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越開店越不掙錢,葉國富的“逆勢擴張”之路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越開店越不掙錢,葉國富的“逆勢擴張”之路

關上加盟商的門,打開名創優品的窗。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范劍磊

文|有數DataVision 張翰文

編輯|張澤一

“感謝阿里把實體零售打得一塌糊涂,才給我留出那么多好位置開店[1]。”

葉國富說這話時,名創優品正如日中天,創立僅兩年,門店數千家。在多個媒體采訪中,這個力圖“樸實無華”的廣州阿富不僅反復拉踩馬老師,還大聲宣稱自己不做線上也不相信大數據,大有下一個中國零售之王的派頭。

要是只看開店數量,葉國富的這份自信也不無道理。

目前名創優品在全球一共開了5000多家店,和80年代末正值青春期的711差不多。如果你在坦桑尼亞或者烏拉圭的街頭走一走,稍不留神就能看到熟悉的紅底白字招牌。

病毒般的門店復制能力是葉國富的傳統藝能,按照預設的劇本,他或許真能成為鈴木敏文——在全世界開7萬家店,讓紅綠色的“711”比紅綠燈還更醒目。

可惜的是,聲音越來越大的葉國富,卻越來越力不從心:2019年至今,名創優品多開了1000多家店,營收卻幾乎沒有變化。

一邊假扮日企坑了國際友人,一邊越開店越不掙錢。本想“逆勢擴張”的名創優品,看起來像走上了死路。

但轉頭一看凈利潤,自2020年底以來每個季度都能賺個一兩億。

這錢從哪來的?

01 如何讓加盟商入伙?

很難想象什么樣的加盟模式能用“天才般”這種詞來形容。

先不管模式如何,想要吸引加盟商掏錢,歸根結底就一句話:“跟著我真能賺錢?!?/p>

從哎呀呀時代開始,葉國富就對“十元店”模式深信不疑,當名創優品帶著日系風格的包裝與更便宜的價格,出現在大型購物中心之時,MINISO這個品牌成為無印良品“平替”水到渠成。最初的每一家門店都異常火爆。

在大型購物中心開店成為了葉國富的財富哲學之一:“越沒錢的人喜歡裝,越有錢人越不用裝。”

在阿富心里,喜歡在十元店消費的,恰恰應該是那些真正的中產。在一些公開資料里面,名創優品也反復提及名創的目標群體是18-28歲價格敏感的城市女青年。

這一群體確實消費能力、復購能力都很強,加盟商聽著感覺能賺錢。

消費者有了,那接下來如何賺大錢呢?

壓低成本這件事阿富早就爛熟于胸,只要門店數量夠多,就可以用大量訂單+快速回款來和供應商議價,從而拿到最低進貨價。

因此,2013年只有27家門店的名創優品五年后開到了3500家門店,翻了130倍,平均每年開店700家[2]。2022年,這一數字增長至5000多家,名創優品用9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前輩大創百貨用46年才完成的事情。

但名創優品也比前輩們衰老的更快,前有殺人鯨發布做空報告,直指加盟模式存在問題;后有負面新聞喜提微博熱搜、中國旗袍事件公開道歉……

2019至2021財年,多了一千多家門店的名創優品陷入“增店不增利”的困境。營收在原地踏步的同時,營業利潤卻越來越少,相比三年前少賺了約60%。

明面上原因似乎很簡單。

首先,擁有8000多個sku的名創優品事實上陷入了“有產品無品牌”,或者說根本變成了一個“白牌”形象。

所謂名創優品的目標的價格敏感人群,并不存在品牌忠誠度,倘若真去采訪一下走進名創優品的顧客,幾乎沒人說得清到底是為了什么才走進這家店的。說白了,只要價格夠便宜,它們去哪買都一樣。

其次,價格便宜的“白牌”……拼多多笑出了聲。對渠道的改造從來都是互聯網平臺的強項,真正價格敏感人群,早就學會網購了。

但名創優品更深層次的問題,是加盟商與公司之間,逐漸變成了一個不可調節的“零和游戲”。

02 名創“理財”

