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動漫造城”往事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動漫造城”往事

動漫產業園已經有過太多前車之鑒,這讓它的商業故事并不好講。

圖片來源:Unsplash-Shubham Dhage

文|互聯網指北

要談論起成都在網絡中的城市印象,除了“彩虹之都”,另一個大概是“二次元友好”。

民間氛圍里,那里有2008年誕生的Comiday同人展會,遍布各個高校的動漫社團,是最初代的“招生辦陰謀”。從產業發展來看,它一度擁有過“手游第四城”“千游之城”的盛名,聚集一批二次元游戲企業,也與國漫那些高光瞬間產生過交集,比如艾爾平方的《十萬個冷笑話》、可可豆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單從城市基因上看,在成都進行二次元文化的創業,或者投資一家二次元公司,都不太讓人意外。

然而拿出數十億的成本建設一個實體的動漫文創產業基地,那就另當別論了。

8月16日,四川本土各大媒體發布了四川省旅投集團將與成都本土企業的新飛翔集團聯合打造“天府國際動漫城”的消息。按照通稿描述,該項目坐落于北三環,距離市中心天府廣場的直線距離約8公里。建設用地面積56922平方米,接近8個標準足球場大小。在2019年的簽約儀式上,項目宣稱預計將投資50億元。計劃到2024年完全投入運營,屆時“天府國際動漫城”將是成都二次元的地標性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在這場發布會上,盛趣游戲的母公司世紀華通也宣布,將同樣在成華區建立一個西部區域總部。世紀華通總裁謝斐在發布會上以web3.0為主題進行了一段10分鐘的演講,聲稱西部中心將涵蓋“數字文創、互聯網游戲、元宇宙、數字版權保護、數字醫療”,世紀華通將成為“新西部隊伍中的光榮一員”。

無論是從總投資金額出發,還是從預期規模來看,天府動漫城和世紀華通的西部總部都可以稱得上是近年里“現象級大項目”。尤其在后疫情時代經濟形勢的大環境下,人們普遍期待某個行業呈現“逆勢”的狀態,然后用這個“逆勢的行業”作為基礎,重建對于未來的信心。

也因此很多人把誕生在這個時間點下的天府國際動漫城,看作是成都押注“文創”的訊號——今年年初,“動漫游戲”作為八個發展重點的產業之一,寫進《成都市“十四五”世界文創名城建設規劃》。

但在習慣“小步快跑、快速試錯”的當下,重資產感十足的“產業城”模式是否能兌現成都的新經濟超車野望,是需要打上一個問號的。畢竟動漫產業園已經有過太多前車之鑒,這讓它的商業故事并不好講。

 

散布于全國省市區縣的動漫城、動漫基地、動漫產業園,誕生于政策對動漫產業強刺激的21世紀初。

2003年,動漫產業被國家廣電總局列為重點扶持的文化產業,從中央到地方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其中“建設產業發展所必需的配套設施”成為了扶持政策落地的主要呈現方式之一,例如廣電總局就牽頭分批成立國家動畫產業基地和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產業基地包括頭部企業上美廠、三辰卡通,以及園區“杭州高新區動畫產業園”;研究基地包括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等高校。

廣電并不打算唱獨角戲,新聞出版總署決定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成都四地籌建網絡游戲動漫產業發展基地。文化部也陸續在華東師范大學、大連高新園區、成都高新區天府軟件園等地,批準成立國家動漫游戲產業振興基地。

在這樣的氛圍下,無論是農業大省、能源型城市還是制造業發達的地區,各地政府都報以空前的善意,牽頭成立動漫產業園,將動漫產業(尤其是其中的動畫產業)視為標準的朝陽產業。當時輿論的主流情緒是:身處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宏觀環境里,動漫似乎真的是他們面前新的通路,能夠跨越地區資源差異,確立新的產業結構。

具體到入駐動漫產業園的企業,地方政府拋出的橄欖枝包括但不限于各類稅收減免、房租優惠、播映獎勵、貸款補息。

以杭州高新區動畫產業園為例,從2005年起,每年安排2000萬元專項扶持資金,“用于動漫產業公共服務(技術)平臺的建設、動畫作品原創以及動畫企業發展的財政支持”。在央視播出的二維動畫片每分鐘獎勵1000元;入駐企業第一年房租全免。

