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能源革命下一站,新型儲能大爆發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能源革命下一站,新型儲能大爆發

從動力電池延展出來,以電化學為主的新型儲能正在快速規?;?。

文|經緯創投

在多項政策的強力刺激下,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裝機量正在飆升,帶動了與之配套的儲能爆發。從動力電池延展出來,以電化學為主的新型儲能正在快速規模化。經緯十分看好整個新能源產業鏈,已經布局了理想、小鵬等主機廠,容百科技、易鴻、和潤達、西恩科技等動力電池產業鏈相關,我們也非??春霉夥?、新型儲能等能源結構轉型大賽道,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分析新型儲能。

2019年8月9日下午5點,英國被迫按下暫停鍵。

英格蘭與威爾士電網突然崩潰,導致大規模停電。倫敦最繁忙的國王十字車站,被迫臨時緊急關閉,大量旅客滯留;還有很多市民被困在地鐵中,那些備用電源不足的醫院也被迫暫停。在這個夏日的黃昏,100萬人陷入彷徨。

16點52分33.49秒,因雷擊導致一個變電站的線路短路,雖然故障被很快清除,但導致分布式電源第一次脫網及主力電網變薄弱;

16點52分33.728秒,位于北海全球最大的Hornsea霍恩海上風力發電站,出現風電出力大幅下降。由于英國一直在大力推進清潔能源,全國40%電力依靠風力與光伏發電,而這些新能源的致命弱點,就是不夠穩定。

16點52分34秒-53分58秒,小巴福德電站蒸汽機組出現了一系列停機,分布式電源脫網規模擴大。自此,因雷擊而脫網的分布式電源、霍恩風電場、小巴福德蒸汽機組三者疊加導致電網損失了總負荷的6.5%,頻率大幅下降,諸多地區開始停電。

圖片來源:BBC

事故分析表明,這是一起因高比例清潔能源(風電)并網,而電力系統備用不足,導致的電網崩潰事故。由于新能源發電大量替代傳統能源發電,導致電力系統抵御功率差額的能力下降。在電力系統接連出現擾動時,系統備用不足,不能及時彌補功率缺額,導致了事故發生。

最終,幸好抽水蓄能機組及時增加出力,阻止事故進一步擴大,由此可見儲能對于高比例新能源并網時的重要性。

無論是風電,還是光伏,都非常依賴天氣本身。比如光伏往往在正午達到高峰,到了晚上就無電可用,但晚上恰恰是用電高峰,就不得不用其他能源來調峰,對電網的負荷極大。

在中國碳中和的大目標下,國家能源局給出了快速提升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的計劃,這就要求大規模、系統性的儲能配套。目前全球最多的傳統儲能手段就是抽水蓄能,而在新型儲能里,電化學儲能增速驚人。

今天這篇深度分析文章,是“碳中和”科創匯的第3篇,我們來關注新型儲能,聚焦電化學儲能。我們會先總結有哪些儲能方式,以及其技術迭代潛力、市場增量空間如何?在新能源發電占比提升的大勢之下,不同儲能方式能滿足哪些場景需求?以及儲能的經濟性分析,誰為儲能買單?以下,Enjoy:

儲能為什么大爆發?有哪些新型儲能方式?

我們為什么看好電化學儲能?儲能電池與電動車動力電池有何區別?

一套電化學儲能系統的價值鏈分析

01 儲能為什么大爆發?

要想理解為什么儲能會爆發,需要先理解電網。

電的速度很快,以光速傳送,所以發電、輸電、配電,需要在瞬時同步完成,整個電力系統時刻處于一個動態的平衡狀態。當電網正常運行時,發電機發出的有功功率,和負載消耗的有功功率,是相平衡的,整個系統的頻率維持在額定值。

當電源功率大于負荷功率時,系統頻率升高,反之則降低。因此電網需要通過一次調頻、二次調頻等手段,保證頻率在合理范圍內,否則會發生頻率崩潰,造成大面積停電,就像本文一開始英國2019年大停電那次事故一樣。

電力系統有很高的穩定性要求。

但風電、光伏等新能源,一個致命弱點就是具有很強的間歇性和波動性。對于風電來說,萬一某一時段風力變弱了,甚至沒風了怎么辦?對于光伏來說,萬一某一個月經常下雨,沒有太陽怎么辦?并且一般光照都是在正午最強,晚上最弱,其發電功率也是波動的。

這種不穩定是電網的噩夢,必須通過其他方式來進行調峰。新能源這種忽大忽小的電力供應,例如風電日波動最大幅度可達裝機容量的80%,會令整個電網變脆弱,如果遭遇極端天氣,電網崩潰風險很大,這在美國和歐洲都發生過,以至于風電和光伏一度被電力人士稱為“垃圾電”。

在這種高波動性下,如果沒有儲能,像青海、內蒙等地的風光電,在光照或風力充足的情況下,發了很多電卻用不完,就面臨很高的棄光、棄風率。

國際能源署(IEA)曾給出一個指導意見,把電網吸納間歇性可再生能源(風電、光伏)的比例劃分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低于3%,對于電網運行基本沒有影響。

第二階段:在3%-15%之間,對電網沖擊較小,可通過預測間歇性可再生能源機組發力,以及加強調度的方式,平抑波動性和間歇性。

第三階段:在15%-25%之間,對電網沖擊較大,此時電網靈活性要求大大增加,短期內需要增加調頻電站,中長期需引入儲能。

第四階段:在25%-50%之間,電網穩定性面臨挑戰,部分時段100%電力由間歇性可再生能源提供,所有的電廠都必須配置儲能靈活運行,以應對電源端和負荷端的隨機變化。

打個比喻,電網就像一條大河,如果只有1-2條小支流匯入的時候,對大河整體的水流量沒有太大影響,對水面起伏也沒有太大影響。但當支流越來越多,并且有時候一些支流有水、有時候沒水的時候,河流主干道的水位起伏變化就大了,就必須進行調節。當新能源占比超過15%以上時,用儲能技術來“削峰填谷”就勢在必行。

特別是在電動車占比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充電樁的數量還會高速增長,在充電高峰對大電網的沖擊也會比較大,配備一個像蓄水池一樣的緩沖儲能系統,也是發展國內儲能業務的主要推動力之一,它與電動車保有量密切相關。

國內儲能的大爆發,來源于政策變化。在碳中和、提升能源自給率的大背景下,國家能源局在《關于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中,計劃2030年風電光伏裝機總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而截至2020年底,風光總量不過6.3億千瓦,這一目標意味著在未來10年中,風電與光伏要各新增3億千瓦。

