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摩財經
一則華潤電力光伏組件集采結果公示,攪動了整個光伏行業。
上周,華潤電力公示了第五批光伏組件集采中標候選人,其中硅料和太陽能電池雙料龍頭通威股份(600438.SH)也參與了本次集采,并以1.942元/瓦的最低報價,成為本次集采的第一中標候選人。
由于通威股份掌握上游硅料資源,因此成本和報價都有一定優勢。在本次集采中,其余兩家入圍的候選人投標單價均高于通威股份,其中第二中標候選人為億晶光電,投標單價為1.995元/瓦;第三中標候選人為隆基綠能,投標單價為2.020元/瓦。
2022年以來,華潤電力實際上已先后啟動了三批次光伏組件招標,總規模約11GW。受硅料價格上漲的影響,這三批次的中標價格是逐漸上漲的。此時,具有硅料資源的通威股份以最低價中標,市場猜測,如無特殊情況,通威股份將獨攬這份央企集采大單。這一舉動,也被市場解讀為通威股份正式進軍組件板塊。
光伏組件本身在產業鏈內的議價能力就比較弱,有著“價格屠夫”之名的通威股份入場,或在本就利潤微薄的行業掀起新一輪“價格戰”。受此影響,8月19日、8月22日兩個交易日,隆基綠能、晶澳科技、天合光能和晶科能源四家千億組件巨頭股價連續下挫,市值蒸發超過1200億元。
新任四川首富
通威股份的創始人是現年58歲的四川商人劉漢元。劉漢元靠漁業養殖發家,其創造的網箱養魚技術曾在全國獲大力推廣。依靠養魚獲取第一桶金后,劉漢元順勢將事業轉移到養殖產業的上游,開始了飼料業務,并在1992年正式創辦了四川通威飼料有限公司。
到2003年時,通威股份已經成為水產飼料領域的龍頭玩家,當時有媒體報道稱,國內每三條養殖魚中,就有一條食用的是通威飼料。攜此成績,通威股份于2004年登陸了上交所。
隨后幾年,通威股份以絕對的市占率繼續保持水產飼料領域的龍頭地位,但這個行業的蛋糕就那么大,坐上頭把交椅的通威股份也不得不面臨逼近市場天花板帶來的增速下滑。
2008年,通威股份將專注多晶硅業務的四川永祥裝入上市公司,正式進入光伏板塊的硅料行業。
通威股份的光伏夢剛剛燃燒,就被市場潑了一瓢冷水。2009年起,硅周期進入下行階段,通威股份當年化工及新能源板塊凈利潤同比大跌超過90%,此后幾年不得不再度將業務重心轉移到飼料領域。
直到2013年,通威股份通過收購合肥賽維,成立通威太陽能,進入光伏電池片制造環節,并且與老本行漁業結合,開發了漁光一體”的發展模式,切入了發電站終端。
隨著硅周期逐漸上行,通威股份業績開始發力,實控人劉漢元也打破了劉永好家族多年來對四川首富之位的壟斷,在2021胡潤中國百富榜中,以1250億元的財富,成為四川新首富。
截至2022年6月末,劉漢元通過通威集團持有通威股份43.85%股權,以最新股價計算,對應市值超過11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8月23日收盤,通威股份的滾動市盈率為15.2倍,處于行業低位。相比之下,隆基綠能、TCL中環、晶科能源滾動市盈率分別為44.44倍、37.22倍和130.78倍。長期處于估值低位,或許正是通威股份向下游組件業務擴張的原因之一。
成本優勢明顯
過去幾年,得益于光伏產業的大爆發,通威股份業績也水漲船高。2021年,通威股份營收約635億元,同比增43.64%,歸母凈利潤達到82.08億元,同比增加127.5%。
2022年上半年,通威股份實現營收603.39億元,同比增長127.16%;歸母凈利潤達到122.24億元,同比增長312.17%。
從收入結構來看,光伏業務已經成為通威股份最主要的營收支柱。2022年上半年,通威股份的光伏業務貢獻的營收已經是飼料業務的三倍多。細看通威股份在光伏領域布局的三個板塊:
- 多晶硅的產能達到10.73 萬噸,同比增長 112.15%,國內市占率近 30%。
- 太陽能電池銷量達到21.79GW,同比增長 54.55%,其中大尺寸出貨占比已超過75%。隨著在建項目陸續投產,預計2022年底產能規模將超過70GW,其中大尺寸產能占比將超過 90%。
- 光伏電站處于發展階段,目前已擁光伏電站 51 座,累計裝機并網規模3.12GW,上半年結算發電量 19.16 億度。
通威股份早在2013年收購合肥賽維就已經布局組件業務,但因規模并不出眾,沒有受到外界太大關注。2021年, 通威股份晶體硅電池組件產量達到2.51GW,設計產能是3.6GW,預計在2022年投產。
在2021年股東大會上,劉漢元曾表示,“盡管在組件、硅片等領域有研發投入,但并非要大規模制造,而是為了了解產業鏈上下游的信息?!苯拥饺A潤3GW大單后,通威股份的宣傳口徑變為了“考慮在組件業務上做進一步論證規劃”。
短期來看,國內組件業務的利潤空間正被進一步壓縮。本輪四川限電造成了當地企業的“用電荒”,而四川作為國內主要硅料產地之一,相應硅料供給也出現收縮,價格持續高漲,由此也進一步壓縮了下游組件市場的利潤空間。
通威股份最大的優勢是成本優勢。作為硅料龍頭之一,通威股份的硅料業務毛利率在2021年達到了67%的毛利率。換句話說,在做組件業務的企業中,通威股份的硅料“拿貨價”要比一般競爭對手便宜近七成,一旦打起價格戰,打通上下游產業鏈的通威股份的優勢更為明顯。
拉高行業門檻
通威股份的太陽能電池已經具備行業內最大產能,客戶群遍布全行業?,F在如果決定與已是自己客戶的組件廠商全面“火拼”,通威股份將面臨什么局面?
與上游競爭不同,組件市場更考驗企業的品牌和渠道布局能力。在這一點上,長期做上游業務的通威股份相比競爭對手,需要更多拓展市場的時間。
市場觀點認為,通威股份入局組件板塊,對行業格局產生的擾動有限。從行業景氣度來看,大部分觀點認為2022年至2024年是光伏高增速大年,行業競爭格局已經比較固定,由于海外渠道需要較長時間鋪設,剛剛入局的通威股份短期內很難獲取海外訂單。因此,在國內市場嶄露頭角的通威股份,短期內很難沖擊組件市場龍頭地位。
事實上,今年以來通威股份已經多次進入企業的光伏組件采購候選人名單。特別是在2022年3月,通威股份先后進入中國電建和中核匯能2022年光伏組件設備采購的中標候選人名單。
通威股份的進入,實質上是大幅提高了組件企業的壁壘,二三線企業,尤其是主打國內地面電站的小企業將明顯承壓。相比之下,隆基綠能、天合光能等行業老玩家,目前市場主要集中在海外,短期內可能不會與通威股份有太大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