簧片在线观看,heyzo无码中文字幕人妻,天天想你在线播放免费观看,JAPAN4KTEEN体内射精

正在閱讀:

財報下滑背后,本田難講“電動新故事”

掃一掃下載界面新聞APP

財報下滑背后,本田難講“電動新故事”

燃油車銷量“難漲”,電動化故事“難講”。

文|談擎說AI 鄭開車

當燃油時代的話語權被消解,“本田信仰”究竟還能延續多久?

“現階段,純電汽車的基礎設施數量還比較少,動力電池等硬件方面還沒有取得太大的突破,因此純電汽車并不會急劇增長,在短時間內無法成為主流車型?!?/p>

2019年,掌舵本田的八鄉隆弘對于汽車行業的發展做出了這樣的研判,于是,本田選擇與豐田相似的道路:押寶混動賽道。也許,彼時的本田很難想到,短短兩年之后,特斯拉的逆襲讓資本市場看到了純電路線的潛力,基礎設施的完善,能源價格的飛漲讓純電汽車飛速發展。

2021年4月份,原本田研發部門主管三部敏宏出任公司首席執行官一職,八鄉隆弘卸任,但繼續留任本田董事。

高層人事重大變動往往意味著公司戰略重大變化。

三部敏宏走馬上任之后,就發布了“全面電氣化”的目標:純電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在全球市場銷售比例將在2030年達到40%、在2035年達到80%、在2040年達到100%。

對本田來說,在純電路線落后行業的現實下,想要達成這樣的目標并不容易,再加上行業外部環境動蕩下,本田轉型電動化的步伐似乎邁得更加艱難。

燃油車銷量“難漲”,電動化故事“難講”

8月10日,本田汽車發布了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2023財年一季度業績。數據顯示,本田一季度營收3.83萬億日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9%;營業利潤2222億日元,同比下降8.6%,歸屬母公司凈利1492.19億日元,同比大幅下降32.9%。

增收不增利,是這份財報透露出的主要信息之一。如果考慮到日元貶值帶的利潤增厚,實際的利潤下滑幅度可能會更大。業績下滑的原因,還是“老三樣”:芯片短缺、供應鏈危機、疫情影響。

據悉,外部影響下,日本工廠的產量削減一度高達50%。

中國市場的情況也同樣不容樂觀。銷量上,今年1月到5月,廣汽本田、東風本田累計銷量均有大幅下滑,其中,廣汽本田賣了26.8萬輛車,銷量同比下降了11%,東風本田賣了26.1萬輛車,銷量同比下降25%。

燃油市場銷量下滑是本田不得不面臨的一個現實。

雖說燃油車市場行業整體都在下滑,但凈利潤下滑這事兒擱誰身上誰難受。對于合資品牌來說,更難受的是分享不到新能源是增長的果實。

根據《2021年新能源乘用車白皮書》數據,2021年合資品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份額僅為10.3%。在傳統燃油市場,合資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了50%。

天眼查APP信息顯示,本田在國內的兩家合資公司為東風本田和廣州本田,分別持股50%。

銷量也直接反映出本田在國內純電市場的囧迫。純電市場,去年廣本理念VE1賣了2513臺,今年前仨月就賣了913臺,而整個本田品牌在中國一年的銷量也不過8853臺,還沒蔚來一個月賣的多。

從財務上看,雖然本田上調了全年業績展望,但真正的戰場不僅在于燃油市場,接下來的幾個季度,本田可能仍然需要在新能源市場給到資本新的信心。

換言之,本田需要為資本市場講一個全新的“電氣化”故事。

談擎說AI認為,本田想要講好“電氣化”故事,首先需要講得通“智能化”故事。

一方面,本田進一步推進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的投入,此前本田方面計劃在十年內投入8萬億日元推進電動化;另一方面,本田開始尋找新的電動化發力點,取長補短試圖彌補自身的智能化短板。

