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霞光社 郭照川
編輯|麻吉
國產智能手機出海,表面上風平浪靜,暗地里波濤洶涌。
市場上有不少聲音稱,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已進入“增長谷底”。根據中國通信院的數據,國內手機市場上半年累計出貨量為1.36億部 ,同比下降21.7%。
根據潮電智庫的年初數據,國內消費者手機更換周期已經延長至25.3個月,導致國內智能手機庫存超過3000萬部。當國內存量市場接近飽和,出海成為國內手機品牌的必由之路。
而國產智能機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其實也已進入“紅海中的紅海”:華為榮耀、小米、藍綠廠(vivo、OPPO)等品牌,在印度、東南亞、非洲等主要海外市場的攻城略地,已完成十之七八。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手機廠商在全世界已經擁有了接近40%的市場份額。雖然此類海外市場消費者更青睞中低端的智能機產品,但中國出海手機品牌也在向高端產品線發力。
面對瞬息萬變的海外市場形勢,傳音、realme等發展只限于區域市場或是體量規模有限的智能機品牌,如何在手機出海浪潮中發展壯大,并在一片紅海中求得生存?
印度:遍地黃金撿不得
“遍地黃金”的印度市場,曾經為不少新興出海手機品牌提供了“出頭”的機會。
比如OPPO的海外注冊品牌realme,一開始就選擇從競爭壓力相對較小的印度市場入手,才得以慢慢發展壯大。在東南亞市場取得不錯的成績后,realme又于兩年前完成了出海品牌轉內銷。
如果從共有投資方廣東歐加控股有限公司來看,OPPO和realme算得上是兄弟品牌,而realme創始人李炳忠,曾經負責過OPPO的海外市場業務。
2018年5月,realme在印度市場第一次推出智能機realme1,兩個月后又發布realme2。緊接著,realme2 Pro和realme C1也在同年被推向印度市場。
不過4年時間,realme在印度的出貨量大增。據Canalys發布的《2022 年第二季度印度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和市場占有率報告》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realme在印度市場的份額占比17%,排名第三,僅次于小米和三星。
曾經開放的印度市場,給realme這樣的新銳手機出海品牌提供了難得的機會。使其成為少數能跟三星、小米、vivo一爭高下的中國品牌,在印度市場的整體排名甚至一度超過了其“大哥”OPPO。
事實上,印度智能手機接近60%的市場份額都由中國品牌占據,而小米、realme、vivo和OPPO等中國手機品牌,長期占據印度智能手機出貨榜單前列。
然而隨著印度市場的風云突變,中國出海印度的智能手機品牌,正在面臨著被擠壓和限制的尷尬局面。
從今年年初開始,小米、vivo、OPPO等手機品牌都在印度經歷了艱難時期。小米印度公司巨額資產一度被扣押,vivo、OPPO則是由于稅務問題被幾次審查。7月22日,華為旗下的榮耀手機團隊,也傳出要撤出印度的消息。
8月9日,據彭博社的報道,印度為了限制中國智能機以扶持本土品牌,可能會再出“狠招”:規定中國品牌不能再銷售低于1.2萬盧比(約合1018元人民幣)的低價位機型。
雖然印度《鑄幣報》報道稱,一位印度高級政府官員已否認有此計劃,但印度對于中國智能手機品牌的主導地位確實防備已久。
而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數據,中國智能手機品牌如小米、一加、realme、OPPO、vivo等,約占印度75%至80%的市場份額,均價都在1.5萬盧比以下。
一旦印度出手限制中低端機型銷售,中國出海手機品牌將面臨更大的難題。
東南亞:轉戰福地已成紅海
中低端國產智能機同樣大受歡迎的市場,還有東南亞。
“設計好看的低端產品線在東南亞特別受歡迎。”某品牌業內人士告訴霞光社。東南亞有大量的年輕消費者,再加上流行文化盛行,市場更傾向于低價位與漂亮設計并存的產品。
2014年開始,中國智能手機品牌大量涌入東南亞,并迅速占領核心市場。
Counterpoint的一份報告顯示,2021年東南亞地區智能手機出貨總量達9600萬部,其中中國品牌份額已至70%,占據主導地位。
東南亞街頭,隨處可以看到中國手機品牌的線下門店。移動互聯網普及后,阿里旗下的電商平臺速賣通,以及在東南亞市場普及度極高的Lazada,都為中國智能手機品牌出海東南亞提供了平臺。
在采用安卓系統的手機品牌中,東南亞消費者接受度較高的是韓國品牌三星,除此之外,主要占領市場的都是小米、OPPO、vivo,以及華為榮耀等中國智能機品牌。
