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無冕財經 郭俊宇
編輯|陳澗
上半年,三只松鼠又交出了一份不理想的成績單。
8月20日出爐的財報顯示,上半年三只松鼠的營業收入為41.1億元,同比下降21.8%;歸屬母公司凈利潤8213.4萬元,同比下降76.7%;扣非凈利潤則只有2417.13萬元,同比下滑90.84%。
對于如此疲軟的業績,三只松鼠管理層似乎早有心理準備。自4月份公布戰略轉型升級之后,該公司的管理層就已經不對短期的業績抱有過多期待了。
此次的半年報還向投資者傳遞了一個信息——三只松鼠正在大刀闊斧地進行轉型升級,開始自建工廠、布局全渠道,從輕資產模式轉向重資產模式。
這一次,三只松鼠選擇的路或許對了,但在業績下滑、現金儲備不足、股價低迷、股東頻繁套現等情況下,它的轉型之路,能走得順利嗎?
“負重”前行
三只松鼠的增長困惑,已經持續了好幾年,一直未能找到突破口。
從半年報可以看到,三只松鼠依然過于依賴電商流量。上半年三只松鼠第三方電商平臺營業收入為30.13億元,占總營收的73.25%。
如今的三只松鼠,線上線下都很難。
撐起三只松鼠營收半壁江山的兩大線上渠道——天貓和京東,上半年貢獻的營收都出現了大幅下滑,其中,天貓系營業收入達11.97億元,同比下滑25.56%;京東系營業收入達11.19億元,同比下滑21.64%。
線下的情況更蕭條。今年上半年,三只松鼠投食店(自營)新開1家,關店56家,目前還有85家在營業,貢獻的營業收入為3.39億元;聯盟店上半年新開37家,關閉了182家,還剩780家,實現營業收入2.98億元。
三只松鼠將上半年的業績下滑歸因于線上平臺流量下滑、聚焦堅果后SKU縮減、疫情沖擊、關閉不符合長期發展的門店、推動渠道變革等因素。
事實上,三只松鼠過往的那種“代加工+貼牌”的OEM生產模式只是一昧求快,雖然規模增長快,并沒有形成長期核心競爭力。
在疫情和原材料成本的雙重打擊之下,三只松鼠以往發展模式的弊端暴露無遺。而像洽洽食品、鹽津鋪子這種產銷一體的品牌卻活得很滋潤。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洽洽食品實現營業收入26.78億元,同比增長12.49%;凈利潤為3.51億元,同比增長7.25%;鹽津鋪子上半年營收為12.10億元,同比增長13.73%;凈利潤為1.29億元,同比增長164.97%。
三只松鼠也意識到了問題所在,正在大刀闊斧地進行轉型升級。今年4月,三只松鼠就表示要逐步告別代工模式,自建工廠自產自銷,從輕資產模式走向重資產運營。
半年報顯示,目前三只松鼠的第一座工廠以每日堅果為試點,于今年4月開工建設,而現在首批規劃的兩條產線已在7月進入試運營,并于8月正式投產。三只松鼠表示,首座示范工廠的建成是三只松鼠進軍制造業的第一步。
8月20日,三只松鼠還發布公告稱,打算投入自有資金1 億元設立全資子公司 “三只松鼠(蕪湖)堅果智造有限公司”,該公司主營業務就是堅果制造加工。
從長遠來看,如果三只松鼠這次能夠成功從代工轉向自產自銷,建立上下游一體的產業鏈條,它確實有可能迎來第二波發展紅利。
這一次三只松鼠是從源頭開始進行全產業鏈布局,這是一個快不起來的過程,三只松鼠要做好長期“負重前行”的準備。
糟糕的現金流
轉型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特別是由輕資產模式轉向重資產模式,需要真金白銀的投入。
然而,過去瘋狂燒錢做營銷的三只松鼠,其實并不是很有錢。
近幾年,三只松鼠的現金儲備在快速減少。2020年底時其賬上還有10多億的現金,到今年上半年,僅剩2.38億元。而且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凈增加額已經連續6個季度為負數。
跟競爭對手相比,三只松鼠的現金儲備太少了。洽洽食品同期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為20.06億元;良品鋪子半年報還沒公布,截至今年3月31日,其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余額也有16.42億元。
對于三只松鼠而言,更為糟糕的是其“造血能力”越來越差。自2021年以來,其經營現金流凈額大幅下滑,同比下滑幅度經常達到50%以上。