在理解名創優品和加盟商之間的矛盾之前,首先要理解這種加盟模式是如何運作的。

名創優品“天才般的加盟模式”與傳統的零售加盟商有顯著的差異,這套模式實際上無限接近于一種理財產品。

這種模式很簡單,加盟商除了按期支付各種費用,其它一概不用管,躺在家里每個月等名創給你發賬單,或是收分紅就行了。

用券商的話來說[4],加入名創的年化收益率達到16%,比大多數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還要高3-4倍,公司更是喊出了1-2年收回成本的口號。

理財產品只講回報,不講投入就有點耍流氓了。事實上,名創優品的加盟商每個月都要掏出的大把鈔票負擔房租和人力成本,收益為門店當月營業額三到四成的分賬。

表面上看,是由名創優品與加盟商共擔風險、共分收益。可這份合作的前提條件是,名創優品門店的營業額始終高于一個閾值,當門店營業額低于閾值時,加盟商賠錢養店的結局無可避免。

但對于名創優品來說,只要加盟店足夠多,就能收到足以實現盈利的款項。

畢竟在名創優品的收入構成中,占比最大的一項為“向加盟商銷售產品”,過去三年,該項目占比均超過營收的一半以上,在2021財年達到60.6%。

傳統的加盟商模式在門店數量增長到一定程度后,存在庫存難以管理、加盟商訂貨需求難以滿足等供應鏈難題。名創優品的加盟商模式則在輕資產的基礎上,擁有DTC直營的各種優勢。

因此藍鯨資本在做空報告中做出靈魂發問:名創優品,你上市前的直營店呢?

報告中,藍鯨直指名創優品至少有620家門店注冊在與名創優品高管或與葉國富有密切關系的個人名下,這意味著上述門店的經營方式并非其一直標榜的名創合伙人模式。

如今,名創優品的國內加盟店數量為3169家,直營店數量僅為11家,前者約為后者的288倍。

這一方面其實能夠證明名創就是想給加盟商講故事(不斷降低直營占比),另一方面,吃這一套的加盟商似乎也不夠用了(高管開店)。

03 與加盟商的零和博弈

名創優品和加盟商,只有一個能掙錢。

在金融市場,行情好的時候,理財產品的出資人與管理人有錢一起賺,是共贏關系;行情差的時候,投資人賠錢,但管理人還能掙一份管理費。

在整體消費疲軟、群狼環伺的零售行業里,名創優品與加盟商的關系就變成了“零和博弈”,只有一方能掙到錢。

加盟商的訴求很簡單,門店營業額上漲,投資有所回報;名創優品的訴求則是賣更多的貨、開更多的店、收更多的錢。

二者的訴求表面上看是一致的,實際卻有不可調和的矛盾——門店密度和定價難題。

葉國富曾喊出名創優品的“萬店計劃”,這個策略從名創優品出生就一以貫之。不難解釋,名創優品開更多店是為了增加消費者觸達、曝光率以及拿到更便宜的貨。

但這幾乎沒考慮過門店之間是否會形成相互分攤客流的問題。畢竟對名創優品來說,多了一家店意味著拿貨價格又可以便宜一分,同時還能夠多收一份錢、多給門店賣一批貨。

但在2020-2021財年,名創優品的單店收入分別同比下降19.8%和11.3%,這意味著加盟商每月拿到手里的真金白銀是切實地變少了。

同時,疫情進一步惡化了加盟商的處境,線下消費場景受限導致名創優品為了消化存貨,親自下場做線上渠道,其中尤以抖音線上直播間帶貨發力最為兇狠,截至今年8月,名創優品的抖音認證賬號不少于12個,其中粉絲數最多的能達到50多萬、一年時間內粉絲數翻了6倍多[5]。

直播帶貨就伴隨著優惠券、滿減、買一送N……加盟商看著自己店里的“明碼標價”哭出了聲。本就針對的是價格敏感的客群,選最便宜的無可厚非。

這一趨勢愈演愈烈的2021財年,名創優品線上銷售額已經約占總銷售額的10%。毛利率方面,線上銷售也實現了對線下加盟商的反超,2021財年達到18.9%;去年下半年更進一步達到22.3%,比線下加盟商渠道高4.5個百分點。

