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達財經 李亦輝
編輯|深海
一直被詬病患有“京東依賴癥”的達達,與京東關系更緊密了。
8月23日,達達集團宣布,董事會已確認蒯佳祺榮休并辭任首席執行官和公司董事會主席。蒯佳祺離開后,原達達集團副總裁何輝劍升任達達集團總裁,董事會主席一職將由京東零售CEO辛利軍擔任。
資料顯示,蒯佳祺于2014年創立了達達,此后一直擔任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有消息稱,本次卸任是蒯佳祺主動提出,未來他會考慮轉型投資,同時可能擔任創業導師。
同一日,達達集團發布了截至2022年6月30日未經審計的2022財年第二季度業績。第二季度中,達達集團總營收22.81億元,同比增長55%;凈虧損為5.79億元,而2021年同期為6.4億元,同比收窄9.6%。
早在今年一季度已并表達達的京東,在二季度營收卻放緩了。和達達同期披露的財報顯示,京東二季度凈收入為2676億元,同比增長5.4%。盡管營收規模略超市場預期,但增速相較今年一季度的18%明顯放緩。
在財報后業績交流會上,京東CEO徐雷表示,今年第二季度是上市以來挑戰最大的一個季度。但是京東也有收獲,在“營銷開支”及“一般和行政開支”縮減之下,其非美國通用會記準則下(Non-GAAP)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65億元,去年同期為46億元。
關于與達達的合作深化,徐雷表示用戶在同城零售中的消費需求出現快速增長,整個行業都在殺入這個賽道。京東集團CFO許冉則直言,達達在京東執行全渠道或同城零售計劃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有行業人士認為,達達離不開京東的流量,京東則需要達達來贏得同城業務。
達達創始人卸任,京東系“上位”
根據達達集團公告,董事會已確認達達創始人、董事會主席兼CEO蒯佳祺離職,自2022年8月31日起生效。京東零售CEO辛利軍將擔任達達集團董事會主席,原達達集團副總裁何輝劍升任達達集團總裁并獲任董事,全面主持公司日常工作,向董事會匯報。
履歷顯示,何輝劍從2014年3月起,曾在京東到家擔任多個領導職務,包括研發和產品開發主管、平臺運營主管和總經理,自2018年4月起擔任達達副總裁。更早之前,何輝劍于2006年至2014年在IBM擔任高級研發經理。
據悉,本次卸任公司董事會主席和首席執行官是蒯佳祺主動提出。未來他或將轉向投資領域,同時可能擔任創業導師,為創業者提供指導服務。
同花順iFinD顯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蒯佳祺直接持有達達集團7%的股份,以最新市值16.3億美元計算,蒯佳祺的身家約為1.14億美元,約合7.83億人民幣。
達達集團在更換高層之后,仍為獨立上市企業,CTO楊駿和CFO陳兆明等核心管理團隊保持穩定,中層管理者、基層團隊的梯隊搭建完整,業務均正常推進中。
不過,本次調整后達達組建了新的董事會,董事數量由原來的7個調整為6個。除辛利軍出任董事會主席,還新增何輝劍、沃爾瑪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朱曉靜為董事,長江商學院教授孫寶紅、Laura Marie Butler和韓踐為獨董。
雷達財經注意到,在接過達達“一把手”之位前,京東數次增持達達,目前已將達達業績并表。
資料顯示,蒯佳祺于2014年創立了達達,主要做物流眾包生意,提供同城即時配送服務。最開始,達達的服務對象為外賣平臺,在外賣行業的野蠻生長期靠承接這些外賣訂單迅速建立了規模。
但隨著美團、餓了么獲得數億美元融資,外賣平臺開始自建物流。2015年中,美團、餓了么分別上線了美團專送、蜂鳥配送。
2016年,達達旗下管理的配送員已達130多萬名,日均配送量超百萬單,但此時外賣配送市場留給達達這類配送平臺的空間已經急劇收窄。
好在京東伸來了橄欖枝。2016年4月,京東集團以京東到家的資產、京東集團的業務資源以及2億美元現金換取新達達,即達達-京東到家約47.4%的股份,成為單一最大股東。
在談到選擇京東的原因,蒯佳祺曾表示是希望達達能獨立發展。在他看來,美團太強勢,阿里則太龐大。
2020年6月,達達更名“達達集團”,并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去年3月,京東宣布將斥資8億美元增持達達,增持后持股比例達51%。今年2月,京東又以5.46億美元現金及若干戰略資源作為對價增持達達,持股比例上升至約52%,成為達達集團最大股東。
據36氪,今年3月1日,京東正式并表達達集團,但由此給京東一季度帶來2億元虧損。
京東增長放緩,達達依舊虧損
在達達宣布管理層調整的同時,兩家公司分別公布了二季報業績。
財報顯示,京東第二季度營收2676億元,同比增長5.4%;經營利潤38億,同比大漲450%;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44億元,而去年同期為8億元,增加約450%。
個位數營收增速相較前今年一季度的18%、去年二季度的26.23%有明顯回落。
在財報后業績交流會上,徐雷直言今年第二季度是上市以來挑戰最大的一個季度。他表示,酒類銷售、手機行業、服裝銷售受到很大的挑戰,增速較好的是民生類的用品。而京東憑借著供應鏈能力和較好的用戶質量,跟行業公司相比受到的影響更小。