今年6月份,本田與索尼宣布正式合作,雙方各持股50%成立一家電動汽車公司,據索尼總裁透露,公司推出的新車將會采用PS5技術,且公司推出的第一款車型為高端車型,該車型搭載的電影、游戲等娛樂功能將額外收費。

“本田、豐田等老牌汽車公司最缺其實不是電氣化的技術,而是智能技術,因為日本本土缺乏大量相關人才,這些人才大都集中在中美兩國的互聯網公司,本田要想在本土組建智能技術研發團隊本身就很困難,與索尼聯合也是無奈之舉。”某新造車勢力品牌技術負責人表示。

本田與索尼的合作確實頗有一些抱團取暖之意,不過,兩者的核心訴求可能并不一致。

從持股比例上來,雙方各持股一半,這意味著在新公司的發展方向和利益取舍上,雙方其實并不愿意做太多的讓步:對索尼來說,索尼需要的是一個全新技術、內容變現的場景,而本田要的可能是補足智能化技術上的短板。

索尼自身影音游戲IP布局龐大,需要不斷找到新的變現場景,而智能汽車消費受眾購買力夠高,且自動化技術有望把車輛變成一個全新的“影音娛樂空間”,其中變現空間足夠大,也足夠有吸引力。

對于本田來說,目的可能很簡單,就是看上了索尼做智能化軟件、硬件的團隊,來彌補自身的智能化短板。畢竟“軟技術”上的補足已經實實在在地影響到了本田的“大本營”燃油車業務。

據海外媒體報道,今年7月份,部分本田車型存在Rolling-PWN攻擊漏洞,該漏洞可能導致汽車被遠程控制解鎖甚至是被遠程啟動。據悉該漏洞涉及、本田飛度 2022、本田思域 2022、本田VE-1 2022、本田皓影2022等多款車型。

如果說,燃油車型的本田“信仰”加成可能會使得消費者不太在意智能技術的短板,那么在純電車型上,如果本田的智能化技術仍然缺位,那么恐怕就會成為“硬傷”。

“本田未來的價值空間,其實取決于智能化的短板有多長”。一位長期關注新能源賽道的投資人表示:“即便是對本田品牌再怎么認可,如果智能化水平不夠,將來的純電車型很難真正參與到市場競爭之中,這一點顯然是不能被資本市場所接受的?!?/p>

電動化“進擊”背后,“本田信仰”會被消解嗎?

在國內,汽車文化的影響力缺席,始終是汽車產業大而不強的表征??梢哉f汽車文化對于汽車品牌力的架構作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了。

日本汽車產業的繁榮要歸功于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的日本工業化,而日本汽車文化的繁榮則源自于以扎實地燃油車技術、配套產業為基礎而構筑的話語權。

買發動機送車、超跑思域GK5、VETC is best!標簽化的品牌背后,本田代表著一種所謂的“信仰”。這種信仰背后的內涵,在于上世紀60、70年代誕生的日本汽車運動文化對中國市場的滲透和影響。

90年代引進的日本動畫《頭文字D》《灣岸MIDNIGHT》影響了一代人對汽車品牌的認知,也進一步強化了日系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使得日系“三強”有了與大眾一決雌雄的品牌基礎。

這樣的文化影響的內核,本質上是該領域的技術、產業話語權。為什么本田、豐田能夠賣出更多的品牌溢價,核心原因之一就是市場認可這種品牌話語權。

電動化時代本田的困境在于,燃油時代構筑的的行業話語權正在被主流市場消解。

人們常常喜歡把電動汽車行業與數碼電子行業相比較,認為特斯拉會是下一個蘋果,而本田豐田、福特、大眾之中一定會有一個“諾基亞”。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如今日系汽車品牌面臨的困境,和當年索尼、尼康面臨的困境尤為相似。

