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龐宇
根據計劃,本周(8月15日-20日)將有741家上市公司披露2022年半年度報告。
其中,有265家公司已提前披露業績預告,121家預增,65家預減,14家扭虧,還有65家預虧。
業績預喜公司股價表現明顯好于虧損公司。121家業績預增公司股價年內平均漲幅為25.51%,65家虧損公司股價年內平均下跌2.55%。
有24家公司業績增長超2倍。部分公司因前期基數低而增幅大,部分公司因行業景氣度提升而業績大增,還有企業業績增長主要原因在于因非經常性損益增加。不過最需要警惕的是業績明增實虧的公司。
本周有包括邁瑞醫療(300760.SZ)、中國電信(601728.SH)、恒瑞醫藥(600276.SH)、通威股份(600438.SH)、片仔癀(600436.SH)、榮盛石化(002493.SZ)、恒力石化(600346.SH)、溫氏股份(300498.SZ)、華友鈷業(603799.SH)等在內的14家市值超過千億元的公司將披露中報業績。

光伏賽道炙手可熱,硅料龍頭通威股份業績異常耀眼,公司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0億元至125億元,同比增長304.62%至321.48%。業績增長的兩大主因在于硅料價格高位運行和產能釋放。公司稱,高純晶硅業務受益于下游需求的增長,疊加新產能的順利釋放,實現量利大幅增長;電池片業務滿產滿銷,出貨量同比增長,大尺寸產品占比提升,盈利能力同比顯著修復。
光伏產業鏈中,高純晶硅居于上游,中游為硅片、太陽能電池、組件,下游為光伏電站。通威股份以飼料業務起家,2004年登陸上交所,上市三年后進入硅料行業。目前公司在光伏硅料、電池領域兩個環節已經崛起,并向下游電站建設、運營領域拓展。2021年以來,受產業鏈各環節供需錯配等因素影響,多晶硅料供不應求,價格不斷走高。今年以來,通威股份下屬電池公司通威太陽能已進行九次調價。
有“中藥茅”之稱的的片仔癀2022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3.14億元,同比增長17.83%。業績增長受益于公司核心產品片仔癀系列產品的銷售增加。公司片仔癀的主要產品涵蓋了肝病用藥、感冒用藥、皮膚科用藥等眾多領域,其中核心產品為片仔癀系列產品,包括片仔癀、片仔癀膠囊、復方片仔癀含片等。今年一季度公司盈利6.89億元,同比增長21.93%,由此計算二季度盈利為6.25億元,同比增幅為13.63%,二季度業績增速有所放緩。公司過去7個季度的單季度凈利增幅均超過20%。
隨著豬價回升,頭部豬企溫氏股份今年二季度扭虧為盈。2022年上半年,公司營業總收入為315.44億元,同比增長2.9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虧損35.17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擴大。產生巨虧主要原因是養豬業務價格低迷。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銷售肉豬 800.60萬頭(含毛豬和鮮品),毛豬銷售均價13.59元/公斤,同比下降41.74%。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溫氏股份今年第二季度實現盈利。公司一季度歸屬凈利潤為虧損37.63億元,由此計算二季度盈利2.46億元。這是公司自2021年第二季度以來,首次實現季度盈利。生豬養殖行業拐點或已來臨。
身處熱門的鋰電材料賽道,千億鈷業龍頭華友鈷業預計上半年盈利22億元至26億元,同比增長49.86%至77.11%。業績增長原因在于公司鎳產品和新能源鋰電材料產品產銷量增長,產品價格大幅上漲。華友鈷業是國內鋰電正極材料和三元前驅體產品主要供應商之一。在行業高景氣度下,公司2021年迎來業績高光時刻,凈利潤同比增長漲2倍,創下39億元的歷史最高記錄。但高光過后,今年上半年公司業績增速明顯放緩。今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的凈利潤超過12億元,同比增長超過80%,但環比下滑了21%,結束了連續6個季度的凈利環比增長局面。據測算,公司第二季度預計凈利潤為9.94億元至13.94億元,環比變動下滑17.58%至增長15.59%。

部分公司業績大增與前期基數低相關,如創源股份(300703.SZ)、銀河電子(002519.SZ)等。
文娛用品供應商創源股份去年同期盈利248.38萬元,今年上半年預計盈利4950萬元至6950萬元,增幅高達18.93倍至26.98倍。增長原因在于營業收入較去年同比上升、本期產生匯兌收益,而上年同期為匯兌損失。
以軍工裝備個股銀河電子去年同期受資產減值損失影響,盈利為2407.82萬元。今年上半年公司預計盈利8099.88萬元至8952.49萬元。
部分公司業績大漲與行業景氣度相關,如中曼石油(603619.SH)、江特電機(002176.SZ)、大有能源(600403.SH)等。
得益于一體化轉型戰略及油價高漲,中曼石油今年上半年業績一改往期頹勢。預計今年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2.0億元至2.3億元,同比增加9.29倍至10.83倍。今年一季度,中曼石油歸母凈利潤為7266.43萬元,同比增長725.32%。這意味著該公司在二季度的凈利將超1.2億元,并有望超過2017年三季度的1.27億元,創下上市以來的單季最高凈利紀錄。
受益于新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原本從事電機與汽車配件制造的江特電機,因搭上“鋰”這一概念,業績表現搶眼。公司預計上半年盈利12.8億元-14.1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6.06倍至6.78倍。業績同比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鋰鹽業務外部環境持續向好,下游需求持續增長;公司碳酸鋰產品銷售價格同比出現一定幅度上漲。
從事煤炭開采業務的大有能源預計上半年盈利6.88億元至10.18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8%至341%。業績大漲主要原因在于,煤炭價格持續高位運行,公司主要產品銷售價格較上年同期大幅上漲,使得公司利潤同比大幅增加。
不少公司業績大增主要受益于非經常性損益的增加,如國際實業(000159.SZ),凱龍股份(002783.SZ)。
國際實業預計上半年盈利2.9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60%,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僅3350萬元,增幅為48%。報告期內,公司完成轉讓萬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股權產生的轉讓凈收益約2.62億元,該部分收益屬于非經常性損益。
凱龍股份預計上半年盈利1.05億元至1.25億元,同比增長244.76%至310.43%,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直接減半為4800萬元至6800萬元,同比增幅僅為20.08%至70.11%。報告期內,公司關停恩施分公司向政府處置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產生的資產處置收益增加。
不過,最需要警惕的是業績“名增實虧”的公司,如超訊通信(603322.SH)、賢豐控股(002141.SZ)。
超訊通信預計2022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3000萬元到4500萬元,同比增加約 275.00%到 462.50%。主要原因在于公司出售全資子公司股權的交易已完成,收到交易對方的剩余股權購買款,由此確認投資收益 4130萬元。但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則為虧損1100萬元至虧損1600萬元。
賢豐控股預計今年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2200萬元至330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59.87%至298.09%,但報告期內包括轉讓控股子公司等產生的非經常性損益高達6000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公司上半年凈利潤實際為虧損3000萬元至4000萬元,同比由盈轉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