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動力電池價格暴漲背后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動力電池價格暴漲背后

不到兩年翻了十幾倍。

文|電動公會 東關大先生

上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發布了一組數據:上半年中國汽車行業利潤同比降幅達25.5%,但營收僅下降了4%,利潤率非常不健康,尤其是電動汽車領域,上游企業利潤暴增,但下游企業“連湯都喝不到”。

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上游原材料價格瘋狂上漲。我們查了一下,作為動力電池的正極原材料,碳酸鋰的價格從2020年7月的4萬元/噸,一路瘋漲到今年3月的50萬元/噸。

不到兩年翻了十幾倍。

2021年之前,動力電池的材料成本結構大致是:正極30%、負極18%、電解液6%、隔膜6%。但在去年漲價之后,正極材料的成本占比已經接近50%。

碳酸鋰價格猛漲,讓動力電池企業招架不住,只能將壓力轉嫁給下游,車企更是無計可施,只能含淚漲價,一連串的效應給新能源汽車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廣汽老總抱怨,全世界造電動車的企業,除了特斯拉之外,都不賺錢;寧德時代老總也很無奈,通過幾年的技術升級、方案優化,我們動力電池的價格降了很多,但因為原材料的價格上漲,把我們幾年的努力都攤掉了。

車企和電池制造商都抱怨說自己“沒賺”,那消費者買新能源汽車花的錢,到底被誰賺去了?

從數據上看,大部分利潤都流向了更上游的礦產商以及鋰材料加工商,比如天齊鋰業,贛鋒鋰業等鋰鹽廠商普遍掙得盆滿缽滿。

此前,贛鋒鋰業公告稱,2022年上半年預計凈利潤72億元至90億元,同比增長408.24%至535.30%;天齊鋰業也發布了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上半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6億元至116億元,同比增長110倍至134倍。

如果單從第一季度來看,天齊鋰業的凈利潤大概相當于兩個寧德時代、四個比亞迪。

很顯然,整個產業鏈陷入了“為上游打工”的魔咒,面對持續大漲的鋰材料價格,動力電池廠商與整車廠的怨念已無須多言,而鋰價高位橫盤的背后,也折射出了我們對上游原材料話語權不足的核心問題。

目前全球動力電池行業主要還是以三元鋰電池為主,電池關鍵的正極材料占整個電池成本的四成左右,這其中三元正極材料主要以鎳鹽、鈷鹽、鋰鹽為主。

而鋰電池中,三元正極材料消耗主要以碳酸鋰為主,每噸三元材料消耗碳酸鋰0.38噸左右。據了解,碳酸鋰每漲價10萬元,動力電池每GWh成本增加6000萬左右。

遺憾的是,鋰電池原材料并沒有掌握在國人手上,我國鋰資源的對外依存度高達85%。雖然目前已經勘測出我國鋰資源儲存量約為100萬噸鋰金屬,在全球排名第四,但問題在于,這些鋰礦如果想要開發,也要面臨高昂的成本、漫長的開發時間等諸多難題。

目前來看,全球70%以上的鋰資源分布在南美和澳洲,因此當海外鋰礦拍賣價格屢創新高時,國內碳酸鋰價格只能應聲上漲。2021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爆發式增長瞬間暴露了話語權不足的問題,國內碳酸鋰價格在15個月里翻了10倍。

為了擺脫上游礦產卡脖子的問題,我們只能瘋狂惡補,一邊加速鋰礦資源布局,另一邊也開始加緊推動電池回收業務。

在海外布局方面,天齊鋰業是行動最早的,十年前控股了澳洲最大的鋰礦山。相比之下,國內電池廠行動緩慢,2020年之后才開始布局海外鋰礦資源。

市場普遍預期,由于行業的持續火爆,鋰礦投資在2021年開始持續增加,會使得2023年開始出現鋰礦供需關系的逆轉,最終鋰價會見頂回落。

而事實上,動力電池原材料的價格已經出現松動跡象。

中原證券的數據顯示,8月12日,電池級碳酸鋰價格48.4萬元。而在今年4月,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曾突破50萬元/噸。由此可見,雖然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依舊維持在高位運行,但價格已經有所下滑。

作為動力電池的另一種重要原材料,電解鈷的價格已經從7月初的37.7萬元/噸下滑12.4%至8月12日的33萬元/噸,降幅較電池級碳酸鋰更為明顯。

不過,目前碳酸鋰的供需關系仍然比較緊張,進入下半年,下游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均有趕工意愿,這將加大鋰鹽消耗,也將支撐后續鋰鹽價格繼續走強。

甚至有鋰礦廠高管表示“不只原礦稀缺,現在公司碳酸鋰冶煉燒出的渣,都有人拿去再提鋰?!?/p>

最近業內一位權威大佬的一席話也給市場潑了一盆冷水,全球最大的鋰生產商雅寶CEO近日表示,鋰礦的供應問題是系統性的,預計在未來七到八年的時間里,鋰礦供應將持續吃緊。

如果按照這種說法,那么整個動力電池市場仍然會持續承受過高的成本壓力。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動力電池價格暴漲背后

不到兩年翻了十幾倍。

文|電動公會 東關大先生

上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發布了一組數據:上半年中國汽車行業利潤同比降幅達25.5%,但營收僅下降了4%,利潤率非常不健康,尤其是電動汽車領域,上游企業利潤暴增,但下游企業“連湯都喝不到”。