如果線上能更好地賣貨、賺更多錢,名創優品何樂而不為呢?代價,不過是價格體系被摧毀罷了。

加盟商樂不出來實屬意料之中,有加盟商表示在2015-2019年期間是賺錢的,但名創優品連續虧損;最近這兩年加盟商虧錢了,名創優品卻扭虧為盈[6]。

這意味著二者之間不是共贏關系,而變成了一種零和博弈,一方掙錢、一方虧錢將是名創優品在消費疲軟大環境下的“新常態”。

葉國富最喜歡的一句話是[7]“當上帝為你關上門的時候,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蹦壳皝砜矗⒏淮_實言行一致,只不過,他關上的是加盟商的門,打開的是名創優品的窗。

04 尾聲

名創優品曾經標榜自己是個日式潮流生活方式品牌的時候,給設計師三宅順也買過不少軟文。稱他出身名校,前輩是高田賢三、山本耀司,他本人天馬行空,有安迪沃霍爾的特質。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促成三宅順也和葉國富相見恨晚的,是他倆相似的取名哲學:一個夢想成為三宅一生和渡邊純也(純也音同順也),一個以無印良品和大創(DAISO)為標桿。

忙著在命名上致敬前輩,卻沒能力活成前輩的樣子。

如今得不償失的葉國富只剩下了悔恨:偽日系這個標簽,無論如何也撕不掉了。

參考資料

[1] 名創優品港股招股書

[2] 葉國富:若實體店輸了,我愿替王健林出這個錢 | 吳曉波下午茶,吳曉波頻道

[3] 阿富蛻變記:名創優品葉國富的轉折時刻,晚點LatePost

[4] 日用零售行業深度:揭秘——名創優品的崛起之路,東吳證券

[5] 名創優品的尷尬:好的生活,真的不便宜,DT財經

[6] 獨家調查 | 門店一年回本、5秒賣貨10萬件!揭秘名創優品低價生存法,第一財經

[6] 被抖音“綁架”的名創優品,虎嗅

[7] 爭議名創優品:終于掙錢了,但加盟商卻很難,最話FunTalk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名創優品

806
  • 年報亮眼股價卻跌逾9%,市場為何對名創優品不買賬?
  • 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跌1.73%,連跌四日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越開店越不掙錢,葉國富的“逆勢擴張”之路

關上加盟商的門,打開名創優品的窗。

圖片來源:界面新聞 范劍磊

文|有數DataVision 張翰文

編輯|張澤一

“感謝阿里把實體零售打得一塌糊涂,才給我留出那么多好位置開店[1]?!?/p>

葉國富說這話時,名創優品正如日中天,創立僅兩年,門店數千家。在多個媒體采訪中,這個力圖“樸實無華”的廣州阿富不僅反復拉踩馬老師,還大聲宣稱自己不做線上也不相信大數據,大有下一個中國零售之王的派頭。

要是只看開店數量,葉國富的這份自信也不無道理。

目前名創優品在全球一共開了5000多家店,和80年代末正值青春期的711差不多。如果你在坦桑尼亞或者烏拉圭的街頭走一走,稍不留神就能看到熟悉的紅底白字招牌。

病毒般的門店復制能力是葉國富的傳統藝能,按照預設的劇本,他或許真能成為鈴木敏文——在全世界開7萬家店,讓紅綠色的“711”比紅綠燈還更醒目。

可惜的是,聲音越來越大的葉國富,卻越來越力不從心:2019年至今,名創優品多開了1000多家店,營收卻幾乎沒有變化。

一邊假扮日企坑了國際友人,一邊越開店越不掙錢。本想“逆勢擴張”的名創優品,看起來像走上了死路。

但轉頭一看凈利潤,自2020年底以來每個季度都能賺個一兩億。

這錢從哪來的?

01 如何讓加盟商入伙?

很難想象什么樣的加盟模式能用“天才般”這種詞來形容。

先不管模式如何,想要吸引加盟商掏錢,歸根結底就一句話:“跟著我真能賺錢。”

從哎呀呀時代開始,葉國富就對“十元店”模式深信不疑,當名創優品帶著日系風格的包裝與更便宜的價格,出現在大型購物中心之時,MINISO這個品牌成為無印良品“平替”水到渠成。最初的每一家門店都異?;鸨?。

在大型購物中心開店成為了葉國富的財富哲學之一:“越沒錢的人喜歡裝,越有錢人越不用裝?!?/p>

在阿富心里,喜歡在十元店消費的,恰恰應該是那些真正的中產。在一些公開資料里面,名創優品也反復提及名創的目標群體是18-28歲價格敏感的城市女青年。

這一群體確實消費能力、復購能力都很強,加盟商聽著感覺能賺錢。

消費者有了,那接下來如何賺大錢呢?