不過這一時期里,由于資本熱度太高,地方上對于動漫產業園的劃分缺乏標準,全國到底興起了多少動漫產業園,沒有人能給出一個準確的數目。

并且連國家級動漫產業基地的批準流程,也因為過分的熱鬧變得有些過分的繁雜:由于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科技部存在“并行規劃”,時常出現一個產業園被多次掛牌,或者在一個省份中出現多個國家級基地的情況。

這種多頭管理的局面,直到2009年9月才正式結束,根據《“三定”規定》,由“文化部負責動漫和網絡游戲相關產業規劃、產業基地、項目建設、會展交易和市場監管。”相關論文統計,截止2009年底,全國各地動漫產業基地數量超過100家。

當然僅從數據結果來看,大跨步的掛牌、興建和補貼成效卓越。動畫產業產值從“十五”期末(2005年)不足100億元,到2010年達470.84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30%——盡管快速膨脹的數據常常被認為不利于產業的理性發展,但客觀來說,在產業泡沫破裂之前,以動漫產業園為主體的區域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圖源:《中國動漫產業集群發展研究》)

《2008年中國動漫產業發展報告》就指出我國動漫產業,呈現六大區域為主導的產業格局,以生產制作為特點的京津冀;以資本實力、人才資源為特點長三角;以動畫原創如“動漫湘軍”為特點的中部發展區;以外包為特點的東北產業區;以衍生產品生產制作為特點的珠三角;以游戲、無線娛樂為特點的西南發展區。

通過借鑒和試錯,人們對于動漫產業園的功能劃分也有了“三板斧”式的套路模板——以動漫產業“產學研”為核心,覆蓋公司辦公、人才培養、技術研究、產業服務;以動漫為主題打造的主題公園、商業街、行業展會;輻射到周邊的生活圈,發展酒店、旅游、地產項目。

像是今天,我們看的天府國際動漫城的整體規劃,同樣涉及產業、商業、旅游三種區域分工。

(圖源 發布會資料)

當我試圖按照“起承轉合”,講述動漫產業園接下來的故事,發現很多事情都沒有了然后。

“產業園規劃—簽約招商—運營情況—成果匯報”的敘事線里,項目官宣從來都是聲勢最大的新聞,預計投入xx億,占地面積xx萬平米,年產值xx億元,在通稿里擲地有聲。

但之后的企業簽約和運營就不那么順利了。繼湖南三辰卡通將三維動畫公司放到杭州,2006年3月,動畫“神探威威貓”的制作公司愛威文化,選擇離開老家廣州,遷移到政策給得更好的深圳。動漫企業的相繼出走,在當時被視為各地產業園爭搶企業入駐的較量。

僧多肉少,側面印證著知名動漫公司的稀缺。不同于其他領域的產業園在宣傳時,點到為止地提及“有xx家知名企業入駐”,對于各地動漫產業園而言,行業的頭部公司,既是聚攏產業鏈企業的金字招牌,也是匯報簽約業績時的底氣。財大氣粗的動漫產業園,在介紹入駐企業時通常會列舉出一長串名號,之后再接個等等。

這或許是受制于動漫產業投入成本高、周期長、轉化慢等特性的影響,中小型企業往往很難在短時間內做出能夠獲得補貼的成果,這進一步要求園區做出少則一年,多則幾年的長期運營規劃,才能逐漸發揮產業集群效應。

先不論運營方是否擁有耐心和資金,負擔后期運營和維護成本,對于“產業園”這個骨子里充滿“商業投資”色彩的經濟個體來說,“為低回報比的目標群體進行長期規劃”無疑是違反本能的。

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動漫產業城往往會拉上游戲行業,更多以“動漫游戲產業城”的姿態被人們記住的原因——在人才需求存在一定交集、面子上有充足理由“聯姻”的情況下,游戲的持續造血能力實在是可觀太多。

另一方面,政策主導促成的產業園,其招商引資過程中政府角色非常關鍵,這也意味著項目對于政策環境有著很高的依賴性,“因人成事”或者“因人廢事”各自擁有了不小的可能性。

最后一環,動漫產業園成果也乏善可陳。《財新周刊》曾經在2012年的一篇報道里指出,“當缺人才缺資金的動漫產業,與政府強力扶持對接,造成的結果是市場自我調節機制的失靈,公共資源的浪費,優秀的動漫產品并沒有獲得公平的市場環境”。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電視臺播放的動畫片經歷了“買片播—無償播—收費播”的變化,甚至還出現了很多24點后播放,以此賺取播放補貼的動畫。