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是,上游原材料價格瘋狂上漲。我們查了一下,作為動力電池的正極原材料,碳酸鋰的價格從2020年7月的4萬元/噸,一路瘋漲到今年3月的50萬元/噸。

不到兩年翻了十幾倍。

2021年之前,動力電池的材料成本結構大致是:正極30%、負極18%、電解液6%、隔膜6%。但在去年漲價之后,正極材料的成本占比已經接近50%。

碳酸鋰價格猛漲,讓動力電池企業招架不住,只能將壓力轉嫁給下游,車企更是無計可施,只能含淚漲價,一連串的效應給新能源汽車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廣汽老總抱怨,全世界造電動車的企業,除了特斯拉之外,都不賺錢;寧德時代老總也很無奈,通過幾年的技術升級、方案優化,我們動力電池的價格降了很多,但因為原材料的價格上漲,把我們幾年的努力都攤掉了。

車企和電池制造商都抱怨說自己“沒賺”,那消費者買新能源汽車花的錢,到底被誰賺去了?

從數據上看,大部分利潤都流向了更上游的礦產商以及鋰材料加工商,比如天齊鋰業,贛鋒鋰業等鋰鹽廠商普遍掙得盆滿缽滿。

此前,贛鋒鋰業公告稱,2022年上半年預計凈利潤72億元至90億元,同比增長408.24%至535.30%;天齊鋰業也發布了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22年上半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6億元至116億元,同比增長110倍至134倍。

如果單從第一季度來看,天齊鋰業的凈利潤大概相當于兩個寧德時代、四個比亞迪。

很顯然,整個產業鏈陷入了“為上游打工”的魔咒,面對持續大漲的鋰材料價格,動力電池廠商與整車廠的怨念已無須多言,而鋰價高位橫盤的背后,也折射出了我們對上游原材料話語權不足的核心問題。

目前全球動力電池行業主要還是以三元鋰電池為主,電池關鍵的正極材料占整個電池成本的四成左右,這其中三元正極材料主要以鎳鹽、鈷鹽、鋰鹽為主。

而鋰電池中,三元正極材料消耗主要以碳酸鋰為主,每噸三元材料消耗碳酸鋰0.38噸左右。據了解,碳酸鋰每漲價10萬元,動力電池每GWh成本增加6000萬左右。

遺憾的是,鋰電池原材料并沒有掌握在國人手上,我國鋰資源的對外依存度高達85%。雖然目前已經勘測出我國鋰資源儲存量約為100萬噸鋰金屬,在全球排名第四,但問題在于,這些鋰礦如果想要開發,也要面臨高昂的成本、漫長的開發時間等諸多難題。

目前來看,全球70%以上的鋰資源分布在南美和澳洲,因此當海外鋰礦拍賣價格屢創新高時,國內碳酸鋰價格只能應聲上漲。2021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爆發式增長瞬間暴露了話語權不足的問題,國內碳酸鋰價格在15個月里翻了10倍。

為了擺脫上游礦產卡脖子的問題,我們只能瘋狂惡補,一邊加速鋰礦資源布局,另一邊也開始加緊推動電池回收業務。

在海外布局方面,天齊鋰業是行動最早的,十年前控股了澳洲最大的鋰礦山。相比之下,國內電池廠行動緩慢,2020年之后才開始布局海外鋰礦資源。

市場普遍預期,由于行業的持續火爆,鋰礦投資在2021年開始持續增加,會使得2023年開始出現鋰礦供需關系的逆轉,最終鋰價會見頂回落。

而事實上,動力電池原材料的價格已經出現松動跡象。

中原證券的數據顯示,8月12日,電池級碳酸鋰價格48.4萬元。而在今年4月,電池級碳酸鋰價格曾突破50萬元/噸。由此可見,雖然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依舊維持在高位運行,但價格已經有所下滑。

作為動力電池的另一種重要原材料,電解鈷的價格已經從7月初的37.7萬元/噸下滑12.4%至8月12日的33萬元/噸,降幅較電池級碳酸鋰更為明顯。

不過,目前碳酸鋰的供需關系仍然比較緊張,進入下半年,下游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均有趕工意愿,這將加大鋰鹽消耗,也將支撐后續鋰鹽價格繼續走強。

甚至有鋰礦廠高管表示“不只原礦稀缺,現在公司碳酸鋰冶煉燒出的渣,都有人拿去再提鋰?!?/p>

最近業內一位權威大佬的一席話也給市場潑了一盆冷水,全球最大的鋰生產商雅寶CEO近日表示,鋰礦的供應問題是系統性的,預計在未來七到八年的時間里,鋰礦供應將持續吃緊。

如果按照這種說法,那么整個動力電池市場仍然會持續承受過高的成本壓力。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江口市| 大港区| 景德镇市| 平舆县| 哈巴河县| 沁水县| 黎川县| 绵阳市| 江山市| 利川市| 阳朔县| 竹山县| 潢川县| 高唐县| 武陟县| 吉首市| 巨鹿县| 沙雅县| 饶平县| 京山县| 湖南省| 右玉县| 石屏县| 镇平县| 延庆县| 元谋县| 海伦市| 深水埗区| 个旧市| 谷城县| SHOW| 陆川县| 建宁县| 宣恩县| 宁晋县| 明溪县| 都江堰市| 岳普湖县| 井研县| 额济纳旗| 若尔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