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科技
很早之前就有人揚言,OLED將會取代LCD成為主流的顯示面板,而今確實有往這個方向發展的趨勢。目前,絕大多數中高端智能手機都開始普及OLED屏幕,旗艦機更是無一例外。同時,OLED面板也逐漸滲透到彩電、筆記本、顯示器等更多領域,價格也來到大家都能接受、買得起的區間范圍。OLED正在快速搶占LCD的市場份額,而三星宣布退出LCD市場并主研OLED,也在加速這一進程的發展。
CINNO Research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7月國內LCD液晶面板的平均稼動率為73.3%(稼動率是指設備在所能提供的時間內為了創造價值而占用的時間所占的比重,數值下滑側面反映工廠訂單量減少),環比下滑2.3%,同比下滑21%。全球各大面板廠商7月份的平均稼動率為66%,除中國大陸地區以外的LCD面板廠商稼動率更是降至55%。作為對比,7月份國內OLED面板廠商的平均稼動率為41.6%,環比增長了4.5%。
從數據上就能反映出,雖然整個顯示面板行業都處于一種較為低迷的狀態,但受影響最大的還是LCD,各大面板生產商的訂單量明顯減少,機器產能無法更大程度發揮。而OLED的局勢較為良好,稼動率雖然低但呈現增長趨勢,LCD真的要被緩步取代了?
LCD面板產能持續下滑的原因
其實,LCD面板前兩年才迎來了一次輝煌。2020年全球疫情爆發,世界各國的人們不得不開啟“宅家模式”,大家對電視、顯示器、電腦、平板等電子產品的需求空前強烈,市場嚴重供不應求,推動著LCD液晶面板的價格也開始一路狂漲。從2022年6月直到2021年7月,LCD面板出現一次長達13個月的漲價周期,55英寸以下小尺寸面板價格均翻了一倍有余,大尺寸面板漲幅也超過50%。同時,加上顯示驅動IC芯片的嚴重缺貨,導致去年上半年電視機不停地漲價,最高漲幅超過40%。
電視機價格雖然漲得猛,但消費者的購買熱情依舊高漲,去年恰逢2021歐洲杯舉辦,進一步帶動了電視機的銷量增長。不過,全球彩電的絕大部分銷量,其實都是美國和歐洲市場貢獻的,和國內幾乎沒有太大的關系,因為國內彩電市場早就處于半飽和狀態。奧維云網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彩電銷量為4450萬臺,同比下降9.1%;2021年銷量為3835萬臺,同比下降13.8%;今年雖然只過去半年,但半年銷量僅1672萬臺,同比下跌6.2%。從中能看出,國內彩電市場的景氣度一年不如一年。
如果國外能一直維持這種消費熱情高漲的狀態那還好,遺憾的是,持續不斷的疫情打破國外消費者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大量企業停工甚至破產,導致社會失業率飆升,大家不得不過上節衣縮食的生活,對非生活必需品的電子數碼產品需求急劇降低。海外彩電市場的萎縮,導致全球彩電市場也開始低迷,電視機賣不出去品牌方自然要開始下調LCD面板的訂單量,一時間LCD從供不應求瞬間變成供過于求,面板生產商為了應對過高的產能以及庫存,不得不迅速降低LCD面板的報價,從去年7月直至今日,LCD面板已持續降價14個月。
有專家預測,LCD面板去年的這波降價,可能會在今年初得到緩解。但恰逢俄烏局勢動蕩,消費者對未來更加悲觀,進一步降低消費欲望。同時,三星、LG紛紛降低歐洲市場的彩電銷量目標,LCD面板的采購量更是分別下調了30%、10%。這一動作直接造成全球彩電市場、面板市場的恐慌,也推動LCD面板迎來第二波大降價。截至目前,LCD面板的價格幾乎跌破成本價,接下來應該不會再大幅度降價,但廠商的稼動率可能會持續下滑。
全球彩電市場需求疲軟,電視、顯示器終端品牌的訂單量減少,是造成LCD面板降價、產能下滑的主要原因。其次,面板價格下跌太快導致生產商利潤降低,為了平衡營收和成本,也不得不自行下調產能來降低損失。最后,OLED面板技術的不斷成熟使得制造成本大幅降低,已開始威脅到LCD面板當前的市場地位。如小米電視6 OLED 55''已降至4399元,雖然比同尺寸LCD電視貴不少,但考慮到畫質表現,相信更多人還是愿意購買OLED版本。
LCD液晶電視的結局其實早已注定,2020年疫情帶動的需求爆發也只不過是強行續了一口氣,這種快速達到巔峰后迅速隕落的反差感,反而更進一步凸顯了LCD面板行業的衰落?;蛟S再過幾年,LCD面板真的要逐漸淡出時代舞臺,只能活躍在中低端產品中。如何去應對這種局勢上的重大轉變,可能是接下來全球各大面板生產商需要解決的最主要難題。
轉型OLED才是面板廠商破局之法?
有消息稱,三星在今年6月份時已徹底停止LCD面板業務,并對產線進行升級用以生產OLED面板。三星于去年關閉的LCD工廠A4-2線已經專為第6代OLED生產線,第三季度開始運營;另外的L8-1-2生產線,去年之前主要生產LCD面板,如今也被改造成三星首條8.5代OLED生產線,未來將為蘋果的iPad和PC設備供應面板,預計2024年投產??梢姡且讶鎻腖CD轉型到OLED,而LG也決定在2023年之前停止為韓國市場生產LCD電視面板,可能不久后也會關停LCD面板業務。
2021年,中國在全球LCD市場的份額達到50.7%,大幅超過韓國的14.6%,成為全球最大的LCD面板制造國,連三星也要從我們這里采購LCD面板。但是,在OLED市場韓國的份額高達82.8%,幾近壟斷。雖然國內的京東方、華星光電、天馬等面板制造商紛紛在OLED面板領域發力,但在產量、技術水平上,與三星、LG仍舊有不小的差距,想要追趕超越還是比較困難。
就現階段而言,OLED最有機會取代LCD,所以,國內廠商想要轉型,OLED或許會是最好的選擇。LCD市場我們可以依靠價格優勢擠掉三星、LG,在OLED市場同樣可以如法炮制。接下來,國產面板生產商可能需要加大對OLED面板的研發投入,致力于在顯示效果、質量壽命等方面追上三星、LG的水平。同時,可以依靠國內龐大的需求帶動產能提升,將OLED面板的價格打下來,如此一來就能對三星、LG形成壓迫,也有助于提高國產OLED的全球市場份額。
當然,我們也不能將全部精力都放在OLED上,在該領域三星、LG已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國內再努力專研可能也是成為一個追趕者,永遠落后他人一步。所以,在提升OLED市場影響力的同時,國內面板廠商應該布局謀劃下一代面板技術,如mini LED、Micro LED。連蘋果都也特別看好mini LED技術,它很好地將OLED和LCD的優點相結合,還解決了OLED壽命短以燒屏的弊端,行業普遍認為mini LED、Micro LED會成為取代OLED的下一代高端顯示面板技術。
一直以來,中國在顯示面板領域都落后于國外,長期受制于人。當我們把LCD面板做到全球第一的時候,韓國直接掀桌子不玩,開始全力搞OLED,而我們依舊只能在后面追趕。所以,中國想要在顯示面板行業擁有更大的話語權和主動權,就應該有更為超前的眼光去布局未來的技術產品,爭取在全新領域能追平甚至超越韓國,徹底擺脫“外國的月亮比較圓”這種固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