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品牌數讀
運動服飾是服飾行業的幸存者。
受疫情影響,虧損是上市服飾企業上半年的常態。在近期披露的諸家財報中,朗姿股份凈利潤同比減少90.09%、慕尚集團純利同比減少約90%、美邦預計上半年虧損至少為6億元、達芙妮上半年內集團凈利潤將大跌50%~70%……
但運動服飾卻顯示出較強的彈性。8月12日,李寧發布2022年上半年中期報告。數據顯示,李寧集團收入124.1億元,同比上升21.7%;毛利62億元,同比上升8.8%;經營利潤26.4億元,同比上升4.1%;經營利潤率由24.9%下降至21.3 %;凈利率由19.2%下降至17.6%;毛利率下降5.9個百分點至50.0%。
走出不同行情的是,耐克第四季財報大中華區銷售額同比下降19%,連續三個季度出現負增長;阿迪達斯大中華區第二季度銷售額下降35%,連續五個季度業績下滑,低迷的市場環境下,李寧成為了幸運兒。
財報解釋稱,本期受上海、深圳等諸多大城市疫情的影響,以布局都市為主的直營渠道經營受到沖擊,收入擴張步伐放緩,同比增長率為10.8%。
線下門店直接承擔了疫情的影響,但新店給了李寧更多信心。李寧集團聯席行政總裁錢煒在會上表示, 集團繼續堅持商品和賣場效率為核心的業務策略,注重單店經營表現,新開店平價月店效約45萬元,而店鋪面積超300平方米的大店流水占比提升近10%。
開大店、優化低坪效門店、門店形象升級、聚焦購物中心,李寧希望在門店上的花式動作提升坪效,真正建立零售思維。李寧還在財報中透露,“拓展購物中心渠道及高效大店”。
在深化品牌和渠道轉型之上,李寧旗下多個品牌擴張與優化并舉,同時通過不同品牌、不同城市的搭配試驗出更高效的門店和品牌的搭配模型。
千家購物中心門店,李寧斷崖式領先
在“拓展購物中心及高坪效大店”的目標下,購物中心門店布局重要性凸顯。
根據贏商大數據,在全國24城5萬方以上購物中心中,李寧、中國李寧、高級運動時尚子品牌LI-NING 1990、高端時尚運動系列LNG及李寧YOUNG等多個品牌都是購物中心的座上賓。除李寧YONG外,李寧在購物中心共有1217個銷售點。但在運動服飾品牌中,與NIKE 1434家、adidas 1591家尚有一定差距。
在購物中心千家門店中,品牌李寧門店數以985家斷層式領先,中國李寧216家,LNG15家,LI-NING 1990 為5家。
分品牌來看,品牌李寧在大眾和中檔購物中心中布局較多,大眾購物中心304家,中檔553家,中高檔78家,高檔24家。在城市選址上,憑借多年的積累,李寧的城市布局相對集中。贏商大數據顯示,李寧購物中心門店前三的省份分別為廣東116家、江蘇113家和浙江58家。聚焦到購物中心的商圈類型上,品牌李寧更加偏愛成熟型(59%)、區域型(62%)商圈。
中國李寧“更貴”,不僅產品價位上提檔,中國李寧的“貴”亦體現在購物中心的選址上。中國李寧所進駐的項目集中在中檔及以上(中檔56%,中高檔28%,高檔13%),在商圈偏好上,中國李寧進駐區域型(59%)、成熟型(81%)商圈為主,非商圈購物中心占比僅為7%。相較于主品牌李寧而言,中國李寧更加依賴商圈和購物中心帶來的客流,商圈和購物中心的檔次為中國李寧背書。
除了兩大主品牌,高級運動時尚子品牌LI-NING 1990進入了加速拓展期。2021年11月北京僑福芳草地首店開業后,今年又官宣了杭州武林銀泰(8月開業)和福州萬象城(6月開業)兩家門店。
