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曾令俊
8月24日,中國平安(601318.SH;02318.HK)召開了2022年中期業績發布會。
23日晚間,中國平安發布的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半年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營運利潤853.40億元,同比增長4.3%;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02.73億元,同比增長3.9%。
對于這份成績單,中國平安聯席首席執行官兼首席財務官姚波表示,在目前相對具有挑戰性的環境下,取得這樣一個穩健的增長還是非常不容易的。上半年在整體業績方面主要有三個關鍵詞:一是穩健的增長,二是持續回報,三是改革創新、改革深化。
業績發布會當天(8月24日),平安A股股價上漲2.19%,收報41.61元/股。不過,中國平安的股價自今年以來,已經下跌了16.75%。
姚波表示,公司管理層認為當前公司股價與公司價值出現脫鉤,股價仍然被低估。“按照保險公司估值方法計算,現在公司股價只有內含價值的0.5倍左右,處于歷史低位。”
在業績會上,匯豐亞洲業務的拆分問題被多次提及。中國平安作為匯豐控股的第一大股東,會否如市場傳聞進一步要求匯豐對亞洲業務進行拆分?以及是否會繼續爭取進入董事會。
中國平安首席投資官鄧斌回應稱,中國平安作為股東之一,對于匯豐任何改善業績、提升效益的措施、建議、意見等,都保持開放支持的態度。兩家單位長期合作,中國平安是希望匯豐越走越好的。至于未來情況如何變化,要看匯豐自身。
壽險改革符合預期
平安的壽險改革已經進行了三年。2022年上半年,平安代理人人均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26.9%,13個月保單繼續率同比上升4.1個百分點;壽險及健康險業務營運利潤589.93億元,同比增長17.4%。
中國平安聯席首席執行官陳心穎在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壽險改革的成效是符合預期且滿意的,可以從渠道、產品和業績三個方面來衡量。
陳心穎指出,就渠道而言,我們人均產能、人均收入都是同比提升27%和35%。我們不是追求數量而是追求質量的“三高”隊伍。另外還有三個渠道是平安獨有的,現在貢獻比例從兩三年前只有9%到現在13%,銀行的優才和社區網格化,銀行優才是100%本科以上甚至還有名校出來的,社區網格化100%是大專以上學歷,質量很好,而且都是年輕人,我們四個渠道都是有質量的在提升。
截至2022年6月末,平安大專及以上學歷代理人占比同比上升4個百分點,鉆石隊伍人均首年保費是整體隊伍的4.7倍,頂尖績優人數同比增長7.7%。
在產品方面,平安提出了“保險+醫療健康”、“保險+養老”,在這方面的改革也是成功的。今年上半年46%的新保單客服,都選擇了“保險+醫療健康”“保險+養老”,這些客戶的保費和加保率都高于其他客戶。
“雖然我們的新業務價值這個還未轉正,但二季度新業務價值降幅收窄。今年上半年壽險及健康險的營運利潤同比增長近18%,保單繼續率也在改善,這是一個營運ROE為35.8%的業務,本身還是非常好的業務,業績也在持續加強。”陳心穎說道。
談及未來展望,陳心穎表示,平安還是按照計劃,年底會完成剩下35%營業部的改革工作。改革是要循序漸進的,每一個改革會需要10~18個月去推動,平安會逐步穩健做好基礎工作,從而越做越好。
不過,受疫情影響,疊加多個地區的線下展業活動受限,中國平安上半年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為195.73億元,同比下降28.5%。
談及新業務價值下降問題時,陳心穎稱有三個原因,第一是去年調整了精算假設;第二個原因是產品結構調整,在調整就是保障和儲蓄類別的符合現在市場和客戶需求;第三個原因是人數下降,代理人也有所下降。
股價被低估
平安的股價表現備受市場的關注。雖然8月24日平安股價大漲,但是今年以來整體表現不佳,已經下跌了16.75%,股票總市值蒸發1497億元。
姚波認為,平安的股價依然是被低估的,現在價格與價值有一個比較大的差異和脫鉤,按照一般保險公司的估值方法,現在的股價只有內涵價值的0.5倍左右;如果按照市盈率即 PE倍數來看,目前平安的 PE倍數可能只有六七倍左右,也是在一個歷史最低點。
姚波表示,站在一個更為宏觀一點的層次來看,平安所處的綜合金融行業,特別是保險行業,雖然短期受到疫情影響,有些客戶的需求受到打壓或者消費有點低迷,但是整個中國的保險行業按照國際的標準,保險的深度和密度跟發達市場相比都沒有達到平均水平,所以還是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當然股價很波動,有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作為管理層,我們努力能做的是把我們的業績和基本面經營好,繼續深化壽險改革,同時注重股東回報,做一些市值管理的工作,加強跟投資者溝通;在股東回報方面,持續加強分紅派息,相信在不久的未來的話,市場會認同平安的價值,未來平安價值和價格會相匹配。”姚波稱。
房地產投資風險可控
保險資金投資運用上,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國平安保險資金投資組合規模超4.27萬億元,較年初增長9.0%。年化凈投資收益率3.9%,年化總投資收益率3.1%,分別較上年末上升0.1個百分點、下降0.4個百分點。
平安首席投資官鄧斌表示,對于上半年投資業績我們表示滿意,在這樣一個非常復雜的環境下,我們經歷了疫情的反復,經歷了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一些事件的出現,市場也經歷了比較明顯的回撤。
“這一成績的取得由于我們上半年大力配置長久期固收產品,特別是利率債,特別是有些基金分紅的收益,這樣使得我們在不確定性環境中狠抓確定性收益,于是我們的確定性收益在上半年出現了平穩態勢。“鄧斌說。
對于房地產方面的敞口,鄧斌回應稱,“我們的風險是完全可控的,銀行方面對不動產的敞口,不良率遠遠優于行業平均,我們對于風險的管控非常謹慎和積極。”鄧斌。
如果從險資來講,4萬億元險資,2200多億元不動產配置,其中一半以上是實物的不動產,也就是北上廣深布局的長期收租現金流的不動產。“這些不動產帶來的長期現金流是滿足負債需求的特別好的資產,未來我們對于商辦、工業園區、數據中心、物流包括基礎設施建設,我們仍然保持著濃厚的配置興趣,應該是我們還要增加,還得尋找優質的不動產。”
“現在市場上、社會上流動的錢越來越多,想找優質的不動產越來越難,大家都在追捧優質的東西。我們現在有團隊正在積極尋找這樣的不動產,它給我們帶來的現金流是有優質的久期效應的。“他說。
鄧斌表示,我們更注重的是內部的評級,內部信平標準遠遠嚴格超過外部。股里面其中又有60%的股性投資是以股權形式投資在單體項目上,底層還是有長久現金流的單體項目,剩下的二級市場股票非常有限,而且還很分散,并沒有對我們造成重大風險隱患。“總體來講,就是風險完全可控,可以合理地描述我們現在對于地產敞口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