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妝品觀察
稅收整治之風,從直播電商刮到了醫美行業。
據杭稅稽罰﹝2022﹞44號文件顯示,近日,杭州古名文化藝術策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杭州古名文化”)因偷稅被罰8827萬元。具體處罰事由為,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杭州古名文化分支機構利用個人銀行賬戶收取服務款并隱匿收入超47.55億元,少繳企業所得稅達1.47億元。
數十億收入、近億罰單,關于“杭州一醫美公司偷逃稅被罰8800萬”的話題瞬時沖上微博熱搜榜。截至發稿前,該話題閱讀量已達6824萬次。
業內一人士告訴化妝品觀察,從2021年至今,關于醫美行業的處罰越發密集,此次高額查稅事件,或也是醫美行業步入冷靜期的前兆。
01 隱匿收入超47億,偷稅1.47億
企查查APP顯示,杭州古名文化是香港虞美人集團公司在杭州投資的企業,成立于2009年,注冊資本為500萬元,經營范圍包括生活美容服務和醫療美容服務等。
此次,該公司違法事實主要有兩點:一是隱匿收入。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其分支機構杭州古名文化藝術策劃有限公司千和醫療美容診所為客戶提供醫療美容項目服務,利用九個個人銀行賬戶收取服務款并隱匿收入。上述賬戶收到款項(含稅收入)約53.44億元,扣減保證金和已作收入申報等事項的金額5.89億元后,共計隱匿服務收入47.55億元。
換算一下,每年,借個人收款,杭州古名文化的分支機構千和醫療美容診所便隱匿12億收入。
二是隱匿上述賬戶的利息。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上述九個個人賬戶中隱匿收入滋生的利息收入為2879萬元。
由此,杭州稅務局對上述單位隱匿收入少繳稅的行為定性為偷稅,并對少繳納的企業所得稅1.47億元處以百分之六十罰款,罰款金額合集8827萬元。
逃稅事件后,該公司“背后大佬”也浮出水面。企查查股權穿透書顯示,杭州古名文化還在山東、廣州、廣西、深圳、上海、沈陽等多地投資控股了醫療美容公司,且該公司大股東為虞美人國際集團實控人于文紅,持股比例90%。
據虞美人國際集團官網,該集團于2004年在香港創建, 宣稱2005年在全國發展的品牌形象合作店已達到150多家。2010年,虞美人集團在杭州成立了此次涉事的主體之一千和醫療美容診所,并于2015年發布了JOLLYONE微雕系列護膚新品,價格為158-2280元。此外,在抖音平臺,“虞美人文化傳媒”和“虞美人形象設計”兩個官方賬號已各吸粉43.6W和20.1W。
值得注意的是,該診所早在2015年被央視《焦點訪談》曝光,稱于文紅實際并無任何資格從事醫療美容。
2021年,于文紅在虞美人國際集團微信公號“美人說”中回應,表示“當時這個行業很多人嫉妒我,整個行業的人把我送去了焦點訪談。”
而針對本次被查稅事件,截至目前,杭州古名文化和于文紅皆未回應。
02 已有7150家醫美企業被行政處罰
除了關注虞美人國際集團外,外界也不約而同將焦點對準一個問題:醫美行業,究竟有多賺錢?
以“醫美三劍客”愛美客、華熙生物、昊海生科和近幾年在醫美領域動作頻頻的朗姿股份為例,2021年,上述四家企業的凈利潤分別為9.58億元、7.82億元、3.52億元和1.8億元。此外,上述企業的毛利率均超過50%,最高毛利率達93.7%。
而醫美行業的高利潤,正吸引著眾多企業入局。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3月,我國目前現存醫美相關企業已達4.98萬家。其中,僅2021年就新增1.13萬家,相比2017年漲幅高達155.5%。
不過,與高增速相伴的,是處罰比例的上升。據啟信寶數據,僅2021年,關于醫美行業的行政處罰已達到3841件,裁判文書判決數量增至44599件,創下歷史新高。
化妝品觀察搜索企查查發現,截至目前,已有7150家存續、在業的醫美相關企業被行政處罰,涉及的違法行為包括不限于未取得《醫療機構許可證》擅自開展醫療美容服務、無資格人員開展醫療美容服務、診療活動超出登記范圍、偷稅逃稅等。
在上述行政處罰的案件中,2022年查稅動作可謂緊鑼密鼓。如2022年4月,據廈稅稽罰[2022]8號處罰書顯示,廈門思明莫琳娜醫療美容門診部有限公司因應扣未扣個人所得稅,被處以罰款231.21萬元;今年5月,武漢某醫療美容機構也因逃避繳納稅款1701.89萬元,被國家稅務總局湖北省稅務局處以850.95萬元罰款。
“稅務相關部門對醫美行業的查稅行動,或才剛剛開始。”國內一企業美妝負責人表示,2022年被稱為稅收監管大年,對醫美行業的強監管很明顯已接踵而來。
03 千億市場的“新生”來了
從20世紀50年代至今,我國醫美已經歷了70年的發展。在2010年后,伴隨著新氧科技赴美上市、華熙生物、昊海生科在科創板上市,我國醫美行業呈現爆發式增長。
我國醫美行業發展概況(據公開信息整理)
新氧數據顏究院發布的《2021年醫美行業白皮書》顯示,2021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預計達1846億。長城國瑞證券預計,中國醫美市場規模2030年將達到6535億元。
伴隨著醫美行業的蓬勃發展,其也因種種亂象頻頻站在風口浪尖。此次查稅稽查背后,實際上是對邁入蓬勃成長期的千億醫美市場“全面監管”的結果。
早在2020年4月,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等八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綜合監管執法工作的通知》,提出重點整治和肅清醫美行業不良經營行為和財稅不合規亂象,醫療美容機構經常發生的私卡收費、兩套賬務、偷稅漏稅等稅務違法行為正在受到更加嚴格的監管和處罰。
此外,2021年至今,國家相關部門已出臺了4部政策或要求,從打擊非法醫療美容、管理醫療美容廣告、醫療機構管理等方面對醫療美容行業進行全面監管。
不過,強監管并不意味著對行業的打壓。近幾年,各地方政府已相繼出臺扶持政策,強調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如2021年9月,成都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成都市加快醫療美容產業發展支持政策》,其中提到鼓勵企業提升發展質量。
今年7月,深圳發改委也印發《深圳市促進大健康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其中針對醫美行業明確支持醫療美容服務行業,積極打造醫療美容之都,促進醫療美容服務機構發展壯大。
“對于醫美行業來說,2022年將是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的一年,”廣州一美妝企業負責人稱,醫美行業粗放式的道路走不通了,歷經短期震蕩,醫美行業將享受到規范發展的紅利。“對醫美從業者來說,這是挑戰,亦是提速加檔的新生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