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午夜,位于常州市區向西30公里外的金壇老城區開始逐漸歸于寧靜,商店飯館紛紛打烊歇業,只有幾家24小時營業的藥房和銀行ATM窗口還亮著燈牌,空曠的馬路上幾乎見不到行駛車輛,偶爾只有一兩名送宵夜的外賣小哥經過。
然而,距離老城區僅有幾公里的金壇華羅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則是一番截然不同的熱鬧景象。某個住宅區外的馬路旁坐滿了正在玩手機或是閑聊的年輕人,位于底層商鋪的餐館、網吧與奶茶店也都處于爆滿狀態。在這片住宅小區的正門,一座燈火通明的二層食堂正處于營業狀態之中,透過落地玻璃可清晰的看見里面人頭攢動的就餐景象。
這個在深夜依舊熱鬧非凡的小區叫做華科清香苑,是中創新航(原中航鋰電)常州工廠配套的主要宿舍區之一。馬路兩旁密集的年輕人則幾乎都是下工休息或是正在等待換班上工的技術人員與一線產業工人。
每到晚上,這樣的場景在以動力電池為主要產業的金壇與溧陽比比皆是。在每個動力電池工廠外邊,年輕人多,人氣火爆,配套商鋪扎堆是普遍現狀。
表象之下暗藏的,是常州規模龐大的動力電池產業。近年來,常州的動力電池產業正在以金壇和溧陽為中心高速發展。
七月下旬,據常州官方公布的上半年動力電池產業產銷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常州全市規模以上動力電池產業累計完成產值高達566.9億元,同比增長91.8%,電池企業預計開票銷售額約為600億元,同比增長近120%,動力電池產業對全市規上工業產值增長貢獻率更是達到了46.9%。僅在上半年,常州動力電池產能就占據了全國總產能的三分之一,高居全國首位。
名副其實的動力電池之都
“你要想看電池廠我就拉你到金壇或者是溧陽去。”一位居住在常州老城區的本地網約車司機向界面新聞表示,在常州生活的居民基本人人都知道,在城郊的幾個開發區內遍布著大大小小無數家動力電池及其配套產業工廠。對于寧德時代、中創新航與寧德時代這些落戶常州的電池大廠,多數本地人也都表示耳熟能詳,金壇與溧陽有著發達的動力電池產業在當地幾乎人盡皆知。
隨著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爆發式增長,動力電池行業也迎來了一波高速增長期。江蘇省常州市緊緊把握住了這一寶貴的發展窗口期,大力發展動力電池產業,逐步將自己打造成了一座動力電池之都。
數據顯示,目前常州共有動力電池企業超80家,產業規模高達700億元。其中規模超200億元企業就有1家,50至100億元則有2家。截至2021年底,全常州動力電池已建、在建總產能超過260GWh,在全球范圍處于領先地位。
常州金壇區地處長三角腹地,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是常州最早引入動力電池產業的區縣。
在金壇,僅在直線距離不超過12公里的范圍內就聚集了兩家動力電池領域企業,中創新航與蜂巢能源的雙駕馬車構成了金壇動力電池產業的基石。
2015年12月,中航鋰電的實控公司成飛集成與由常州市金壇區國資實控的金沙投資聯手,共同成立了現如今中創新航的前身——中航鋰電(江蘇)公司。2021年11月,伴隨著股份制改造的完成,中航鋰電正式更名為中創新航。
界面新聞走訪金壇當地了解到,中創新航在金壇規劃建設廠區共計四期,其中一至三期都已建成投產,第四期仍在建設過程中。入夜后,廠房頂部亮的藍色燈帶與涌動的換班人流在當地構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作為國內動力電池產業的龍頭企業之一,中創新航擁有著目前國內最大的鋰離子動力電池產業基地。今年上半年,中創新航裝機量位列全球第七。