2021年東南亞手機主要品牌市場份額變化。圖源:Counterpoint
不過Counterpoint數據也顯示,東南亞消費者更偏愛中低端4G手機,5G手機銷量和市場份額都非常受限。于是在手機廠商巨頭們之外,體量相對較小的中低端智能機品牌realme和傳音,也把東南亞視為重要的搶灘市場。
2018年10月,借著印度電商節手機買爆,12小時售出70萬臺的東風,realme在當年10月就迅速轉戰了東南亞。
其優先進入的是印度尼西亞和越南市場,隨后進入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市場。“對于中國手機品牌來說,在東南亞地區用代理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一位業內人士告訴霞光社,哪些市場能找到強大可用的代理外貿公司,成為品牌在東南亞進行市場選擇的一個重要因素。
同樣,在非洲占據了50%以上市場份額的傳音,其營收結構中,“亞洲及其他新興地區”占比逐年增高,到2021年這個比例已經達到了49.2%。
然而,在非洲市場幾乎能實現“一家獨大”,甚至讓一些代理渠道商因此感到頭疼的傳音手機,在東南亞只能算是“新勢力”。不僅無法壓過三星、OPPO、vivo和小米的風頭,連出貨量都排在realme之后。
自2021年以來,于上交所上市的傳音股價呈現波動下落。據36氪報道,由于2022年以來非洲市場需求不佳,傳音營收同比下滑1.75%,截至今年8月,股價一路下跌致使“市值蒸發1500億元”。
對于急需“走出非洲”的傳音來說,印度和東南亞可以說是局面最為相似的同類市場。
傳音股價走勢
當下印度市場對帶有中國基因的手機品牌頻繁打壓,前景仍然晦暗不明,東南亞自然成為了國產中低端機型的必爭之地。
新銳手機出海,還有機會嗎?
目前,國產智能機出海的總體情況是主流品牌“大山壓頂”,而小眾品牌“夾縫求生”。
“從全球范圍看手機品牌出海,短期內市場格局都不會有大的變動。”一名業內受訪者表示,從一加不久前回歸OPPO,也可以看出中國手機出海路充滿曲折與挑戰。
目前,蔚來等智能車企也在涉足手機業務線,但由于手機制造本身業態比較復雜,進行到出海層面,又需要完善的供應鏈和全球化的營銷人才。所以對于新興品牌來說,很難再有可觀的新機會出現。
尤其對小品牌來說,有限的營銷預算讓其更難在海外市場打開知名度。相對而言,在非洲已形成市場基礎,且同樣主打中低端手機的傳音,還能算得上是華為、小米、OPPO、vivo等品牌在東南亞的潛在競爭者。
業內人士表示,針對國產手機品牌出海東南亞,尚且還有三個發力方向可供參考。
其一是走性價比路線的同時,需要在外觀設計上再加碼。以求迎合當地年輕消費者的選擇。
在海外低價智能機市場,手機外觀同質化嚴重。在屏幕、芯片等硬件設備因成本受限而無法做出差異化的現實情況下,具備優秀的設計也能引發消費者的購買熱情。
典型案例就是realme的“C系列”等親民機型,主打時尚外觀設計的同時,價格能控制在千元以下,在東南亞年輕群體中很受歡迎。
第二是在多樣化的智能手機衍生產品中尋求利潤點。
耳機、充電器、平板電腦,甚至電視、充電寶等,都可以作為智能機周邊產品,成為新興品牌的出海發力點。比如realme在印度市場上就推出了Pad X等新產品,仍能占據16%的印度平板電腦市場份額。
圖源:Realme前印度首席營銷官推特截圖
第三是抓住智能手機最新技術浪潮,研發針對高端智能機愛好者市場的極客機型。
比如可以把握當下正在進行中的折疊屏幕技術迭代機會,或是推出面對更垂直的海外技術類受眾,即可以占領數碼產品愛好者市場的極客手機品牌。
折疊屏是當前最熱的智能機廠商技術創新領域之一,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預測數據,今年全球折疊屏智能手機市場將增長73%至1600萬部,預計到2023年,這一數據將進一步增長到2600萬臺。目前,三星、華為榮耀、小米、OPPO、vivo都已經選擇推出折疊屏產品。
而今年年初,一加手機聯合創始人裴宇推出的極客手機品牌Nothing Phone,就在外網大火。這款受眾群體有限的極客手機,首發100臺售價被炒到2萬元人民幣。Nothing Phone也宣布今年7月將出海印度市場,并且采用邀請制進行售賣。
這類極客手機的研發和推廣,成為國產手機出海的新思路。
極客手機Nothing Phone
在印度智能機市場風向不明,東南亞手機品牌競爭激烈的背景下,國產手機品牌想在海外市場打出局面,僅定價方面突出性價比只是最基礎的“老招數”,更重要的是要在營銷和打法上有自己的堅持和認知,才能在出海市場上“以小博大”,在激烈的紅海爭奪戰中占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