到2012年6月,時任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司長呼吁地方政府對動漫產業的支持應回歸理性。“因動漫產業發展對人才、技術、資本要求相對較高,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將動漫產業作為支柱產業,地方政府應告別建立產業園區、舉辦發展論壇等短期發展模式。”

人才、技術掣肘動漫產業園的發展,資本扮演了最后一根稻草。動輒幾十億元的投資金額,對于地方財政和投資企業而言,都是不小的壓力。

國動漫之都(洛陽)產業園是河南省2012年度重點支持的文化產業項目。投資方是從深圳遠道而來的世為投資集團。按照規劃,項目占地約2000畝,建筑面積131萬平方米,總投資60億元,分兩期建設。

但2015年5月《中國經營報》記者到訪時,該項目已經停工半年,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世為集團的資金鏈出現問題。同時該報道也指出,雖然世為集團聲稱要打造中國動漫創作基地和孵化基地,但實際上“動漫產業園的運作還是地產先行,優先建設并售賣8棟住宅樓,這些能夠更快速地回流資金。”

在山東淄博,2019年市重大項目海聯國際動畫產業園被曝光,規劃中的動漫創作中心、動漫科技館、VR體驗館等被燒烤攤、婚介所、酒吧、減肥中心等取代。

經過督導組調查得知,產業園原定計劃投資的1.9億元只完成3100萬元,項目投資未能持續。由于“創作周期長和市場、疫情等影響,項目推進較為緩慢、資金鏈出現問題,因此盲目引進了低檔次的燒烤、地攤餐飲等業態以求自保。”

當然,動漫產業園里也不全是壞消息,在淄博市領導進入動漫產業園的幾天后,往北300公里外的天津中新生態城國家動漫產業園。好傳動畫因為《大理寺日志》第一季播放量突破一億,出現在央視新聞中,和《一人之下》《刺客伍六七》一道被寫進報道,標題是《國產動漫數量大增,現象級作品叫好叫座》。

只是,我不知道哪一個故事才是全國動漫產業園里的常態。

再回到“成都”的話題上,對于這座渴望通過新經濟躋身一線的野心城市來說,為新經濟領域的企業定制一攬子扶持政策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大手筆投資諸如“產業園”這樣的基礎配套設置更是常規操作。

例如早在2004年,西華大學的國際動畫學院院長李曉寒就在采訪中透露,學校將投資1000萬建設一座“產學研一體的成都動漫基地”,與此同時還將建設一個占地約400畝的“動漫鄉村”——這則消息來自《成都日報》,當時《成都日報》連續兩天針對這個項目進行了專題報道,邀請諸如時任中國動畫學會秘書長張松林、國內動漫專家趙剛共同討論“成都具有哪些打造動漫之都優勢”。

2007年,一個名為“四川和煌影視動畫有限公司”的企業宣布將在成都市龍潭都市工業集中發展區,建設一座動漫孵化基地,并且似乎得到了相關部門的支持——四川省人民政府官網發布了官宣的新聞通稿,時任龍潭工業區管委會副主任平原、賴貴林同志出席了發布會并致辭,幾個月之后這個項目又出現在《華西都市報》的專題報道“龍潭總部城 科技創新2+3模式”里。

并且早在2010年,成都的“動漫產業園”就上漲到了百億規模,當時的主角叫做成都恒雨動漫科技園,選擇的項目落地位置在龍泉驛區西河鎮,規劃占地600畝,總建筑面積約30萬平方米,投資10億元,目標是在2015年成為“國內一流、西部第一”、年產值100億元的專業化交流平臺——作為目標可行性的佐證,恒雨動漫科技園高調地在當年9月與《女神異聞錄》系列制作公司ATLUS,以及ATLUS旗下的公司RossoIndex簽訂合作協議,宣布“拉開了全球招商的序幕”。

同年,雙流縣舉辦了動漫為主的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推介會,一共簽約項目32個,簽約金額達106億元,其中包含占地10.5平方公里的西部最大動漫游戲主題公園項目——彼時,成都建西部一流動漫游戲基地的勢頭正盛,雙流大有成都動漫產業高地的意味,那一年還承辦了西部成都動漫游戲文化節,站臺陣容相當豪華。

除此而外,成都還擁有不少在國家級動漫產業園,時間節點同樣可以追溯到2005年前后。

然而從結果來看,成都似乎也沒有免俗。幾乎每個雄心勃勃的計劃,都能通過搜索引擎很快地找到一個近似于爛尾的結局:

西華大學的1000萬砸出了水花,他們在2010年推出了動畫電影《鐘馗外傳》,喊出了“‘成都造動畫’ 引領國產動畫走出‘幼兒園’”的口號。但到了2017年,《鐘馗外傳》出品方變成了根據天津科瑞杰動畫技術有限公司、廣西電影集團、四川知更鳥電腦藝術公司、四川文化藝術學院,當年官宣“建設基地”的李曉寒老師,頭銜也變成了“原”西華大學國際動畫藝術學院院長。

根據貓眼數據顯示,《鐘馗外傳》最終票房是42.1萬元。

和煌動漫孵化基地目前成為了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的一部分,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也成為了孵化園所有方四川和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大股東,占股比超過了73%。

而四川和煌影視動畫有限公司則在2022年初進行了注銷,百度百科里唯一能搜到的相關作品叫《森林之家》,是一部每集7分鐘左右的教育短片。出品時間是2009年5月,是龍潭寺都市工業集中發展區動漫孵化基地項目官宣的兩年后。

恒雨動漫科技園在2014年底就表現出了“爛尾”的跡象,一度曾經由當地政府出面才在2016年實現復工并交付使用,但最終還是隨著其開發商成都恒雨科技商城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在2020年的破產清算,成為了質押資產。

當我們在串聯動漫產業園的時間線時,很容易得到一個很悲觀的觀察。但我們也不難發現,“悲觀”變得很不具體,萬丈高樓平地起,重要的不是萬丈,而是對土壤、地基、建筑方式的要求。

——為什么是由他們來建?企業為什么會選擇這些地方?政府看重這些企業什么特質?政府期待企業們表現出用什么特質來聚攏產業鏈的從業者?

——企業和政府對從業者的判斷是怎么來的?他們心中理想的從業者是誰?

——在他們宏偉的計劃里,他們和成都各自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成都有哪些無法被復制的“環境特質”?倘若我們把“成都”的標簽去掉,換成“西安”“武漢”“南京”,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嗎?

——進一步來問,什么樣的企業適合打造“產業園”這樣的特殊事物?什么樣的企業可以通過“入駐產業園”來獲得成長?“產業園”能夠帶來的是什么?人才、技術、資本?他們是否需要為行業老大難的問題求解法,譬如創作者始終沒能拾起的話語權和議價能力,抑或是漫畫在動漫產業鏈中長期的被忽視……

在過去二十年里,成都以“動漫產業園”為名的項目來了又走,走了又來,共同串聯起一座后發城市對于“新經濟”的理解過程。當天府國際動漫城,作為省重點建設項目,承載成都野望再次提上日程,上述這些歷史遺留問題,都需要再一次作答。

而對于成都來說,“西部動漫之都”到底應該怎么建成,沒有標準回答。

21世紀以來,人們關于動漫產業的討論里,有兩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一個是2004年以來全國建園和政府補貼,另一個是2015年資本對二次元的追捧,引發的投資浪潮。客觀上這些超出市場規律的強刺激,補充動漫人才斷代,為一批中小企業注入資本,挨過“有總比沒有強”的生存期,但也不得不承認,政策和資本誘發的產業泡沫,讓不少人寒心。

過去的幾年里,二次元內容創作、分發、衍生開發、出海等產業鏈各環節得到進一步發展。4億泛二次元愛好者們,輪番將三坑、潮玩盲盒、劇本殺密室、VR娛樂變成資本的寵兒,達成百億市場規模。行業的水域確實比十余年前寬廣。

至于前路是風高浪又急,還是海闊憑魚躍,需要聽到更多航海者真實的聲音。產業園的故事,到底應該是產業人的故事。

參考資料

動漫企業相繼出走 長三角珠三角爭奪升級;《21世紀經濟報道》

耿蕊. 中國動漫產業集群發展研究[D].武漢大學,2010.

動漫補貼肥了誰;《財新周刊》

王雯. 動漫產業園的功能構成研究[D].北京建筑大學,2014.