當智能手機逐漸取代單反相機,電氣化逐漸取代燃油動力,舊的技術、產業體系帶來的壁壘反而成為了阻礙。

談擎說AI認為,本田押寶混動使得真正意義上的純電平臺缺位,最終導致在電動化的戰略方向上頗為被動。

3月份,廣汽本田新電動品牌e:NP發布,小型純電SUVe:NP1(極湃1)也于上半年上市,頗有意思的是,這款認為本田轉型純電動代表的產品,采用了“前驅架構”。

從平臺架構上來看,由于純電平臺實現后驅、四驅的技術、成本與前驅并無太大差異,且前者在驅動效率上比前驅更有優勢,因此,為了盡可能地提升續航,純電架構下的車型往往會更傾向于后驅方案。

廣汽本田e:NP1(極湃1)上依舊有濃重的“燃油味兒”:長車頭短前懸,依舊是典型的前置前驅的燃油車比例。這可能也是廣汽本田的“純電前驅架構”e:N Architecture F仍然被市場認為是“油改電”的原因之一,市場究竟會不會買賬還是未知。

事實上,本田真正的純電平臺Honda e:Architecture要在2026年才正式推出,這無疑使得本田的電動化戰略與行業演化節奏進一步脫節。

在談擎說AI看來,燃油車平臺技術迭代周期為三到五年,而由于電池材料難以突破以及平臺架構簡化導致優化的空間不大,純電平臺即便是迭代節奏較慢也在5年到6年左右。

也就是說,雖然本田e:N Architecture F平臺趕上了第一波電動化浪潮的末尾,但在未來Honda e:Architecture推出之時,屆時本田將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尷尬的局面是:“推出一代、落后一代”。

未來當真正的純電架構上市之時,可能隨即就面臨著與同行們的“技術代差”。反映到市場上,消費者可能很難再愿意去為產品性能平庸,卻有著電動化“溢價”的合資品牌買單。大眾ID系列叫好不叫座就是一個真實的寫照。

電動時代,決定汽車動力性能不再是發動機的技術水平,電氣化架構下,10多萬的電動車百公里加速能力已經大大超過傳統同級別燃油車。因此,如何在電動化時代重新找到話語權,是本田、豐田、日產等日系品牌邁向電動化的一個重要目標。

在海外市場,重新轉型電動化的本田也許還有一些機會,一方面是海外電動市場特斯拉一家獨大,并沒有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攪局,另一方面,本田品牌在海外市場仍有優勢,且中國造車新勢力出海尚未形成合力。

在國內市場,競爭變得復雜起來。新技術平臺進度拖累下,本田與小米、百度站在了同一起跑線。

雖然本田有更多產業積累,但在智能化領域,顯然小米、百度的能力更強。進一步來看,面對百度、小米的智能化積累,以及蔚小理特斯拉構筑起來的銷量長城,本田電動化力量想要突破重圍,可能要面臨更多挑戰。

寫在最后:

本田很早以前就嘗試過電動化。

1997年,也就是廣汽本田成立的前一年,新世紀的鐘聲尚未敲響,本田的第一輛電動汽車印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彼時,美國加州空氣委員會要求在加州生產的汽車中,必須有2%為電動車,迫于這一要求,本田推出了旗下第一款電動汽車。

這款名為EV Plus的本田電動汽車采用鎳-金屬氫化物電池,因此它的續航僅有130公里,66馬力的電機帶來的是并不算出色的動力,在它的驅動下,這輛本田“電動化先驅”最高時速僅為129公里每小時。

二十多年之后,過去的電動化記憶已被流水般的光陰塵封,本田又重新站到了新能源時代的橋頭。這一次,進擊電氣化的本田能否再次煥新,頗為值得期待。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本田

4.5k
  • 廣汽本田全新純電P7下線
  • 日產下任社長稱不排除與本田再次展開合作磋商

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價一下吧!

下載界面新聞

微信公眾號

微博

財報下滑背后,本田難講“電動新故事”

燃油車銷量“難漲”,電動化故事“難講”。

文|談擎說AI 鄭開車

當燃油時代的話語權被消解,“本田信仰”究竟還能延續多久?