在不遠處,另一家動力電池生產商蜂巢能源的廠房也在開足馬力進行生產。國內動力電池領域的另一龍頭企業蜂巢能源在近三年內年收入均保持了翻倍增長。
蜂巢能源同樣在金壇規劃建設了四期廠區,總產值超130億元。2021年底,在完成了總額60億元的B+輪股權融資后,蜂巢能源董事長兼CEO楊紅新表明,將用此輪融資的部分資金投入到常州四期產業基地,常州研發中心與常州公司總部管理處的建設中去。
一二期廠區分別于2019年底與去年第三季度正式投產,三期四期仍然處于建設當中。乘車路過蜂巢能源常州工廠不難發現,在已經完成建設的一二期廠房身后,大片空地已被劃入園區,正在等待建設。

與金壇區兩強并駕齊驅的格局不同,地處常州市區西南方向約90公里的溧陽則是寧德時代的天下。
2016年6月,寧德時代的全資子公司江蘇時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溧陽注冊。同年9月,寧德時代規劃的產能50GWh長三角動力電池基地項目在溧陽開工建設,這便是江蘇時代溧陽生產基地。
在奠基儀式上,寧德時代曾毓群董事長曾提出,要把溧陽建設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鋰離子電池制造基地。
在位于溧陽主城區西部的中關村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江蘇時代在園區內先后建設并投產了四期生產基地。
此外,寧德時代還攜手上汽集團成立了時代上汽與上汽時代兩家公司,進行動力電池與鋰電池的研發、生產與銷售。就在江蘇時代四期一街之隔的馬路對面,時代上汽與上汽時代建立了規模龐大的生產基地。
近乎完整的產業鏈條
常州動力電池產業的另一大特點是產業鏈條完整。據悉,常州動力電池產業鏈的完整程度高達94%,基本上可以做到整個產業鏈閉環。
動力電池生產的32個主要環節中,常州市集聚的動力電池企業就可以對其中的30個進行覆蓋。從電池材料到電池單體,從電池系統到技術研發,常州幾乎打通了動力電池生產的所有關鍵環節。
以溧陽為例,伴隨著寧德時代的落戶,2016年至2017年之間動力電池結構件龍頭科達利,電池隔膜制造商紫宸負極,激光焊接與鋰電自動化設備龍頭聯贏激光紛紛選擇在溧陽建廠。
在江蘇時代的帶動下,動力電池產業生態圈從材料到結構件再到設備都在溧陽完成了布局。
界面新聞從溧陽高新區工作人員處了解到,目前僅在高新區內,圍繞著江蘇時代、時代上汽、上汽時代這三家動力電池制造商的就有包括科達利、紫宸、卓高、范斯特在內的近60家相關配套企業,累計總投資超800億元 。涉及業務涵蓋了包括正負極材料、電池隔膜、結構件、線束、電池芯、電池包、鋰電設備等在內的產業鏈各個關鍵環節。2021年完成產值達430億元,2022年1至6月份完成產值313億元。
2017年,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與中關村科技產業園共同建立了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立泉出任名譽院長,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物理所研究員李泓任院長。此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有與溧陽再度聯手,于2018年在溧陽合作建設中科院物理所長三角研究中心。
而在常州另一動力電池重鎮金壇,動力電池鏈上企業也超過了100家,覆蓋正負極材料、隔膜、電芯、電池PACK箱體及配件以及電池管理系統等多個領域。
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
