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景源
界面新聞從上海市經信委獲悉,作為全市首場全面推進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工作階段性成果的重要活動,“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體驗周”將于8月24日開幕,活動主題為“共建共享 數字之都”。
體驗周期間,上海將公布一批數字化轉型成效總結,包括首發五個新城數字化轉型導引、成果報告及《數都上海2035白皮書》。
此外,上海將揭牌一批城市數字化轉型重要平臺和創新基地。包括公布首批五個城市數字化轉型示范區,授牌一批城市數字化轉型重點項目,公布首批24個新城數字化轉型建設場景揭榜掛帥榜單,表彰一批“智慧工匠”“領軍先鋒”“巾幗之星”等。
數字化轉型示范區是數字化創新、轉型、發展的典范,是區域新的強勁增長動能。記者獲悉,自去年以來,徐匯濱江數字化轉型示范帶、普陀海納小鎮、楊浦大創智數字創新實踐區、松江新城G60數字經濟創新產業示范區、臨港數字孿生城等首批市級示范區取得積極成效。
其中,徐匯濱江數字化轉型示范帶,已服務140萬方商務載體,鏈接20余家文旅場館,依托22個“水岸匯”站點及“智能生活服務站”,吸引屬地企業、商業伙伴、藝術機構等共同參與場景的開發和運營。
普陀海納小鎮依托海納工程院賦能數字化轉型,推出《支持海納小鎮產業發展12條》,聚焦物聯網、元宇宙、可信算法等未來產業;數字廣告、數字直播等新興產業,加快打造海納數字生態谷。
在楊浦大創智數字創新實踐區,加快建設國家智能社會治理實驗基地,建成首個區域型政企數據共享公共平臺。目前,區內已集聚4000余家數字先鋒企業,規模近3000億元。
在松江新城G60數字經濟創新產業示范區,圍繞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試點,集聚院士工作站、AI算力中心、人工智能先進實驗室等高能級創新平臺,推進五大數字產業創新工程(“工業互聯網產業引領工程、人工智能產業壯大工程、衛星互聯網產業培育工程、信創產業提升工程、新興產業領域數字融合發展工程”)。到2023年,力爭實現企業集群總數和營業收入“雙倍增”。
在臨港數字孿生城,目前已完成臨港新片區國際創新協同區3.2平方公里已建樓宇基礎數據對接,完成881個地下構筑物,225公里地下管線等基礎底圖搭建,并將加快建設1+1+N首個城市級數字孿生平臺(一個數字孿生基礎平臺、1套共建共享標準體系和N個典型應用),服務臨港新城特殊經濟功能區和現代化新城建設。
此外,張江數字生態園、市北數智生態園、嘉定未來·智慧出行示范區等3個市級示范區也正在建設中。
體驗周將特別設立“一區一特”數字化轉型臨展區,對當前上海市以“中心輻射、兩翼齊飛、新城發力、南北轉型”為發展布局,上海16個區各自秉持區域特色、聚焦重點領域所形成的數字化轉型優勢互補、相互賦能的新格局進行全面呈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