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書樂
元宇宙多大?
3平米!
8月17日,推出元宇宙登入門“國承1號”的STEPVR,將快閃店的第一站落戶到了這里,消費者可以免費體驗,活動將持續到8月23日。
STEPVR創始人兼CEO郭成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自稱是內最早做VR設備的一批人之一,“比Oculus創始人晚了大概不到一年——我創業的時候,大家還不知道VR是怎么樣的東西?!?/p>
這個大抵沒有錯,不過先驅大多成了先烈,這個目前在國內做VR號稱扛把子的公司,能在全球競爭和元宇宙熱里找到成功之路嗎?
至少目前,郭成和國承的選擇,是差異化。
郭成和STEPVR沒有從VR頭顯、眼鏡等輕量級設備入手,而是另擇了一條更難走的路——耗時9年自研技術,最終推出了占地約3平米,配合頭顯、震動馬甲、動捕手套以及全向運動系統的“元宇宙登入門”國承1號。
深耕VR領域9年,郭成覺得,如今自己和STEPVR已經在這條沒有前人的路上找到了對的方法論,“摸到了門,接下去只要沿著它不停地走?!?/p>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楊昕怡和書樂進行了一番探討,貧道以為:
拿工業級產品放到消費級市場,看似降維打擊,但你看過開挖掘機去越野的嗎!
VR技術正處在一個開荒階段,此前盡管有近30年發展,但投入緩慢。
隨著元宇宙概念的盛行,這一設備的輕型化、高清化和應用體驗顛覆式創新需求變得極為濃烈,投融需求強烈但卻謹慎,畢竟當下的VR技術要么掌控在大廠手中,要么創業獨角獸的技術還太不成熟、容易翻車。
不過,對于VR廠商來說,這依然是一個最好的時代。
例如郭成的STEPVR就先后完成了共計近億元人民幣的A+輪、B輪融資。
然而,郭成的技能樹可能點歪了。
STEPVR推出了國承1號,并表示將通過迭代更新讓元宇宙產品從to B到to C。
但從工業級降維消費級,技術上不存在瓶頸,關鍵在于體驗。
例如當下國承1號的3平米空間,工業級擺放無問題,但在C端就必須輕量化、小型化甚至便攜化,這種高度壓縮還要保持技術水平,難度不低。
B端產品以達成某種設計或建設目的,屬于工具型產品。
但在C端就需要接入大量娛樂內容,并有效承載、達成體驗上得顛覆,是娛樂平臺。
從工具到平臺,這種迭代難度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創意難題。
對此,國承1號也不是沒有探索。
據悉,該產品實現了虛擬世界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及前庭平衡感覺“五感”的真實還原,讓用戶可以一機入戶,一步登入,一秒沉浸,可以在約3平米的小空間內體驗到虛擬世界無限馳騁的真實體驗。
具體到體驗效果上,郭成對媒體表示:“我們不再是隔著Pad、手機屏幕戳來戳去,而是以虛擬人的角色,真正進入到元宇宙世界中去,可以奔跑,可以觸摸到里面的東西,甚至嗅到氣味?!?/p>
事實上,在書樂看來,元宇宙有兩種,一是工業元宇宙,一個是消費元宇宙,都還在宇宙大爆炸的奇點前夜。
簡單來說,工業元宇宙的目前主要是在工業的數字孿生上,消費元宇宙則表現為一個大型聯線VR游戲。
前者反而基于機械模擬和數字模擬的逐步推進,其成熟演進的可能性極大。
其產品會越來越大、模塊越來越小。
后者事實上在載具上都在目標輕量化、小型化方向前進,即VR眼鏡的迭代升級。
至于反向思維走大型化路數的“國承1號”,事實上也只是一種載具,和市面上有的VR游樂設施(類似太空艙體驗)相似,目標是給與更多體感(包括膚感)體驗,但并不適合家用,反而更適合做游樂場設備。
換句話說,郭成所謂toC,其實也是toB,只是消費者為C,而擁有者為B而已。
不過,路在前方,誰也不知道發展成啥樣,也希望3平米的元宇宙能夠給出更多驚喜,而不是驚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