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姜菁玲
“于國美而言,我們需要面對現實,直面生存。”8月19日晚,國美創始人黃光裕在公開信中首次主動陳述國美現狀。
2022年8月是黃光裕去年所提出的“18個月恢復市場地位”的期滿之月。“如今看來,時移勢易,我們對執行的困難預料不足,加之疫情長時間擾動,導致現實與這一目標有一定差距。”黃光裕承認,自己并未交出及格答卷。
18個月以來,國美圍繞的“家·生活”戰略從第一階段進入第二階段,線下嘗試新模式店、線上共享共建供應鏈平臺、以娛樂化營銷打法發展電商平臺。但黃光裕坦誠,“相比于未能實現的18個月既定目標,(這些)就顯得遜色”。
2022年開年以來,國美負面纏身,問題不斷。2022年4月,國美與供應商惠而浦之間陷入欠款糾紛,各執一詞。同時,國美集團開啟多輪裁員,員工估計裁員比例超過40%。
資本市場上,國美亦持續承壓。財報上看,2017年至2021年,國美持續虧損,虧損分別為4.50億元、48.87億元、25.90億元,69.94億元以及44.02億元。2021年黃光裕復出前,3年股價持續徘徊在1港元左右。黃光裕復出后,股價曾快速拉升至2.5港元,但很快開始波動下滑。7月22日停牌時,國美零售股價僅有0.29港元。
“三年來,實體經濟、線下零售業服務業確實遭遇了嚴峻的沖擊和挑戰。國美如今的短期戰略調整乃至壓力,是在自身、疫情等諸多因素影響下的結果。”在公開信當中,黃光裕稱當下國美已經進入暫時性的蟄伏期。面對當下的國美,公司將進一步聚焦主業,剝離與主業不相關與虧損業務,并注入優質資產,以提升盈利能力。
8月19日國美的公告提到,“聚焦主業”指國美在當下將聚焦電器、消費電子產品零售的主營業務,形成以展(線下精品體驗)、銷(線上線下全渠道自營+共享型供應鏈)、家庭電子類產品一體化解決方案、泛家電延伸產品及增值服務(送裝、售后、延保、付費會員經營等)等五類主要盈利模式。
另外,短期不能盈利和實現正向現金流的業務將被國美自上市公司剝離。黃光裕公開信中提到,國美將通過關撤低效門店、新開大店好店、拓展加盟門店,全面優化全國門店網絡布局。公告中則重點提及,國美將不再對真快樂項目進行過多投入,作為國美此前重點投入的電商平臺,這也意味著國美線上化的戰略級別下調。
黃光裕還提到,國美集團將為國美零售上市公司注入與主營業務相關的優質資產。8月19日公告披露,國美集團以大幅優惠的價格將國美商都、湘江玖號兩處物業產權注入上市公司,此外,還將安迅物流部份股權注入上市公司。黃光裕認為,這將大幅度優化上市公司資產充足率、增加融資能力。
在公開信中,黃光裕為國美樹立了新的Flag,提出“1+1+1”的三年戰略發展目標:在2023年實現較高盈利并達到以往較高水平,2024年達到歷史最好水平,2025年明顯超越歷史最好水平。
“這個時間點還在困境中堅持堅守的企業,很多不是因為經營性問題,多半是疫情等不可抗力帶來的短期沖擊。”最后,黃光裕呼吁,期望國家政府部門能進一步改善營商環境,多給企業一些財稅政策支持;銀行金融機構能進一步放寬融資條件,多給企業一些時間與空間,助企業渡難關;讓碰到非經營性問題而遭遇短期困難的企業,能夠不因此而倒下,走得更遠更好,為社會做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