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移動支付網 慕楚
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刷掌支付都迎來了新的進展。上一周,微信支付、亞馬遜都有了實質性的大動作,很多人開始期待,繼刷臉支付之后,新的支付方式是否即將到來。
來了,但沒有完全來
上周一,微信刷掌支付來了的消息在網絡不斷傳播,騰訊注冊了多個刷掌支付相關商標,其中包括“微信刷掌”“WePlam”“微信刷掌服務”“微信刷掌支付”等。
并且微信刷掌支付相關的開通界面也被曝光,“騰訊已在部分地區推廣非接觸式刷掌支付”成為許多報道的核心。新的支付設備圖也在網絡上流傳。
從這些信息來看,微信刷掌支付是由一個新的設備承載。而在2021年8月,騰訊內部方案創新獎項“騰訊微創新獎”202107期評選內容所展示的微信刷掌支付示意圖中,刷掌支付是由原來的刷臉支付設備來完成。
對比之下,新的微信刷掌支付與亞馬遜的Amazon One有些類似。
周三,亞馬遜也宣布,Amazon One正在擴展至加利福尼亞州的65個全食超市。并且在未來幾周,將向洛杉磯、橙縣、薩克拉門托、舊金山灣區和圣克魯茲的更多商店上線。用戶支付姿勢和設備識別模塊,與微信刷掌支付有一定的相似度,可能技術路徑類似。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無論是微信支付還是亞馬遜的刷掌支付,都是點式試點或測試,并沒有大規模成體系的推廣。其中全食超市是亞馬遜全資收購的子公司,也是屬于集團內測試。
全面推廣差什么
去年同期,小編曾簡單在《微信刷掌支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一文中,對刷掌支付進行了簡單的評述。而今,刷掌支付有了更新的消息,產業規模推廣的可能性也大幅提升。
從技術上來看,刷掌技術是過關的,2014年,富士通曾在筆記本上應用掌紋識別技術,彼時其宣傳的誤識率為百萬分之0.8。而2018年,支付寶在上線3D刷臉支付設備時明確,刷臉的誤識率為百萬分之一。從這一維度來看,刷掌和刷臉的誤識率是差不多的,刷臉目前已經商用,刷掌理論上也可以。
那么刷掌支付全面推廣要面臨哪些問題呢?我們可以從用戶、商家、監管、產業生態等角度來分析。
用戶。對于用戶來說,支付體驗是較為重要的,刷臉支付還存在光線、化妝、高矮、雙胞胎等帶來的識別難問題。刷掌則需要考慮手掌開合程度、污漬遮擋程度、識別區域、識別速度等支付體驗問題,用戶教育也至關重要。此外,也需要看用戶的接受度,近期亞馬遜推廣刷掌支付,就引發了普通消費者和政客對隱私安全的顧慮。
商家。商家及收銀員能否接受是一種支付技術推廣中的重要因素,早期NFC非接支付推廣時,由于產品類型復雜、更換設備成本高、短期難見支付帶來的商業增量,非接支付的推廣一直阻力重重。
刷臉支付推廣時,高昂的設備價格,使得商家的接受度仍然不高。但相對來說,刷臉支付主打營銷,給商家帶來更多商業增值空間,加之支付巨頭的補貼,使得商家的接受速度仍然較高。若不是突發疫情,刷臉支付目前也不至于“一地雞毛”,但依舊在校園、食堂等園區支付獲得了一定的成績。
刷掌支付仍然需要面對商家的苛刻要求,更換設備的成本、支付便捷度能否提升效率、支付以外的增值空間等方面,都需要說服商家支持新的支付方式。
監管。對于支付創新,我國的監管一直保持包容審慎的態度,這才有了二維碼支付、刷臉支付的先后火熱,但總體仍然是需要獲得監管認可方可進行推廣。2017年發布的281號文《人民銀行關于規范支付創新業務的通知》就明確,創新產品或服務需要提前30天書面報告人民銀行。
此外,近兩年《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相繼出臺,都讓敏感的生物特征信息收集阻力重重。值得一提的是,哪個部門對掌紋信息進行監管可能也存在爭議,在此之前,公安部已經建立指紋、人臉庫,掌紋很大可能仍然是公安部主管。而這也涉及支付業務,人民銀行科技司與支付司如何進行監管劃分也可能存在爭議。
產業生態。任何新支付方式的普及都離不開產業生態的支持,據移動支付網了解,目前微信刷掌支付已經有兩家原有的刷臉支付3D攝像頭供應商和一個整機廠商參與其中,一旦需要大規模推廣,必然需要更多的服務商參與,其中包括刷掌模塊、算法、終端、支付服務商等一系列角色。
此外,與刷臉支付的崛起類似,如果僅僅只有微信支付一家主推,那么刷掌支付沒有市場競爭則較難興起。支付寶能否參與其中,兩大支付巨頭推出補貼政策以激發市場活力成為一大關鍵點。而移動支付網也了解到,支付寶已經與掌紋廠商有所合作,擁有一定的技術和產品儲備。
早在2015年,支付寶就在一個展會上,展示了基于手機攝像頭的掌紋支付技術,不過這與當下的刷掌支付有一定的差距。
總的來說,能否推動刷掌支付發展,就看支付巨頭的跟進程度,如果有二維碼支付、刷臉支付早期的大規模補貼存在,刷掌支付也可以是新的支付方式補充,在一些特定的場景發揮技術優勢,但不要期待超越低成本、超高覆蓋率的二維碼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