世為集團資金鏈或斷裂 伊川"中國動漫之都"停工;《中國經營報》

國漫崛起系列報道;財新網

對“燒烤攤”產業園“大掃除”,21日前園區環境必須整治到位;齊魯晚報網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動漫造城”往事

動漫產業園已經有過太多前車之鑒,這讓它的商業故事并不好講。

圖片來源:Unsplash-Shubham Dhage

文|互聯網指北

要談論起成都在網絡中的城市印象,除了“彩虹之都”,另一個大概是“二次元友好”。

民間氛圍里,那里有2008年誕生的Comiday同人展會,遍布各個高校的動漫社團,是最初代的“招生辦陰謀”。從產業發展來看,它一度擁有過“手游第四城”“千游之城”的盛名,聚集一批二次元游戲企業,也與國漫那些高光瞬間產生過交集,比如艾爾平方的《十萬個冷笑話》、可可豆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單從城市基因上看,在成都進行二次元文化的創業,或者投資一家二次元公司,都不太讓人意外。

然而拿出數十億的成本建設一個實體的動漫文創產業基地,那就另當別論了。

8月16日,四川本土各大媒體發布了四川省旅投集團將與成都本土企業的新飛翔集團聯合打造“天府國際動漫城”的消息。按照通稿描述,該項目坐落于北三環,距離市中心天府廣場的直線距離約8公里。建設用地面積56922平方米,接近8個標準足球場大小。在2019年的簽約儀式上,項目宣稱預計將投資50億元。計劃到2024年完全投入運營,屆時“天府國際動漫城”將是成都二次元的地標性建筑。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在這場發布會上,盛趣游戲的母公司世紀華通也宣布,將同樣在成華區建立一個西部區域總部。世紀華通總裁謝斐在發布會上以web3.0為主題進行了一段10分鐘的演講,聲稱西部中心將涵蓋“數字文創、互聯網游戲、元宇宙、數字版權保護、數字醫療”,世紀華通將成為“新西部隊伍中的光榮一員”。

無論是從總投資金額出發,還是從預期規模來看,天府動漫城和世紀華通的西部總部都可以稱得上是近年里“現象級大項目”。尤其在后疫情時代經濟形勢的大環境下,人們普遍期待某個行業呈現“逆勢”的狀態,然后用這個“逆勢的行業”作為基礎,重建對于未來的信心。

也因此很多人把誕生在這個時間點下的天府國際動漫城,看作是成都押注“文創”的訊號——今年年初,“動漫游戲”作為八個發展重點的產業之一,寫進《成都市“十四五”世界文創名城建設規劃》。

但在習慣“小步快跑、快速試錯”的當下,重資產感十足的“產業城”模式是否能兌現成都的新經濟超車野望,是需要打上一個問號的。畢竟動漫產業園已經有過太多前車之鑒,這讓它的商業故事并不好講。

 

散布于全國省市區縣的動漫城、動漫基地、動漫產業園,誕生于政策對動漫產業強刺激的21世紀初。

2003年,動漫產業被國家廣電總局列為重點扶持的文化產業,從中央到地方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其中“建設產業發展所必需的配套設施”成為了扶持政策落地的主要呈現方式之一,例如廣電總局就牽頭分批成立國家動畫產業基地和國家動畫教學研究基地,產業基地包括頭部企業上美廠、三辰卡通,以及園區“杭州高新區動畫產業園”;研究基地包括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等高校。

廣電并不打算唱獨角戲,新聞出版總署決定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成都四地籌建網絡游戲動漫產業發展基地。文化部也陸續在華東師范大學、大連高新園區、成都高新區天府軟件園等地,批準成立國家動漫游戲產業振興基地。

在這樣的氛圍下,無論是農業大省、能源型城市還是制造業發達的地區,各地政府都報以空前的善意,牽頭成立動漫產業園,將動漫產業(尤其是其中的動畫產業)視為標準的朝陽產業。當時輿論的主流情緒是:身處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宏觀環境里,動漫似乎真的是他們面前新的通路,能夠跨越地區資源差異,確立新的產業結構。

具體到入駐動漫產業園的企業,地方政府拋出的橄欖枝包括但不限于各類稅收減免、房租優惠、播映獎勵、貸款補息。

以杭州高新區動畫產業園為例,從2005年起,每年安排2000萬元專項扶持資金,“用于動漫產業公共服務(技術)平臺的建設、動畫作品原創以及動畫企業發展的財政支持”。在央視播出的二維動畫片每分鐘獎勵1000元;入駐企業第一年房租全免。

不過這一時期里,由于資本熱度太高,地方上對于動漫產業園的劃分缺乏標準,全國到底興起了多少動漫產業園,沒有人能給出一個準確的數目。

并且連國家級動漫產業基地的批準流程,也因為過分的熱鬧變得有些過分的繁雜:由于文化部、廣電總局、新聞出版總署、科技部存在“并行規劃”,時常出現一個產業園被多次掛牌,或者在一個省份中出現多個國家級基地的情況。