而對于配套的儲能行業,自2020年開始有密集政策出臺,特別是2021年至今有很多具體落地的政策發布,包括強制光伏、風電配儲政策,要求新增裝機必須配置15-20%的儲能。這個比例是根據光伏電站在夜晚功率曲線下降、或是風力減弱的情況下,還要繼續保證2小時的電力輸入計算得出的。

根據國家電網的測算,2035年前,風、光裝機規模分別將達到7億、6.5億千瓦,全國風電、太陽能日最大波動率預計分別達1.56億、4.16億千瓦,大大超出目前調節能力,迫切需要重新構建調峰體系,以具備應對新能源5億千瓦左右的日功率波動的調節能力。

一方面,儲能可通過削峰填谷,解決峰谷時段發電量與用電負荷不匹配;另一方面,可以參與提供電力輔助服務,解決風光發電的波動性導致的電網不穩定。此外,靈活配置的儲能系統,還可以增加電量本地消納,減少輸電系統的建設成本。

綜合來看,強制配儲將成為短期發電側的爆發增長點。在電網側和用電側,政策驅動下的儲能需求也會穩步推進,峰谷電價和地方補貼等等,都對工業和戶用儲能有積極推動作用。

02 有哪些新型儲能方式?

由于電力即發即用的特性,儲能就是把電能通過物理或者化學介質,轉換為其他形式的能量。

所以儲能方式五花八門,主要的包括抽水蓄能、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熔融鹽儲能、電磁儲能、氫能儲能等等。

歷史最為悠久、技術最為成熟的儲能方式是抽水蓄能。它其實非常簡單,就是把多余的電力輸入抽水機組,利用水壩的高低差,把水從低位抽到高位。當需要用電時,再開閘放水發電。它所能儲備的電量非常大。

從2000年到2020年,抽水蓄能占到全球累計裝機量的90%。之所以能占這么大比例,關鍵在于它的經濟性。雖然抽水蓄能的投入非常大,一般是30-50億起步,也需要5-8年建成,相當于修建一個小型水庫,但它的生命周期遠超過其他儲能方式,高達50-60年的應用期限,并且抽水蓄能的放電量都是吉瓦時級別,可以實現長時儲能和4-7小時的放電,整體成本最具經濟性。

但抽水蓄能有一個致命弱點——必須尋找水資源和地理結構合適的地方,如果想系統性布局,很多省份和城市并不具備相應的條件。

在新能源并網占比比較低的時候,利用低成本的抽水蓄能為火電配套是非常不錯的方案,但當新能源占比超過15%以上的時候,就需要一種選址靈活、單體投入成本較低、建設周期更短、經濟性也不錯的方案。

在所有新型儲能方案中,最為耀眼的明星就是電化學儲能,這也是我們最看好的儲能方式之一,我們會在下一節詳細分析。除了電化學之外,我們先簡單介紹幾種還未大規模商業化,有些仍處于試驗階段的新型儲能方式:

壓縮空氣儲能:目前體量還非常小,它的工作邏輯是在用電低谷期,把過剩電能將空氣壓縮至高壓,存到儲氣室中,也就是將電能轉化為空氣內能儲存起來。當需要用電時,高壓空氣從儲氣室釋放進入燃燒室,利用燃料燃燒加熱升溫后,驅動燃氣透平發電。在實際應用中,為了節約儲氣室的建設成本,經常是去尋找礦洞來作為天然的儲氣室,這也會受制于地理結構。壓縮空氣的能效比較低,只有65-75%。截至2021年底,壓縮空氣儲能在全球新型儲能裝機規模中,占比為2.3%,商業推廣目前比較少。

飛輪儲能:目前是一個研究重點,但應用場景較小。飛輪儲能是通過低摩擦環境中,高速旋轉的轉子來存儲動能。在“充電”時,電動機會發動將飛輪加速,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儲存;當需要用電時,飛輪轉速下降,透過發電機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給外部供電。整個飛輪儲存裝置是在封閉殼體中,一般是通過磁懸浮技術或真空環境,以減少阻力,保護轉子系統高速運轉。飛輪儲能的優點是能量轉換效率高(高達90%),響應速度快(適合于電網調頻場景),但缺點也非常明顯,可容納電量比較少,并且造價很高,還面臨很多技術性難題,比如怎么設計高強度飛輪轉子?如何設計制造復合軸承?真空狀態下的電機及軸承如何高效冷卻?……

超導磁儲能:還處于研究階段,短期難以商業化。工作邏輯是利用超導線圈直接存儲電磁能,它的功率密度高,響應速度很快,轉換效率也很高,但受限于價格昂貴的超導材料和低溫制冷系統。

熔融鹽儲能:目前占比還很小。熔融鹽是將鹽升溫到熔點之后,形成的一種熔融態液體,基本都是由無機鹽構成的熔融體。工作原理是將多余電能,把熔鹽的溫度增至500 ℃,再存貯至高溫熔鹽罐中,到用電高峰再把高溫熔鹽從罐內取出,在熔鹽換熱器內實現熱量轉換來對水與空氣進行加熱,釋放熱能進行使用。與過去的高溫導熱介質相比,熔融鹽的高溫穩定性比較好。這種方式主要用于冬季供暖。

氫儲能:目前爭議還很大的一種技術路徑。工作邏輯是通過電解水制氫,將多余的電能轉化為氫能儲存起來。氫作為儲能介質,還可以直接用于燃料電池。但目前大規模制氫的技術還不夠成熟,能耗很高,以及配套的氫儲運技術也不夠成熟,能利用氫能的場景也比較少。

雖然儲能技術路徑眾多,但除了抽水蓄能與電化學儲能外,其他路徑無論在成本還是技術成熟度上,都還不足以大規模商業化,很多仍處于小規模實驗性階段。

 

在2021年中國儲能新增裝機量中,總規模5.73吉瓦(GW,1吉瓦=1000兆瓦=100萬千瓦),89.7%為鋰離子電池,即電化學儲能。

2022年3月,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發布《“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儲能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其中電化學儲能系統成本,要較2020年末降低 30%以上,可見電化學儲能備受各方期待。

下面,我們就來著重分析一下電化學儲能:

03 我們為什么看好電化學儲能?

儲能電池與電動車動力電池有何區別?