產業的蓬勃發展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支持,常州動力電池產業的逐漸完善為兩大動力電池產業中心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一位金壇當地居民向界面新聞表示,本地人口幾乎很少選擇從事動力電池行業,近些年來金壇涌入了不少外來人口。
深夜11點,中創新航金壇廠區外的馬路上坐滿了等待上工的一線工人,他們大部分人都緊握手機,抓緊享受工作開始前所剩不多的閑暇時光。
靠在電線桿下刷美妝視頻的吳蕊便是茫茫眾人中的一員,今年只有21歲的她在一個月前經由朋友介紹從河南老家來到了常州,通過面試后成為了中創新航化成環節的一名一線工人。對于一線崗位,中介和熟人介紹是最常見的入職方式。“朋友帶朋友”“老鄉帶老鄉”在金壇當地是再常見不過的進廠方式。
吳蕊的日常工作是負責向每個走下產線的半成品電池二次注入化學液體,在經歷了幾天的培訓后,她便成功上崗。“我們的工作內容一天下來就能學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大量時間都要跟同產線的老工人學習經驗。”
面對每天近10個小時的重復工作吳蕊表現出了高度的不適應,“工作強度跟周期有關,有的時候會不那么累,但是忙的時候根本停不下手。很少有自己的時間,更沒有時間去思考,這是我最受不了的地方。”
和吳蕊一樣,多數年輕工人對于機械性的工作和較為嚴格的管理制度感到不適應,工作數月后就會選擇離職,這使得一線崗位有著極強的流動性。一位動力電池產業的一線工人向界面新聞表示,“在我們這,一線干上超過三個月就能算得上是老員工了。”另一位一線工人則表示,在他所居住的宿舍樓中,幾乎每天都有人搬進搬出。
對于遠道而來的一線工人來說,較高的薪資與福利待遇是吸引他們來到金壇的最主要原因。
界面新聞走訪了解到,以中創新航與蜂巢能源為例,絕大多數一線產線工作崗位的薪資在6000至7000元左右,如果算上加班,部分一線工人的月收入甚至可以超過8000元,技術崗位工資普遍都在1萬元以上。
一位在江蘇時代溧陽工廠工作的員工表示,在正式錄用后一線工人也會根據其工作經驗、學歷水平與能力等要素參與級別劃分,等級越高相應的薪資待遇也會越高。根據他的描述,一名擁有高中文化水平且有過流水線工作經驗的適齡青年在錄用后可以享受L3級待遇,算上加班費一個月的綜合收入可以達到8000元左右。
他還表示,如果級別達到L5,每年的收入都可以穩定在十多萬左右。“大多數剛剛進廠的技術人員和一年以上的老工人基本都在這個層級。”
據常州市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常州城鎮非私營單位與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分別為120748元與73617元,月均收入分別在1萬元與6000元出頭。對比來看,動力電池從業人員尤其是一線工人的薪資水平在常州處于中等偏上水平。
多數動力電池制造廠商還為員工提供了免費的住宿。在中創新航常州生產基地旁邊,閃爍著橘黃色燈帶的就是剛剛落成并投入使用的員工宿舍,中創新航的員工將這座還沒來得及起名字的新宿舍稱作小塘頭。就在廠房周邊,還坐落著華科竹香苑與華科清香苑兩座組專門建造的員工宿舍區。

位于溧陽的寧德系工廠也在園區內外為員工建設了宿舍樓,根據不同的級別為員工配備了6人間,4人間,雙人間與單人套房,員工經過刷卡識別后方可進出宿舍。
為了分擔住宿壓力,金壇政府也專門修建了青年公寓。位于中創新航與蜂巢能源中間的社區建成后由當地多家動力電池企業承租用作員工宿舍使用,在其中居住的大部分都是來自中創新航和蜂巢能源的一線工人,是當地有名的動力電池社區。
不錯的薪資待遇與較高的薪資水平使得金壇與溧陽成為了許多年輕人的中轉站。
23歲的蔣巖向界面新聞表示,“來金壇打工唯一吸引我的就是能賺更多錢。”今年,學習英語專業的他剛從河北一所高校畢業,在考研失敗和就業壓力激增的雙重打擊下,他選擇進場打工,希望攢下一筆資金為考研二戰做準備,常州動力電池工廠普遍較高的工資成為了吸引他前來的唯一動力。