“現階段,純電汽車的基礎設施數量還比較少,動力電池等硬件方面還沒有取得太大的突破,因此純電汽車并不會急劇增長,在短時間內無法成為主流車型。”

2019年,掌舵本田的八鄉隆弘對于汽車行業的發展做出了這樣的研判,于是,本田選擇與豐田相似的道路:押寶混動賽道。也許,彼時的本田很難想到,短短兩年之后,特斯拉的逆襲讓資本市場看到了純電路線的潛力,基礎設施的完善,能源價格的飛漲讓純電汽車飛速發展。

2021年4月份,原本田研發部門主管三部敏宏出任公司首席執行官一職,八鄉隆弘卸任,但繼續留任本田董事。

高層人事重大變動往往意味著公司戰略重大變化。

三部敏宏走馬上任之后,就發布了“全面電氣化”的目標:純電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在全球市場銷售比例將在2030年達到40%、在2035年達到80%、在2040年達到100%。

對本田來說,在純電路線落后行業的現實下,想要達成這樣的目標并不容易,再加上行業外部環境動蕩下,本田轉型電動化的步伐似乎邁得更加艱難。

燃油車銷量“難漲”,電動化故事“難講”

8月10日,本田汽車發布了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2023財年一季度業績。數據顯示,本田一季度營收3.83萬億日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9%;營業利潤2222億日元,同比下降8.6%,歸屬母公司凈利1492.19億日元,同比大幅下降32.9%。

增收不增利,是這份財報透露出的主要信息之一。如果考慮到日元貶值帶的利潤增厚,實際的利潤下滑幅度可能會更大。業績下滑的原因,還是“老三樣”:芯片短缺、供應鏈危機、疫情影響。

據悉,外部影響下,日本工廠的產量削減一度高達50%。

中國市場的情況也同樣不容樂觀。銷量上,今年1月到5月,廣汽本田、東風本田累計銷量均有大幅下滑,其中,廣汽本田賣了26.8萬輛車,銷量同比下降了11%,東風本田賣了26.1萬輛車,銷量同比下降25%。

燃油市場銷量下滑是本田不得不面臨的一個現實。

雖說燃油車市場行業整體都在下滑,但凈利潤下滑這事兒擱誰身上誰難受。對于合資品牌來說,更難受的是分享不到新能源是增長的果實。

根據《2021年新能源乘用車白皮書》數據,2021年合資品牌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份額僅為10.3%。在傳統燃油市場,合資品牌的市場占有率已經超過了50%。

天眼查APP信息顯示,本田在國內的兩家合資公司為東風本田和廣州本田,分別持股50%。

銷量也直接反映出本田在國內純電市場的囧迫。純電市場,去年廣本理念VE1賣了2513臺,今年前仨月就賣了913臺,而整個本田品牌在中國一年的銷量也不過8853臺,還沒蔚來一個月賣的多。

從財務上看,雖然本田上調了全年業績展望,但真正的戰場不僅在于燃油市場,接下來的幾個季度,本田可能仍然需要在新能源市場給到資本新的信心。

換言之,本田需要為資本市場講一個全新的“電氣化”故事。

談擎說AI認為,本田想要講好“電氣化”故事,首先需要講得通“智能化”故事。

一方面,本田進一步推進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的投入,此前本田方面計劃在十年內投入8萬億日元推進電動化;另一方面,本田開始尋找新的電動化發力點,取長補短試圖彌補自身的智能化短板。

今年6月份,本田與索尼宣布正式合作,雙方各持股50%成立一家電動汽車公司,據索尼總裁透露,公司推出的新車將會采用PS5技術,且公司推出的第一款車型為高端車型,該車型搭載的電影、游戲等娛樂功能將額外收費。