在新型儲能技術路徑中,電化學儲能是最耀眼的明星,也是我們最看好的儲能方式之一。

電化學儲能本質上就是把電能儲存成化學能,再用化學電池的機制放出來,放到電網中變回電能。電化學儲能包括鋰離子、鈉離子、液流等等形式,其中鋰離子最為成熟,鈉離子和液流還有待技術研發。

電化學相對于抽水蓄能來說,最大的優勢就在于靈活。它可以在小型工商業或者家庭周邊建立小型儲能站,也可以建到大規模的廠站級別,比如在沿海的風電站或沙漠中的光伏電站附近。

電化學儲能中最具商業化潛力的,就是鋰離子電池。鋰電池已經發展多年,隨著電動車的普及,無論是技術成熟度還是成本,都達到每年幾百吉瓦時級別的量產,使儲能電池的成本從原來的3元左右一瓦時,降至現在的1.5元左右一瓦時。

那么,鋰離子儲能電池與電動車的動力電池有何區別?

在原材料和生產線方面,兩者原材料近似度很高,大部分情況下能夠共用生產線,但在其中的添加劑和工藝上會有稍許不同。從量產角度來說,這是鋰離子儲能電池的優勢,也是中國發展電化學儲能,同時與電動車爆發雙輪共振的核心優勢。

不過從研發角度來說,兩者在循環壽命和能量密度方面要求不太一樣。儲能電池要求高循環壽命和安全性,而對能量密度沒有太高要求,但動力電池對能量密度要求高。這個差異使得儲能電池幾乎全部是磷酸鐵鋰,而不用三元材料。

基于這種需求上的差異,在BMS(電池管理系統)上會有不同側重。雖然儲能電池的BMS與動力電池類似,但動力電池安裝在高速運動的電動汽車上,對電池的功率響應速度和功率特性、SOC估算精度、狀態參數計算數量,有更高的要求,這些調節都需要通過BMS實現。

而儲能電池由于充放電更為頻繁,需要側重循環壽命。磷酸鐵鋰儲能電池的循環次數一般是6000次起,甚至到8000次。而動力電池的壽命一般是2000-3000次。從電池結構來看,由于正負極壓實密度、水分、涂布膜密度等因素,會影響電池循環壽命,這些工藝會有稍許不同。

從產業鏈角度來看,兩者的上游幾乎相同,差異主要在產業鏈下游。動力電池是供應主機廠,由于主機廠集中度較高,所以是大B銷售的邏輯,比如電池廠簽約了小鵬、理想或特斯拉,基本上可以保證未來幾年的供貨鎖定期。

但儲能電池主要賣給集成商,中間就有了分銷,并且儲能電池需要結合項目開發周期,會有更多的不確定性,所以基本上是根據訂單來生產。

綜合來看,鋰電池自身的響應速度是毫秒級,能源轉化率能達到85-95%,所以對功率型和電網側儲能都是適用的。再基于它的靈活性,其在電力系統的發電側、電網側、用電側都可以根據需求靈活部署:

發電側:可提高發電的穩定性,包括電力“削峰填谷”、減少棄風棄光;

電網側:可降低輸電的成本,以及調頻、備用容量等,提高電網運行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用電側:可通過峰谷電價差套利,減少企業和用戶用電成本,以及容量費用管理、自發供電等。

對于電化學儲能的另兩種方式,鈉離子電池與液流電池,也是如今重要的潛在方向。

鈉離子電池正處于加緊研發階段,它的工作原理與鋰離子電池相似,改變的是依靠鈉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來運作,替代了鋰離子。

它的優勢在于鈉元素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像食用鹽的氯化鈉就是,鈉基本隨處可得,是地球上的第五大元素,而鋰開采資源有限。并且鈉離子電池的低溫性能更好,充放電性能也維持得比較穩定,比鋰離子電池具有優勢。

但鈉離子電池的缺點在于能量密度低,比鋰離子電池低3倍左右,所以一個單體電池在同樣容量的情況下,鈉離子電池的體積要大最少3倍。

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下,鈉離子電池可能成本更高。因為鋰離子能量密度高,結構件就少,比如裝Pack、裝插箱等等,一個集裝箱下來,鋰離子電池例如裝了3-4 MWh,但是鈉離子電池可能只能裝1 MWh左右。鈉離子電池就需要更多的集裝箱、配更多的電器連接件,以及PCS等等,綜合算下來整個系統集成成本更高。

鈉離子電池的另一個缺點,在于它的循環性能不夠好。鋰離子儲能電池可以做到7000-8000次,但是鈉離子現在還很難超過3000次,如果單體電池不超過3000次,那模塊組合后可能更低,這也是鈉離子的核心研發挑戰。

不過寧德時代正在這方面率先嘗試,不僅在推進鈉離子儲能電池,也在電動車動力電池中,嘗試研發一種Pack組合方式,一層鋰離子電池疊一層鈉離子電池,這樣能夠中和鋰離子電池低溫時表現不佳的問題。

對于釩液流電池,則是更遠期的研發目標。釩液流電池的技術路徑完全不同于鋰離子、鈉離子電池,而是與氫燃料電池原理類似,它是一種活性物質呈循環流動液態的氧化還原電池,它的工作原理是通過釩化合價的變化,來實現電能與化學能之間的轉化。

釩液流電池存在體積大,不易搬運的缺點,但優點也十分突出,主要是使用壽命長(循環次數20000次以上,壽命25年以上);電解液可循環使用;電池容量可擴充性強(可以通過增加電解液儲存器體積增加容量),可用于建造千瓦級到百兆瓦級儲能電站;安全性好等等,釩液流電池的這些特性十分適合作為長時儲能電池。

釩液流電池也被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認定為十三五期間重點發展,并進行應用推廣的重點技術之一。但由于目前技術還不夠成熟,造價和運維成本仍然較高。

除了全釩液流電池,成本更低的鐵鉻液流電池,也有望成為液流電池的主流路線之一。鐵鉻液流電池以原料豐富且價格低廉的鐵離子和鉻離子為活性物質,當儲能時長越長,鐵鉻液流電池的成本優勢越明顯。

鐵鉻液流電池的優勢明顯:綠色安全、低毒性與腐蝕性、運行溫度區間比較大、電解液原材料資源豐富、價格低廉等等。另一方面,鐵鉻液流此前也存在鉻活性偏低和容易析氫等問題,但是基于長時儲能的迫切需求,國內外團隊都在加速突破這些問題,并取得一些不錯的成果。

綜合來看,我們認為鋰離子電池(以磷酸鐵鋰為主)依然會是未來5-10年電化學儲能的主流路徑。如果從整體占比來看,抽蓄在2020年高達95%左右,電化學在剩下的5%中占據大頭。但未來在整個儲能市場變大的同時,電化學占比會逐年升高,以每年新增占比2-3%的速度增長,到2025年占比可能達到15%左右。

當然無論是哪一種儲能技術,因為儲能本身不生產價值,而是一種存儲介質,最關鍵的因素還是經濟性,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套電化學儲能系統的典型價值鏈是怎樣的。