這種多頭管理的局面,直到2009年9月才正式結束,根據《“三定”規定》,由“文化部負責動漫和網絡游戲相關產業規劃、產業基地、項目建設、會展交易和市場監管。”相關論文統計,截止2009年底,全國各地動漫產業基地數量超過100家。

當然僅從數據結果來看,大跨步的掛牌、興建和補貼成效卓越。動畫產業產值從“十五”期末(2005年)不足100億元,到2010年達470.84億元,年均增長率超過30%——盡管快速膨脹的數據常常被認為不利于產業的理性發展,但客觀來說,在產業泡沫破裂之前,以動漫產業園為主體的區域發展格局初步形成。

(圖源:《中國動漫產業集群發展研究》)

《2008年中國動漫產業發展報告》就指出我國動漫產業,呈現六大區域為主導的產業格局,以生產制作為特點的京津冀;以資本實力、人才資源為特點長三角;以動畫原創如“動漫湘軍”為特點的中部發展區;以外包為特點的東北產業區;以衍生產品生產制作為特點的珠三角;以游戲、無線娛樂為特點的西南發展區。

通過借鑒和試錯,人們對于動漫產業園的功能劃分也有了“三板斧”式的套路模板——以動漫產業“產學研”為核心,覆蓋公司辦公、人才培養、技術研究、產業服務;以動漫為主題打造的主題公園、商業街、行業展會;輻射到周邊的生活圈,發展酒店、旅游、地產項目。

像是今天,我們看的天府國際動漫城的整體規劃,同樣涉及產業、商業、旅游三種區域分工。

(圖源 發布會資料)

當我試圖按照“起承轉合”,講述動漫產業園接下來的故事,發現很多事情都沒有了然后。

“產業園規劃—簽約招商—運營情況—成果匯報”的敘事線里,項目官宣從來都是聲勢最大的新聞,預計投入xx億,占地面積xx萬平米,年產值xx億元,在通稿里擲地有聲。

但之后的企業簽約和運營就不那么順利了。繼湖南三辰卡通將三維動畫公司放到杭州,2006年3月,動畫“神探威威貓”的制作公司愛威文化,選擇離開老家廣州,遷移到政策給得更好的深圳。動漫企業的相繼出走,在當時被視為各地產業園爭搶企業入駐的較量。

僧多肉少,側面印證著知名動漫公司的稀缺。不同于其他領域的產業園在宣傳時,點到為止地提及“有xx家知名企業入駐”,對于各地動漫產業園而言,行業的頭部公司,既是聚攏產業鏈企業的金字招牌,也是匯報簽約業績時的底氣。財大氣粗的動漫產業園,在介紹入駐企業時通常會列舉出一長串名號,之后再接個等等。

這或許是受制于動漫產業投入成本高、周期長、轉化慢等特性的影響,中小型企業往往很難在短時間內做出能夠獲得補貼的成果,這進一步要求園區做出少則一年,多則幾年的長期運營規劃,才能逐漸發揮產業集群效應。

先不論運營方是否擁有耐心和資金,負擔后期運營和維護成本,對于“產業園”這個骨子里充滿“商業投資”色彩的經濟個體來說,“為低回報比的目標群體進行長期規劃”無疑是違反本能的。

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動漫產業城往往會拉上游戲行業,更多以“動漫游戲產業城”的姿態被人們記住的原因——在人才需求存在一定交集、面子上有充足理由“聯姻”的情況下,游戲的持續造血能力實在是可觀太多。

另一方面,政策主導促成的產業園,其招商引資過程中政府角色非常關鍵,這也意味著項目對于政策環境有著很高的依賴性,“因人成事”或者“因人廢事”各自擁有了不小的可能性。

最后一環,動漫產業園成果也乏善可陳。《財新周刊》曾經在2012年的一篇報道里指出,“當缺人才缺資金的動漫產業,與政府強力扶持對接,造成的結果是市場自我調節機制的失靈,公共資源的浪費,優秀的動漫產品并沒有獲得公平的市場環境”。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電視臺播放的動畫片經歷了“買片播—無償播—收費播”的變化,甚至還出現了很多24點后播放,以此賺取播放補貼的動畫。

到2012年6月,時任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司長呼吁地方政府對動漫產業的支持應回歸理性。“因動漫產業發展對人才、技術、資本要求相對較高,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將動漫產業作為支柱產業,地方政府應告別建立產業園區、舉辦發展論壇等短期發展模式。”