“本田、豐田等老牌汽車公司最缺其實不是電氣化的技術,而是智能技術,因為日本本土缺乏大量相關人才,這些人才大都集中在中美兩國的互聯網公司,本田要想在本土組建智能技術研發團隊本身就很困難,與索尼聯合也是無奈之舉。”某新造車勢力品牌技術負責人表示。

本田與索尼的合作確實頗有一些抱團取暖之意,不過,兩者的核心訴求可能并不一致。

從持股比例上來,雙方各持股一半,這意味著在新公司的發展方向和利益取舍上,雙方其實并不愿意做太多的讓步:對索尼來說,索尼需要的是一個全新技術、內容變現的場景,而本田要的可能是補足智能化技術上的短板。

索尼自身影音游戲IP布局龐大,需要不斷找到新的變現場景,而智能汽車消費受眾購買力夠高,且自動化技術有望把車輛變成一個全新的“影音娛樂空間”,其中變現空間足夠大,也足夠有吸引力。

對于本田來說,目的可能很簡單,就是看上了索尼做智能化軟件、硬件的團隊,來彌補自身的智能化短板。畢竟“軟技術”上的補足已經實實在在地影響到了本田的“大本營”燃油車業務。

據海外媒體報道,今年7月份,部分本田車型存在Rolling-PWN攻擊漏洞,該漏洞可能導致汽車被遠程控制解鎖甚至是被遠程啟動。據悉該漏洞涉及、本田飛度 2022、本田思域 2022、本田VE-1 2022、本田皓影2022等多款車型。

如果說,燃油車型的本田“信仰”加成可能會使得消費者不太在意智能技術的短板,那么在純電車型上,如果本田的智能化技術仍然缺位,那么恐怕就會成為“硬傷”。

“本田未來的價值空間,其實取決于智能化的短板有多長”。一位長期關注新能源賽道的投資人表示:“即便是對本田品牌再怎么認可,如果智能化水平不夠,將來的純電車型很難真正參與到市場競爭之中,這一點顯然是不能被資本市場所接受的。”

電動化“進擊”背后,“本田信仰”會被消解嗎?

在國內,汽車文化的影響力缺席,始終是汽車產業大而不強的表征??梢哉f汽車文化對于汽車品牌力的架構作用一定程度上被低估了。

日本汽車產業的繁榮要歸功于第二次工業革命以來的日本工業化,而日本汽車文化的繁榮則源自于以扎實地燃油車技術、配套產業為基礎而構筑的話語權。

買發動機送車、超跑思域GK5、VETC is best!標簽化的品牌背后,本田代表著一種所謂的“信仰”。這種信仰背后的內涵,在于上世紀60、70年代誕生的日本汽車運動文化對中國市場的滲透和影響。

90年代引進的日本動畫《頭文字D》《灣岸MIDNIGHT》影響了一代人對汽車品牌的認知,也進一步強化了日系品牌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使得日系“三強”有了與大眾一決雌雄的品牌基礎。

這樣的文化影響的內核,本質上是該領域的技術、產業話語權。為什么本田、豐田能夠賣出更多的品牌溢價,核心原因之一就是市場認可這種品牌話語權。

電動化時代本田的困境在于,燃油時代構筑的的行業話語權正在被主流市場消解。

人們常常喜歡把電動汽車行業與數碼電子行業相比較,認為特斯拉會是下一個蘋果,而本田豐田、福特、大眾之中一定會有一個“諾基亞”。事實上也的確如此,如今日系汽車品牌面臨的困境,和當年索尼、尼康面臨的困境尤為相似。

當智能手機逐漸取代單反相機,電氣化逐漸取代燃油動力,舊的技術、產業體系帶來的壁壘反而成為了阻礙。

談擎說AI認為,本田押寶混動使得真正意義上的純電平臺缺位,最終導致在電動化的戰略方向上頗為被動。

3月份,廣汽本田新電動品牌e:NP發布,小型純電SUVe:NP1(極湃1)也于上半年上市,頗有意思的是,這款認為本田轉型純電動代表的產品,采用了“前驅架構”。

從平臺架構上來看,由于純電平臺實現后驅、四驅的技術、成本與前驅并無太大差異,且前者在驅動效率上比前驅更有優勢,因此,為了盡可能地提升續航,純電架構下的車型往往會更傾向于后驅方案。