04 一套電化學儲能系統的價值鏈分析

一套典型的儲能電池系統,主要包括了電池、PCS變流器、BMS 電池管理系統、EMS溫控系統等核心環節。

前面的電池環節屬于電化學,后面的都屬于電子電氣。其中電池占據整個價值鏈的核心,50-60%的成本都在電池。剩下的PCS 20%左右、BMS 8%左右、EMS3%左右,剩下的是電纜、控制柜、集裝箱等工程成本。

電池需要技術沉淀和積累,小批量生產時很多問題不容易暴露,但在大規模出貨時,對一致性要求非常高,比如當上萬顆電芯組合在一起時,需要保持每一個的內阻等各種各樣的參數在合理范圍內,維持穩定狀態。技術水平與質量的差異,在第7-10年時會有明顯差別。

一個典型的電化學儲能系統是:

首先,不同的電芯通過并聯,形成一個模組,模組包在外殼中,外殼會安裝散熱系統,比如風冷系統會裝上風扇,把熱風抽出來,也會裝上一些 MSD(斷路開關),以保護電池安全。

眾多模組會插在一個電池插箱里,電池插箱會裝有電池管理單元,它會監測和管理整個模組電池的溫度、電壓以及電流狀態。

然后,眾多電池插箱會搭上一個電池架串聯在一起,形成大的電池簇,一個常規電池集裝箱會裝15-20個電池簇,每個電池簇之間再進行串聯。在電池集裝箱層面,會形成BMS電池管理系統和EMS溫控系統。同時,在每個電池集裝箱中,還會配置一個消防系統。

最后,每個電池集裝箱都是直流輸出,形成匯流,其中會經過PCS儲能變流器,讓直流電變交流電,再經過升壓、變壓裝置,把交流電從1000 V或1500 V,升到35 kV或110 kV,以匹配電網接入點的電壓等級。

由于PCS環節與光伏電站有類似之處,所以很多儲能變流器廠家,都是從光伏逆變器轉變而來。不過儲能與光伏、風電所需并不完全一樣,光伏與風電主要是逆變器,是從直流變交流,然后就上電網了。

但儲能既是一個電源點,又是一個負荷,需要雙向,不僅僅是逆變器實現的從直流變交流。主要的差異在軟件算法,和需要加一個小型微單機的能源管理系統,來適應電網的網架結構安全,保證頻率品質。

目前,由于PCS賽道的集中度并不高,這一點與電池不同,電池廠商的規模效應非常明顯,能不斷降低成本。PCS是一個電氣化產品,本身不需要像電池那么大的產能投入,反而需要更好的靈活度,所以有很多品牌在群雄逐鹿,在用戶側、工商業的儲能中,都會有很多應用。

對于BMS(電池管理系統)來說,也是電池綜合效率非常重要的一環。例如特斯拉的電池包配電容量不是最高的,但因為BMS優化的足夠好,所以仍然能實現比較高的續航里程,并且對電池壽命保障比較好。BMS能監控每一個電池單元的溫度、電流、電壓、內阻等情況,保證其在穩定合適的環境下運作,避免電壓不均衡和不一致性帶來的減損效率甚至熱失控風險,儲能電池也是同樣的道理。

對于EMS(溫控系統)來說,由于涉及電網調度,往往需要與電網建立深度聯系。從技術路線來說,有的偏向液冷,有的偏向風冷,往往是從商用車或數控機床轉型過來,解決方案相對成熟。

最后的環節是集成,儲能作為一個終端產品,需要集成商把各環節全部整合起來,根據不同場景來具體配置,一體化和模塊化是大趨勢。

如今,儲能最大的瓶頸在于成本。今年,國家能源局在《“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中,設定了一個重要目標——2025年電化學儲能技術的系統成本要降低30%以上。以2021年儲能系統平均單價1.49元/Wh計算,降本30%對應的單價是1.043元/Wh。

但由于國際環境動蕩與需求暴增,磷酸鐵鋰的原材料價格也在飆升。降本30%的大目標,需要從全生命周期來理解,一方面是新增裝機量大幅提升,規模效應將令成本下降;另一方面在于循環壽命,如果能夠從5000次增加到1萬次,度電成本也會大幅下降,抽水蓄能之所以便宜,也是因為使用期限非常長。

如今,新型儲能正成為新一輪發展熱潮,國內電化學儲能電池2021年出貨量較2020年增長超4倍。

如果從全球來看也都在高速增長。2021年全球新增儲能規模10.2吉瓦,同比增長117%。美國、中國和歐洲占據了全球新增電化學儲能市場份額的80%以上,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大機會。2022年無疑會迎來更高速的爆發期。

新型儲能不僅與光伏、風電聯動,儲能電池與電動車動力電池也會形成產業共振。當電動車保有量達到現在的3-5倍規模時,對儲能的驅動力會非常強。因為在充電高峰,對大電網的沖擊也會比較大,需要配備像蓄水池一樣的緩沖儲能系統。

從技術路徑來看,抽水蓄能依然會占據大頭,以磷酸鐵鋰為主的電化學儲能會快速上升,但最終肯定會形成多種儲能技術路線并存的狀態,鈉離子電池、液流電池、飛輪儲能等等也會占據一席之地。

在儲能系列的下一篇里,我們將分析誰來為儲能買單,包括國內三大市場——電源側、電網側、用電側的具體經濟性測算和潛在市場增量,以及海外儲能的市場機會。如果您在儲能領域從業或創業,也歡迎與我們深度交流。

參考資料

中金公司:儲能專題:他山之石,詳解海外電化學儲能市場

天風證券:鋰電儲能應用場景、經濟性與中期空間探討

東方證券:儲能市場加速開啟,商業模式未來可期

中信證券:變革開啟,儲能加速

招銀國際:東風將至,快速上行賽道潛力巨大

東吳證券:聚勢前行,如日方升,開啟萬億藍海新篇章

華創證券:儲能行業系列報告一:新能源行業的下一個千億級賽道

民生證券:電化學儲能行業深度研究報告:能源革命下一站,征途是星辰大海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英國“8·9”大停電事故分析及對中國電網的啟示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2021年中國儲能技術研究進展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儲能的應用現狀和發展趨勢分析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能源革命中的電化學儲能技術

清華大學:面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的季節性儲能綜述與展望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发布评论

您至少需输入5个字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能源革命下一站,新型儲能大爆發

從動力電池延展出來,以電化學為主的新型儲能正在快速規模化。

文|經緯創投

在多項政策的強力刺激下,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裝機量正在飆升,帶動了與之配套的儲能爆發。從動力電池延展出來,以電化學為主的新型儲能正在快速規?;?。經緯十分看好整個新能源產業鏈,已經布局了理想、小鵬等主機廠,容百科技、易鴻、和潤達、西恩科技等動力電池產業鏈相關,我們也非常看好光伏、新型儲能等能源結構轉型大賽道,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分析新型儲能。

