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吳紹志
信保基金再次出手挽救困境中的信托公司。
8月16日,中國華融(2799.HK)發布公告,所持有的華融信托76.79%股權在北金所掛牌披露期結束后,征集到一個意向受讓方,為中國信托業保障基金公司(簡稱“信保基金”),雙方簽署《金融企業非上市國有產權交易合同》,本次轉讓的總代價為掛牌價61.52億元。
本次轉讓完成后,中國華融將不再擁有華融信托任何權益,信保基金將成為華融信托股東。
據信托百佬匯報道,有業界觀察人士分析稱:“此事標志著信保基金真正參與風險機構的處置化解,是一個突破性事件。不過,信保基金大概率只是階段性持有華融信托股權,待機構走向正規之后再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信保基金實現退出。”
用益信托資深研究員帥國讓告訴界面新聞記者,這是信保基金首次受讓信托公司股權,信保基金通過市場化方式參與信托公司的風險化解與處置,有利于推動信托公司穩健應對不確定性市場風險,對行業長久穩健發展也有重要現實意義。
今年2月,中國銀保監會出臺《信托業保障基金和流動性互助基金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明確了信托業保障基金和信托業流動性互助基金各自不同的定位和使用方式,階段性持股確為信托業保障基金的使用方式之一。
上述征求意見稿第二十四條規定,對于面臨一般性清償風險,但有望恢復正常經營的信托公司,保障基金管理公司可以通過階段性持股、設立過橋機構或特殊目的載體、收購風險資產等方式參與其風險處置。對于面臨嚴重清償風險、需撤銷或破產清算的信托公司,不得使用保障基金對其實施救助。
信保基金官網顯示,公司由中國信托業協會聯合13家經營穩健、實力雄厚的信托公司出資設立,于2015年1月16日獲發營業執照,注冊資本115億元。
公司作為中國信托業保障基金的管理人,負責保障基金的籌集、管理和使用,并依據中國銀保監會核準的經營范圍開展業務。公司的主要任務和目標是按照市場化原則,預防、化解和處置信托業風險,促進信托業持續健康發展。經營范圍包括參與托管和關閉清算信托公司,通過融資、注資等方式向信托公司提供流動性支持等。
截至2021年末,保障基金資產總額1467.03億元,全年通過保障基金和資本金項下業務向信托行業提供資金支持余額742.44億元。
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表示:“信保基金大多數時候是提供流動性支持,平時信托公司有流動性需求,可以向信保基金借款,一般需要提供抵質押物,支付一定的資金成本。主要職責是化解信托業風險,對高風險或者已經出現風險的信托公司實施救助和處置。對于出現風險的信托公司還可以實施托管或者像這次的直接持有了。”
隨著信托業風險不斷暴露,重整、破產在不同公司的身上上演,信保基金的動態也備受關注。
在安信信托(ST安信,600816.SH)的風險化解過程中,信保基金的身影便頻頻出現。
2021年7月,停牌一周的安信信托終于解開重組方案的面紗。
根據重組方案,先由信保基金、上海電氣、上海國盛、上海機場、上海國際、上海維安共同出資設立上海砥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簡稱“上海砥安”)。然后再由安信信托向上海砥安非公開發行不超過43.75億股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90.13億元。
非公開發行完成后,上海砥安將持有安信信托44.44%的股份,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今年2月,該方案獲得了股東大會審議通過。

重組方案披露的同時,信保基金還與安信信托簽署了《債務和解協議》。此前由于提供的流動性資金支持逾期,信保基金由安信信托“金主”變成了追債人。簽署協議后,安信信托與信保基金之間合計56.5億元的債務得到化解。
本次信保基金即將接盤的華融信托,公司年報顯示,2021年華融信托實現扭虧為盈,2019年-2021年凈利潤分別為-4.12億元、-57.19億元、5.00億元。管理規模仍在縮水,2019年-2021年信托資產規模分別為1424.61億元、1264.55億元、982.8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