同樣被較高薪資吸引過來的還有來自寧夏的一對夫婦,此前他們曾在浙江一家LED燈廠的產線工作。受疫情影響,原先的工廠訂單遭到了大幅削減,收入也隨之大打折扣,寧夏老家的新房也面臨著斷供風險。在網絡平臺看到蜂巢的招工信息后,二人義無反顧地就奔赴了常州,較高的薪資水平很快就緩解了他們房貸到期的燃眉之急。
動力電池產業的發達也為常州吸引了一批高學歷高技術人才。
據金壇政府發布的相關信息顯示,僅在金壇,超100家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與60家各類創新平臺吸引了碩士以上專業人才近850人、各類專業工人近1.7萬人。
其中,大部分人才都流向了動力電池材料和電池裝備制造頭部企業,還處于試用期的王濤便是其中一員。
今年6月,王濤剛從安徽某所高校取得了碩士學位,學習機械與自動化出身的他通過學校與中創新航的合作項目來到了金壇,從事設備檢修運維工作。
不錯的薪資待遇和與其專業高度匹配的工作讓他十分滿意現在的從業狀態。王濤表示,他希望在中航穩定工作幾年,“我現在就想在一線多學多干,在大平臺多呆幾年,給未來的職業道路增加一些經驗和籌碼。”
從在外跑到回到家鄉
在被問及動力電池產業帶給當地百姓最大的生活改觀是什么的時候,一位居民表示:“電池廠能進來,對金壇人來說簡直是天大的好事情”。
在動力電池進駐之前,金壇的工業產業支柱是低端制造業。此前,金壇當地分布有近500多家服裝代工廠。由于不重視環保,這些代工廠給當地帶來了較大的污染。服裝廠喜歡吸納當地女性進廠打工,但開出的薪資卻普遍較低,對身體的損害也比較大。
一名當地居民向界面新聞表示,“之前在金壇這個地方,女人進廠干服裝,男人外地打工,老人在家看孩子是是我們這里最普遍的家庭狀況。”
服裝產業衰敗后,緊隨而來的動力電池產業吸引了大量外來人口,金壇當地的餐飲、住宿以及配套服務需求明顯增多。在廠區配套的宿舍附近,一家家餐廳、網吧和理發店如雨后春筍般開遍了街頭。
中航與蜂巢進駐常州后,金壇人有了更多選擇,為外來人口提供配套服務成為了金壇本地人謀生的新手段。大多數因服裝廠倒閉而失業的女性進入了當地新開的超市,酒店工作,男性也從外地返回,干起了網約車或出租車。
一位金壇本地居民表示,動力電池企業的蓬勃發展讓更多在外漂泊謀生的金壇人回到了故鄉。
當地一位網約車司機表示,此前自己在奔波在外從事建筑行業,常年往返于北京、蘇州與南京之間。“前年聽說回家開車有賺頭就回來干了網約車,現在一個月跑的勤了能有8000的凈收入,離家也更近了。”
他還表示,每個月的收入基本都是由外來務工人員貢獻的,“平時拉的本地人很少的,大部分單子都是工人拼車往返于工廠或者宿舍,或者是接送出差的人在酒店與廠區之間往返。”在幾個大工廠之間轉悠拉活已經成為當地網約車和出租車司機的共識。
半年前,在外漂泊了近10年的徐斌決定從北京返回家鄉溧陽。靠著多年從事美容美發的經驗,徐斌在江蘇時代的宿舍樓旁開了一家屬于自己的理發店。相較于大城市,這里的消費者群體構成更為簡單,前來剪發的顧客幾乎全都是住在宿舍樓里的江蘇時代員工。
徐斌表示,顧客較為固定的工作時間與生活節奏使得自己的門店也擁有了獨特的營業節奏。客流高峰時段一般都集中在工人換班期間,而在廠里發工資的日子前后則會有大量顧客前來選擇單價較貴的燙發與染發項目。
便于預測和掌握的客流信息大大降低了經營難度,徐斌坦言,“在這里管理一家理發店的難度甚至要比在北京理發店打工的難度都要小很多。”
依托年輕人強悍的消費能力,徐斌的理發店很快就收回了成本。今年下半年,他還計劃前往金壇,用理發店掙來的資金繞著中創新航宿舍再開幾家理發店。
隨著太陽升起,前來換班的工人紛紛涌入廠房,常州動力電池產業又將開啟它的新一輪脈動。
從萌芽到發展再到井噴,動力電池這一新興產業從多個維度上賦予了常州這座傳統工業重鎮全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