廣汽本田e:NP1(極湃1)上依舊有濃重的“燃油味兒”:長車頭短前懸,依舊是典型的前置前驅的燃油車比例。這可能也是廣汽本田的“純電前驅架構”e:N Architecture F仍然被市場認為是“油改電”的原因之一,市場究竟會不會買賬還是未知。

事實上,本田真正的純電平臺Honda e:Architecture要在2026年才正式推出,這無疑使得本田的電動化戰略與行業演化節奏進一步脫節。

在談擎說AI看來,燃油車平臺技術迭代周期為三到五年,而由于電池材料難以突破以及平臺架構簡化導致優化的空間不大,純電平臺即便是迭代節奏較慢也在5年到6年左右。

也就是說,雖然本田e:N Architecture F平臺趕上了第一波電動化浪潮的末尾,但在未來Honda e:Architecture推出之時,屆時本田將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尷尬的局面是:“推出一代、落后一代”。

未來當真正的純電架構上市之時,可能隨即就面臨著與同行們的“技術代差”。反映到市場上,消費者可能很難再愿意去為產品性能平庸,卻有著電動化“溢價”的合資品牌買單。大眾ID系列叫好不叫座就是一個真實的寫照。

電動時代,決定汽車動力性能不再是發動機的技術水平,電氣化架構下,10多萬的電動車百公里加速能力已經大大超過傳統同級別燃油車。因此,如何在電動化時代重新找到話語權,是本田、豐田、日產等日系品牌邁向電動化的一個重要目標。

在海外市場,重新轉型電動化的本田也許還有一些機會,一方面是海外電動市場特斯拉一家獨大,并沒有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攪局,另一方面,本田品牌在海外市場仍有優勢,且中國造車新勢力出海尚未形成合力。

在國內市場,競爭變得復雜起來。新技術平臺進度拖累下,本田與小米、百度站在了同一起跑線。

雖然本田有更多產業積累,但在智能化領域,顯然小米、百度的能力更強。進一步來看,面對百度、小米的智能化積累,以及蔚小理特斯拉構筑起來的銷量長城,本田電動化力量想要突破重圍,可能要面臨更多挑戰。

寫在最后:

本田很早以前就嘗試過電動化。

1997年,也就是廣汽本田成立的前一年,新世紀的鐘聲尚未敲響,本田的第一輛電動汽車印在了歷史的長河中。

彼時,美國加州空氣委員會要求在加州生產的汽車中,必須有2%為電動車,迫于這一要求,本田推出了旗下第一款電動汽車。

這款名為EV Plus的本田電動汽車采用鎳-金屬氫化物電池,因此它的續航僅有130公里,66馬力的電機帶來的是并不算出色的動力,在它的驅動下,這輛本田“電動化先驅”最高時速僅為129公里每小時。

二十多年之后,過去的電動化記憶已被流水般的光陰塵封,本田又重新站到了新能源時代的橋頭。這一次,進擊電氣化的本田能否再次煥新,頗為值得期待。

本文為轉載內容,授權事宜請聯系原著作權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山县| 东源县| 石家庄市| 内黄县| 灌云县| 双江| 常德市| 将乐县| 聊城市| 灵台县| 渝中区| 高陵县| 大港区| 资溪县| 永春县| 芜湖市| 博湖县| 西畴县| 南雄市| 莱西市| 涡阳县| 郎溪县| 泾源县| 洛宁县| 湖州市| 宜城市| 诏安县| 两当县| 新津县| 鸡西市| 望都县| 锡林郭勒盟| 昭通市| 远安县| 谢通门县| 辽宁省| 蚌埠市| 区。| 江山市| 漳州市| 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