高端時尚運動系列LNG的城市選址則較為分散,但整體上不偏離一線城市、強二線城市和二線城市,是李寧集團旗下對商圈成熟度倚重最高的子品牌,全國16家購物中心門店中13家位于成熟商圈。
品牌選址各有偏好,但在核心城市的搭配上,李寧也想盡可能發揮品牌間協同效應。
盤踞上北深,子品牌同場競技
品牌數讀比較發現,在城市選擇上,上海、北京、深圳依然是李寧的戰略腹地,包括旗下所有品牌購物中心門店數分別為78家、68家和51家。
在上海,李寧的整體布局以成熟商圈為主,市級商圈和區域商圈搭配開店,但在一個商圈內的門店不會超過4家,說明在上海,李寧不僅服務于區域客群,也通過市級商圈的標桿門店提升影響力。門店數最多的是大寧商圈,共有3家李寧門店外加1個中國李寧門店,遍布商圈內4個商業體;南京西路商圈里,最大程度展現了李寧品牌的多樣化,李寧進駐晶品購物中心,LNG和中國李寧進駐興業太古匯,LNG和中國李寧均位于B1層;在徐家匯商圈,中國李寧分別進駐了上海美羅城和上海港匯恒隆廣場,二者呈對角線分布。
在北京,李寧旗下品牌在商圈內密集程度與上海相差無幾,但對于成熟商圈和區域商圈更加依賴,表明在北京,李寧想要借助成熟商圈影響力的同時,想通過在區域商圈的廣撒網提升坪效。在門店數3家左右的商圈內,經常出現兩個品牌在一個購物中心競技的場面,龍湖北京長楹天街、北京APM和北京燕莎奧特萊斯購物中心均如此。最特殊情況則屬北京薈聚西紅門購物中心,在1層中國李寧、李寧、LNG三個品牌扎堆,這對定位和客群不完全相同的三個品牌來說并不是最優選。
深圳與北京、上海最大的不同是,商圈分布范圍減少,但是在商圈內的品牌密度提升,寶安中心商圈內有5家門店,福田CBD商圈4家門店。商圈偏好上,李寧仍遵循了區域商圈和成熟商圈為主的選址邏輯。
雖然在上海、北京和深圳的標桿性購物中心中李寧同集團品牌同場競技,但從全國范圍來看,一個商圈1~2個門店才是李寧布局的常態,而這顯然遠未達到李寧認為的飽和狀態。
根據財報,2022年李寧上半年新開店數量超過240家,單店平均面積達到320平米,其中平均月店效約45萬元,新開店貢獻收入1.95億元。。
在新開的超千坪大店中,李寧在產品之上融入了更多文化和體驗附加值。2022年5月,李寧廈門首家城市旗艦店開業,覆蓋三層商業空間,面積超2000平米,店內設置有鼓浪嶼風情的定制運動體驗空間,布局了李寧公司旗下的咖啡品牌“寧咖啡” ,餐飲板塊的加入有助于增加旗艦店的坪效;而中國李寧首家城市定制店強化門店社交屬性,首次開設俱樂部主題VIP室,還會不定期舉辦會員專屬WORKSHOP,增強門店和消費者的互動。
不僅加速拓展,李寧也注重拓展門店的健康,錢煒表示,李寧對店鋪數量并沒有執拗的 KPI 目標,更多以建設高效、可盈利、高質量店鋪為拓展方向。除了不斷加強加深高層級市場中核心大店建設之外,李寧也會在三四線城市關閉低效店,同時建立出能夠在三四線城市中最有標志性、最具代表性的門店建設。
雖然李寧近兩年大力氣進行策略轉型,但依賴批發起家的集團想要在短時間內轉型也面臨不少困難。好在,開大店給了李寧正向反饋,也成為服飾行業渠道轉型的方向之一,斯凱奇在太倉物流中心的活動上曾表示,今年將繼續開設大店。只不過,渠道只是轉型的一個方面,大環境的快速變化仍在考驗著李寧的運營能力。
參考文獻:
20社:李寧的生意,也不好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