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徐詩琪
一場發生于“網紅打卡地”的山洪造成的人員傷亡事故,引發了網友關于平臺方責任的探討。
2022年8月13日下午,四川省彭州市龍門山鎮龍漕溝發生山洪災害,河道未撤離游客被卷入山洪。據當地政府通報,事故已造成7人死亡、8人輕傷。
龍漕溝并非開放景區,近些年卻成為一處網紅打卡點,不少游客在夏季前往此處露營。界面新聞14日曾報道,彭州市在2012、2013年均發生過暴雨導致的山洪,此后有關部門在河溝兩岸布上了鐵絲網,并樹有警示牌,但護欄常被游客破開,有村民表示“我們隔三差五都去修。”
就在13日龍漕溝事故發生之前,當地政府曾發文提醒游客,不要前往溝里游玩,而事故發生當日,當地村干部和村名也組織前往龍漕溝河道勸離游客。
后疫情時代,露營、溯溪、自駕游等旅行方式被小紅書等平臺帶火,造就了不少網紅打卡地。但游客們并不滿足于此,許多用戶開始探索未開發景點,在網絡上發布相關內容時卻并沒有提及風險,甚至有無視景區警示標,劃破鐵絲網的“偷渡”行為。
作為承載內容的平臺方,對此類內容是否有審查義務?事故發生后,平臺是否應承擔相關責任?
截至發稿,小紅書、抖音等平臺未對此事發表回應。但界面新聞在小紅書和抖音搜索“彭州龍槽溝”發現,平臺均已在搜索結果上方加入風險提示,小紅書上已無法搜索到龍漕溝游記、景點推薦,抖音上仍有部分視頻。


而搜索“未開發景點”,上述平臺仍有大量相關內容,并且沒有風險提示。
上海申倫律師事務所夏海龍律師對界面新聞分析,在類似的情況下,危險提醒、安全防護義務是針對景區所在地的管理方而言的,管理方需要在這些危險區域或者未開放景區向游客設置一些明顯的警示語或者設置圍欄,如果游客違背了這些警示標語擅自進入危險區域,就應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短視頻或者其他網絡平臺,顯然不屬于景區管理方,用戶單純上傳視頻的行為,一般而言也不會直接導致現實中的危險,而且即使一些游客受到視頻內容吸引而進入到危險區域,他們遭遇災害事件的根本原因也在于違反了景區的警告,而不能歸責于網絡平臺,所以沒有理由要求網絡平臺對此承擔過重的責任。
“有些觀點認為平臺需要承擔責任,但我覺得不應該這么理解,因為游玩內容本身并不屬于違法或者違規的內容,平臺沒有責任也沒有權利去干涉這些內容的上傳和傳播。即便有一些游客在進入這些區域之前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短視頻的影響,但作為一個正常的成年人,是不是真的要去,歸根結底還是取決于自己的行為。如果你進入這些危險區域,只能說是你的安全意識太過淡薄,沒有遵守景區的警告,后果還是要這些游客自己去承擔。”夏海龍說。
但也有聲音認為,平臺任由用戶發布“偷渡”、“穿過鐵絲網”等內容,放任突破安全底線成為一種常態、一種值得打卡的生活方式,這是其遮蔽風險的體現。
界面新聞記者檢索發現,小紅書在其“規則百科”中提到,“筆記包含社會危害或違法違規內容”屬于違規;抖音則在“自律公約”中提到,禁止發布“含有法律、行政法規和國家規定禁止的其他內容”以及“違反公序良俗、傳播社會不文明現象的內容”。
對此,夏海龍律師表示,“這種字眼的真實含義也要結合具體場景來看,在出事之前不能認定違規,但出事之后的含義也就變了,平臺有理由加強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