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安琪
品牌名稱:三宅一生
成立時間:1970年
創始人:三宅一生(Issey Miyake)
總部地點:日本
品牌理念:如果不是「三宅一生」,褶皺的美感都會被熨斗鏟平。
品牌故事:
據《讀賣新聞》報道,日本設計師三宅一生于8月5日在東京因癌癥逝世,享年84歲。根據日本雅虎新聞消息,出于三宅一生的意愿,將不會舉行公眾送別會。
1938年,三宅一生出生于日本廣島市,高中畢業后移居東京,進入多摩美術大學平面設計系學習。三宅一生的母親在1945年的原子彈爆炸中受傷,戰后過了幾年就去世了。作為戰爭幸存者,他曾對《紐約時報》吐露心聲:「我努力地將這段記憶深藏起來,選擇服裝設計的部分原因也正是源于它象征著創造與重生。」
1959年開始,三宅一生在東京念大學,學的是繪畫,但是他真正的夢想是成為一個時裝設計師,1965年,他到了時裝之都巴黎繼續求學,并且開始為紀拉羅歇公司服務,1968年和紀梵希一起工作。不久,他又為紐約的高夫萊比恩工作,這位設計師是優雅派的大師。1970年,三宅一生回到日本,正式成立自己的同名品牌。一年之后,三宅一生首次時裝展發布會同時在紐約和東京舉行,并在1973年登上巴黎時裝周。
1992年,三宅一生進一步擴大涉足領域,推出首款女士香水「一生之水」,男款香水則在1994年推出;1993年,三宅一生推出副線品牌「PLEATS PLEASE ISSEY MIYAKE」。
進入晚年后,三宅一生將精力更多地投入到了藝術領域,參與由三宅一生基金會統籌設計的“21_21 Design Sight”美術館項目。盡管三宅一生在44歲正值壯年時便選擇退居幕后,但他的人生軌跡也因此呈現出更為多元的樣貌。在1997年和2010年,三宅一生分別被日本政府授予紫綬褒章和文化勛章。而在2016年,三宅一生又獲得法國榮譽軍團勛章。
三宅一生公司在公開聲明中緬懷:「三宅一生從不擁抱潮流。他充滿活力的精神是由不懈的好奇心與通過設計傳達快樂的愿望所驅動的。」
公司情況:
據悉,「三宅一生」已經成為了一個在巴黎、倫敦、紐約和東京四座國際都市擁有分部的國際企業;據英國媒體 The Telegraph 的報道,三宅一生公司在 1983 年便實現了年收入 5000 萬美金。目前公司的財政狀況,尚未對外公布。
市場環境:數據顯示,未來中國超過歐洲和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時尚奢侈品市場,到2025年,東方消費者將占到所有奢侈品購買量的40%至45%。屆時,個人奢侈品市場將恢復到6%-8%的年增長率。
品牌策略:
圖片來源:品牌官方
品牌定位:中高端綜合生活方式品牌
目標人群:中上階層前衛人士
價格策略:500—3000元人民幣
渠道策略:
線上布局:三宅一生子品牌在中國授權分散;
在淘寶,Issey Miyake官方旗艦店僅售賣鐘表產品;微信上,「ISSEY MIYAKE三宅一生香氛」公眾號為資生堂(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所有,設有京東旗艦店入口;「BAO BAO ISSEY MIYAKE」小程序經營方則為寧波恒城致美商貿有限公司;
線下布局:僅在北京、上海、深圳設有8家線下門店;
產品策略:
主要有時裝、香水和手表三類產品;
時裝類:三宅一生(Issey Miyake) 時裝線路:ISSEY MIYAKE、PLEATS PLEASE ISSEY MIYAKE、HOMME PLISSé ISSEY MIYAKE 、HaaT、me ISSEY MIYAKE、BAO BAO ISSEY MIYAKE、132 5. ISSEY MIYAKE;
香水類:1994年,三宅一生推出其經典之作——“一生之水”(L'Eau D'Issey ),「一生之水女香」與「一生之水男香」一直都是全球各大香水專賣店暢銷的高級時尚香水,擁有許多的追隨者;
手表類:2001年,三宅一生與精工創意結合推出腕表品牌(Issey Miyake Watch),已經有八位設計師參與了這個項目,每位設計師都結合自己的設計觀,創造出符合三宅一生(Issey Miyake)精神的腕表;
核心優勢:
1)褶皺的「舒適」記憶點
三宅一生 (Issey Miyake) 在其設計中貫穿著人道的思考,便于旅行的、好保管的、輕松舒適的服裝。因此三宅一生 (Issey Miyake) 設計的褶皺面料可以隨意一卷,捆綁成一團,不用干洗熨燙,要穿的時候打開,依然是平整如新。三宅一生 (Issey Miyake) 憑著皺褶的面料,在巴黎時裝界站穩了腳跟。根據不同的需要,設計了三種褶皺面料:簡便輕質型、易保養型和免燙型。
2)服裝+身體的「先鋒」設計
三宅一生的創新關鍵在于對整個西方設計思想的沖擊與突破。歐洲服裝設計的傳統向來強調感官刺激,追求夸張的人體線條,豐胸束腰凸臀,不注重服裝的功能性。
不同于西方將服裝做為美化身體的附屬品,三宅一生一直強調服裝與身體之間的關系。