2019年8月9日下午5點,英國被迫按下暫停鍵。

英格蘭與威爾士電網突然崩潰,導致大規模停電。倫敦最繁忙的國王十字車站,被迫臨時緊急關閉,大量旅客滯留;還有很多市民被困在地鐵中,那些備用電源不足的醫院也被迫暫停。在這個夏日的黃昏,100萬人陷入彷徨。

16點52分33.49秒,因雷擊導致一個變電站的線路短路,雖然故障被很快清除,但導致分布式電源第一次脫網及主力電網變薄弱;

16點52分33.728秒,位于北海全球最大的Hornsea霍恩海上風力發電站,出現風電出力大幅下降。由于英國一直在大力推進清潔能源,全國40%電力依靠風力與光伏發電,而這些新能源的致命弱點,就是不夠穩定。

16點52分34秒-53分58秒,小巴福德電站蒸汽機組出現了一系列停機,分布式電源脫網規模擴大。自此,因雷擊而脫網的分布式電源、霍恩風電場、小巴福德蒸汽機組三者疊加導致電網損失了總負荷的6.5%,頻率大幅下降,諸多地區開始停電。

圖片來源:BBC

事故分析表明,這是一起因高比例清潔能源(風電)并網,而電力系統備用不足,導致的電網崩潰事故。由于新能源發電大量替代傳統能源發電,導致電力系統抵御功率差額的能力下降。在電力系統接連出現擾動時,系統備用不足,不能及時彌補功率缺額,導致了事故發生。

最終,幸好抽水蓄能機組及時增加出力,阻止事故進一步擴大,由此可見儲能對于高比例新能源并網時的重要性。

無論是風電,還是光伏,都非常依賴天氣本身。比如光伏往往在正午達到高峰,到了晚上就無電可用,但晚上恰恰是用電高峰,就不得不用其他能源來調峰,對電網的負荷極大。

在中國碳中和的大目標下,國家能源局給出了快速提升光伏、風電等清潔能源的計劃,這就要求大規模、系統性的儲能配套。目前全球最多的傳統儲能手段就是抽水蓄能,而在新型儲能里,電化學儲能增速驚人。

今天這篇深度分析文章,是“碳中和”科創匯的第3篇,我們來關注新型儲能,聚焦電化學儲能。我們會先總結有哪些儲能方式,以及其技術迭代潛力、市場增量空間如何?在新能源發電占比提升的大勢之下,不同儲能方式能滿足哪些場景需求?以及儲能的經濟性分析,誰為儲能買單?以下,Enjoy:

儲能為什么大爆發?有哪些新型儲能方式?

我們為什么看好電化學儲能?儲能電池與電動車動力電池有何區別?

一套電化學儲能系統的價值鏈分析

01 儲能為什么大爆發?

要想理解為什么儲能會爆發,需要先理解電網。

電的速度很快,以光速傳送,所以發電、輸電、配電,需要在瞬時同步完成,整個電力系統時刻處于一個動態的平衡狀態。當電網正常運行時,發電機發出的有功功率,和負載消耗的有功功率,是相平衡的,整個系統的頻率維持在額定值。

當電源功率大于負荷功率時,系統頻率升高,反之則降低。因此電網需要通過一次調頻、二次調頻等手段,保證頻率在合理范圍內,否則會發生頻率崩潰,造成大面積停電,就像本文一開始英國2019年大停電那次事故一樣。

電力系統有很高的穩定性要求。

但風電、光伏等新能源,一個致命弱點就是具有很強的間歇性和波動性。對于風電來說,萬一某一時段風力變弱了,甚至沒風了怎么辦?對于光伏來說,萬一某一個月經常下雨,沒有太陽怎么辦?并且一般光照都是在正午最強,晚上最弱,其發電功率也是波動的。

這種不穩定是電網的噩夢,必須通過其他方式來進行調峰。新能源這種忽大忽小的電力供應,例如風電日波動最大幅度可達裝機容量的80%,會令整個電網變脆弱,如果遭遇極端天氣,電網崩潰風險很大,這在美國和歐洲都發生過,以至于風電和光伏一度被電力人士稱為“垃圾電”。

在這種高波動性下,如果沒有儲能,像青海、內蒙等地的風光電,在光照或風力充足的情況下,發了很多電卻用不完,就面臨很高的棄光、棄風率。

國際能源署(IEA)曾給出一個指導意見,把電網吸納間歇性可再生能源(風電、光伏)的比例劃分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低于3%,對于電網運行基本沒有影響。

第二階段:在3%-15%之間,對電網沖擊較小,可通過預測間歇性可再生能源機組發力,以及加強調度的方式,平抑波動性和間歇性。

第三階段:在15%-25%之間,對電網沖擊較大,此時電網靈活性要求大大增加,短期內需要增加調頻電站,中長期需引入儲能。

第四階段:在25%-50%之間,電網穩定性面臨挑戰,部分時段100%電力由間歇性可再生能源提供,所有的電廠都必須配置儲能靈活運行,以應對電源端和負荷端的隨機變化。

打個比喻,電網就像一條大河,如果只有1-2條小支流匯入的時候,對大河整體的水流量沒有太大影響,對水面起伏也沒有太大影響。但當支流越來越多,并且有時候一些支流有水、有時候沒水的時候,河流主干道的水位起伏變化就大了,就必須進行調節。當新能源占比超過15%以上時,用儲能技術來“削峰填谷”就勢在必行。

特別是在電動車占比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充電樁的數量還會高速增長,在充電高峰對大電網的沖擊也會比較大,配備一個像蓄水池一樣的緩沖儲能系統,也是發展國內儲能業務的主要推動力之一,它與電動車保有量密切相關。

國內儲能的大爆發,來源于政策變化。在碳中和、提升能源自給率的大背景下,國家能源局在《關于2021年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中,計劃2030年風電光伏裝機總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而截至2020年底,風光總量不過6.3億千瓦,這一目標意味著在未來10年中,風電與光伏要各新增3億千瓦。

而對于配套的儲能行業,自2020年開始有密集政策出臺,特別是2021年至今有很多具體落地的政策發布,包括強制光伏、風電配儲政策,要求新增裝機必須配置15-20%的儲能。這個比例是根據光伏電站在夜晚功率曲線下降、或是風力減弱的情況下,還要繼續保證2小時的電力輸入計算得出的。

根據國家電網的測算,2035年前,風、光裝機規模分別將達到7億、6.5億千瓦,全國風電、太陽能日最大波動率預計分別達1.56億、4.16億千瓦,大大超出目前調節能力,迫切需要重新構建調峰體系,以具備應對新能源5億千瓦左右的日功率波動的調節能力。

一方面,儲能可通過削峰填谷,解決峰谷時段發電量與用電負荷不匹配;另一方面,可以參與提供電力輔助服務,解決風光發電的波動性導致的電網不穩定。此外,靈活配置的儲能系統,還可以增加電量本地消納,減少輸電系統的建設成本。

綜合來看,強制配儲將成為短期發電側的爆發增長點。在電網側和用電側,政策驅動下的儲能需求也會穩步推進,峰谷電價和地方補貼等等,都對工業和戶用儲能有積極推動作用。

02 有哪些新型儲能方式?