人才、技術掣肘動漫產業園的發展,資本扮演了最后一根稻草。動輒幾十億元的投資金額,對于地方財政和投資企業而言,都是不小的壓力。

國動漫之都(洛陽)產業園是河南省2012年度重點支持的文化產業項目。投資方是從深圳遠道而來的世為投資集團。按照規劃,項目占地約2000畝,建筑面積131萬平方米,總投資60億元,分兩期建設。

但2015年5月《中國經營報》記者到訪時,該項目已經停工半年,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世為集團的資金鏈出現問題。同時該報道也指出,雖然世為集團聲稱要打造中國動漫創作基地和孵化基地,但實際上“動漫產業園的運作還是地產先行,優先建設并售賣8棟住宅樓,這些能夠更快速地回流資金。”

在山東淄博,2019年市重大項目海聯國際動畫產業園被曝光,規劃中的動漫創作中心、動漫科技館、VR體驗館等被燒烤攤、婚介所、酒吧、減肥中心等取代。

經過督導組調查得知,產業園原定計劃投資的1.9億元只完成3100萬元,項目投資未能持續。由于“創作周期長和市場、疫情等影響,項目推進較為緩慢、資金鏈出現問題,因此盲目引進了低檔次的燒烤、地攤餐飲等業態以求自保。”

當然,動漫產業園里也不全是壞消息,在淄博市領導進入動漫產業園的幾天后,往北300公里外的天津中新生態城國家動漫產業園。好傳動畫因為《大理寺日志》第一季播放量突破一億,出現在央視新聞中,和《一人之下》《刺客伍六七》一道被寫進報道,標題是《國產動漫數量大增,現象級作品叫好叫座》。

只是,我不知道哪一個故事才是全國動漫產業園里的常態。

再回到“成都”的話題上,對于這座渴望通過新經濟躋身一線的野心城市來說,為新經濟領域的企業定制一攬子扶持政策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大手筆投資諸如“產業園”這樣的基礎配套設置更是常規操作。

例如早在2004年,西華大學的國際動畫學院院長李曉寒就在采訪中透露,學校將投資1000萬建設一座“產學研一體的成都動漫基地”,與此同時還將建設一個占地約400畝的“動漫鄉村”——這則消息來自《成都日報》,當時《成都日報》連續兩天針對這個項目進行了專題報道,邀請諸如時任中國動畫學會秘書長張松林、國內動漫專家趙剛共同討論“成都具有哪些打造動漫之都優勢”。

2007年,一個名為“四川和煌影視動畫有限公司”的企業宣布將在成都市龍潭都市工業集中發展區,建設一座動漫孵化基地,并且似乎得到了相關部門的支持——四川省人民政府官網發布了官宣的新聞通稿,時任龍潭工業區管委會副主任平原、賴貴林同志出席了發布會并致辭,幾個月之后這個項目又出現在《華西都市報》的專題報道“龍潭總部城 科技創新2+3模式”里。

并且早在2010年,成都的“動漫產業園”就上漲到了百億規模,當時的主角叫做成都恒雨動漫科技園,選擇的項目落地位置在龍泉驛區西河鎮,規劃占地600畝,總建筑面積約30萬平方米,投資10億元,目標是在2015年成為“國內一流、西部第一”、年產值100億元的專業化交流平臺——作為目標可行性的佐證,恒雨動漫科技園高調地在當年9月與《女神異聞錄》系列制作公司ATLUS,以及ATLUS旗下的公司RossoIndex簽訂合作協議,宣布“拉開了全球招商的序幕”。

同年,雙流縣舉辦了動漫為主的文化創意產業功能區推介會,一共簽約項目32個,簽約金額達106億元,其中包含占地10.5平方公里的西部最大動漫游戲主題公園項目——彼時,成都建西部一流動漫游戲基地的勢頭正盛,雙流大有成都動漫產業高地的意味,那一年還承辦了西部成都動漫游戲文化節,站臺陣容相當豪華。

除此而外,成都還擁有不少在國家級動漫產業園,時間節點同樣可以追溯到2005年前后。

然而從結果來看,成都似乎也沒有免俗。幾乎每個雄心勃勃的計劃,都能通過搜索引擎很快地找到一個近似于爛尾的結局:

西華大學的1000萬砸出了水花,他們在2010年推出了動畫電影《鐘馗外傳》,喊出了“‘成都造動畫’ 引領國產動畫走出‘幼兒園’”的口號。但到了2017年,《鐘馗外傳》出品方變成了根據天津科瑞杰動畫技術有限公司、廣西電影集團、四川知更鳥電腦藝術公司、四川文化藝術學院,當年官宣“建設基地”的李曉寒老師,頭銜也變成了“原”西華大學國際動畫藝術學院院長。