在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上,三只松鼠大進大出,最后真正留在賬上的錢其實并不多。今年上半年,三只松鼠經營現金流入金額有46億,但流出金額也高,超過了43億。
另外,三只松鼠還經常要用經營現金流去“補貼”投資上的現金流缺口。例如今年上半年,三只松鼠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分別為2.95億元、-2.07億元和-2.58億元。
上半年,三只松鼠收回投資獲得的現金為22億,但投資支付的現金高達23.42億。其投資活動大概率是金融資產方面的,因為其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的變化不大。
目前三只松鼠經營上還能給其帶來正向的現金流入,但是它在投資活動上的投入要大于回報,而且還要償還債務。今年上半年,三只松鼠光還債就支付了3億元,賺的錢都被用于填補投資上的資金缺口和償還債務了。
短期來看,三只松鼠的貨幣資金尚可以覆蓋短期債務,尚不存在資金鏈斷裂的風險。上半年,三只松鼠的貨幣資金為2.47億元,而同期的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分別為1.7億元、5012.37萬元,合計2.2億元。
不過,從輕資產模式轉向重資產模式之后,三只松鼠的現金流情況能否支撐它大幅投入供應鏈建設還很難說,這意味著三只松鼠要進一步加強自我造血能力,或者拓寬融資渠道。
外部“輸血”能力如何?
在自身造血能力不斷減弱的情況下,三只松鼠的外部“輸血”能力也并不是很強。
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定增募資也是最常用的融資方式之一。三只松鼠上市之后,目前為止還沒有在二級市場上進行過定增募資。
在三只松鼠股價長期低迷的情況下,定增募資也許并非明智之舉,不僅利空股價,還一定的風險會導致定增募資目標無法足額完成,甚至令整個計劃流產。
如今的三只松鼠在資本市場上早已失寵。
自打上市解禁期過后,其二股東和三股東的減持基本上沒怎么斷過。今年以來,三只松鼠就已經發布了6份關于股東減持的公告。
今年第一季度,IDG資本旗下NICE GROWTH LIMITED基金減持了523.19萬股,減持幅度創下新高。
7月29日,三只松鼠又發布了一份股東減持的預披露公告。三只松鼠的第二大股東LT GROWTH INVESTMENT IX(HK)LIMITED 計劃在公告披露之日起 15 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通過集中競價交易,或在公告披露之日起3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通過大宗交易/協議轉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合計不超過2406萬股,即不超過公司總股本的 6%。
這份減持公告是三只松鼠4月份公布戰略轉型計劃后發布的,其新故事也沒能留住投資人。
三只松鼠的股價也一直萎靡不振,在4月份的歷史低點附近徘徊,截至8月24日收盤,三只松鼠的市值僅剩下77億元。
面對股價的長時間低迷,三只松鼠也采取了措施。8月20日,三只松鼠公布了一份回購計劃,打算用4000萬至7000萬元回購公司股份,回購價格不高于32.16元/股。
除了上述方式外,創始人章燎原還有一個補充資金的渠道——股權質押。他也已經進行過多次質押,今年就有兩次:4月27日,章燎原將其持有的412萬股股份質押給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8月19日又將其持有的754萬股股份質押給中國光大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蕪湖分行。
截至今年上半年,章燎原已經質押出去的股權占其持股比例的13.28%,他總持股有1.6億股,未質押的股份還有1.2億股。
雖然手上還有不少股權,但問題在于,如果三只松鼠的股價繼續下行,章燎原手中的股權也會越來越不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