由于電力即發即用的特性,儲能就是把電能通過物理或者化學介質,轉換為其他形式的能量。

所以儲能方式五花八門,主要的包括抽水蓄能、電化學儲能、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熔融鹽儲能、電磁儲能、氫能儲能等等。

歷史最為悠久、技術最為成熟的儲能方式是抽水蓄能。它其實非常簡單,就是把多余的電力輸入抽水機組,利用水壩的高低差,把水從低位抽到高位。當需要用電時,再開閘放水發電。它所能儲備的電量非常大。

從2000年到2020年,抽水蓄能占到全球累計裝機量的90%。之所以能占這么大比例,關鍵在于它的經濟性。雖然抽水蓄能的投入非常大,一般是30-50億起步,也需要5-8年建成,相當于修建一個小型水庫,但它的生命周期遠超過其他儲能方式,高達50-60年的應用期限,并且抽水蓄能的放電量都是吉瓦時級別,可以實現長時儲能和4-7小時的放電,整體成本最具經濟性。

但抽水蓄能有一個致命弱點——必須尋找水資源和地理結構合適的地方,如果想系統性布局,很多省份和城市并不具備相應的條件。

在新能源并網占比比較低的時候,利用低成本的抽水蓄能為火電配套是非常不錯的方案,但當新能源占比超過15%以上的時候,就需要一種選址靈活、單體投入成本較低、建設周期更短、經濟性也不錯的方案。

在所有新型儲能方案中,最為耀眼的明星就是電化學儲能,這也是我們最看好的儲能方式之一,我們會在下一節詳細分析。除了電化學之外,我們先簡單介紹幾種還未大規模商業化,有些仍處于試驗階段的新型儲能方式:

壓縮空氣儲能:目前體量還非常小,它的工作邏輯是在用電低谷期,把過剩電能將空氣壓縮至高壓,存到儲氣室中,也就是將電能轉化為空氣內能儲存起來。當需要用電時,高壓空氣從儲氣室釋放進入燃燒室,利用燃料燃燒加熱升溫后,驅動燃氣透平發電。在實際應用中,為了節約儲氣室的建設成本,經常是去尋找礦洞來作為天然的儲氣室,這也會受制于地理結構。壓縮空氣的能效比較低,只有65-75%。截至2021年底,壓縮空氣儲能在全球新型儲能裝機規模中,占比為2.3%,商業推廣目前比較少。

飛輪儲能:目前是一個研究重點,但應用場景較小。飛輪儲能是通過低摩擦環境中,高速旋轉的轉子來存儲動能。在“充電”時,電動機會發動將飛輪加速,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儲存;當需要用電時,飛輪轉速下降,透過發電機將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給外部供電。整個飛輪儲存裝置是在封閉殼體中,一般是通過磁懸浮技術或真空環境,以減少阻力,保護轉子系統高速運轉。飛輪儲能的優點是能量轉換效率高(高達90%),響應速度快(適合于電網調頻場景),但缺點也非常明顯,可容納電量比較少,并且造價很高,還面臨很多技術性難題,比如怎么設計高強度飛輪轉子?如何設計制造復合軸承?真空狀態下的電機及軸承如何高效冷卻?……

超導磁儲能:還處于研究階段,短期難以商業化。工作邏輯是利用超導線圈直接存儲電磁能,它的功率密度高,響應速度很快,轉換效率也很高,但受限于價格昂貴的超導材料和低溫制冷系統。

熔融鹽儲能:目前占比還很小。熔融鹽是將鹽升溫到熔點之后,形成的一種熔融態液體,基本都是由無機鹽構成的熔融體。工作原理是將多余電能,把熔鹽的溫度增至500 ℃,再存貯至高溫熔鹽罐中,到用電高峰再把高溫熔鹽從罐內取出,在熔鹽換熱器內實現熱量轉換來對水與空氣進行加熱,釋放熱能進行使用。與過去的高溫導熱介質相比,熔融鹽的高溫穩定性比較好。這種方式主要用于冬季供暖。

氫儲能:目前爭議還很大的一種技術路徑。工作邏輯是通過電解水制氫,將多余的電能轉化為氫能儲存起來。氫作為儲能介質,還可以直接用于燃料電池。但目前大規模制氫的技術還不夠成熟,能耗很高,以及配套的氫儲運技術也不夠成熟,能利用氫能的場景也比較少。

雖然儲能技術路徑眾多,但除了抽水蓄能與電化學儲能外,其他路徑無論在成本還是技術成熟度上,都還不足以大規模商業化,很多仍處于小規模實驗性階段。

 

在2021年中國儲能新增裝機量中,總規模5.73吉瓦(GW,1吉瓦=1000兆瓦=100萬千瓦),89.7%為鋰離子電池,即電化學儲能。

2022年3月,國家發改委和能源局發布《“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儲能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其中電化學儲能系統成本,要較2020年末降低 30%以上,可見電化學儲能備受各方期待。

下面,我們就來著重分析一下電化學儲能:

03 我們為什么看好電化學儲能?

儲能電池與電動車動力電池有何區別?

在新型儲能技術路徑中,電化學儲能是最耀眼的明星,也是我們最看好的儲能方式之一。

電化學儲能本質上就是把電能儲存成化學能,再用化學電池的機制放出來,放到電網中變回電能。電化學儲能包括鋰離子、鈉離子、液流等等形式,其中鋰離子最為成熟,鈉離子和液流還有待技術研發。

電化學相對于抽水蓄能來說,最大的優勢就在于靈活。它可以在小型工商業或者家庭周邊建立小型儲能站,也可以建到大規模的廠站級別,比如在沿海的風電站或沙漠中的光伏電站附近。

電化學儲能中最具商業化潛力的,就是鋰離子電池。鋰電池已經發展多年,隨著電動車的普及,無論是技術成熟度還是成本,都達到每年幾百吉瓦時級別的量產,使儲能電池的成本從原來的3元左右一瓦時,降至現在的1.5元左右一瓦時。

那么,鋰離子儲能電池與電動車的動力電池有何區別?

