是預調雞尾酒。
1-6月,百潤股份旗下銳澳雞尾酒銷量956.43萬箱,同比下降19.04%。核心產品銷量不振,導致整個公司存貨金額大漲,截至2022年6月底達到3.57億元,較2021年底增長了94.03%。
當期,公司預調雞尾酒板塊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7.99%至8.66億元,凈利潤1.45億元,同比下降45.88%。毛利率62.39%,較上年同期下降了4.99個百分點;凈利率16.74%,同比下降8.63個百分點。
預調雞尾酒是將水、糖、果汁、酒基、酸料調制后,充加二氧化碳而成,公司認為這屬于低酒精度飲料,是可供日常飲用的快消品。
不過,無論是早期主打的夜場,還是后期轉換之后的餐飲場景,銳澳雞尾酒的行情都是跟著白酒和啤酒在走。這一輪酒業分化,直接把百潤股份推向了失落者的行列中。
實際上,預調雞尾酒遭遇的這一輪逆周期,從去年三季度就開始了。所以,盡管公司2021年上半年業績大漲,全年也只落了個盈利能力下降的結局。
從更遠的時間來看,自從銳澳雞尾酒2015年在A股市場亮相以來,百潤股份的業績便如坐上了過山車一般。
2015年,公司營業收入23.51億元,歸母凈利潤5個億,一戰成名;不過,2015年三季度開始,預調雞尾酒市場遇冷,隨后陷入“急凍”,公司2016營業收入暴降至9.25億元,虧損1.47億元。
之后,銳澳雞尾酒痛定思痛,推新品,切換消費場景,調整市場策略,踉蹌多年,終于在2019年-2021年走出一輪復蘇行情。去年,其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5.94億元、6.66億元,才算是超過了2015年的業績水平。
沒想到,登頂之日,便又是下滑之時。
究其根源,還是因為預調雞尾酒這個市場,實在是太小了。整個預調雞尾酒市場的總規模,不過二三十億元,就算銳澳雞尾酒占據了八成以上乃至九成的市場份額,也不過如此。
百潤股份前幾年的增長,其實是熬死了同行之后,徹底占據了預調雞尾酒市場,行業本身并沒有太大的突破。
另一方面,作為一個初創品類,預調雞尾酒的市場建設,非常依賴于營銷費用的投入。
最瘋狂的2015年-2016年,百潤股份銷售費用分別為9.22億元、7.42億元,占營業收入額比例分別為39.22%、80.11%,導致了虧損之后,才慢慢下降至近年的“正常范圍”。
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10.37億元,銷售費用2.27億元,其中廣告宣傳活動費1.03億元。銳澳雞尾酒的毛利率在酒飲行業相對不算高,在高銷售費用率的侵蝕下,錢途并不明朗。
所以,在預調雞尾酒這個天花板很低的細分市場,百潤股份自己的策略選擇,直接導致了自身業績的非正常波動。
再造細分市場?
預調雞尾酒最早于20世紀80年代出現于歐洲,后逐步流行全球。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國內預調雞尾酒市場開始進入啟蒙階段。
百潤股份很早就發現了這個空白市場的巨大商機,2003年聯合3名自然人共同成立了銳澳雞尾酒的運營公司巴克斯酒業,蟄伏多年。
2011年,百潤股份以“香精第一股”的身份登陸深交所。但是,業績一直不溫不火,收入1個多億,凈利潤5000萬上下,亟待價值提升。
在正式由“香精第一股”切換至“預調雞尾酒第一股”之前,百潤股份還是奉獻了一頓騷操作。
2006年,百潤股份以200萬元的價格收購了3名自然人股東的股份,獨資持有巴克斯酒業;2009年,公司又將巴克斯酒業100%股權分別轉讓給劉曉東(百潤股份實際控制人)、柳海彬等17位自然人新股東。
也就是說,百潤股份IPO時,巴克斯酒業并不在上市公司體系內,這為后期的資本運作留足了空間。
當時,預調雞尾酒市場已經初步形成,2011年之后進入快速增長期。
2014年,百潤股份宣布,計劃以55.63億元的價格從實控人劉曉東等手中收購巴克斯酒業100%股權。爭議過后,收購價格下調至49.45億元,巴克斯酒業2015年正式注入上市公司。
那時候,以銳澳雞尾酒為首的預調雞尾酒品牌,在線下商超鋪設點位,在各大渠道狂打廣告。一個全新的品類,借助資本的力量,迅速崛起。
大量酒企跟風進入這個細分市場,其風靡程度,就像前兩年的醬酒,現在的茅臺、洋河冰淇淋一樣。
銳澳雞尾酒最大的競爭對手,是百加得旗下的冰銳雞尾酒。百加得是世界十大酒業集團之一,其核心產品朗姆酒,正是預調雞尾酒的核心原材料。
如今,即便冰銳雞尾酒已然式微,茅臺、五糧液、水井坊、洋河、瀘州老窖、古井貢酒等票友再也不提雞尾酒了,銳澳雞尾酒也不可避免地進入了衰退周期。
怎么辦?百潤股份準備將預調雞尾酒的故事,重演一遍,這次看中的是烈酒這個品類。
為了“在威士忌的世界地圖上點亮中國產區”,公司投入巨資,“與時間為友,做中國自己的威士忌”,正式啟動以威士忌為主的烈酒業務板塊。2021年四季度,旗下崍州蒸餾廠正式投產。
喝慣了白酒的中國人,能否大規模接受威士忌?在傳統烈酒環伺的中國市場,這個新品類能否重演預調雞尾酒的故事?百潤股份看中的這兩個細分市場,結局會是一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