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胡穎君
“整個私募股權行業依然處在募資艱難的階段,據我所知很多機構兩三年沒有募到一分錢。可能只有頭部機構或者在細分領域做得很好的機構能拿到一部分錢。”在投中信息和投中網主辦的第16屆中國投資年會上,聯創資本合伙人兼總裁韓宇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尤其是今年,私募股權融資額同比下降約10%以上,而投資金額則同比下降了59%,說明社會上就更缺錢了?,F在經濟下行的壓力大,加上疫情的沖擊,如果投資又大幅度下滑,意味著經濟結構調整、復蘇的壓力更大了?!表n宇澤表示。
根據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新募基金數量以及募資額同比均出現下滑。上半年中國股權投資市場新募集基金數量共2701只、同比下降7.2%;披露募集金額為7724.55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10.3%;單只基金的平均募資規模為2.92億元人民幣、同比小幅下降1.5%。
東方富海董事長、創始合伙人陳瑋也在論壇上指出,如何引進長期資本、小基金如何生存,是當下創投行業面臨的比較大的問題。
陳瑋表示,當下GP管理機構非常多,分化越來越嚴重,頭部機構會拿到越來越多的錢、投到越來越多的項目。從數據上看,市場遵循二八定律甚至一九定律。好的GP越來越容易募到資,越來越容易募到大的資金,小GP、特別新的GP沒有經過行業周期洗禮的GP,拿到錢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韓宇澤則表示,近幾年政府引導基金和國資出資比例在私募股權基金中的占比越來越大,而民間資本、社會資本卻在下降,這個結構是不利于社會創新的。
“因為市場上最具活力的創新創業來源于社會,來自更多的中小企業,而這些項目在創業初期普遍面臨巨大的風險,甚至是虧損的?!表n宇澤認為,應當要鼓勵更多的民間的資本參與,大量的中小股權投資都是民間資本,但它們根本拿不到錢。
韓宇澤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在資管新規出臺之前,商業銀行是私募股權最大的出資人。而在資管新規之后,這一資金來源幾乎沒有了。隨著理財子公司的陸續成立,市場曾對此予以殷切期盼。但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2月,共有11家理財子公司作為LP參與了私募股權基金,共計投資32支基金,累計投資金額僅142.69億元,而過去可能單個基金投資額都達到100億。
為何銀行理財參與私募股權基金的積極性不高?韓宇澤指出,在資管新規之前,銀行參與的私募股權可能還存在資金池,盡管資管新規過渡期去年末到期,但這些歷史遺留問題銀行尚未清理完畢,部分甚至也會存在一定的風險。加之中國經濟近幾年發生了結構性的調整,投資風險加大,所以他們在這方面參與的主動性、積極性不高。
“實際上,目前市場最具出資能力的,也最讓投資機構期待的是保險機構?!表n宇澤表示,然而,近幾年保險機構在整個權益的出資比例僅僅6.3%左右。保監會要求權益投資可以到25%。
“如果真出到25%,市場上就有很多錢了?!表n宇澤認為,私募股權行業中,民營資本和國有資本比例失衡,會對創新產生不利影響。
“中國股權事業發展也就23年,這23年培養了一批在市場上極具競爭力的管理團隊。而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家隊、地方政府國資隊、央企加入進來,但實際上,它們在投資管理能力方面是有所欠缺的,尤其部分國資LP過分追逐熱點,可能產生系統性的風險?!表n宇澤指出。
陳瑋認為,創投領域當下面臨長線資金少的問題。中國可用于投資創投市場的資金其實并不缺,但是因為錢主要集中在銀行等金融機構,而2018年資管新規以后通過銀行投資于創投市場的錢受到較大限制。當下,創投機構主要募集的錢還是企業的錢、政府的錢,而這些資金來源要求投資期限比較短,都有非市場化的需求。
“中國創投市場已經發展超過20年了,和美國相比,我們還沒有建立市場化的長線資金的形成機制。所以中國如果保險機構、創投領域、銀行等長線資金不進入創投領域,募資難的困境可能還要持續。”陳瑋表示。