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張倩楠
編輯 | 翟瑞民
2022年8月19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舉行“中國這十年”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介紹新時代網絡強國建設成就。中央網信辦網絡綜合治理局局長張擁軍回答界面新聞提問時介紹,近年來,中央網信辦先后開展了整治飯圈、網絡水軍、直播短視頻、網絡暴力,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等專項行動,2021年累計清理違法信息2200多萬條,處置賬號13.4億個,下架應用小程序2160個,關閉網站3200余家。
張擁軍表示,網絡生態治理始終是管網治網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下,中央網信辦始終以提高人民群眾在網絡空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目標,扎實開展網絡生態治理工作,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具體內容。
第一,注重建章立制,扎緊生態治理的制度籠子。以2020年《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施行為標志,我國正式拉開了全面深入治理網絡生態治理的序幕。先后發布了整治飯圈亂象、規范娛樂明星網上信息等通知,大大壓縮非理性追星的空間;制定修訂關于用戶賬號、公共賬號、應用程序等規定,強化全流程、全要素監管;公布直播營銷、直播打賞等文件,細化行為標準;同時出臺關于壓實網站平臺主體責任的相關意見,明確主體責任的內涵、任務。這些文件出臺為網絡生態治理打下了很好的制度基礎。
第二,加強日常監管,防范和治理各種生態問題。督促平臺完善社區規則,把好生態治理的第一道關口。同時抓重點平臺,聚焦重要頁面、重要環節,對問題發生多、影響大的加強巡查,及時提醒處置。抓重點問題,對頑癥痼疾一抓到底,持續打擊。對問題集中、整改不力的從嚴查處、通報曝光,形成震懾。抓問題根源,深挖網絡亂象的背后成因和利益鏈條,努力從源頭上來解決問題。
第三,開展專項整治,堅決打擊突出網絡亂象。“清朗”專項行動這些年成效比較顯著,“清朗”已經成為治理網絡亂象的一個代名詞。中央網信辦每年都會針對群眾關切的生態問題、提供的線索,經過廣泛調研、深入研究,確定打擊的重點。
張擁軍表示,在網絡生態治理過程中,許多網站平臺也積極配合、主動作為、持續發力,共同推動網絡生態持續向好。可以說,這些年網絡生態治理的好轉應該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也確實還存在一些問題。下一步,中央網信辦將聚焦人民群眾關切的突出問題,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不斷創新工作方式,持續推進網絡生態治理,為廣大網民營造風清氣正、健康向上的網絡空間。
中央網信辦副主任、新聞發言人牛一兵介紹,目前我國網民規模、國家頂級域名注冊量均為全球第一,互聯網發展水平居全球第二。2012年-2021年,我國網民規模從5.64億增長到10.32億,互聯網普及率從42.1%提升到73%。建成全球規模最大5G網絡和光纖寬帶,5G基站數達到185.4萬個,5G移動電話用戶超過4.55億戶。所有地級市全面建成光網城市,行政村、脫貧村通寬帶率達到了100%。IPv6規模部署成效顯著,擁有地址數量居世界第二。
牛一兵介紹,中央網信辦加快推進網絡空間法治化進程,推動出臺《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100余部,組建網絡執法與監督局,持續加大網絡執法力度。今年上半年,累計依法約談網站平臺3491家,罰款處罰283家,暫停功能或更新419家,下架移動應用程序177款,會同電信主管部門取消違法網站許可或備案、關閉違法網站12292家。今年7月,根據查明的違法違規事實,中央網信辦依法對滴滴全球股份有限公司處人民幣80.26億元罰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