壓低成本這件事阿富早就爛熟于胸,只要門店數量夠多,就可以用大量訂單+快速回款來和供應商議價,從而拿到最低進貨價。

因此,2013年只有27家門店的名創優品五年后開到了3500家門店,翻了130倍,平均每年開店700家[2]。2022年,這一數字增長至5000多家,名創優品用9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前輩大創百貨用46年才完成的事情。

但名創優品也比前輩們衰老的更快,前有殺人鯨發布做空報告,直指加盟模式存在問題;后有負面新聞喜提微博熱搜、中國旗袍事件公開道歉……

2019至2021財年,多了一千多家門店的名創優品陷入“增店不增利”的困境。營收在原地踏步的同時,營業利潤卻越來越少,相比三年前少賺了約60%。

明面上原因似乎很簡單。

首先,擁有8000多個sku的名創優品事實上陷入了“有產品無品牌”,或者說根本變成了一個“白牌”形象。

所謂名創優品的目標的價格敏感人群,并不存在品牌忠誠度,倘若真去采訪一下走進名創優品的顧客,幾乎沒人說得清到底是為了什么才走進這家店的。說白了,只要價格夠便宜,它們去哪買都一樣。

其次,價格便宜的“白牌”……拼多多笑出了聲。對渠道的改造從來都是互聯網平臺的強項,真正價格敏感人群,早就學會網購了。

但名創優品更深層次的問題,是加盟商與公司之間,逐漸變成了一個不可調節的“零和游戲”。

02 名創“理財”

在理解名創優品和加盟商之間的矛盾之前,首先要理解這種加盟模式是如何運作的。

名創優品“天才般的加盟模式”與傳統的零售加盟商有顯著的差異,這套模式實際上無限接近于一種理財產品。

這種模式很簡單,加盟商除了按期支付各種費用,其它一概不用管,躺在家里每個月等名創給你發賬單,或是收分紅就行了。

用券商的話來說[4],加入名創的年化收益率達到16%,比大多數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還要高3-4倍,公司更是喊出了1-2年收回成本的口號。

理財產品只講回報,不講投入就有點耍流氓了。事實上,名創優品的加盟商每個月都要掏出的大把鈔票負擔房租和人力成本,收益為門店當月營業額三到四成的分賬。

表面上看,是由名創優品與加盟商共擔風險、共分收益??蛇@份合作的前提條件是,名創優品門店的營業額始終高于一個閾值,當門店營業額低于閾值時,加盟商賠錢養店的結局無可避免。

但對于名創優品來說,只要加盟店足夠多,就能收到足以實現盈利的款項。

畢竟在名創優品的收入構成中,占比最大的一項為“向加盟商銷售產品”,過去三年,該項目占比均超過營收的一半以上,在2021財年達到60.6%。

傳統的加盟商模式在門店數量增長到一定程度后,存在庫存難以管理、加盟商訂貨需求難以滿足等供應鏈難題。名創優品的加盟商模式則在輕資產的基礎上,擁有DTC直營的各種優勢。

因此藍鯨資本在做空報告中做出靈魂發問:名創優品,你上市前的直營店呢?