公開資料顯示,今年4月、5月的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均為同比下滑狀態,電商行業因此承壓,阿里二季度收入首次出現負增長,唯品會二季度營收則同比下滑17%。
另外京東的用戶增長也放緩了。根據財報,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的12個月,京東年度活躍用戶數為5.808億,這個數據相較去年同期的12個月年度活躍用戶數5.319億,約增加4900萬。
但是,如果和Q1披露的截至2022年3月31日止12個月度活躍用戶數5.805億比較,2022年Q2期間京東僅增加了30萬個年活躍用戶數。
業內分析,用戶增長糟糕或與京東在下沉市場的戰略收縮有關。今年6月8日,據《科創板日報》報道,京東旗下社區團購平臺京喜拼拼進一步收縮業務線,可能僅保留北京、鄭州兩地業務。
一方面這一舉措帶來的負面影響是,京東的用戶增長停止。徐雷指出,京喜業務的調整會帶來短期的用戶流失,未來會通過同城零售業務,把這部分流失的用戶再重新抓回來。
另一方面,正是放棄下沉市場和推進控費措施,讓京東二季度實現經營利潤38億元,超過市場預期。
其中在費用端,2022年Q2京東營銷開支為94.77億元,同比下滑10.4%;一般及行政開支也較去年同期下降了11.5%,為23億元;而研發開支增加9.0%至40億元。
除此之外,2022年Q2京東物流經調整后的Non-IFRS實現盈利2.13億元,去年同期則為虧損3.6億,同比實現扭虧為盈。
相比京東的減虧策略見效,達達還處在虧損的泥潭。
根據達達二季報,公司2022年Q2總營收達22.81億元,同比增長55%;凈虧損5.79億元,去年同期凈虧損為6.40億元,同比收窄。
分業務板塊來看,第二季度達達快送的凈營收為8.1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5.94億元同比增長 37.4%;京東到家的凈營收為14.66億元,較上年同期為8.81億元同比增長 66.3%,已成為達達集團的支柱性業務。
達達集團自成立及上市以來一直沒有盈利,2022年Q2的凈利潤依舊處在虧損狀態,但虧損額有所收窄。財報顯示,第二季度達達非公認會計準則下(Non-GAAP)凈利潤率同比優化20個百分點;其中,京東到家業務的利潤率轉正。
究其原因,成本與費用太高是導致虧損的主因。例如,由于訂單量的增加導致騎手成本上升,達達集團第二季度運營和支持成本為14.31億元,高于上年同期的11.37億元。
另外,本季度達達的銷售和營銷支出為11.9億元,同比增長44.4%,主要是由于京東到家的消費者激勵費用上升及其廣告和營銷費用增加。
截至期末,達達集團持有的現金、現金等價物等總額為43.50億元,相比之下去年底這一數據為17.65億元。
深化合作,意在搶灘即時零售?
除了眼下聚焦主業、優化運營效率這些行業共識外,面對零售低谷期,京東如何尋求新的增長?
分析師拋出類似問題后,徐雷回應稱,京東在戰術層面將布局下沉市場、同城零售和打造供應鏈能力。
尤其在同城零售方面,他表示,京東以前在線上只是提供商品的供給,而缺乏服務的供給,比如像寵物、汽車后市場,線上只能完成商品的供給,同城零售可以更全面地服務消費者。
“整個行業都在殺入這個賽道,但京東仍然要做出理性判斷,設計出平臺與品牌商、線下企業三方都受益的模式是前提。”徐雷強調,京東會把同城零售作為重要業務,包含很多產品和系統,目前仍在整合的過程中。
隨著將擁有即時配送能力的達達攬入懷中,同城零售這方面京東已有動作。
去年9月份,京東發布了同城零售品牌“小時購”,整合了京東到家的商家資源,并在主站APP首頁開辟出專屬的“附近”入口,所產生的訂單則由達達快送完成履約配送。
當前,京東小時購、京東到家已接入全國超15萬家線下實體門店,覆蓋1700多個縣區市。
事實上,放眼這個行業,同城零售、即時零售已成為巨頭們繼社區團購之后的另一場戰爭。
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CCFA)發布的《即時零售開放平臺模式研究白皮書》,即時零售的定義是:消費者通過線上交易平臺下單,線下實體零售商通過第三方(或零售商自有)物流執行配送上門的服務,提供的商品包括食品飲料、蔬果生鮮、醫藥健康、數碼3C等商品,配送時效通常在30-60分鐘。
白皮書指出,即時零售進入高速發展期,成為推動零售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而除了京東,美團、阿里也在布局即時零售。
同城零售業務在美團的名稱是“閃購”。去年9月份的“2021美團閃購數字零售大會”上,美團高級副總裁、到家事業群總裁王莆中表示,互聯網零售市場將從“Everything Store(萬貨商店)”變遷至“Everything Now(萬物到家)。
業內推測,達達旗下的京東到家上半年完成300億左右的GMV,對比之下美團閃購的GMV則在500億上下。
近期餓了么與抖音聯手,被認為重心就放在了即時零售,而不是外賣。再加上阿里旗下淘鮮達、盒馬、天貓超市等即時零售力量,賽道已略顯擁擠。
反觀京東,原本與本地生活業務關系不大,現在能通過京東到家、京東小時購切入到即時零售領域,達達的作用至關重要。而達達的末端配送能力,不僅是巨頭關注的焦點,更是京東所需要的。
對達達而言,隨著與京東在各個層面上融合漸深,全方位打上了京東的烙印。
不過,美團在本地生活領域根基深厚,從升級后的“零售+科技”戰略,可見其對零售的野心。如今京東抱團達達在同城零售領域與美團對抗,勝算如何仍需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