在原材料和生產線方面,兩者原材料近似度很高,大部分情況下能夠共用生產線,但在其中的添加劑和工藝上會有稍許不同。從量產角度來說,這是鋰離子儲能電池的優勢,也是中國發展電化學儲能,同時與電動車爆發雙輪共振的核心優勢。

不過從研發角度來說,兩者在循環壽命和能量密度方面要求不太一樣。儲能電池要求高循環壽命和安全性,而對能量密度沒有太高要求,但動力電池對能量密度要求高。這個差異使得儲能電池幾乎全部是磷酸鐵鋰,而不用三元材料。

基于這種需求上的差異,在BMS(電池管理系統)上會有不同側重。雖然儲能電池的BMS與動力電池類似,但動力電池安裝在高速運動的電動汽車上,對電池的功率響應速度和功率特性、SOC估算精度、狀態參數計算數量,有更高的要求,這些調節都需要通過BMS實現。

而儲能電池由于充放電更為頻繁,需要側重循環壽命。磷酸鐵鋰儲能電池的循環次數一般是6000次起,甚至到8000次。而動力電池的壽命一般是2000-3000次。從電池結構來看,由于正負極壓實密度、水分、涂布膜密度等因素,會影響電池循環壽命,這些工藝會有稍許不同。

從產業鏈角度來看,兩者的上游幾乎相同,差異主要在產業鏈下游。動力電池是供應主機廠,由于主機廠集中度較高,所以是大B銷售的邏輯,比如電池廠簽約了小鵬、理想或特斯拉,基本上可以保證未來幾年的供貨鎖定期。

但儲能電池主要賣給集成商,中間就有了分銷,并且儲能電池需要結合項目開發周期,會有更多的不確定性,所以基本上是根據訂單來生產。

綜合來看,鋰電池自身的響應速度是毫秒級,能源轉化率能達到85-95%,所以對功率型和電網側儲能都是適用的。再基于它的靈活性,其在電力系統的發電側、電網側、用電側都可以根據需求靈活部署:

發電側:可提高發電的穩定性,包括電力“削峰填谷”、減少棄風棄光;

電網側:可降低輸電的成本,以及調頻、備用容量等,提高電網運行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用電側:可通過峰谷電價差套利,減少企業和用戶用電成本,以及容量費用管理、自發供電等。

對于電化學儲能的另兩種方式,鈉離子電池與液流電池,也是如今重要的潛在方向。

鈉離子電池正處于加緊研發階段,它的工作原理與鋰離子電池相似,改變的是依靠鈉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來運作,替代了鋰離子。

它的優勢在于鈉元素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像食用鹽的氯化鈉就是,鈉基本隨處可得,是地球上的第五大元素,而鋰開采資源有限。并且鈉離子電池的低溫性能更好,充放電性能也維持得比較穩定,比鋰離子電池具有優勢。

但鈉離子電池的缺點在于能量密度低,比鋰離子電池低3倍左右,所以一個單體電池在同樣容量的情況下,鈉離子電池的體積要大最少3倍。

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下,鈉離子電池可能成本更高。因為鋰離子能量密度高,結構件就少,比如裝Pack、裝插箱等等,一個集裝箱下來,鋰離子電池例如裝了3-4 MWh,但是鈉離子電池可能只能裝1 MWh左右。鈉離子電池就需要更多的集裝箱、配更多的電器連接件,以及PCS等等,綜合算下來整個系統集成成本更高。

鈉離子電池的另一個缺點,在于它的循環性能不夠好。鋰離子儲能電池可以做到7000-8000次,但是鈉離子現在還很難超過3000次,如果單體電池不超過3000次,那模塊組合后可能更低,這也是鈉離子的核心研發挑戰。

不過寧德時代正在這方面率先嘗試,不僅在推進鈉離子儲能電池,也在電動車動力電池中,嘗試研發一種Pack組合方式,一層鋰離子電池疊一層鈉離子電池,這樣能夠中和鋰離子電池低溫時表現不佳的問題。

對于釩液流電池,則是更遠期的研發目標。釩液流電池的技術路徑完全不同于鋰離子、鈉離子電池,而是與氫燃料電池原理類似,它是一種活性物質呈循環流動液態的氧化還原電池,它的工作原理是通過釩化合價的變化,來實現電能與化學能之間的轉化。

釩液流電池存在體積大,不易搬運的缺點,但優點也十分突出,主要是使用壽命長(循環次數20000次以上,壽命25年以上);電解液可循環使用;電池容量可擴充性強(可以通過增加電解液儲存器體積增加容量),可用于建造千瓦級到百兆瓦級儲能電站;安全性好等等,釩液流電池的這些特性十分適合作為長時儲能電池。

釩液流電池也被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認定為十三五期間重點發展,并進行應用推廣的重點技術之一。但由于目前技術還不夠成熟,造價和運維成本仍然較高。

除了全釩液流電池,成本更低的鐵鉻液流電池,也有望成為液流電池的主流路線之一。鐵鉻液流電池以原料豐富且價格低廉的鐵離子和鉻離子為活性物質,當儲能時長越長,鐵鉻液流電池的成本優勢越明顯。

鐵鉻液流電池的優勢明顯:綠色安全、低毒性與腐蝕性、運行溫度區間比較大、電解液原材料資源豐富、價格低廉等等。另一方面,鐵鉻液流此前也存在鉻活性偏低和容易析氫等問題,但是基于長時儲能的迫切需求,國內外團隊都在加速突破這些問題,并取得一些不錯的成果。

綜合來看,我們認為鋰離子電池(以磷酸鐵鋰為主)依然會是未來5-10年電化學儲能的主流路徑。如果從整體占比來看,抽蓄在2020年高達95%左右,電化學在剩下的5%中占據大頭。但未來在整個儲能市場變大的同時,電化學占比會逐年升高,以每年新增占比2-3%的速度增長,到2025年占比可能達到15%左右。

當然無論是哪一種儲能技術,因為儲能本身不生產價值,而是一種存儲介質,最關鍵的因素還是經濟性,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套電化學儲能系統的典型價值鏈是怎樣的。

04 一套電化學儲能系統的價值鏈分析

一套典型的儲能電池系統,主要包括了電池、PCS變流器、BMS 電池管理系統、EMS溫控系統等核心環節。

前面的電池環節屬于電化學,后面的都屬于電子電氣。其中電池占據整個價值鏈的核心,50-60%的成本都在電池。剩下的PCS 20%左右、BMS 8%左右、EMS3%左右,剩下的是電纜、控制柜、集裝箱等工程成本。