1975年,三宅一生創造了「A Piece Of Cloth」,這塊布可以完全包裹住人的身體,且可以根據穿著者的自身喜好進行剪裁,形成不同風格的服飾。他認為,「不論東方或者西方,A Piece Of Cloth(一塊布)都是人類對于衣物著裝的最初起點。而在這一塊布合理的設計之下,將每一個部分做到自由搭配組合與分解,那么東方與西方將不再有明顯的界限。」
三宅一生曾說過:“我一直認為是布料和身體之間的空間創造了服裝,經過手工折疊,我們創造出一種全新的、不規則的起伏空間。”因此將布料打造成如同折紙般的溝壑重疊,將其從二維轉變為三維,這也正是三宅一生其標志性的設計風格之一。在他每一季設計中都能看見這些舒暢飄逸、尊重穿著者個性、使身體得到了最大自由的成衣。他的獨創性已遠遠超出了時代的和時裝的界限,顯示了他對時代不同凡響的理解。
品牌策略:
圖片來源:品牌官方
1)產品線全領域覆蓋
同名品牌的香水線和副線均在市場上獲得巨大成功,「一生之水」獨特的水生調至今仍然在社交媒體上受到消費者的歡迎,隨后「一生之火」等款式雖較為小眾,卻也獲得評論家的贊譽。PLEATS PLEASE ISSEY MIYAKE的褶皺設計也已經和三宅一生風格綁定。2000年,Bao Bao包袋系列讓三宅一生的商業版圖進一步擴大。這款包袋是三宅一生最受歡迎的「It Bag」。
除時裝以外,三宅一生品牌還有香氛、箱包、家居用品,甚至自行車等產品。通過各式跨界合作,三宅一生將標志性的風琴褶皺印上了餐桌用品、燈具、礦泉水瓶,成為了一個綜合生活方式品牌。
然而,當三宅一生在2000年后進一步向全球擴張時,其本人早已經從品牌退休。1994年,三宅一生決定將品牌男裝和女裝系列主導權交給曾經的學生滝沢直己,他自己則隱退幕后潛心于布料研究與開發。
2)精英加持的「口碑營銷」
三宅一生在時尚產業的至高地位無人質疑。他對「安特衛普六君子」中的 Maison Margiela、Ann Demeulemeester 和 Dries van Noten 有著廣泛的影響,更是包括美國當代時尚設計師 Proenza Schouler、Loewe 創意總監 Jonathan Anderson 和英國潮流品牌 A-Cold-Wall 創始人 Samuel Ross 在內的后輩設計師的重要設計靈感來源。
三宅一生的影響力遠超時尚圈,已故蘋果創始人 Steve Jobs就曾常年穿著三宅的黑色 polo neck外套,并且與設計師本人成為終生摯友。喬布斯認為這件衣服方便、舒適,還能最直觀地傳達個人風格。他說,「我請三宅一生為我做一些他穿的那種黑色高領套頭衫,他給我送來100多件。我只穿這個,它們夠我穿上一輩子了。」
建筑行業里的大拿們,諸如安藤忠雄和 Zaha Hadid 都是他的忠實粉絲。而三宅一生的極簡風格也吸引了眾多科技界的有名人士,比如日本 Sony 就邀請三宅一生設計員工服。名人大腕這種自發的,無處不在的口碑營銷,為三宅一生品牌增加了更多的神秘感和故事性。
3)「品牌跨界」元老級玩家
談到現今最流行的跨界,其實對于三宅一生來說,起步很早。
當三宅一生這個品牌及其眾多副線在90年代越做越大,這位靈魂人物卻選擇在1994年激流勇退,將男女裝系列的主導權都交給了徒弟。自己則更多地在幕后做面料開發,并涉足藝術領域。他在上個世紀做出的多項跨界轟動時尚界,其開創性和大膽遠勝今日。
比如,1996年將森村泰昌、荒木經惟、Tim Hawkinson的作品印上服裝。1998年,他又邀請當代藝術家蔡國強,進行一場前所未有的“行為設計藝術”。2007年,他又與日本建筑大師也是其“粉絲”的安藤忠雄合作創建了日本第一個以設計為定位的美術館21_21 DESIGN SIGHT。他還曾經設計了一組代表日本「陰翳」哲學的燈具,而這組燈具的最終目的,也依然是為了實驗新的光影陳列創新組合。對他而言,跨界與聯名并非為了噱頭與宣傳、營銷而存在,而是在于未來行業的探索。
對標品牌:
The Row:The Row 是時尚姐妹花奧爾森姐妹Mary-Kate和Ashley Olsen (Olsen Twins) 2006創立的成衣品牌,The Row 最大的特色是由剪裁考究的單品構成,融合了不會過時的別致設計與優質面料,因此The Row 品牌服裝頗受美國年輕人的歡迎。如今他們的高端線已延伸至各類其他時尚單品。
JIL SANDER:JIL SANDER由于節儉的美學和簡潔的線條而聞名。極簡主義一向不愁其追隨者,但是很少有設計師能夠像吉爾·桑達那樣將其作為一種藝術而細細研究。JIL SANDER以卷邊長褲,輕如羽毛的上衣以及輕便夾克而聞名遐邇。她摒棄一切的多余細節,拉鏈和鈕扣被完全摒棄。
參考:
傳奇設計師三宅一生逝世,曾用“一塊布”征服時尚界 |虎嗅app
「反時尚」的三宅一生,為時尚行業留下了什么?|Vogue Business
三宅一生逝世 :為設計而生的藝術家|導筒directube
三宅一生離世,誰不想擁有他的衣服和包?|外灘TheBund
TOP HER|記錄女性成長價值與商業價值
垂類精準媒體|她經濟整合營銷|數據增長決策|高凈值社群經濟
北京·上海·香港·紐約·倫敦·溫哥華|topher@tophergloba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