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國寶
現代化社會中的出行交通方式變得更為便捷,選擇也更多元化,在短距離出行這一場景中,人們往往選擇更輕量化的交通工具——電動兩輪車。
而我國電動兩輪車市場從2019年開始實行《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所規定的強制性國家標準,這一“新國標”開始實施后,大批量不合格的電動兩輪車開始淘汰,從而刺激了電動兩輪車銷量增長,可預測的是行業整體即將迎來瓶頸期的突破。
從需求端看來,在國內出行方式日漸智能化的產品迭代下、未來幾年將臨近新國標兩輪車清換期以及下游端受疫情影響發達的外賣、同城配送業務的崛起,也將助力電動兩輪車市場規模擴大化。
車輛智能化趨勢下,全球電動兩輪車蓬勃發展
作為短出行板塊的便捷交通工具,電動兩輪車具有“方便、快捷、環保、日益智能”的特點。
在舊車持續被替代以及消費升級需求的利好下,兩輪電動車行業也迎來競爭高峰,品牌之間也到了競爭白熱化階段。以往以價格戰促銷量的競爭方式顯然難以為繼,而智能化則為兩輪電動車打開新局面。
針對電動兩輪車智能化問題,艾瑞咨詢也在《2022年兩輪電動車行業白皮書》中指出:“2021年,兩輪電動車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品牌生存競爭加劇。未來,在新勢力品牌‘鲇魚’的催動下,國內兩輪電動車品牌的競爭將逐漸導向產品智能化競爭以及基于智能兩輪電動車的服務生態的競爭”。
隨著5G商用步伐的加速,緊跟時代潮流的全球各大電動兩輪車廠商絞盡腦汁力求抓住用戶痛點研發智能化電動兩輪車,例如雅迪集團推出了主打城市中高端新能源代步市場的VFLY品牌、哈啰推出高精度定位以及高速率的圖靈智能平臺T30……
在全球廠商紛紛下場投注的情況下,全球電動兩輪車市場規模已走在蓬勃發展的道路上,據ResearchandMarkets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電動兩輪車市場規模達315億美元,預計2027年增至661億美元,2021年-2027年復合增長率達13.15%。
新國標清換期臨近,電動兩輪車替換需求上調
2019年,我國“《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強制性國家標準”開始實施.
這一標準被稱為我國電動車行業的新國標,該標準將電動車分為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并在整車質量、車速、電動功率等方面分別作出了具體技術要求,指出不符合要求的“超標”車輛都將進入大范圍的淘汰期。政府給我國超標車留出的過渡期是3-5年,之后市場上所有的超標電動車均被淘汰。
今年已是我國兩輪電動車規范化、實行強制性國家標準后的第三年,除在民情需要、有序清退原則下,小部分城市采取了過渡期延長或限制騎行區域的方式對超標車進行管理外。
按照國家給出的緩沖時間來算,2021年-2024年是我國超標電動兩輪車退出市場的過渡期,因此未來兩年將是我國電動車替換增長的高峰期,而且隨著各地新國標過渡期限的臨近,大量超標的電動兩輪車將迎來清換,電動兩輪車替換需求也將迎來大幅上調。
下游需求持續上行,兩輪車產銷量市場可預期?
電動兩輪車的供給上行,離不開下游終端的需求,得益于近年來“懶人經濟”的發展以及疫情防控政策的需要,我國外賣、同城快遞等及時配送服務行業滲透率逐年遞增。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外賣配送從業人員約1300萬名,占全國人口基數的近1%。
現階段我國疫情的常態化政策以及反復的疫情趨勢或將延續,短距離出行、共享出行、即時配送、即時零售等新業態的日漸成熟,也隨之帶動了電動兩輪車的產銷量。
據華經產業研究院、艾瑞咨詢等資料顯示,2020年、2021年我國兩輪電動車產量為5100萬輛、5443萬輛,同比增長41.3%、7%;2020年、2021年我國兩輪電動車銷量為4760萬輛、4100萬輛,同比增長37.4%、-13.9%。
從數據上來看增長態勢仍有波動,有關業內人士分析2021年間兩輪電動車銷量增幅不及預期原因或為2021年共享電動兩輪車的投放收緊,美團和滴滴等運營商放緩甚至停止投放共享電動車以及國內部分地區推行新國標政策緩慢,大部分城市均推遲1-2年執行,導致非國標車的替換放緩。
但在節能減排、碳達峰等政策的大環境,以及龐大的人口與多樣化綠色出行需求,及時配送與共享電單車增長促進等因素影響下,隨著“新國標”政策的逐漸落地,兩輪電動車市場未來的發展較為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