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牛鈺
融創又成功展期了一筆境內債券。
8月16日,融創在上交所公告稱,已調整“16融創07”的本息兌付安排。這意味著,這筆債券展期兩年獲得了債券持有人通過。
按照公告,融創應于8月18日兌付兌付本期(2021年8月16日至2022年8月15日)應計利息的20%,剩余80%利息將于2022年11月16日前兌付,同時剩余的這部分利息,至實際兌付期間不再另計利息。
按照展期方案,本期債券的全部持有人本金兌付日期調整為自2022年8月16日起的24個月內,期間有四個兌付節點,分別為2023年2月16日兌付10%本金,2023年8月16日兌付15%的本金;2024年2月16日兌付20%的本金;2024年8月16日兌付55%的本金。
融創此次完成展期的這筆“16融創07”債券,在2016年8月16日完成發行,發行規模28億元,目前存續規模為20.94億元,債券期限為7年期,附第5年末、第6年末發行人上調票面利率選擇權和投資者回售選擇權;本期債券存續期前5年票面利率為4%,存續期第6年、第7年票面利率為6.8%。
在這筆債券展期前,融創已分別于今年4月和6月對“20融創01”、“16融創05”成功進行了展期,債券剩余規模分別為40億及14.4億元。
其中,“20融創01”展期之后更名為“PR融創01”,在今年6月底又進行了2次展期,將6月和9月的本金支付比例縮減為5%和10%,此前兩期的比例分別為10%和15%。
截止目前,融創雖然成功展期了三筆境內債,但其面臨的流動性問題仍未得到解決。去年8月,融創的各項財務指標還處于正常水平,當時如期償還了“16融創06”、“18融創01”兩筆債券,合計本金規模20.55億元。
至于境外債,融創目前共有存續12筆美元債,合計發行規模為77.62億美元。今年5月12日,融創曾公告稱,預期不會支付4月到期的4筆美元債利息,已觸發違約條例,正在尋求相關債務的整體解決方案。
有知情人士曾對界面新聞透露,今年4月份融創將“20融創01”展期之后,重心已將保公開市場債務轉向保經營,以調動資源、盤活資金優先保復工、保交付,預計下半年公開債務都將進行展期。
根據其2021年債券半年報及一些公開償債統計,目前融創合計共存余9筆境內債,集中于今年至明年上半年回售/到期。
除此次展期的“16融創07”之外,接下來的9月11日,融創還將面臨“20融創03”債券的回售,這筆債券剩余本金為13億元。

其他債券方面,界面新聞了解到,明年1月到期的“16融地01”,已在今年1月24日兌付了回售部分,本金及利息共計33.15億,目前剩余債券余額已不多。
除了這筆債券外, “20融創02”及21年發行的三筆債券也將于明年上半年進行回售,合計余額規模為74.8億元,疊加將分期支付的展期債券本金,融創的償債壓力依然不小。
從銷售端來看,雖然市場6月份出現回升,但7月份又再度下滑。截止7月底,融創共實現合同銷售金額約1238.5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66.5%。據中指研究院統計,融創1-7月的銷售額可位列房地產行業第8名,較去年同期下滑4個名次。
今年初,融創為優化管理,將曾經的七大區域拆分為九大區域。從第三方機構披露的各地房企銷售排行榜來看,主要業務在長三角范圍內的融創上海區域及東南區域,銷售額表現較為可觀,幾乎貢獻了融創1-7月合同銷售總額的一半。
尤其是上海市場,在去年上半年大舉拿地布局及市場復蘇影響下,融創今年前7個月在上海以328億銷售額位列榜首。
另外從上半年數據來看,融創北京區域管轄的山東市場實現了129.8億銷售額(青島占82.8億),在華中區域的武漢,川渝區域的重慶也能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
去年下半年以來就在土拍市場銷聲匿跡的融創,目前庫存還足夠其繼續等待市場回暖。融創2021年中期報告中曾提到,預計下半年有總可售資源超6600億元,如果除去2021下半年至2022年7月的銷售額,融創至少還有2600億規模的可售貨值。
不過直至目前,融創仍未發布經審核的2021年全年業績,這導致其股票仍處于停牌階段。
7月初,融創曾公告因業績審核工作時間表未能達成一致,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已同意辭任核數師,由香港立信德豪會計師事務所填補臨時空缺,并表示將繼續停牌。
根據上市規則規定,港交所可以將已連續暫停買賣18個月的證券除牌,目前融創離18個月期滿還剩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