電池需要技術沉淀和積累,小批量生產時很多問題不容易暴露,但在大規模出貨時,對一致性要求非常高,比如當上萬顆電芯組合在一起時,需要保持每一個的內阻等各種各樣的參數在合理范圍內,維持穩定狀態。技術水平與質量的差異,在第7-10年時會有明顯差別。

一個典型的電化學儲能系統是:

首先,不同的電芯通過并聯,形成一個模組,模組包在外殼中,外殼會安裝散熱系統,比如風冷系統會裝上風扇,把熱風抽出來,也會裝上一些 MSD(斷路開關),以保護電池安全。

眾多模組會插在一個電池插箱里,電池插箱會裝有電池管理單元,它會監測和管理整個模組電池的溫度、電壓以及電流狀態。

然后,眾多電池插箱會搭上一個電池架串聯在一起,形成大的電池簇,一個常規電池集裝箱會裝15-20個電池簇,每個電池簇之間再進行串聯。在電池集裝箱層面,會形成BMS電池管理系統和EMS溫控系統。同時,在每個電池集裝箱中,還會配置一個消防系統。

最后,每個電池集裝箱都是直流輸出,形成匯流,其中會經過PCS儲能變流器,讓直流電變交流電,再經過升壓、變壓裝置,把交流電從1000 V或1500 V,升到35 kV或110 kV,以匹配電網接入點的電壓等級。

由于PCS環節與光伏電站有類似之處,所以很多儲能變流器廠家,都是從光伏逆變器轉變而來。不過儲能與光伏、風電所需并不完全一樣,光伏與風電主要是逆變器,是從直流變交流,然后就上電網了。

但儲能既是一個電源點,又是一個負荷,需要雙向,不僅僅是逆變器實現的從直流變交流。主要的差異在軟件算法,和需要加一個小型微單機的能源管理系統,來適應電網的網架結構安全,保證頻率品質。

目前,由于PCS賽道的集中度并不高,這一點與電池不同,電池廠商的規模效應非常明顯,能不斷降低成本。PCS是一個電氣化產品,本身不需要像電池那么大的產能投入,反而需要更好的靈活度,所以有很多品牌在群雄逐鹿,在用戶側、工商業的儲能中,都會有很多應用。

對于BMS(電池管理系統)來說,也是電池綜合效率非常重要的一環。例如特斯拉的電池包配電容量不是最高的,但因為BMS優化的足夠好,所以仍然能實現比較高的續航里程,并且對電池壽命保障比較好。BMS能監控每一個電池單元的溫度、電流、電壓、內阻等情況,保證其在穩定合適的環境下運作,避免電壓不均衡和不一致性帶來的減損效率甚至熱失控風險,儲能電池也是同樣的道理。

對于EMS(溫控系統)來說,由于涉及電網調度,往往需要與電網建立深度聯系。從技術路線來說,有的偏向液冷,有的偏向風冷,往往是從商用車或數控機床轉型過來,解決方案相對成熟。

最后的環節是集成,儲能作為一個終端產品,需要集成商把各環節全部整合起來,根據不同場景來具體配置,一體化和模塊化是大趨勢。

如今,儲能最大的瓶頸在于成本。今年,國家能源局在《“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中,設定了一個重要目標——2025年電化學儲能技術的系統成本要降低30%以上。以2021年儲能系統平均單價1.49元/Wh計算,降本30%對應的單價是1.043元/Wh。

但由于國際環境動蕩與需求暴增,磷酸鐵鋰的原材料價格也在飆升。降本30%的大目標,需要從全生命周期來理解,一方面是新增裝機量大幅提升,規模效應將令成本下降;另一方面在于循環壽命,如果能夠從5000次增加到1萬次,度電成本也會大幅下降,抽水蓄能之所以便宜,也是因為使用期限非常長。

如今,新型儲能正成為新一輪發展熱潮,國內電化學儲能電池2021年出貨量較2020年增長超4倍。

如果從全球來看也都在高速增長。2021年全球新增儲能規模10.2吉瓦,同比增長117%。美國、中國和歐洲占據了全球新增電化學儲能市場份額的80%以上,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大機會。2022年無疑會迎來更高速的爆發期。

新型儲能不僅與光伏、風電聯動,儲能電池與電動車動力電池也會形成產業共振。當電動車保有量達到現在的3-5倍規模時,對儲能的驅動力會非常強。因為在充電高峰,對大電網的沖擊也會比較大,需要配備像蓄水池一樣的緩沖儲能系統。

從技術路徑來看,抽水蓄能依然會占據大頭,以磷酸鐵鋰為主的電化學儲能會快速上升,但最終肯定會形成多種儲能技術路線并存的狀態,鈉離子電池、液流電池、飛輪儲能等等也會占據一席之地。

在儲能系列的下一篇里,我們將分析誰來為儲能買單,包括國內三大市場——電源側、電網側、用電側的具體經濟性測算和潛在市場增量,以及海外儲能的市場機會。如果您在儲能領域從業或創業,也歡迎與我們深度交流。

參考資料

中金公司:儲能專題:他山之石,詳解海外電化學儲能市場

天風證券:鋰電儲能應用場景、經濟性與中期空間探討

東方證券:儲能市場加速開啟,商業模式未來可期

中信證券:變革開啟,儲能加速

招銀國際:東風將至,快速上行賽道潛力巨大

東吳證券:聚勢前行,如日方升,開啟萬億藍海新篇章

華創證券:儲能行業系列報告一:新能源行業的下一個千億級賽道

民生證券:電化學儲能行業深度研究報告:能源革命下一站,征途是星辰大海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英國“8·9”大停電事故分析及對中國電網的啟示

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2021年中國儲能技術研究進展

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儲能的應用現狀和發展趨勢分析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能源革命中的電化學儲能技術

清華大學:面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的季節性儲能綜述與展望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正安县| 武夷山市| 三台县| 长垣县| 当雄县| 修武县| 湟源县| 枣阳市| 察雅县| 法库县| 上栗县| 锦州市| 大丰市| 宁国市| 商河县| 卢氏县| 遂平县| 云梦县| 通化县| 东乌珠穆沁旗| 永定县| 望城县| 曲阜市| 沅陵县| 梅州市| 临沭县| 合肥市| 通榆县| 阳曲县| 祁连县| 霞浦县| 昌宁县| 太康县| 岐山县| 常熟市| 河津市| 弥渡县| 宁波市| 琼中| 莲花县| 白银市|

下载界面新闻

微信公众号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