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劉子象
歐美暴發的猴痘疫情出現了值得關注的新動向。
醫學雜志《柳葉刀》刊發的一篇最新論文稱,發現了猴痘在人與狗之間傳播的證據。論文介紹,法國一對感染了猴痘的男男情侶出現癥狀12天后,與他們生活在一起的寵物狗也出現了相關癥狀。這是一只身體健康的4歲雄性意大利靈緹犬。在腹部出現了膿包等癥狀后,它的猴痘病毒檢測呈陽性。
在猴痘流行的國家,嚙齒和靈長類等野生動物可以攜帶病毒。歐洲的圈養靈長類動物也曾因接觸生病的進口動物而感染猴痘,但此前沒有報道過狗或貓等寵物感染。
論文稱,這表明猴痘病毒在人與狗之間進行了傳播,并呼吁進一步調查通過寵物傳播的繼發性猴痘。研究人員在論文中謹慎地表示,這個發現應該促使人們討論將寵物與確診患者進行隔離的必要性。
美國疾控中心則實時更新猴痘指南,對可能的人與寵物間的傳播發出了警告。指南寫道:感染猴痘病毒的動物可以將病毒傳播給人,而受感染的人也有可能通過密切接觸將猴痘病毒傳播給動物,建議感染猴痘的人避免接觸寵物。
專家表示,狗傳播猴痘的風險相對較低。康奈爾大學獸醫學院病毒學教授Colin Parrish表示,猴痘傳播需要近距離、相對較長時間的接觸。另外,即使狗被感染也不會增加額外的傳播。俄亥俄州立大學傳染病研究所主任Michael Oglesbee解釋稱,考慮到狗的毛皮會阻隔大多數直接接觸傳播,相對于人傳人,狗傳人的效率更低。人們要做的是努力限制人傳狗的可能性。
除了寵物感染引發關注,多名兒童的感染也引人擔憂。美國已有至少7名兒童感染猴痘。美國疾控中心此前警告,初步證據表明,如果感染,8歲以下兒童、孕婦和免疫功能低下的人,有發展成重癥的風險。上周,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發布了一項緊急使用授權,允許為18歲以下有猴痘高風險的兒童接種疫苗。
據美國疾控中心數據,截至上周末,全球范圍內已報告了近3.2萬例猴痘病例,其中美國占據三分之一,超過1.1萬例。除了懷俄明州之外,其他州均有確診病例。
8月初,隨著美國宣布猴痘為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普通人對猴痘的擔心情緒也上升。據賓夕法尼亞大學安納伯格公共政策中心(APPC)最近發布的一項調查,美國近五分之一的人擔心感染猴痘。
APPC在7月12日-18日調查了1580名美國成年人后發現,大約五分之一的受訪者 (19%) 有點 (14%) 或非常擔心 (5%) 在接下來的三個月內感染猴痘,而81%的人不太 (41%) 或一點都不擔心(40%)。女性比男性更擔心感染猴痘。23%的受訪女性擔心感染,而男性的這一比例則為15%。
病例激增以及擔憂加劇,導致對天花疫苗的需求居高不下,英美等國都出現了疫苗供不應求的局面。
美國已向各州分配了110萬劑Jynneos疫苗,然而這對全美至少300萬劑的需求來說還有很大缺口。8月15日,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宣布,正在加緊生產44.2萬劑猴痘疫苗。
為了打上疫苗,越來越多美國人跑去鄰國加拿大。據央視新聞消息,自今年5月中旬開始,加拿大蒙特利爾市開始向具有感染風險的人群提供猴痘疫苗,目前已累計接種了18500劑,接種人群中13%為外國人,以美國人居多。這一定程度上導致加拿大的疫苗告急。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上周表示,將不再向外國人提供猴痘疫苗。
由于部分地區疫苗短缺,英國的猴痘疫苗接種計劃或將暫停數周。據BBC獲得的一份內部備忘錄,英國衛生安全局將暫停向新暴露于病毒的人群提供接種。該局表示,正協調加快10萬劑疫苗的交付,預計這批疫苗將于9月底才能抵達英國。
自世衛組織7月底宣布猴痘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來,疫情已傳播到89個國家,大部分病例來自歐洲和美洲地區。非流行國家已出現至少5人死亡。激增的病例在一些地區引發擔憂。上周以來,出于對猴子的錯誤恐懼,巴西至少7只猴子被人毒死或打死。世衛組織擔心猴子以及非洲國家遭受污名化,正在尋求為猴痘及其病毒分支改名。
世衛組織表示,猴痘并不是由猴子傳播。之所以被稱為猴痘,是因為1958年這種病毒在丹麥一座動物園的猴子身上首次被發現。1970年,猴痘病毒首次在人類身上發現,此后在西非和中非的11個國家小范圍流行,今年4月份開始在英國等非流行歐美國家暴發。
另外,對病毒分支的新命名已于上周生效。新名稱使用羅馬數字表示病毒分支,用小寫字母表示亞分支。此前的剛果盆地分支改名為分支I,西非分支改為分支II。分支II又包括兩個亞分支,即IIa和IIb,其中IIb是今年在歐美暴發的疫情中主要傳播的一組變種。分支I的致死率高達10%,分支II則更為溫和,致死率不到1%。
雖然目前在歐美暴發的分支致死率較低,但是美國疾控中心表示,確診患者將遭受疼痛的影響,可能“非常痛苦”,并可能引發疤痕。而孕婦、兒童、免疫系統較弱和有濕疹病史的群體可能更容易發展成重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