報告中,藍鯨直指名創優品至少有620家門店注冊在與名創優品高管或與葉國富有密切關系的個人名下,這意味著上述門店的經營方式并非其一直標榜的名創合伙人模式。

如今,名創優品的國內加盟店數量為3169家,直營店數量僅為11家,前者約為后者的288倍。

這一方面其實能夠證明名創就是想給加盟商講故事(不斷降低直營占比),另一方面,吃這一套的加盟商似乎也不夠用了(高管開店)。

03 與加盟商的零和博弈

名創優品和加盟商,只有一個能掙錢。

在金融市場,行情好的時候,理財產品的出資人與管理人有錢一起賺,是共贏關系;行情差的時候,投資人賠錢,但管理人還能掙一份管理費。

在整體消費疲軟、群狼環伺的零售行業里,名創優品與加盟商的關系就變成了“零和博弈”,只有一方能掙到錢。

加盟商的訴求很簡單,門店營業額上漲,投資有所回報;名創優品的訴求則是賣更多的貨、開更多的店、收更多的錢。

二者的訴求表面上看是一致的,實際卻有不可調和的矛盾——門店密度和定價難題。

葉國富曾喊出名創優品的“萬店計劃”,這個策略從名創優品出生就一以貫之。不難解釋,名創優品開更多店是為了增加消費者觸達、曝光率以及拿到更便宜的貨。

但這幾乎沒考慮過門店之間是否會形成相互分攤客流的問題。畢竟對名創優品來說,多了一家店意味著拿貨價格又可以便宜一分,同時還能夠多收一份錢、多給門店賣一批貨。

但在2020-2021財年,名創優品的單店收入分別同比下降19.8%和11.3%,這意味著加盟商每月拿到手里的真金白銀是切實地變少了。

同時,疫情進一步惡化了加盟商的處境,線下消費場景受限導致名創優品為了消化存貨,親自下場做線上渠道,其中尤以抖音線上直播間帶貨發力最為兇狠,截至今年8月,名創優品的抖音認證賬號不少于12個,其中粉絲數最多的能達到50多萬、一年時間內粉絲數翻了6倍多[5]。

直播帶貨就伴隨著優惠券、滿減、買一送N……加盟商看著自己店里的“明碼標價”哭出了聲。本就針對的是價格敏感的客群,選最便宜的無可厚非。

這一趨勢愈演愈烈的2021財年,名創優品線上銷售額已經約占總銷售額的10%。毛利率方面,線上銷售也實現了對線下加盟商的反超,2021財年達到18.9%;去年下半年更進一步達到22.3%,比線下加盟商渠道高4.5個百分點。

如果線上能更好地賣貨、賺更多錢,名創優品何樂而不為呢?代價,不過是價格體系被摧毀罷了。

加盟商樂不出來實屬意料之中,有加盟商表示在2015-2019年期間是賺錢的,但名創優品連續虧損;最近這兩年加盟商虧錢了,名創優品卻扭虧為盈[6]。

這意味著二者之間不是共贏關系,而變成了一種零和博弈,一方掙錢、一方虧錢將是名創優品在消費疲軟大環境下的“新常態”。

葉國富最喜歡的一句話是[7]“當上帝為你關上門的時候,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蹦壳皝砜?,阿富確實言行一致,只不過,他關上的是加盟商的門,打開的是名創優品的窗。

04 尾聲

名創優品曾經標榜自己是個日式潮流生活方式品牌的時候,給設計師三宅順也買過不少軟文。稱他出身名校,前輩是高田賢三、山本耀司,他本人天馬行空,有安迪沃霍爾的特質。

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促成三宅順也和葉國富相見恨晚的,是他倆相似的取名哲學:一個夢想成為三宅一生和渡邊純也(純也音同順也),一個以無印良品和大創(DAISO)為標桿。

忙著在命名上致敬前輩,卻沒能力活成前輩的樣子。

如今得不償失的葉國富只剩下了悔恨:偽日系這個標簽,無論如何也撕不掉了。

參考資料

[1] 名創優品港股招股書

[2] 葉國富:若實體店輸了,我愿替王健林出這個錢 | 吳曉波下午茶,吳曉波頻道

[3] 阿富蛻變記:名創優品葉國富的轉折時刻,晚點LatePost

[4] 日用零售行業深度:揭秘——名創優品的崛起之路,東吳證券

[5] 名創優品的尷尬:好的生活,真的不便宜,DT財經

[6] 獨家調查 | 門店一年回本、5秒賣貨10萬件!揭秘名創優品低價生存法,第一財經

[6] 被抖音“綁架”的名創優品,虎嗅

[7] 爭議名創優品:終于掙錢了,但加盟商卻很難,最話FunTalk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晋州市| 卢湾区| 鸡东县| 那坡县| 临澧县| 英德市| 塔河县| 剑阁县| 广丰县| 车致| 衡阳县| 万山特区| 方山县| 绍兴市| 汶上县| 惠来县| 桂东县| 邓州市| 蓝田县| 禹城市| 莱州市| 灵璧县| 沭阳县| 体育| 信宜市| 奇台县| 龙山县| 江西省| 库车县| 商河县| 于田县| 福鼎市| 赣榆县| 临夏市| 东安县| 谢通门县| 湖州市| 彭州市| 抚顺市| 黄梅县| 隆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