根據貓眼數據顯示,《鐘馗外傳》最終票房是42.1萬元。

和煌動漫孵化基地目前成為了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的一部分,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也成為了孵化園所有方四川和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的大股東,占股比超過了73%。

而四川和煌影視動畫有限公司則在2022年初進行了注銷,百度百科里唯一能搜到的相關作品叫《森林之家》,是一部每集7分鐘左右的教育短片。出品時間是2009年5月,是龍潭寺都市工業集中發展區動漫孵化基地項目官宣的兩年后。

恒雨動漫科技園在2014年底就表現出了“爛尾”的跡象,一度曾經由當地政府出面才在2016年實現復工并交付使用,但最終還是隨著其開發商成都恒雨科技商城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在2020年的破產清算,成為了質押資產。

當我們在串聯動漫產業園的時間線時,很容易得到一個很悲觀的觀察。但我們也不難發現,“悲觀”變得很不具體,萬丈高樓平地起,重要的不是萬丈,而是對土壤、地基、建筑方式的要求。

——為什么是由他們來建?企業為什么會選擇這些地方?政府看重這些企業什么特質?政府期待企業們表現出用什么特質來聚攏產業鏈的從業者?

——企業和政府對從業者的判斷是怎么來的?他們心中理想的從業者是誰?

——在他們宏偉的計劃里,他們和成都各自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成都有哪些無法被復制的“環境特質”?倘若我們把“成都”的標簽去掉,換成“西安”“武漢”“南京”,會有不一樣的結果嗎?

——進一步來問,什么樣的企業適合打造“產業園”這樣的特殊事物?什么樣的企業可以通過“入駐產業園”來獲得成長?“產業園”能夠帶來的是什么?人才、技術、資本?他們是否需要為行業老大難的問題求解法,譬如創作者始終沒能拾起的話語權和議價能力,抑或是漫畫在動漫產業鏈中長期的被忽視……

在過去二十年里,成都以“動漫產業園”為名的項目來了又走,走了又來,共同串聯起一座后發城市對于“新經濟”的理解過程。當天府國際動漫城,作為省重點建設項目,承載成都野望再次提上日程,上述這些歷史遺留問題,都需要再一次作答。

而對于成都來說,“西部動漫之都”到底應該怎么建成,沒有標準回答。

21世紀以來,人們關于動漫產業的討論里,有兩個重要的時間節點,一個是2004年以來全國建園和政府補貼,另一個是2015年資本對二次元的追捧,引發的投資浪潮。客觀上這些超出市場規律的強刺激,補充動漫人才斷代,為一批中小企業注入資本,挨過“有總比沒有強”的生存期,但也不得不承認,政策和資本誘發的產業泡沫,讓不少人寒心。

過去的幾年里,二次元內容創作、分發、衍生開發、出海等產業鏈各環節得到進一步發展。4億泛二次元愛好者們,輪番將三坑、潮玩盲盒、劇本殺密室、VR娛樂變成資本的寵兒,達成百億市場規模。行業的水域確實比十余年前寬廣。

至于前路是風高浪又急,還是海闊憑魚躍,需要聽到更多航海者真實的聲音。產業園的故事,到底應該是產業人的故事。

參考資料

動漫企業相繼出走 長三角珠三角爭奪升級;《21世紀經濟報道》

耿蕊. 中國動漫產業集群發展研究[D].武漢大學,2010.

動漫補貼肥了誰;《財新周刊》

王雯. 動漫產業園的功能構成研究[D].北京建筑大學,2014.

世為集團資金鏈或斷裂 伊川"中國動漫之都"停工;《中國經營報》

國漫崛起系列報道;財新網

對“燒烤攤”產業園“大掃除”,21日前園區環境必須整治到位;齊魯晚報網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小金县| 塔河县| 林西县| 博白县| 广东省| 托里县| 比如县| 石林| 永胜县| 开远市| 天长市| 青田县| 彭山县| 杨浦区| 成武县| 长宁区| 遵义县| 杨浦区| 上林县| 偏关县| 仲巴县| 日照市| 南汇区| 龙陵县| 拉萨市| 治多县| 林州市| 普洱| 武夷山市| 石棉县| 五家渠市| 太康县| 道孚县| 阳东县| 东莞市| 拉孜县| 邢台县| 扎鲁特旗| 丹阳市| 富阳市| 资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