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眼
8月22日,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一則行政處罰信息,廣州市古得化妝品有限公司(下稱:廣州古得)因在兒童化妝品中添加禁用物,被罰沒12萬元,公司被禁業10年,法定代表人被終身禁業并罰款。
據了解,這是今年廣東第2張化妝品企業禁業罰單。從去年9月底至今,化妝品行業已經開出8張“禁業令”。
企業、法定代表人雙雙被禁業
據處罰書顯示,2021年4月至8月期間,廣州古得受廣州貝??萍加邢薰荆ㄏ路Q:貝牛科技)委托,先后生產了批號為BNXFR0821B米茶潤臻米修護乳2734盒、批號為MCRBRMYS001金幼米茶潤倍潤米油霜110盒、批號為20210424B金幼小兒米茶膏94盒。生產過程中,前者提供包材,后者自行采購原料,生產上述產品。

經廣東省藥品檢驗所檢驗,廣州古得生產的上述3批次產品均被檢出含有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物質本維莫德。
據悉,米茶潤臻米修護乳及金幼小兒米茶膏的主要使用對象均是兒童。廣東藥監局稱,廣州古得在生產金幼小兒米茶膏過程中未對化妝品原料“蓮諾”進行驗收,同時未按照化妝品備案資料載明的技術要求生產米茶潤臻米修護乳。
值得注意的是,在去年12月,河北康正藥業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同時被禁業,也是因為在涉事兒童產品中檢測出了本維莫德(苯烯莫德)成分。源頭是添加了福州美樂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化妝品原料蓮敏舒(蓮諾)。
據悉,本維莫德膏是國家藥監局已批準的藥品,用于治療銀屑病,其活性成分為本維莫德(苯烯莫德),該藥品說明書中明確載明,“尚未在18歲以下患者中進行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18歲以下患者不得使用”。
兒童化妝品添加禁用物是藥監部門堅決打擊的領域。對此,廣東藥監局結合《廣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規范行政處罰自有裁量權適用規則》《化妝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等多項行政法規,認定廣州古得的行為屬于嚴重違法情節。
最終,對廣州古得作出沒收非法財物,沒收違法所得94.83元,同時罰款12萬元,吊銷其《化妝品生產許可證》,10年內不予辦理古得公司提出的化妝品備案,以及化妝品行政許可申請。同時,對法定代表人李建元作出罰款10.8萬元的處罰,并終身禁止從事化妝品生產經營活動。
據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廣州古得成立于2007年12月,公司法定代表人,以及執行董事兼總經理均為李建元,實際控制人和最終受益人則是李文東。
委托方也被罰
鑒于原料是廣州古得自行采購,且作為生產企業,因此廣州古得在此事件中承擔主要責任。不過,作為委托方貝??萍家膊⒎菦]有責任,青眼也發現,目前,該公司已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
早在去年9月,廣州市白云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貝??萍忌嫦由a非法添加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物質的化妝品違法行為,進行立案調查。并于今年4月,對貝??萍甲鞒鎏幜P。
在調查過程中,執法人員還發現,貝牛科技實際銷售的產品與備案的產品名稱不一致,備案名為“金幼小兒米茶膏”,實際銷售標簽名卻只有“金幼米茶膏”,屬于上市銷售未備案的國產普通化妝品。
綜合起來,貝牛科技生產非法添加被罰沒82656元,上市銷售未備案的普通化妝品被罰款1.7萬元,合計9.9萬元。
據青眼進一步調查,目前在國家藥監局普通化妝品備案信息平臺上,廣州古得旗下備案的3000多件普通化妝品,絕大部分均已注銷,其中就包含了上述涉案的三款產品。另外,在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上,也已無法檢索到相關產品。

一年8張“禁業令”
據青眼不完全統計,自去年9月底至今接近一年時間,化妝品行業已開出至少8張“禁業令”。

從去年9月福建省開出第一張終身禁業令,到廣東省10年禁業處罰,再到此次廣東省又一張終身禁業令,可以看出化妝品行業監管趨嚴,相關部門對化妝品行業法規“責罰到人”政策的落實。
青眼注意到,在這8張罰單中,3張終身禁業的罰單均是涉及兒童化妝品。譬如,去年9月,廈門香普爾日化有限公司因無證生產兒童化妝品,罰沒金額共計約409萬元,同時,該公司法定代表人譚立被處4倍罰款15.84萬元、終身禁業。而此次廣州古得被禁業,同樣是因為觸犯到了雷區——兒童產品。
“一般說來,兒童化妝品和特殊化妝品處罰力度會比普通化妝品高?!睆V州麻尚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陳來成表示,此前,兒童化妝品因為違法添加激素類成分震驚行業,后面國家監管部門嚴查兒童化妝品,直接把兒童化妝品獨立加嚴管理。
另一個需要警惕的是,被禁業的一般是公司法定代表人,而在大部分案件中,法定代表人并不是公司實際控制人。
據青眼了解,廈門香普爾日化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為同一人,而廣州賽因、康正藥業法定代表人和實際控制人都不是同一人。青眼注意到,廣州賽因在今年3月被處罰后,目前公司法定代表人已更換。
不少行業人士認為,“終身禁業是很嚴重的處罰,肯定會對行業從業人員有所震懾”。
“不過,有個現象也要注意?!标悂沓梢仓赋?,很多化妝品工廠法定代表人是實際控制人的父母、親戚,或者工廠里的小員工,工廠實際操盤手沒有被禁業。因此有行業人士擔憂道,“容易死灰復燃,因為可以作為幕后投資人再建立企業?!?/p>
對此,北京市道可特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申友福告訴青眼,“代表企業從事民事活動的負責人是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行政機關在處罰企業的時候通常將企業公示的法定代表人作為企業的負責人進行處罰,這就導致存在企業的實際控制人利用‘掛名的法定代表人’來讓自己僥幸‘逃脫’責任。”
他指出,“不過,企業相應的行為同時也會侵害消費者權益或觸犯刑法,單位及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將會面臨民事或刑事責任,而企業的‘實際控制人’也將面臨被認定為主要負責人員而承擔責任?!?/p>
“終身禁業震懾作用非常明顯,過去違規后,一般就是罰款,但終身禁業意味著被行業徹底拉入黑名單,被處罰對象將來沒有辦法做股東,以及參與到公司高管,這樣對企業的控制力就喪失了,對行業的破壞力大大被削弱?!睆V州荃智美膚生物科技研究院研發總監張太軍表示。
可以預見的是,法規的震懾力在逐步放大。這也正如一位行業人士所言,把不守規矩的清理出去了,行業終將會越來越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